迴避型人格障礙怎麼調適?

2021-01-08 百度經驗

迴避型人格障礙有明顯的行為退縮、自卑心理,面對挑戰通常採取迴避態度,沒有能力應付,他們的迴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和幫助,這類人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對這類人格障礙應該如何調適呢?

克服嚴重的自卑心理,加強自我認識,不要過低估計自己,不要拿自己的短處與別人進行比較,接納自我;

多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當面臨一些新局面時,要在內心裡鼓勵自己能行,增強自信心,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心理負擔,放開手腳去幹自己想幹的工作和事情;

提高自己的抗打擊能力,經受挫折的影響,不要關注自己的生理缺陷、性別、家庭出身、地位、榮譽等,消除內心的自卑感,避免形成和減輕迴避型人格障礙;

深刻認識自卑感給自己帶來的弊端,它束縛了我們的手腳,讓我們內心的熱情和智慧無法盡情綻放,要提高克服自卑的信心的勇氣;

充分肯定自己的優點,增強自尊自信感,自卑的人都不誇張、不虛榮,做事謹慎、為人謙虛,善於體諒他人,與世無爭,安分隨和,善於思考,一般人都願意與之相處,領導也覺得這些人值得信賴,認識到自己的優點,有助於增強生活的信心,為消除自卑奠定心理基礎;

加強與人的溝通,尊重他人,與人交流時注意傾聽,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回應,讓交流愉快進行,這樣會改善消除人際交流過程中的障礙;

循序漸進,擴大交際面,每天與他們保持一定時間的交談,並且增加交往的範圍,最後嘗試與陌生人進行交流,克服自己的人際交往障礙,消除迴避心理。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思維、認知、反應和情感關係的模式造成顯著痛苦和或損害患者的功能,它是一種長期存在、滲透在患者生活方方面面的模式。迴避型人格障礙者感到自己不夠好。他們通過迴避任何可能會被負面評價的情況來處理這些感受。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在於日常傾向於避免涉及拒絕、批評或屈辱風險的社交場合/互動。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迴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又被稱為逃避型人格,患有此類人格障礙的人群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退縮以及心理自卑。尤其在重大問題和挑戰面前,會採取迴避的態度,甚至可能因為感到無能應對而直接放棄。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的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一些陌生環境或挑戰的時候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力應付感。      這樣解釋顯得很不嚴謹,下面我們根據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將迴避型人格總結為以下7個特徵: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自己的觀點而受到傷害。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定義
    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
  • 迴避型人格是什麼樣的?怎麼和迴避型人格的人相處
    其實這些特徵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迴避型人格」是一個對我們來說耳熟而又比較陌生的概念,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的數據,只有1%的人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指,一個人長期的抑制自己的社交行為,在人際關係中對自我的評價過低,並且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以至於對正常的社交、生活等等,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氣質是具有遺傳傾向的,屬於先天的部分,通常具有穩定性。在西方醫學教父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學說當中,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 大學生怕被嘲笑不敢交朋友,不是性格內向而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作怪
    整個大一上期,阿豪基本上迴避了所有的集體交流。而到了大一下期,阿豪的表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同寢室的正常來往都開始刻意迴避。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 一個來自迴避型依戀人格障礙的自述
    其實,這類人群是 「Iithromantic」 學術名性單戀,也有人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迴避型依戀並不是渣,是他們真的不能夠自我控制,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度極低,更需要自己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生活中往往顯得很獨立,很高冷。無論面對伴侶或者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都會刻意地保持距離,向他們表示親密的時候,心裡和行為都是一個抗拒的態度。
  • 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迴避型人格愛人的方式
    談到迴避型人格的人。大家似乎有些望而卻步,更多也是感覺和這樣的人相處,感覺有很大難度。不過自己在情感的世界中會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誰都無法確定,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也是值得朋友們去了解的一個問題,要知道迴避型人格的人,在自己性格來說,對於感情是比較優柔寡斷,一旦遇到任何問題也是會推卸責任。不想去承擔的同時就有另一半來,解決這些事情。那麼在情感方面來說,迴避型人格究竟會喜歡一個怎樣的人。在交往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因為這些人一旦有自己情感付出的時候,或許也不會說出來。得靠自己觀察,不論愛上一個怎樣的人,都要學會和對方相處,也不要總是去排斥迴避型人格的人。
  • 逃避型(迴避型)人格
    此障礙跟社交焦慮症(社交恐懼症)特別像,也會逃避人群、擔心與他人互動、超怕他人負面評價。我常聽到一堆人說自己社恐,但其實是逃避型人格,並沒有達到社恐的程度。原本想寫鑑別診斷的,但想了想意義並不大,兩者共病的人太多了。
  • 迴避型人格障礙|習慣逃避現實的人,很難體會到收穫時的喜悅.
    每一個人的人格都有一段歷史,也就是有過去、現在和未來。 而人格障礙是在個體發育成長過程中,因遺傳、先天以及後天不良環境因素造成的個體心理與行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偏離社會文化背景,並給個體自身帶來痛苦,並影響周圍。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對我們的人格影響相對較大的,是我們的父母。
  •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最近我的好幾位來訪者,他們都具有典型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特徵,但因為這種人格障礙不像焦慮症抑鬱症,它更難被捕捉到,容易被誤診,所以遲遲得不到有效治療。而且往往一拖就是好多年。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邊緣型人格障礙。
  • 以冷漠逃避愛: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內心獨白看了上面的內容,有沒有覺得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很渣?但是其實擁有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也是很痛苦的。每次覺得自己好像喜歡上一個人,但是當對方真的開始回應時,所有的好感就都沒有了。尤其是這個講究繁衍,講究婚姻的年代,對於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來說,好像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就接受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要麼就獨身。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我們最害怕的,是孩子養成"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跟"內向"有何區別?迴避型人格,有著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等特徵,是一種人格障礙。"性格內向"和"迴避型人格"雖然都傾向於獨處,但是兩者卻有很大區別,後者比前者情況更為嚴重,已經是一種心理疾病了。性格內向的孩子,就算不喜歡某些社交場合,也可以通過引導和調適而較好地適應,同時內心保有自我,以自己的方式跟世界相處,內向並不一定代表自卑。
  • 迴避型人格應該如何挽回?
    戀愛中迴避型人格通常表現為:不夠關心對方,不能明白對方的訴求,從來不溝通,一旦有問題、矛盾都是沉默再沉默,無論怎麼去溝通都是沉默,讓人很有挫敗感。焦慮型人格的人碰到迴避型人格的人,因為無法理解對方的想法通常更容易生出很多不安,而迴避型也因為不會相處而表現出一種逃避。
  • 老好人個性面對迴避型人格
    久而久之,對象知道老好人永遠不會生氣,自己愛怎麼樣都行,但是對象作歸作,懂事就行,可是如果老好人的對象是一個迴避型的人格。怎麼辦呢?在感情裡面,相似的人適合玩鬧,互補的人才能相伴一生。迴避型的對象會因為你犯的一個小錯,就開始試圖否定你的一切,你做什麼TA也不會改觀。有時候,真的很想要和TA心平氣和的溝通,但是TA卻總是不願意面對問題。
  • 迴避型依戀人格:我喜歡你,但你千萬別喜歡我
    第一次特別清晰地發現自己的迴避型依戀人格,是在高中,當時並不懂,在那懵懵懂懂的年紀,喜歡上了一個男生,經常會想要不自覺地靠近他,可是當那個男生表現出對我有同樣的情愫之後,我第一反應不是竊喜,不是羞澀,而且厭惡。
  • 迴避型依戀人格特徵篇
    迴避型依戀特徵一、自卑之痛「迴避型依戀者」一定是「迴避型人格」,這類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源自童年或原生家庭的「自卑感」。二、缺愛之痛「迴避型人格」還有一個顯著的心理特點:他們對「愛」感受得太少,也了解的太少,「缺愛」的情緒始終與他們共生。
  • 實用心理學:缺少關愛導致的依賴型人格和迴避型人格有哪些特徵?
    從小缺少愛的成長環境,會使她向依賴型人格或迴避型人格發展。依賴型人格與迴避型人格是心理學中的兩種障礙性人格體現。依賴型人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童年時期強烈的「失落感」和「被遺忘感」。他們在生活中會表現出強烈的依賴性,經常感覺到無助,需要他人的鼓勵和承諾才能平復心中的焦慮感。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改變?
    心理學將其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 在生命以及感情的旅途中,迴避型依戀人格就是「獨行俠,」他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自由。 迴避型依戀人格屬於情感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會產生這種人格,多部分是在人生中受到過嚴重的情感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