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2021-01-08 果莓媽媽

孩子若有這些表現,並非「內向」這麼簡單,要預防「迴避型人格」。有些孩子仿佛天生的就是調皮搗蛋的主,活潑愛鬧騰,人來瘋。而有些孩子則大大相反,很害怕見到陌生人,很容易害羞。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

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但是,太過內向的孩子,倘若不加以改變任其發展下去,便會發展成「迴避型人格」。正如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臨床心理科的瞿偉主任所說,「迴避型人格」大多數都是在早年形成的,與遺傳和個人經歷以及家庭有關。而這種人格都會有以下行為表現。

一、「迴避型人格」有哪些表現

1、害怕見陌生人,很容易害羞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都很容易害羞,心理素質也比較差,容易緊張,並且對於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都有恐懼感,很難適應新環境。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來家裡做客後,都不敢主動的去打招呼,躲到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

2、害怕被批評,性格很敏感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性格都格外的敏感,對於外界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都格外的注意和在乎,更害怕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更是會讓「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在內心產生極大的痛苦。如同樣兩個孩子,一個性格外向活潑,一個很內向有「迴避型人格」趨向的孩子,面對家長的批評則會產生兩種很明顯的反應。性格外向活潑的孩子,一會就忘了,不放在心上。而性格內向有「迴避型人格」趨向的孩子,則極為在乎家長對自己的批評,一直記在心上,還時不時的會在大腦裡反覆的回憶。

3、擔心被拒絕,不會主動與人交流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內心極為脆弱和敏感,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從不會主動地與他人交流,一起約小朋友玩耍。甚至自己想要某個玩具,想要吃好吃的都不敢跟父母說,這就是「迴避型人格」的一種表現,害怕和擔心遭到他人的拒絕。因此,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從不會主動地與小朋友說話,其實就是害怕被拒絕,而不去主動地與他人交流。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臨床心理科的瞿偉主任說「迴避型人格」是一種治療相當漫長,相當複雜的心理障礙方面的疾病。而且,性格內向的孩子,如果沒有改變,一直發展下去,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並且,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也會加重,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迴避型人格」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讓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一般內心都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什麼事情也不會做。看到小朋友們都在騎小車子玩,覺得自己很笨,是學不會的。這種自暴自棄,自我放棄的表現,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內心強烈自卑感的一種體現。

2、人際交往受到阻礙

「迴避型人格」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不願與人交流和溝通,對周圍的人很難建立起信賴感和安全感。更不會主動或者願意去參加學校組織的任何活動,見到陌生就很害怕。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往往都沒有朋友,更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長大後就會很難適應社會。

3、膽小畏縮,容易抑鬱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小時候都很膽小,不敢去挑戰和嘗試任何有冒險行為和遊戲和事情。表現出膽怯和畏縮的行為,喜歡固定不變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比較死板,很缺乏創新和靈活性。這種孩子一般都不太愛到外面去玩耍,很喜歡宅在家裡,長期以往,孩子就會很容易變得抑鬱。

「迴避型人格」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長期的,可能會持續一生,並且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很大傷害,更會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和阻礙。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太過內向,有「迴避型人格」的發展趨向後,就要及時的採取措施,進行預防。

三、想預防孩子「迴避型人格」,父母要如何做

1、鼓勵孩子,肯定孩子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與孩子在早年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父母經常性的打罵和訓斥,給予孩子過多的否定和批評,都會給孩子的帶來嚴重的打擊,導致孩子性格發生扭曲。這就需要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並且要以積極的態度去肯定孩子。

2、多帶孩子與同齡人玩耍,參與集體活動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交際能力很差,害怕與人接觸和交流。這就需要父母為孩子創造條件和機會,帶孩子多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帶孩子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和春遊,書法比賽和繪畫比賽一些集體活動。這樣很利於孩子去接受和融入到集體環境當中去,更利於改變孩子自我封閉的狀態。

3、讓孩子參加體育運動,聽音樂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大都不太喜愛體育運動,不喜愛到戶外蹦蹦跳跳,追逐打鬧。而多讓孩子參加慢跑,打籃球和羽毛球等一些戶外的體育活動,能夠很好地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同時,給孩子聆聽一些古典的音樂和優美的鋼琴曲,或者當下流行的兒歌,都會緩解孩子緊張不安的情緒。

蒙臺梭利說要尊重孩子身心健康的自然成長,才是對孩子最要的教育。而且,李玫瑾教授也說過,六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這是一個人的人格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為了預防孩子形成「迴避型人格」就需要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科學的育兒態度和方法才能夠做到儘早的預防。

互動話題討論:你家的孩子是什麼性格的呢?你了解過「迴避型人格」嗎?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孩子膽小內向並不可怕,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有人說,培養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永遠比孩子現在所取得的成績更為重要。因而,孩子的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小孩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父母採取了很多方式都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還加重了孩子的這種個性,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形成了「迴避型人格」。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內向是個缺點,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那才會對心理造成傷害,並且影響到孩子的人生。孩子內向不可怕提到內向,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以後必定沒出息,這是一種偏見。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直到上了大學,接觸的人多了才慢慢活潑起來,也是那時我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性格出現了問題。直到當媽之後,讀了不少育兒書,才知道我當時的性格被稱為「迴避型人格」。而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交往、害羞、膽小、逃避,就是出現了「迴避型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 內向型人格
    你是否有一個孩子,拒絕加入一群孩子的玩鬧,只喜歡和固定一兩個熟悉的小朋友相處你是否有一個孩子,在親戚朋友聚會的場合,永遠端著一張臭臉,誰逗也不理。你是否有一個孩子,好像永遠遊離在群體之外,很冷漠的樣子。如果你家的孩子是這樣的,那麼別懷疑,你擁有一個「內向型人格」的孩子。
  • 大學生怕被嘲笑不敢交朋友,不是性格內向而是迴避型人格障礙作怪
    ,總是以各種「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阿豪的表現。這讓阿豪自小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變得自卑而內向。隨著年齡的增長,阿豪的自卑感越來越嚴重,雖然順利地上了大學,但在集體生活中,阿豪更是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整個大一上期,阿豪基本上迴避了所有的集體交流。而到了大一下期,阿豪的表現情況越來越嚴重,甚至連同寢室的正常來往都開始刻意迴避。舍友將阿豪的情況報告了輔導員,輔導員為阿豪安排了心理檢測,結果顯示阿豪存在迴避型人格障礙。
  • 迴避型人格是什麼樣的?怎麼和迴避型人格的人相處
    其實這些特徵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迴避型人格」是一個對我們來說耳熟而又比較陌生的概念,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的數據,只有1%的人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指,一個人長期的抑制自己的社交行為,在人際關係中對自我的評價過低,並且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以至於對正常的社交、生活等等,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 孩子內向不是病,卻有可能成為「迴避型人格」,家長應注意
    關於孩子的性格問題,或許是大部分媽媽茶餘飯後都會聊起的話題。在這個社交至上的社會,很多人都認為外向的性格才是好的,就連有些父母,面對自家內向的孩子,也會覺得很是遺憾。有些媽媽覺得孩子經常讓自己犯難,因為孩子的性格內向怕生,不愛說話,見到長輩不打招呼難免有些尷尬。
  • 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內向,而是因為一種危險的人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社交問題一直是熱點話題,有的人社交能力出色,能左右逢源;有的人卻害怕與人交往迴避社交,到處碰壁。很多人想突破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卻無能為力,只好用性格內向來做完美解釋。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表現自己。
  • 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迴避型人格愛人的方式
    談到迴避型人格的人。大家似乎有些望而卻步,更多也是感覺和這樣的人相處,感覺有很大難度。不過自己在情感的世界中會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誰都無法確定,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也是值得朋友們去了解的一個問題,要知道迴避型人格的人,在自己性格來說,對於感情是比較優柔寡斷,一旦遇到任何問題也是會推卸責任。不想去承擔的同時就有另一半來,解決這些事情。那麼在情感方面來說,迴避型人格究竟會喜歡一個怎樣的人。在交往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因為這些人一旦有自己情感付出的時候,或許也不會說出來。得靠自己觀察,不論愛上一個怎樣的人,都要學會和對方相處,也不要總是去排斥迴避型人格的人。
  • 迴避型人格:過於羞澀的「老實人」
    迴避型人格的人不同於普通的冷淡、避世,他們甚至連自己的心都在迴避。因此,迴避型人格的人,總是帶有盲目性、強迫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束手無策的家人們只好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而張醫生第一次見到小美時,也頗了一番功夫,才讓這個內向的小姑娘和自己講話。「和阿姨一起去買棒棒糖好不好?」張醫生拋出了對小孩子來說無法抵擋的誘惑。「不。」小美怯生生地搖了搖頭,「我想待在家裡。
  • 孩子一遇到困難就逃避?健全人格培養,這種逃避性格也要及早重視
    從表面上來看,小珏就是普通常見的內向性格,實際上從小珏眼神躲避和各種開溜的小動作來看,這丫頭是屬於逃避型性格無疑了,尤其是午飯時朋友對小珏的日常態度就更確信了這一點。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他們遇到問題後往往都是選擇逃避、甚至直接放棄,這對孩子的社交、學習包括成長都是非常不利的,這樣的性格說輕了是孤僻、說重了就是冷傲,如果孩子在遇到問題後還不知道積極主動,那麼在眾多機會的蓄水池也也將會錯過很多參與的機會,所以在孩子的健全人格培養裡孩子們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逃避性格預防。如何預防、根治孩子的逃避性格?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上次,我去朋友家做客,結果遲遲沒有看見她家孩子,我以為她家孩子不在家,可是問了才知道,孩子在知道家裡要來人後,就說要回房睡覺,讓誰也別打擾他。後來,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孩子看見我,也是眼神閃躲,沒怎麼打招呼,吃完飯就開溜了。朋友說,她家孩子這樣已經能有一段時間,估計是太害羞、太內向了。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
    很多孩子能力不差,但卻不敢表現自己,遇到事情總想躲起來,這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這樣的孩子往往心態消極、怕事,可想而知將來很難成功,所以「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迴避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1、長期自卑的心態造成的有些孩子可能不善於交際,甚至會逃避與人進行交流。
  • 你的社交障礙,不是因為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危險的人格
    很多人想突破自己迴避社交的障礙,但在面臨一些問題的時候卻是無能為力,只好用自己性格內向來做完美的藉口。性格內向是指人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不願意表現自己。而這種「內向」也表現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不懂如何表達,一種是不屑表達。
  • 以冷漠逃避愛:迴避型依戀人格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內心獨白看了上面的內容,有沒有覺得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很渣?但是其實擁有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也是很痛苦的。每次覺得自己好像喜歡上一個人,但是當對方真的開始回應時,所有的好感就都沒有了。尤其是這個講究繁衍,講究婚姻的年代,對於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來說,好像只有兩種選擇:要麼就接受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要麼就獨身。
  • 《不完美的她》:以「迴避依戀型人格」角度,解讀林緒之孤僻性格
    今天本文將以《不完美的她》為例,探討「迴避依戀型人格」在林緒之身上的體現,以此來解讀她性格背後的現實內涵。01、什麼是迴避依戀型人格?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發現,孩子與父母之間存在的情感依戀,在嬰兒時期就初步顯現。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氣質是具有遺傳傾向的,屬於先天的部分,通常具有穩定性。在西方醫學教父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學說當中,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 前男友/前女友是迴避型人格,還能挽回嗎?
    在我們小的時候,自己的需求是否被父母重視,並且得到相應的滿足,也決定了對父母的依戀關係是否穩定,父母是否能夠成為自己信任並且信賴的人。小孩和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其實也是存在親密關係裡的供需矛盾的,孩子的需求不等於父母所提供的。
  • 內向型人格的特質
    據統計報導內向型人格的人佔據總人口的40%左右,按比例來說不算少了,但社會對內向型人格的了解卻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