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不是罪,誰解箇中滋味

2020-12-23 秦千千

畢業不久的茂茂,幸運地進入一家大公司實習,幾星期之後,我碰到她,感覺她神色之間有點苦惱,問及原因,她有些焦慮地告訴我:新公司環境,同事都很好,就是自己的性格原因,比較內向,很難和新同事融合在一起。

大家空閒時間聊天時,嘻嘻哈哈好不歡樂,唯獨自己插不上話,像人群中的異類。領導還建議自己說,多和同事交流,處理好人際關係。

但是很難做到,自己就很難像別人一樣談笑風生,和別人一樣在人群中如魚得水。說起來,這個問題也是困擾她很多年了。

小學時,每學期班主任的評語都是:學習成績優秀,但不夠活潑,不愛講話,希望改進。

初中高中的同學紀念本,有好多同學都寫著:安靜,老實、內向,希望你能多笑笑……

連現在的招聘公告都要求:性格開朗,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

似乎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都需要外向的人。內向就容易被邊緣化,會被認為性格孤僻,不好交流,不合群。

但內向的人就真的一無是處嗎,我認為並不是。

01 內向並不是缺點,而是一種優勢

作家蘇珊凱恩,從小就是個安靜內向的人,別的小朋友玩得熱火朝天,只有她捧著一本書讀的津津有味,沉迷在書的世界裡。

小朋友邀請她一起玩,老師也告訴她不要太安靜,於是她嘗試著和別人打成一片,但很快就發現那不是真實的自己,她還是適合一個人獨處。

長大後,她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和探尋,寫了《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這本書,書中有大量的人物採訪和心理實驗,這些事例和數據說明,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是內向的,但並不是一種性格缺陷,也不是心理問題,而是區別於外向的另一種性格特質。

因為外向的人被公認為性格好,受人歡迎,它的反面內向的人就被認為與社會格格不入,需要改變。

但其實不是這樣,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

外向就外向的長處,內向也有內向的閃光。

就拿茂茂來說,雖不善與人交際,但是做起事來,沉穩幹練,心細如髮,做事效率高又不容易出錯。

她的內心細膩、情感豐富,總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到別人不易察覺的小美好小確幸。

她溫柔恬靜,善於傾聽,朋友們都喜歡找她來說話聊天,覺得她身上有種神秘的力量讓自己的心很快安靜下來,出人意料地人緣極好。

很多需要耐心、細心,或者是需要創作的工作,往往也是內向的人更擅長。

所以說,這兩種性格只有區別,無分對錯。不要因為自己內向就去自卑。內向,其實也是一種優勢,且自帶光芒。

02內向的人,往往能在自己的領域大放異彩,走向開掛的人生

心理學研究表明,內向性格是一個極具開發潛力的性格。如果能夠找準自己的領域,比外向的人更有可能成功。

內向性格的專注力,持久力也往往比外向性格更好。

非常喜歡一位歌手,毛不易。他可能屬於娛樂圈的一股清流,聲音好聽,卻言語不多。唱歌總是呆站著不動,上臺也總是穿著那幾套衣服。

雖不善言談,但是他總是用作品來說話。安靜的外表下隱藏了一個有質量的靈魂。

我想只有他這種內心平靜,洞悉人生的人,才能寫出「一杯敬明天 一杯敬過往」的唯美。

也只有他這種不把所有事情掛在嘴巴上,說做就做持之以恆的人,才能成功減肥,瘦身50斤。

他耿直,不會掩飾,也脆弱,容易哭泣,但他內心豁達,不會迎合別人而改變自己。

曾經的他,是個要喝酒才有勇氣上臺的人。上綜藝節目也是懶懶散散,又呆又萌,真實而不做作。我記得他說過的一句話:你要允許一些人有安靜的青春。

是呀,在他的青春裡,更多的是獨自對生活的感悟和默默寫出的歌,《消愁》《像我這樣的人》《平凡的一天》總是在傳唱,《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不染》更是驚豔了時光。

他的歌,源於生活,源於經歷,也源於內心的細膩敏感和溫柔。

03內向的人通常更容易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赫本曾經說過:「我喜歡獨處,喜歡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賞樹木、花朵、天空……如果給我機會讓我從周六晚上獨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會很開心。」

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想一個人自己待著,發發呆或者是冥想,或者是什麼都不去想,放空自己,也許只是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心卻變得純粹寧靜,煩惱也頓時煙消雲散,之前困擾自己的事也不覺得那麼重要了。

你以為內向的人孤獨寂寞,其實他們是在享受孤獨。他們根本不需要外來力量的加持,只要做自己就足夠開心了。

內向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如果有一件事是他們必須要做的,就是不用理會外界的喧囂,順其自然,盡情享受獨處時光,擁有你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而不是成為別人希望你成為的人。只有接受自己,才能成為自己。

希望每個內向的人,都能接納自己,活出自我。要相信,你的安靜,你的沉默,就是你的力量,你的光芒。

相關焦點

  • 吳鎮宇兒子的自曝引發爭議:內向並不是罪,別再逼孩子假裝開朗
    新聞發出後,引來了眾多網友關於教育理念的思考:內向真的是一個負面標籤嗎?家長有必要強行改變孩子的性格嗎?大眾熟知費曼,源於幾年前的大火綜藝《爸爸去哪兒》。當時年僅5歲的費曼已經在節目中表現出了內向和敏感,他的父親吳鎮宇也多次在鏡頭前吐槽兒子「像個女孩」。
  • 愛是一生一世一次一次的輪迴,有誰懂得箇中滋味#翻唱#音樂@DOU 小...
    愛是一生一世一次一次的輪迴,有誰懂得箇中滋味#翻唱#音樂@DOU 小助手 原標題:愛是一生一世一次一次的輪迴,有誰懂得箇中滋味
  • 毛不易:內向只是性格,不是缺陷
    「你這麼內向長大一定會吃虧的。」.這些話你聽過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性格外向成了許多人口中的剛需,「內向」慢慢變成一個貶義詞。假如有人說:「你真內向。」言語就自帶一股同情甚至責備的意味。前段時間,話題#性格內向才不是缺點呢#衝上了熱搜,網友紛紛表示,「從小就被說太安靜、太內向。」「假裝外向,真的好累。」「我只是享受一個人的時光而已。」是啊,社會教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外向的人。可是做個內向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 毛不易:性格內向不是一種缺陷
    前幾天偶然在微博上看到歌手毛不易關於內向型性格的一段採訪,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覺得內向不是性格缺陷,它是性格的一種,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坦然地接納自己、擁抱自己的性格。如何改變性格內向的自己?你們如何看待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人?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搞好人際關係?性格內向的人到底有多累?
  • 內向性格不是缺陷,而是禮物!
    I·Dear studio is a wonderful family你身邊有內向性格的人麼他們會喜歡獨處沒有太多的言論像是一個小透明但事實真的如此麼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內向者的世界我是一個內向者,我喜歡自己而且我不是一個人,內向者隨處可見我們有著安靜的生活方式但是
  • 內向不是錯,而是上帝賜予的禮物
    、「你是屬於內向型還是外向型?」等類似問題。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很自豪地說自己是一個內向型的人,相反,絕大多數人會說自己是一個外向的人,或者說自己一半內向一半外向。因為大家心知肚明,現代職場工作需要的是團隊協作,需要的是積極主動,需要的是交流溝通,需要的是領袖精神。而內向者所具有的特徵幾乎與這些職場要素背道而馳,在多數人眼中,內向的人是沉默寡言的、是不怎麼自信的、是不敢勇於坦誠自己想法的。
  • 持齋行道轉誦《解冤拔罪經》悟解經意,破除種種妄念以治心解冤
    《解冤拔罪經》,又稱《太上說通真高皇解冤經》,是道教常誦的三部解冤經典中唯一被收錄在日誦功課的經典。今天我們主要介紹《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下稱《解冤拔罪經》)所講授的解冤釋結的辦法。經文指出:太上老君在八騫林下七寶臺中,敷陳道要,怡神默坐於玉京山,放七寶光明,照福堂地獄。八騫林,降在人身即是八景宮,含人身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七寶臺,降在人身即是人心。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人們的大腦神經遞質編碼不同,內向孩子的神經遞質是以乙醯膽鹼為主導,它的特徵是休息和吸收,這類孩子就如同一個蓄電池,能量都保存在他的體內。    可是有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性格內向,覺得內向的孩子老實、容易被欺負、不善交際,甚至冒不了頭。
  • 《內向高敏者》:不合群,玻璃心,不是「缺陷」是「天賦」
    《內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以下簡稱《內向高敏者》),是一份專門針對內向高敏者的幸福生活指南。作者西爾維亞·洛肯是德國知名的性格諮詢專家、語言學家和權威分析師。同時,她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後來,她就專門為性格內向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為了幫助更多內向、敏感的人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她採訪了大量的人群,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總結了大量的案例,通過剖析內向高敏者性格特質的優勢和劣勢,為廣大內向高敏者指出了一條安靜卻美好的人生道路。
  • 詩詞:四十年來餘一夢,箇中滋味幾人知
    四十年來餘一夢,箇中滋味幾人知。【春花秋月7號】畫面猶如自己當年,喜歡投一票【孤城 7】沉思往事立斜陽。青蔥滋味,甘苦自知。【風雨同心:7】有詩味,情感細膩。
  • 《想見你》:壓垮陳韻如的從來不是她內向的性格
    陳韻如則個性內向,她不願意和同學們接觸,喜歡寫些青春傷痛類文字,文採斐然、成績優異。人人都喜歡那個活潑的黃雨萱,所以從陳韻如是吃虧在了自己內向的性格,被周圍人的不認同逼向了絕路嗎?很顯然並不是這樣,性格內向的陳韻如同樣被莫俊傑喜歡著,被謝宗儒偷偷關注著。
  • 你不愛社交,不是因為你內向
    文 | 叢非從來源 | 叢非從( ID:congnotcong )最近,不少小夥伴在後臺留言:「從小到大,身邊的人都說我很內向,『你這樣以後出來怎麼混
  • 內向是怎麼形成的?內向的人能做什麼?
    說起內向,可能大家馬上會想到一些內向者的性格特點,比如:安靜,離群,孤僻,不善言談等。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內向是一種性格障礙,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因為有一些內向者,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那樣。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內向是因為膽小或者自閉造成的,覺得他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然後才能適應社會。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想法,也是一種很自私的想法,會讓一些內向者感覺到不適和反感,會讓一些內向者感覺到冒犯。因為你把他當成異類,還可能有一些誤解,偏見甚至歧視。我所說的一點也不誇張,我可以舉一些例子出來。在很多人眼裡,內向的人可能比較遲鈍,比較孤僻,甚至可能比較陰暗。
  • 「我很內向」用英語怎麼說?真的不是I'm shy!
    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我很內向」,用英語該怎麼說嗎?  有同學可能會說,用「I'm shy」表達就行了,但這句話的直譯是「我很害羞」,所以並不是很準確。  在英語裡有一個更精準的單詞:  introvert 內向的
  • 心理學家:真正容易導致抑鬱的心理不是內向,而是這個
    群裡議論紛紛,結果大家一致給出意見是「內向的孩子最容易抑鬱」。但我個人並不這樣認為,首先大眾對內向者有個刻板印象,認為性格內向的人都是不善言辭,而且極其孤僻的,他們自然也是抑鬱症的首要侵襲人群。但根據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內向性格(Introvert)是極具開發潛力的,內向者如果能將自己的優勢運用得當,比外向者更有可能幹出一番大成就,很多時候,內向性格並不會阻礙一個人成功,同時內向也並非心理不健康的代表。
  • 內向=懶、笨、慢、悶?內向是缺點?一本書解讀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我想,很多內向性格的人對此都會有共鳴,喜歡獨處勝過熱鬧是內向型性格人的一個常態。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個社會將內向與懶、笨、慢、悶畫上了等號,內向型性格似乎成了一種性格缺陷。身為一個內向型性格的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身邊人或善意或惡意的提醒:「這孩子不愛說話。」
  • 劉德華《男人哭吧不是罪》
    評論功能已開啟,請到文末發表留言劉德華《男人哭吧不是罪》男人哭吧不是罪《男人哭吧不是罪》由劉天健譜曲,劉德華填詞並演唱,收錄於專輯《男人的愛》中,是電視劇《奇人奇案》片尾曲。為齊秦、動力火車等歌壇唱將製作多張專輯的劉天健,第一次與劉德華合作,搜羅了各方好歌,歷經十多次的開會討論,同時由於收來的好歌不少,劉天健也由原先設定的製作一首歌,繼而增加《男人哭吧不是罪》,華仔也親自參與寫詞的部分。而臺灣知名音樂人劉天健病逝,享年53歲,據悉,他是因心臟方面的疾病去世。
  • 內向型人格
    可能正因為如此,很多家長問應該怎麼引導自己的孩子能「開朗點兒」「大方點兒」內向型人格,並不等於有缺陷的人格。比起外向的人更喜歡呆在人群中間,從外界刺激中汲取力量,內向的人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內向的人如果社交,也更喜歡和一兩個熟悉的人在一起,進行比較深度的有質量的交流。
  • 越內向的人,越厲害?| 測測你的內向優勢
    心疼她也好,罵她假扮黃雨萱也罷,都是因為在她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內向」,就是畏畏縮縮,自卑,不會說話嗎?內向的「陳韻如」們,真的毫無魅力嗎?其實,我們都對它誤解太深了。內向和外向本無優劣,內向者甚至有許多外向的人不具備的魅力:擅長深入思考、仔細觀察,敏感細膩,共情能力強……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認為,內向與外向最大的不同之處,只是在於 「充電方式
  • 吳鎮宇兒子自曝社交焦慮:孩子內向不是病態,別再逼他外向了
    外向型人才能在各種社交場合侃侃而談,而內向型的人往往會因為不愛社交而錯失許多機會,但內向型的孩子真的就該被糾正嗎? 內向,在很多人印象中並不是好詞,像是不愛表達、孤僻、社交恐懼、消極、情商低等等,大多都是內向的關聯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