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豪的父母從小對他要求十分嚴厲,總是以各種「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阿豪的表現。這讓阿豪自小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變得自卑而內向。隨著年齡的增長,阿豪的自卑感越來越嚴重,雖然順利地上了大學,但在集體生活中,阿豪更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整個大一上期,阿豪基本上迴避了所有的集體交流。而到了大一下期,阿豪的表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同寢室的正常來往都開始刻意迴避。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所謂迴避型人格障礙,又被稱為逃避型人格,其主要表現為患者存在強烈的社會不安感,對於需要接觸他人的活動會感到害羞、自卑乃至恐懼,通常對此採取迴避的態度和退縮逃避的行為。
迴避型人格障礙主要源於自卑感
研究表明,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形成主要與自卑感有關。在自卑感的作用下,患者不僅害怕在公眾面前出糗,更易於因為他人的意見看輕自己或是懷疑自身價值。究其原因,導致迴避型人格障礙出現的最主要因素在於成長經歷,如果患者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處於被打壓、嘲諷的環境,就會極度不自信而成為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易感群體。此外,如果家庭環境不良,或個體患有某種生理缺陷、心理缺陷,也可能會讓患者產生自閉感和挫折感,比普通人更可能患上迴避型人格障礙。
迴避型人格障礙會極大影響患者社會功能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容易妄自菲薄,總認為自己缺乏正常的社會生存能力。此外,迴避型人格障礙患者還易於過分自卑和敏感,在與他人的對比中總將自己處於劣勢地位,從而對自己的評價低下並消極自我暗示。久而久之,患者會產生嚴重心理負擔,不僅無法建立正常的社交關係,還會大大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質量。
克服自卑感,鼓勵人際交往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主要以克服自卑感為主,為此可採取心理治療中的認知療法,以糾正患者自卑的主觀認知來實現。此外,由於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形成與其所處社會環境關係較大,因此與患者關係親密人群也要積極參與治療,以鼓勵法引導患者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最終消除自卑感,幫助其建立生活信心。
專家介紹:李靜 山西白求恩醫院 精神衛生科主治醫師
昭德心理獨家稿件 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