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怕被嘲笑不敢交朋友,不是性格內向而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作怪

2021-01-08 網易

2021-01-01 16:46:44 來源: 昭德心理

舉報

  阿豪的父母從小對他要求十分嚴厲,總是以各種「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阿豪的表現。這讓阿豪自小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變得自卑而內向。隨著年齡的增長,阿豪的自卑感越來越嚴重,雖然順利地上了大學,但在集體生活中,阿豪更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整個大一上期,阿豪基本上迴避了所有的集體交流。而到了大一下期,阿豪的表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同寢室的正常來往都開始刻意迴避。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所謂迴避型人格障礙,又被稱為逃避型人格,其主要表現為患者存在強烈的社會不安感,對於需要接觸他人的活動會感到害羞、自卑乃至恐懼,通常對此採取迴避的態度和退縮逃避的行為。

  迴避型人格障礙主要源於自卑感

  研究表明,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主要與自卑感有關。在自卑感的作用下,患者不僅害怕在公眾面前出糗,更易於因為他人的意見看輕自己或是懷疑自身價值。究其原因,導致迴避型人格障礙出現的最主要因素在於成長經歷,如果患者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處於被打壓、嘲諷的環境,就會極度不自信而成為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易感群體。此外,如果家庭環境不良,或個體患有某種生理缺陷、心理缺陷,也可能會讓患者產生自閉感和挫折感,比普通人更可能患上迴避型人格障礙。

  

  迴避型人格障礙會極大影響患者社會功能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容易妄自菲薄,總認為自己缺乏正常的社會生存能力。此外,迴避型人格障礙患者還易於過分自卑和敏感,在與他人的對比中總將自己處於劣勢地位,從而對自己的評價低下並消極自我暗示。久而久之,患者會產生嚴重心理負擔,不僅無法建立正常的社交關係,還會大大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質量。

  

  克服自卑感,鼓勵人際交往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主要以克服自卑感為主,為此可採取心理治療中的認知療法,以糾正患者自卑的主觀認知來實現。此外,由於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形成與其所處社會環境關係較大,因此與患者關係親密人群也要積極參與治療,以鼓勵法引導患者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最終消除自卑感,幫助其建立生活信心。

  專家介紹:李靜 山西白求恩醫院 精神衛生科主治醫師

  昭德心理獨家稿件 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因為一種危險的人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社交問題一直是熱點話題,有的人社交能力出色,能左右逢源;有的人卻害怕與人交往迴避社交,到處碰壁。很多人想突破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卻無能為力,只好用性格內向來做完美解釋。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表現自己。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內向是個缺點,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那才會對心理造成傷害,並且影響到孩子的人生。孩子內向不可怕提到內向,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以後必定沒出息,這是一種偏見。
  • 迴避型人格是什麼樣的?怎麼和迴避型人格的人相處
    其實這些特徵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迴避型人格」是一個對我們來說耳熟而又比較陌生的概念,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的數據,只有1%的人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指,一個人長期的抑制自己的社交行為,在人際關係中對自我的評價過低,並且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以至於對正常的社交、生活等等,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 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但是,太過內向的孩子,倘若不加以改變任其發展下去,便會發展成「迴避型人格」。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定義
    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思維、認知、反應和情感關係的模式造成顯著痛苦和或損害患者的功能,它是一種長期存在、滲透在患者生活方方面面的模式。迴避型人格障礙者感到自己不夠好。他們通過迴避任何可能會被負面評價的情況來處理這些感受。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在於日常傾向於避免涉及拒絕、批評或屈辱風險的社交場合/互動。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除了至親以外,很少或者幾乎沒有知心好友;常常因為別人的批評或者不贊同而感到受傷;在人際交往或者工作中存在行為退縮的情況……如果你有以上的情況,或許你有迴避型人格障礙。
  • 內向型人格
    但是這個世界對內向的人有很多誤解,幾乎所有的人,包括本身內向的人,都會覺得,內向的人普遍自卑,有社交恐懼,不善言辭,不愛與外界接觸,甚至是不快樂的。但事實上,內向的人也可以非常自信,口才出眾,並且有豐富的情感。很多演藝界的明星和一些喜劇演員或者演說家,都承認自己是內向型人格,比較出名的有LADY GAGA、周星馳,最近我也有看到羅永浩說自己是很內向的。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氣質是具有遺傳傾向的,屬於先天的部分,通常具有穩定性。在西方醫學教父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學說當中,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 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迴避型人格愛人的方式
    也是值得朋友們去了解的一個問題,要知道迴避型人格的人,在自己性格來說,對於感情是比較優柔寡斷,一旦遇到任何問題也是會推卸責任。不想去承擔的同時就有另一半來,解決這些事情。那麼在情感方面來說,迴避型人格究竟會喜歡一個怎樣的人。在交往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因為這些人一旦有自己情感付出的時候,或許也不會說出來。得靠自己觀察,不論愛上一個怎樣的人,都要學會和對方相處,也不要總是去排斥迴避型人格的人。
  • 內向型人格的特質
    據統計報導內向型人格的人佔據總人口的40%左右,按比例來說不算少了,但社會對內向型人格的了解卻遠遠不夠。
  • 孩子膽小內向並不可怕,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有人說,培養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永遠比孩子現在所取得的成績更為重要。因而,孩子的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小孩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父母採取了很多方式都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還加重了孩子的這種個性,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形成了「迴避型人格」。
  • 迴避型人格障礙怎麼調適?
    迴避型人格障礙有明顯的行為退縮、自卑心理,面對挑戰通常採取迴避態度,沒有能力應付,他們的迴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和幫助,這類人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對這類人格障礙應該如何調適呢?
  • 《不完美的她》:以「迴避依戀型人格」角度,解讀林緒之孤僻性格
    這是因為她的「迴避依戀型人格」在作怪。在童年成長過程中,家庭不健全的林緒之,沒有得到父母給予的依戀滿足,甚至還慘遭遺棄,痛苦的童年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使得她對親密關係產生了畏懼感。出於自我保護,林緒之乾脆放棄依賴身邊人,拒絕與他人親密接觸,以此避免再次被傷害。
  • 【星座控】哪些星座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
    這類人會下意識的疏離最愛的日,這樣內向的性格導致了他們在一段關係中最不能長久。這類人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十二星座中有幾個星座最容易出現這種人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星座吧!
  • 出現這四種表現,你很可能是迴避型人格,如何改變?
    在人格分類中,迴避型人格為一種病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人往往社交能力弱,能力感不足,以及對他人的負面評價極其敏感。 擁有迴避型人格的人,在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他們懼怕見到陌生人、與陌生人說話。 在成年之後,人格會給他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社交能力缺乏、過分敏感與自卑,很難信任他人以及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具體來講,迴避型人格有哪些表現呢?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明明很想要,卻又不敢要!
    迴避型依戀如何挽回有很多諮詢者上來就會問我,自己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並不是你們吵個架,他不回覆你的信息,或者是愛說分手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並不體現於某一個表現,而是貫穿於親密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這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 什麼是邊緣型人格障礙?
    最近我的好幾位來訪者,他們都具有典型的邊緣型人格障礙特徵,但因為這種人格障礙不像焦慮症抑鬱症,它更難被捕捉到,容易被誤診,所以遲遲得不到有效治療。而且往往一拖就是好多年。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邊緣型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