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若有這些表現,並非「內向」這麼簡單,要預防「迴避型人格」。有些孩子仿佛天生的就是調皮搗蛋的主,活潑愛鬧騰,人來瘋。而有些孩子則大大相反,很害怕見到陌生人,很容易害羞。鄰居家的孩子就是屬於後者,性格很是內向,都在一起住了好幾年了,這個孩子見到我們都很陌生的感覺,從來也不到樓下去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幾乎都沒有聽到過這個孩子大聲的說話,總是一副很小心翼翼,膽怯的樣子。
其實,很多性格太過內向的孩子,相比較調皮外向的孩子很乖巧懂事,很容易帶,讓家長們省心不少。但是,太過內向的孩子,倘若不加以改變任其發展下去,便會發展成「迴避型人格」。正如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臨床心理科的瞿偉主任所說,「迴避型人格」大多數都是在早年形成的,與遺傳和個人經歷以及家庭有關。而這種人格都會有以下行為表現。
一、「迴避型人格」有哪些表現
1、害怕見陌生人,很容易害羞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都很容易害羞,心理素質也比較差,容易緊張,並且對於陌生人和陌生的環境都有恐懼感,很難適應新環境。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來家裡做客後,都不敢主動的去打招呼,躲到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
2、害怕被批評,性格很敏感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性格都格外的敏感,對於外界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都格外的注意和在乎,更害怕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更是會讓「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在內心產生極大的痛苦。如同樣兩個孩子,一個性格外向活潑,一個很內向有「迴避型人格」趨向的孩子,面對家長的批評則會產生兩種很明顯的反應。性格外向活潑的孩子,一會就忘了,不放在心上。而性格內向有「迴避型人格」趨向的孩子,則極為在乎家長對自己的批評,一直記在心上,還時不時的會在大腦裡反覆的回憶。
3、擔心被拒絕,不會主動與人交流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內心極為脆弱和敏感,總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從不會主動地與他人交流,一起約小朋友玩耍。甚至自己想要某個玩具,想要吃好吃的都不敢跟父母說,這就是「迴避型人格」的一種表現,害怕和擔心遭到他人的拒絕。因此,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從不會主動地與小朋友說話,其實就是害怕被拒絕,而不去主動地與他人交流。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臨床心理科的瞿偉主任說「迴避型人格」是一種治療相當漫長,相當複雜的心理障礙方面的疾病。而且,性格內向的孩子,如果沒有改變,一直發展下去,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和心理壓力。並且,這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可能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也會加重,影響孩子的一生。
二、「迴避型人格」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讓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一般內心都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什麼事情也不會做。看到小朋友們都在騎小車子玩,覺得自己很笨,是學不會的。這種自暴自棄,自我放棄的表現,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內心強烈自卑感的一種體現。
2、人際交往受到阻礙
「迴避型人格」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不願與人交流和溝通,對周圍的人很難建立起信賴感和安全感。更不會主動或者願意去參加學校組織的任何活動,見到陌生就很害怕。這樣的孩子在學校往往都沒有朋友,更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長大後就會很難適應社會。
3、膽小畏縮,容易抑鬱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小時候都很膽小,不敢去挑戰和嘗試任何有冒險行為和遊戲和事情。表現出膽怯和畏縮的行為,喜歡固定不變的生活方式和環境,比較死板,很缺乏創新和靈活性。這種孩子一般都不太愛到外面去玩耍,很喜歡宅在家裡,長期以往,孩子就會很容易變得抑鬱。
「迴避型人格」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長期的,可能會持續一生,並且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很大傷害,更會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和阻礙。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太過內向,有「迴避型人格」的發展趨向後,就要及時的採取措施,進行預防。
三、想預防孩子「迴避型人格」,父母要如何做
1、鼓勵孩子,肯定孩子
「迴避型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與孩子在早年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父母經常性的打罵和訓斥,給予孩子過多的否定和批評,都會給孩子的帶來嚴重的打擊,導致孩子性格發生扭曲。這就需要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並且要以積極的態度去肯定孩子。
2、多帶孩子與同齡人玩耍,參與集體活動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交際能力很差,害怕與人接觸和交流。這就需要父母為孩子創造條件和機會,帶孩子多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帶孩子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夏令營和春遊,書法比賽和繪畫比賽一些集體活動。這樣很利於孩子去接受和融入到集體環境當中去,更利於改變孩子自我封閉的狀態。
3、讓孩子參加體育運動,聽音樂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大都不太喜愛體育運動,不喜愛到戶外蹦蹦跳跳,追逐打鬧。而多讓孩子參加慢跑,打籃球和羽毛球等一些戶外的體育活動,能夠很好地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同時,給孩子聆聽一些古典的音樂和優美的鋼琴曲,或者當下流行的兒歌,都會緩解孩子緊張不安的情緒。
蒙臺梭利說要尊重孩子身心健康的自然成長,才是對孩子最要的教育。而且,李玫瑾教授也說過,六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因為這是一個人的人格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為了預防孩子形成「迴避型人格」就需要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科學的育兒態度和方法才能夠做到儘早的預防。
互動話題討論:你家的孩子是什麼性格的呢?你了解過「迴避型人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