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內向只是性格,不是缺陷

2021-02-07 不打烊的娛情社

「不要害羞,活潑一點。」

「你看看別人多開朗。」

「你這麼內向長大一定會吃虧的。」

.

這些話你聽過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性格外向成了許多人口中的剛需,

「內向」慢慢變成一個貶義詞。

假如有人說:「你真內向。」

言語就自帶一股同情甚至責備的意味。

前段時間,

話題#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衝上了熱搜,

網友紛紛表示,

「從小就被說太安靜、太內向。」

「假裝外向,真的好累。」

「我只是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而已。」

是啊,

社會教導我們,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外向的人。

可是做個內向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內向是一個人的性格

不是一個人的缺陷

毛不易在一段採訪中說過,

「我一直覺得,

內向不是性格缺陷,

它就是性格的一種。」

他坦然,

自己也曾是個內向的人,

不愛與人溝通,

但漸漸地發現,

這種性格也不是劣勢,

更有利於自己的創作。

毛不易,他確實看起來悶悶的、

整個人的狀態就像是設置了0.5倍速,

但他寫的歌卻字字戳心,

說的話一句頂一萬句。

他確實不擅長社交,

不管是參加節目還是什麼聚會,

往往能一句話把天聊死。

但他又很喜歡和朋友待在一起,

即便是成名後,

依然和朋友一起住出租屋。

內向和外向沒有高下之分,

只是選擇不同而已。

心理學家傑羅姆·卡根,

曾為了探究嬰兒是否天生具備獨特的秉性,

招募了462名嬰兒做追蹤實驗。

他讓嬰兒單獨坐在椅子上,

讓他們聽新聲音、聞新味道、

看從沒見過的新奇玩具……

其中大部分嬰兒表現平靜,

有些還對新玩具產生興趣。

但有一部分嬰兒,

對一切陌生的東西都感到不安。

最終卡根得出結論:

「嬰兒的性情天生就具備基礎特質,

比如有些孩子,

天生就不能隨心所欲的放鬆自己,

不能隨意的開懷大笑。

還有些嬰兒脾氣更壞,

更敏感,更難應付,

當然也有些嬰兒性格溫和。」

也就是說,

每個人出生時就帶著自己獨特的秉性,

這些秉性會影響他們未來的性格。

外向或是內向,

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就像人天生就有男女之分一樣,

沒有好壞之分,

也不需要刻意改變。

心理學家珍斯·亞森多普夫說過:

「我們眼裡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看法的反射。

這些看法全來自於我們自己的腦袋。」

只有當你賦予了自己價值,

別人才會賦予你價值。

你只有愛自己,

才能讓別人尊重你。

希望你坦誠接納自己是內向的,

擁抱自己的性格,並且保持快樂。

內向,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那些喜歡獨處,

或是樂於自己一個人鑽研的孩子,

常常被視為局外人,

甚至是問題兒童。

而且大部分老師都相信,

最理想的孩子應該是外向的,

甚至是外向的學生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這是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

在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中所說的話。

然而事實證明,

內向者在創作,藝術,科研等領域,

有著外向者無法比擬的天賦。

在美國西雅圖,

有一個著名的「內向男孩」的故事:

一位7歲的金髮小男孩,

平時最喜歡看的不是漫畫、小說,

而是《世界圖書百科全書》。

不僅看,而且逐字逐句看,

一看就是數小時,

有時候一度連吃飯都不感興趣,

他甚至被母親誤認為心理有疾病,

可是心理醫生給了母親一個建議:

「請你最好別打擾他!」

這個7歲男孩,

就是日後微軟的創始人:

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

科學史上也有一位著名的「內向代表」。

他很晚才學會開口,

7歲都不太願意說話。

可是他卻發表了震驚全世界的相對論。

當別人問他為什麼有如此成就時,

他謙虛地回答道:

「並不是我很聰明,

我只是和問題相處得比較久一點而已。」

他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

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這就註定了:

內向的人有自己的性格優勢,

會被內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

善於傾聽,善於思考,創造力也會更強。

愛因斯坦曾說過:

「寧靜生活的單調無聊,

恰恰是激發我想像力的最佳功臣。」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

他們熱愛這個世界,

並且內心的想法也十分豐富。

世界的美,他們都知道,

只不過他們沒有大聲說出來而已。

你可以成為你自己

聽過一句話:

「內向者不要試圖改變自己,

如果你欲改變,

會失去屬於自己的靈魂。」

有的人,

需要在人群中尋找自己的價值,

而有的人,

需要通過獨處獲取生活的力量,

找到真正的自我。

作為內向的人,

最不能做的便是成為自己。

明明喜歡獨處,

卻假裝興高採烈地合群;

明明心裡有疑惑,

卻不想引起注意索性咽肚子裡。

明明沒空和別人交談,

卻為了友好人設不得不勉強扯笑。

每個人對我們的期待都不一樣,

而真實的自我卻只有一個。

有多少次,

你因為覺得自己的「內向」,

而不敢邁出第一步,

有多少次,

你懊悔因為自己的內向錯過了許多。

可我想說的是,

現實世界並沒有在內向者面前豎起一道牆,

外向者前方也不一定就是坦蕩大道。

那道牆,

往往是內向者在內心豎起來的。

敲碎它,你便能看到陽光。

網上一直流行一句話:

「沒有人有義務透過你邋遢的外表,

了解你有趣的靈魂。」

內向的性格,

也是同樣的道理。

或許大家更喜歡外向的人,

也正是因為外向的人更容易達成共識。

可是,

我希望大家明白,

內向不代表懶得說話、害怕說話。

內向的人也應該懂得如何社交,

懂得如何更好地表達。

而後天選擇修煉外向或是內向,

不過是自己清楚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是八面玲瓏的自如,

或是獨自美麗的自信。

一個人,

只有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

才能找準自我定位。

假如你是內向的人,

請放下自己的自卑和偽裝,

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假如你身邊有內向的朋友,

請放下對他們的成見和挑剔,

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寫道:

「生活的秘訣,

就是把自己放在正確的光線下。

有些人需要百老匯的聚光燈,

而有些人只需要一張被照亮的桌子。」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

坐在桌子前邊沉默的、

不怎麼參與娛樂活動的人時,

我希望你能這樣想,

「不知道以後他們會有怎樣很棒的想法呢?」

舉報/反饋

相關焦點

  • 毛不易:性格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前幾天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歌手毛不易關於內向型性格的一段採訪,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覺得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是性格的一種,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坦然地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仿佛前途和未來僅由性格就可以決定,而內向是一種缺陷,是能被人任意嘲諷而無可反駁的原罪。知乎上也有很多相關的問題——性格內向的人到底有多累?
  • 內向性格不是缺陷,而是禮物!
    I·Dear studio is a wonderful family你身邊有內向性格的人麼他們會喜歡獨處沒有太多的言論像是一個小透明但事實真的如此麼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內向者的世界我是一個內向者,我喜歡自己而且我不是一個人,內向者隨處可見我們有著安靜的生活方式但是
  • 毛不易3個月寫14首歌,上臺前喝酒壯膽,內向的性格成了他的優勢
    寫歌的人很多,但是卻沒有人能像毛不易這樣,將生活中的這些樸實的小事,湊在一起拼湊出不一樣的人生故事。《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消愁》《像我這樣的人》等等,每一首都能引起聽者的強烈共鳴。 內向的性格造就了毛不易的敏感毛不易的才華讓人嘆服,「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二十多年到頭來,還在人海裡浮沉「,將20多歲青年初入社會的無奈和迷茫描寫的淋漓盡致。
  • 毛不易《消愁》歌詞不是表達傷感 談名字「毛不易」來源
    8月5日,毛不易在結束當晚的比賽後,接受了中國青年網記者的專訪,表示《消愁》這首歌並不是為了表達感傷,而是為了「激勵我們在不那麼順利的環境裡繼續前行。」  歌曲中描述生活的不易,和名字中原本就叫的「不易」,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毛不易本身就是一個嘗遍生活艱辛的人嗎?對此,毛不易解釋稱,「不易」的意思並不是「不容易」,而是不改變,「我是在初中的時候改了名字,是自己給自己起的。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在這個強調競爭的社會,大人們下意識地會賦予「外向」的孩子「更有能力」「討人喜歡」的頭銜; 而內向的孩子卻總是被大多數人貼上「性格有問題」「缺陷性格」「沒出息」「慫蛋」等負面標籤。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從成人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是邀請人出去玩,還是更願意一個人獨處,從而可以判斷自己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前者是外向,而後者是內向。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性格是由基因決定的。  可是有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覺得內向的孩子老實、容易被欺負、不善交際,甚至冒不了頭。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圖片來源:網絡內向≠性格缺陷瑞典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認為:相比較於外向者更關注外界環境,內向者的興趣所在只是更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內向只是孩子的一種個性特徵,並不是人格缺陷。《零零後》是央視紀錄頻道出品的追蹤零零後孩子成長的紀錄片。個性與制度、應試與素質、留守與留學、青春期與親子關係、獨生子女與二胎政策等現實的教育話題連接著每個家庭。
  • 性格內向真的不好嗎?
    就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內向的人給周圍人表現就是不愛說話、不合群、悶。為什麼非要用這些詞來形容一個內向的人,我們只是不那麼需要社交。外向的人不喜歡獨處,喜歡與人交往,喜歡用交往來充實自己。如同家常便飯一樣。
  • 看了毛不易你就明白,內向的孩子是上天送你的禮物,不必強迫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孩子內向就意味著沒出息,這是長久以來的誤區。歌手毛不易曾說過一句話:「內向並不是缺陷,而是一種性格,希望大家都能坦然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對毛不易稍有了解的就會知道,他本身就算一個比較安靜的人,他耿直、不會說假話或者過分活絡氣氛的話,不掩飾自己,看起來就是比較內向的人。但就是這種性格,造就了他敏感的內心,讓他寫下《消愁》、《借》等唱進人心裡的歌曲,讓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吟唱。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直到看到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的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繼而又看了她的書籍《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性格。原來這個世界上有1/3的人是內向者。這就意味著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內向者,所以即使你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你的同事、你的伴侶和你的孩子中就可能有人正在屈從於這樣的偏見。但內向不是缺陷,無法改變,同樣可以創造幸福。
  • 性格內向不會討好領導,是缺陷嗎?重新定位,建立自己的工作方式
    朋友小李性格內向,不懂得如何討好領導,講話直來直去,也不太會處理和同事的關係,但是在工作上,態度認真也願意主動學習。和小李一同入職的小楊,因為自己八面玲瓏的性格,討得領導和同事喜歡,被提拔為部門的小組長。
  •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測測你性格中的閃光點
    內向真的是一種性格缺陷嗎?有人說,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與自己的「性格缺陷」作鬥爭。朋友小司是一個安靜內斂的人。為了改掉不擅交際的特點,她強迫自己參加了很多聚會。但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小司一樣,在與自己的「性格缺陷」作鬥爭,卻沒有看到自己的性格優勢。他們糾結於如何改變自己的性格,卻不知道性格並無好壞之分,每一種性格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優勢與缺點。找到自己的性格優勢,並且不斷去放大它,你將擁有十倍精彩的人生。
  • 內向不是罪,誰解箇中滋味
    但內向的人就真的一無是處嗎,我認為並不是。長大後,她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和探尋,寫了《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這本書,書中有大量的人物採訪和心理實驗,這些事例和數據說明,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是內向的,但並不是一種性格缺陷,也不是心理問題,而是區別於外向的另一種性格特質。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毛不易的名字來源 毛不易的《消愁》歌詞表達了什麼意思
    8月5日,毛不易在結束當晚的比賽後,接受了中國青年網記者的專訪,表示《消愁》這首歌並不是為了表達感傷,而是為了「激勵我們在不那麼順利的環境裡繼續前行。」  歌曲中描述生活的不易,和名字中原本就叫的「不易」,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毛不易本身就是一個嘗遍生活艱辛的人嗎?
  • 「我只是性格內向,為什麼你們不喜歡我?」
    《想見你》的播出,讓大家看到了一個人,陳韻如,性格內向,不受父母喜歡。電視劇裡演的是故事,流著眼淚的,是真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著和陳韻如一樣的性格;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問,我只是性格內向,你為什麼不喜歡我。
  • 孩子性格內向是天生的嗎?這個案例可能顛覆你對性格的認知
    而且隨著年齡增長,她在外顯記憶層面已經忘記了小時候被欺負的經歷,對自己的性格習以為常,並以為是天生的。其實,這背後主要是遭受了疊加性的心理創傷所致。劉可只是其中一個真實例子。在臨床中,我們接觸過大量性格內向的患者,在心理幹預中發現這背後也有明顯的心理社會因素。往往是父母不經意的教育失誤、簡單粗暴的教育,或者是幼年時期遭遇來自學校的心理創傷而逐漸形成。
  • 毛不易新歌入海備受網友好評,之所以說他有巨星潛質,原因有三點
    毛不易的新歌《入海》又火了,這首歌一經發布就佔據了微博的熱搜,並且在朋友圈還刷了屏,很多網友表示聽完這首歌哭得一塌糊塗,這首歌之所以打動大家是因為大家都經歷著或者說曾經經歷著相同的迷茫和焦慮,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歌手毛不易一:首先我想說的是毛不易將他的內向性格轉變成為了他的優勢
  • 《內向高敏者》:不合群,玻璃心,不是「缺陷」是「天賦」
    在大多數人看來,一個內向的人,通常意味著孤僻、自卑、不合群;一個敏感的人,通常意味著玻璃心、斤斤計較、鑽牛角尖。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機會似乎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善於表現、表達的外向性格的人。而作為一個內向又敏感的人,該如何在這個外向的世界獲取幸福、自在生活?
  • 時隔3年,到現在還按月發工資,26歲的毛不易究竟暴富了嗎?
    這是歌手毛不易第一次在觀眾面前唱歌的時候說的這句話。從那開始之後,毛不易這位特別的歌手可以說是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對於自己的性格,毛不易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只是性格的一種」。或許也正是這樣的一個性格讓毛不易的歌有了更多的情感或者說靈魂,也更能夠深入別人的內心。內向的性格也是讓毛不易看起來很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