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三招

2021-01-18 永晴說

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兩歲多的女兒在廣場玩,廣場上很多孩子,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可那小女孩卻很怕生,一個人默默地坐在翹翹板上,不肯與任何人交流。

看著別的孩子都活蹦亂跳的,而自己的女兒卻一個人躲在一旁,那位媽媽很焦急,從一開始勸孩子主動去找小朋友玩,到後來越說越生氣,甚至威脅說「如果你不去找別的小朋友玩,那我們就回家了,別玩了。」

小孩看媽媽生氣,更加不願意了,於是嗚嗚地哭了起來,最後哭著被她媽媽抱走了。

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常見,父母都希望孩子開朗活潑,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孩子去建立社交,所以最後往往家長自己也搞得力不從心。

那麼,當孩子不愛和別人說話,不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關於這個問題,剛好我在《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中看到過一些寶媽的經驗,下面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書中學習到的方法,給大家分享一些看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的性格形成是有跡可尋的

奧維德曾說:「性格由習慣演變而來。」

可見,一個人的性格不是完全天生的,而是受日常的生活的影響,慢慢演變而來的。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什麼樣性格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是一個什麼性格的人。如果父母自身是不愛交際的人,那他們的孩子也往往是不愛交際的。而如果父母本身很喜歡與人打交道,那麼他們的孩子在面對其他人,肯定也會比較從容。

所以,家長們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性格上有一些自己認為不那麼好的特質,其實應該先進行自我覺察,看看自己或身邊人哪些形為導致孩子擁有這樣的特質。

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更好地「對症下藥」。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些孩子的性格是和父母完全不一樣的,如果是這種情況,我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父母不是孩子的主要撫養者,比如父母因為忙於工作,孩子從小就由爺爺姐姐外公外婆帶,所以孩子受他們的影響更大。

另一種可能是受父母管教方式的影響。比如父母本身是比較強勢、控制欲比較強的,對孩子很多行為都進行幹涉和控制,長期以往,其實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怕事,不愛交際。

總之,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性格裡,藏著父母的性格或行為。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父母可以這樣做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都是一件特別頭疼的事,而且常常會有種無力感,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孩子。

在《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中,有一位寶媽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經驗,我將她的經驗總結成了以下三點,供大家參考:

首先,家長要擺正自己的態度。

也許你很希望你的孩子能夠活潑開朗,能夠我很好地進行社交,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偏偏表現得比較內向,不願和其他小朋友玩,那麼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訴自己,內向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

世界上有小朋友性格外向,那就肯定有小朋友性格內向。這是很正常的,家長要防止自己先掉入焦慮的牢籠裡。

在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後,還要禁止自己給孩子貼標籤和太著急看到結果,比如說孩子膽小。家長要相信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只要耐心地引導,並且引導得當,一切皆有可能。

其次,家長要深入孩子的內心,探索原因。

在《好孩子是教出來》有這樣一個事例:詹姆斯小學一年級還不會講話,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問題孩子,都建議讓他去特殊教育部門做鑑定。但是他的班主任不想孩子一生都貼著這個特殊的標籤,所以拒絕了。

老師找到孩子的家長仔細地了解詹姆斯的情況,然後發現孩子從小就由奶奶撫養,雖然奶奶很盡責,但是很少跟他說話。而詹姆斯的父母也很少去看望他,所以他從小缺乏安全感,不肯開口說話。

好在,詹姆斯的父母知道孩子的情況後,特別想改變,在他們和那位老師共同努力下,詹姆斯性格逐漸開朗,變得很愛說話了。

這個事例說明,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是有原因的,父母一定要多點耐心,深入到孩子內心,去找出孩子出現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我們不僅要教育孩子有好奇心,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對自己的孩子有好奇心。

最後,改掉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多鼓勵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在某些方面做不好,往往是因為家長保護得太好了。

我女兒小一歲多的時候,本來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可是有段時間我發現她好像沒什麼開口說話的欲望,這一度讓我很苦惱。

直到某個周末,有要在家處理點工作,看到婆婆和女兒的互動,我才發現問題根源。原來我婆婆疼愛孫女,很清楚女兒的所有需求。孩子想吃什麼,想玩玩具,想上廁所,只要伸伸手,婆婆就馬上能領會到,並且及時滿足她。結果就是女兒慢慢習慣用手代替嘴巴來表達了。

後來,我和老公跟婆婆說了這樣做的壞處,老人家也聽進去了,並且配合我們有意訓練女兒表達,一段時間後,女兒又變得很愛表達了。

現在想想其實還會有點後怕,如果當時沒及時發現,任其發展,也許我的孩子就真的變得不愛說話了。

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審視自己家庭中的一些撫養習慣,對於不良的習慣,一定要及時改正。

好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父母教育出來的

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如果父母想要一個好孩子,除了要關注孩子,也要關注自身的成長,不僅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要一直保持學習的熱情。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對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儘可能地得心應手。

所以,大家可以讀一讀《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書中集合了30多位優秀作者,結合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靠譜的育兒方法,大多數媽媽生活中遇到的難題,這本書裡媽媽們都遇到過,並且成功地解決了。

100個家長心裡就有100個「怎麼辦」,而這本書就是圍繞父母們的「怎麼辦」編寫的,它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故事真實。書中每個章節都是作者們的真實經歷,雖然每篇只有3000字左右,但至少打磨了3個月,而且經歷了無數次推翻、重構,確保留下來的都是精華。

2、陣容強大。書中30多位作者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如註冊營養師、上海交通大學學霸、心理諮詢師、上市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等,能夠給讀者較全面的建議,全方位提升讀者育兒水平。

3、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場景提出問題,著重圍繞「怎麼辦」來講解,給出實用的方法,讓家長可以「拿來就用」。

4、持續服務。書中作者都有公開微博帳號,讀者閱讀書籍後可以去與作者線上交流育兒心得,收穫不同經驗,形成良好的互動循環。

珍妮·艾裡姆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做父母是一場修行,希望我們在這條路上都能往自己期待的那個方向「得道「。

---END---

作者:永-Sunshine,用簡單的言語,道情感的道理。我願用文字陪你看懂世間各種感情。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不說話怎麼辦?
    甚至可能多次在孩子面前,或者當著孩子的面跟親戚朋友,很無奈地說:「他呀,膽子比較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也不會叫人。」於是孩子確實如父母所說的一樣,每次都是這樣的表現。其實我以前也是這樣的性格,親戚朋友一來,我不叫人時,親戚朋友就開始說怎麼不叫人呀,爸爸就說弟弟性格內向呀,不愛說話呀,然後我就也這樣認為自己了。一碰到這種場合,我就不願意融入。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當然,不同性格特點的人也有各自適合工作的領域,但是對於家長們來說,當然還是希望孩子能夠更外向一些。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內向表現並不是正常的,而是在給家長們敲警鐘,其實孩子是兒童社交恐懼症的表現。張莉的兒子今年6歲了,已經是幼兒園的大班了,從小孩子就很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只不過那個時候張莉一直認為兒子只是內向而已,因為她和老公就是內向的人,喜歡在家安靜地看書,不喜歡熱鬧的環境,還以為兒子隨自己和老公。
  • 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
    今日問題:孩子不愛是性格上的缺陷嗎?每個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段牙牙學語的時期,這段時間讓父母歡樂不斷,但是如果寶寶不說話,甚至一歲以上,還是不願意說話,那麼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探查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孩子沉默不說話,都是「內向」的錯?這5點原因家長不要忽視
    今天問題:孩子沉默不愛說話,罪魁回首是"內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說話,無論是遇到陌生人,還是在需要他表現的時候,孩子都會顯得非常的內向,一句話也不愛說,保持著沉默。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是不是膽子小。可是在家裡的時候孩子還是很開朗的,怎麼一到外面就不願意說話了?
  • 家裡的孩子性格內向,家長不要慌!你需要正確了解內向的含義!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又活潑,可當自己的孩子內向的時候就開始發愁,覺得我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愛與人交流,這可怎麼辦?有一本書叫做《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就很好地解釋了性格內向的優勢。心思更細膩:內向的人擁有豐富的內向生活,心思也更為細膩。通常內向的人會比較愛學習,容易陷入更深層次思考當中。內向的孩子往往想像力也會更為豐富,具有創造力。他們不喜歡打破規則,更容易去聽父母的話。
  • 孩子是否性格孤僻,不愛說話?家長要學會三步引導
    第一個原因是孩子天生就有這樣的氣質每個孩子天生就有自己獨特的氣質類型,這與先天遺傳有一定關係,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內向,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外向,因此兒童的某些行為與其先天氣質類型有關。我不喜歡和人說話不愛說話是性格孤僻的孩子的一個典型特徵,他們性格內向,安靜,正因為如此,如果孩子不喜歡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什麼事被壓抑,很容易使孩子的情緒得不到應有的釋放,長此以往,他們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 性格內向並不是缺陷,家長教育內向型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事實上,孩子的性格是與生俱來的,那作為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性格偏內向該怎麼辦?  一種是會激發內向型孩子的叛逆性,他會變得不願意和家長溝通,嚴重的還會做很多出格的事情。  三、不要強迫孩子交朋友。
  • 孩子專注力太差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孩子做事不拖拉
    有些孩子做事拖拉,總是喜歡磨蹭。比如讓孩子寫作業,孩子很難靜下心來寫作業,不是玩一會橡皮,就是看看窗外的風景,作業量其實不多,可是孩子卻要寫很久,如果家長不在身邊陪著,孩子可能就跑去看電視了,把寫作業這件事忘在腦後。
  • 孩子為什麼不說話?不是性格原因,孩子:爸爸媽媽快來幫幫我
    就因為不愛說話,升一年級筆試成績挺好的晨晨,面試表現不佳錯失了心儀的小學。嫂子發愁地說,孩子不說話受多少委屈,失去多少的機會呀,可怎麼辦才好呢?孩子不說話父母很苦惱孩子性格活潑或內向,其實都很正常。比如初次見面,活潑的孩子說個不停,內向孩子禮貌地打招呼「阿姨好」,都是不錯的。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是啊,誰不喜歡嘴甜會說話的人呢?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孩子在負面情緒中越陷越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利用「鐘擺效應」
    案例:李女士最近就為這件事非常煩心,因為自己的孩子就流露出非常強烈的負面情緒,即使自己怎麼鼓勵,孩子也在沮喪的狀態當中難以脫離。而之所以孩子會變得這麼沮喪,是因為孩子期末考考試的時候失利了,儘管李女士再三跟孩子表示考試輸了可以再來,不用過於沮喪,然而孩子仍舊走不出自己失利的陰影,甚至一度不想學進去了。
  • 「你怎麼不說話」!性格內向的孩子,需要父母「棉花式教育」
    表姐帶著孩子來我家玩耍,我讓女兒將玩具、水果和零食全部拿出。女兒將蘋果遞給表外甥,出於禮貌,表姐讓孩子道謝。孩子卻比女生還要靦腆,低著頭,小心翼翼地拿著蘋果不說話。女兒感到奇怪,便問道:「你怎麼不說話,是不是生病了?」
  • 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家有「挑食寶寶」,不妨試試這三招
    雖然現在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隨時都能買到各種新鮮且有營養的食材,但有些孩子卻十分「挑食」,這也不愛吃,那也不愛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也造成不利影響。 有時候,部分家長在孩子面前,可能會在無意之間說自己不喜歡吃什麼東西,別看孩子還小,就以為他真的不懂事,模仿可是孩子們最擅長的。 因此,挑食也是常有的事,甚至有些孩子還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長輩也是如此。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父母不妨試試這樣做,讓孩子開心交朋友
    自身原因 自身原因指的就是孩子的性格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有些小孩確實就是比較內向的性格,不怎麼愛說話,也不會表達自己心裡想要的,導致他跟其他小朋友就是沒有辦法一起玩耍。
  • 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人,是如何一步步成為領導的
    之前看過一則數據,在中國,內向的人佔比70%,也就是說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內向的人。在我們的認知裡,內向、不愛說話的人往往當不了什麼領導,只能老老實實的打一輩子工,很多內向的人因為有這樣一個認知,所以在明白自己內向之後就徹底斷了做領導的想法,真的只想打一輩子工了。
  • 不妨試試這三招
    我們總是在一段感情結束後,時常念及對方的美好和溫暖,時常懷念那段時光裡的甜蜜,恨不得復活他們的生命,卻被現實撕得粉粹,然後放不下,捨不得,平靜的生活仍舊被那份執著的喜歡纏繞著,遇到這樣的情況,究竟該怎麼辦呢?
  • 小時候因家長教育不當,讓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怎麼補救?
    很多家長因愛子心切,在教育的方式上可能存在很多問題,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處理的方式是錯的,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大吼大叫,讓孩子時時刻刻處於一種擔驚受怕的狀態,變得不愛說話,拒絕與人溝通。很多家長擔心,這樣下去孩子以後怎麼辦才好!
  • 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不如試試「分級閱讀法」,讓娃愛上閱讀
    讀書的好處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多讀書,或者把大部分時間用來讀書,然而,讓孩子讀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需要家長的幫忙才能幫助孩子更快地愛上學習。
  • 孩子愛哭怎麼辦,三招教你輕鬆搞定,孩子總算不愛哭鼻子了
    鄰居家的孩子經常愛哭鼻子,只要稍有不開心不滿意就哭,大家都給他取外號叫「愛哭鬼」,久而久之,鄰居也看不下去了,覺得是該管管這孩子了,於是孩子只要一哭鬧就他不問緣由就先制止孩子,孩子受委屈了也不敢說,慢慢地性格也變內向了,鄰居發現問題時,孩子的性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時候鄰居再後悔孩子也已經受到了傷害
  • 孩子不愛講話就是內向?6招讀懂孩子語言,教你跟孩子打成一片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卻以為是有心理疾病,紛紛諮詢醫生,或自主以為是自己的孩子內向無法融入社交。其實大部分孩子不喜歡說話是因為我們家長還不夠理解孩子,沒聽懂一些孩子的語言。>--「好好說不聽,非得用吼的」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面對父母的溝通都是心不在焉來敷衍,把父母的話當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