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

2021-01-08 青青的育兒秘笈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父母都希望孩子獲得成功,每天都督促孩子進行學習,認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容易成功。

但實際上,健康的人格會比這些重要得多。

很多孩子能力不差,但卻不敢表現自己,遇到事情總想躲起來,這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

這樣的孩子往往心態消極、怕事,可想而知將來很難成功,所以「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要早些重視

「迴避型人格」是怎麼形成的?

1、長期自卑的心態造成的

有些孩子可能不善於交際,甚至會逃避與人進行交流。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自卑心理造成的,可能在小的時候,他時常做不到父母和老師的要求,或經常遭到反對與拒絕,讓孩子認為自己比別人差,永遠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迴避型人格」。

2、 心理承受能力差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與失敗。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弱,對輕微的打擊都沒有耐受性,而且自愈能力也比較差,常常沉浸在某段痛苦中。

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也會影響生活,他會試著逃避各種的人事物,不願去接觸,從而會形成「迴避型人格」。

3、家長消極的暗示

這種孩子大多在小的時候,被家長或者身邊人消極的態度影響。

隨著日漸月累,孩子的心態也就越來越消極,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就會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遇到很多事情的時候,他就想著要逃避,採取迴避的態度。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迴避型人格」。

如何避免形成「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若這樣下去的話,別說去解決重大的問題了,連一些在他能力範圍下的問題,他都想直接放棄,以後在社會上會失去很多的機會。

而且孩子沒有積極主動的態度,很難有成就感,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他的幸福感。因此父母要做好以下兩點,從此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

1、多給他客觀積極的評價

很多父母都習慣於打壓孩子,即使孩子期末考了九十多分,或者孩子已經盡力做好了某件事了,父母還對其表示不滿。

父母這樣做就會讓孩子覺得是我本來就差,所以永遠都做不到。

事實上,相比關注被扣掉的幾分是怎麼丟的,不如關注得到的九十幾分是怎麼來的!讓孩子能在家長積極的鼓勵和客觀的評價中明白自己有能力做到更好,並且願意做的更好!

2、做擅長的事,增加自信心

孩子越是擅長的事情,父母就要越讓他去做。因為在他擅長的事情上,他不僅會做得如魚得水,而且也能增加他的自信心。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發掘他本身的強項,能展現他的優勢。當他把自己的強項做好的時候,就會吸引別人的目光,能讓別人對他產生崇拜,認可他的強項。

不僅會擺脫「迴避型人格」,也會培養出「健康的人格」,從而讓他更好的融進集體。

相關焦點

  • 「迴避型人格」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文|秘籍君大部分家長想要孩子獲得成功,第一反應就是,督促孩子好好學習,好像孩子只要學會很多東西,就離成功不遠了。但其實,健康的人格遠比學到多少知識文化重要多了,可惜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孩子人格出現問題時,還後知後覺。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要小心成為「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孩子若有這些表現,並非「內向」這麼簡單,要預防「迴避型人格」。有些孩子仿佛天生的就是調皮搗蛋的主,活潑愛鬧騰,人來瘋。而有些孩子則大大相反,很害怕見到陌生人,很容易害羞。很多「迴避型人格」的孩子,見到陌生人來家裡做客後,都不敢主動的去打招呼,躲到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2、害怕被批評,性格很敏感「迴避型人格」的孩子性格都格外的敏感,對於外界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都格外的注意和在乎,更害怕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老師和家長的批評更是會讓「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在內心產生極大的痛苦。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直到當媽之後,讀了不少育兒書,才知道我當時的性格被稱為「迴避型人格」。而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交往、害羞、膽小、逃避,就是出現了「迴避型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在童年時期就會有明顯表現,如果孩子有以下這些特點,多半是迴避型人格。
  • 迴避型人格是什麼樣的?怎麼和迴避型人格的人相處
    其實這些特徵就是迴避型人格的表現。「迴避型人格」是一個對我們來說耳熟而又比較陌生的概念,根據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的數據,只有1%的人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指,一個人長期的抑制自己的社交行為,在人際關係中對自我的評價過低,並且對負面評價極為敏感,以至於對正常的社交、生活等等,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 「討好型人格」侵蝕孩子的人生,若孩子出現3種情況,家長要重視
    相信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性格,甚至有些二胎的家庭,父母會更偏愛性格更好得到孩子,但是家長要明白,一個孩子的性格主要指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但是仍舊有很多父母將孩子的性格教育的很不好,反過頭還會埋怨孩子,尤其是在這個社會當中,陪父母培養出來的「討好型人格」更是數不勝數。
  •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認知理論家表明,迴避型人格障礙個體發展出功能失調的信念,認為自己沒有價值,這是生命早期被重要他人拒絕的結果。 比如,當孩子被父母拒絕、責備時,孩子會認為「如果連父母都不喜歡我,那還有誰喜歡我呢?」
  • 不怕孩子內向,只怕養成「迴避型人格」,這些表現希望你娃沒有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內向是個缺點,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內向不可怕,可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那才會對心理造成傷害,並且影響到孩子的人生。孩子內向不可怕提到內向,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長大以後必定沒出息,這是一種偏見。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明明很想要,卻又不敢要!
    迴避型依戀如何挽回有很多諮詢者上來就會問我,自己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並不是你們吵個架,他不回覆你的信息,或者是愛說分手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並不體現於某一個表現,而是貫穿於親密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這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 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迴避型人格愛人的方式
    談到迴避型人格的人。大家似乎有些望而卻步,更多也是感覺和這樣的人相處,感覺有很大難度。不過自己在情感的世界中會愛上一個什麼樣的人,誰都無法確定,迴避型人格喜歡什麼人?也是值得朋友們去了解的一個問題,要知道迴避型人格的人,在自己性格來說,對於感情是比較優柔寡斷,一旦遇到任何問題也是會推卸責任。不想去承擔的同時就有另一半來,解決這些事情。那麼在情感方面來說,迴避型人格究竟會喜歡一個怎樣的人。在交往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因為這些人一旦有自己情感付出的時候,或許也不會說出來。得靠自己觀察,不論愛上一個怎樣的人,都要學會和對方相處,也不要總是去排斥迴避型人格的人。
  • 導致「討好型人格」的3大根源和表現,孩子若有徵兆,家長要重視
    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指的是喜歡討好別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如果你的孩子他高度敏感,過分在意他人情緒,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不會拒絕別人。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存在著討好型人格。
  • 前男友/前女友是迴避型人格,還能挽回嗎?
    今天,我們就針對其中一種人格來講一下,如何挽回迴避型人格?01什麼是迴避型人格?我發現有很多諮詢者都在跟我反應說,自己的伴侶很喜歡用冷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只要遇到了問題,就會選擇逃避,完全受不了精神上的任何壓力。
  • 迴避型人格障礙怎麼調適?
    迴避型人格障礙有明顯的行為退縮、自卑心理,面對挑戰通常採取迴避態度,沒有能力應付,他們的迴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的特點,如果長期得不到重視和幫助,這類人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都會受到嚴重的不良影響,那麼對這類人格障礙應該如何調適呢?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所以,對於焦慮型依戀人格,千萬不要無底線妥協,你需要做的,是幫助他正視問題,與之共同成長。三、 迴避型依戀人格 · 愛無能迴避型依戀人格是最複雜最難以捉摸的存在,屬於低焦慮、高迴避的類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形成,說白了還是和原生家庭有關,但和焦慮型依戀人格不同的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是由於成長中不斷遭受打擊式教育,因而在心中埋下了自卑情結,並且抱有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他們渴望愛,但又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和他們談戀愛,仿佛在打一場攻防戰,你進一步,他退兩步,你攻至城下,他棄城而逃。
  • 實用心理學丨迴避型依戀人格到底是什麼?
    想要真正了解迴避型依戀人格你需要看這裡!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avoidant attachment)」。這個群體還有一個悲傷的稱呼——「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造成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而一個人的自卑感大部分來源於他童年的經歷。
  • 自卑退縮、逃避社交的背後,往往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1篇–迴避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人格通常指一個人在行為上與心理上獨有的傾向,以及全部心理特徵的總和。人格主要由氣質與性格兩大部分組成。氣質是具有遺傳傾向的,屬於先天的部分,通常具有穩定性。在西方醫學教父希波克拉底的氣質學說當中,將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 感情中,為何會出現「迴避型依戀人格」?
    根據Ted Reichborn-Kjennerud和Nikolai Czajkowski對女性雙生子的研究結果顯示,迴避型人格障礙和社交恐懼症在基因上的易感性是相同的。 認知理論家表明,這類人群發展出功能失調的信念,心中將自己定義為沒有價值,與後期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 焦慮依戀型人格如何和迴避依戀型人格在一起?
    網友問題:               我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型人格,非常黏女朋友
  •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指思維、認知、反應和情感關係的模式造成顯著痛苦和或損害患者的功能,它是一種長期存在、滲透在患者生活方方面面的模式。迴避型人格障礙者感到自己不夠好。他們通過迴避任何可能會被負面評價的情況來處理這些感受。迴避型人格障礙的特徵在於日常傾向於避免涉及拒絕、批評或屈辱風險的社交場合/互動。
  • 孩子膽小內向並不可怕,怕的是形成「迴避型人格」,早知道早預防
    有人說,培養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永遠比孩子現在所取得的成績更為重要。因而,孩子的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中是十分重要的。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小孩性格比較靦腆、內向,父母採取了很多方式都沒有什麼效果,反而還加重了孩子的這種個性,其實就是因為孩子形成了「迴避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