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講話就是內向?6招讀懂孩子語言,教你跟孩子打成一片

2020-12-24 家長育兒課堂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卻以為是有心理疾病,紛紛諮詢醫生,或自主以為是自己的孩子內向無法融入社交。

其實大部分孩子不喜歡說話是因為我們家長還不夠理解孩子,沒聽懂一些孩子的語言

經常抱怨到:

--「孩子沒有小時候和我那麼親了」

--「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問他也不說」

--「說一次沒反應,說多了就嫌煩」

--「好好說不聽,非得用吼的」

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面對父母的溝通都是心不在焉來敷衍,把父母的話當空氣

世界頂級思維「吉德林法則」說:找到問題的關鍵,問題便已經解決一半了。

孩子不愛跟父母說話的關鍵在於,感覺在父母這裡無法得到共鳴與同情。如果父母能學會傾聽,這就相當於拿到了親子溝通的鑰匙。

那做父母的,應該怎麼傾聽,才能讓孩子更願意跟我們說話呢?

傾聽的6大技巧:

一、非語言表達

例如,幼兒園老師跟小朋友講話首先就是蹲下,這表示視線是平視的。

首先,注視。在父母在對孩子表達傾聽時,非語言上要先注視孩子。其次,傾身。這表示在專心聽他講話。

二、重複對方的話

如果孩子說:「同學們都不喜歡我。」你可以重複他的話說:「哦?同學們都不喜歡你啊?」以問號來做結束。在沒有了解具體情況下,不要著急的做出反應。這樣的重複,是在引導孩子主動的將真正的意義表達出來。

三、改句子

還是例如上面這種情況,孩子說:「同學們都不喜歡我。」此時,你可以說:「嗯?他們不理你啦?還是誰跟你吵架啦?還是他們排斥你呀?」類似這種把孩子的話進行修正。如果你修改的內容對,孩子就會接:「對啊。」此時孩子會感覺被理解了。但如果你修改的內容不對,孩子也會自然的進行解釋和補充。

四、舉例子

孩子說:「同學們都不喜歡我。」父母可以問:「發生什麼事情?你可不可以舉個例子告訴我。」或者說:「比方說呢?」這也是在幫助孩子思考和理清他自己是如何得到這個結論的。

五、摘要

在孩子跟你大段大段的表達過程中,父母可以用3-5句話的摘要方式,幫助孩子去梳理、總結這個內容。

例如孩子在跟你大段的闡述為什麼同學們都不喜歡我的時候,父母可以說:「所以是因為下課的時候小朋友都沒跟你玩,讓你覺得被冷落了,所以你感覺同學們都不喜歡你對嗎?」

六、引導孩子

在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常用「然後呢?」「你可以多說點,這個還蠻有趣」「好想知道」等等這種簡單的句子。

也可以常用一些開放式的句子「你的想法是什麼?」「你的感覺是什麼」等,去引導孩子多表達。

父母所呈現的態度是「我說,你聽」。其實,「說」只是溝通中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溝通元素是「傾聽」。

以上6種方式,開始父母會覺得機械和刻板,但是長期堅持下來,在生活中就會更有彈性的運用。

任何一種溝通方式都需要有一個核心原則,就是「同理心」

什麼是「同理心」?就是父母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所經歷的事情,用孩子的眼睛,看他的世界。這樣的溝通才會讓孩子感覺到溫度和被理解

做父母的要常常遵循的就是「你的話越多,孩子的話越少;你的話越少,孩子的話才越多。

現在就可以嘗試以上的6大技巧,相信家長們都能夠更好的讀懂孩子的語言。

想了解更多關於孩子的話題,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不說話怎麼辦?
    甚至可能多次在孩子面前,或者當著孩子的面跟親戚朋友,很無奈地說:「他呀,膽子比較小,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也不會叫人。」於是孩子確實如父母所說的一樣,每次都是這樣的表現。其實我以前也是這樣的性格,親戚朋友一來,我不叫人時,親戚朋友就開始說怎麼不叫人呀,爸爸就說弟弟性格內向呀,不愛說話呀,然後我就也這樣認為自己了。一碰到這種場合,我就不願意融入。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三招
    小孩看媽媽生氣,更加不願意了,於是嗚嗚地哭了起來,最後哭著被她媽媽抱走了。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常見,父母都希望孩子開朗活潑,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孩子去建立社交,所以最後往往家長自己也搞得力不從心。那麼,當孩子不愛和別人說話,不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聰明的父母,很少給孩子講道理!教你3招,改改孩子的壞脾氣
    能言善辯的黃老師一時語塞,講道理根本不通,完全勸不動孩子!  為什麼跟孩子講了那麼多道理,孩子還是不聽話?  這是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好。  大家都知道,人有左腦和右腦。  左腦是理性的腦,掌管語言、邏輯、推理、抽象、計算等,右腦是感性的腦,掌管直覺、情感、圖形知覺、形象記憶、靈感等。  當左腦和右腦協調起來工作的時候,才能實現協調。而孩子的發育特點是右腦發育快,左腦發育滯後。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經常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無法管理自己情緒的原因。
  • 安靜的力量: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成功?
    連老師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無法倖免於難,經常給那些內向孩子的父母提出這樣的建議,「你家孩子能不能在課堂上更活躍一些?」 哪怕是在中國這樣歷來看重謙虛和謹慎等內向特質的亞洲國家,也在全球化的衝擊下越來越向外向性格傾斜。表現最顯著的就是大學與職場:那些能言會道、長袖善舞的人往往更能得到老師或領導的青睞,因此也得到了更多機會。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 性格內向的父母,如何教出外向活潑的孩子?
    回家跟孩子爸聊起這件事,反被埋怨道:「你自己不愛說話也就罷了,但為了孩子,怎麼也得多少跟老師套套近乎,了解了解孩子的情況,平日裡老師才好多照顧一下咱孩子啊?!」一句話仿佛瞬間打開了她情緒的開關,讓這個媽媽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一大堆負面的想法奔湧而出:「要是孩子上了小學,我還這麼不合群,孩子會不會被老師忽視啊?」
  • 自閉症不代表性格內向,活潑的孩子可能也是!
    和大部分朋友一樣,我原以為,自閉症的孩子都是不愛講話,性格內向的。直到我活潑的女兒被診斷為自閉症……是的,你沒看錯,活潑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自閉症。但換個情景就能打成一片,比如玩過家家,一個當廚師做飯,一個當顧客買飯,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會跟小朋友一起玩,就要格外留心了。比如皮皮。皮皮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時,總是顯得手足無措。
  • 內向孩子=沒出息?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逼他外向
    內向,非但不是某種能力欠缺,反而是內在豐盛的體現。所以,請好好珍愛你身邊那個內向的孩子,不要逼他開朗,不要怪他安靜,更不要用「沒禮貌」、「不懂事」這些爛標籤給他亂貼罪名。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上四年級,很內向,不願意和別人說話,在班上也不是很合群。現在在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報一個語言班或者播音班。相信很多父母也有這樣的煩惱,覺得孩子內向不好。總是希望通過一些辦法,讓他們變得更善於社交、更開朗活潑、更討人喜歡。有些父母還會認為內向是種性格缺陷,容易被冷落被排擠,在社會交際上容易吃虧。內向一直被默認為是一種性格缺陷。同樣,內向不合群的人也被當成異類。
  • 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
    小麗是一個年輕的媽媽,寶寶降生小麗滿心歡喜,每天都把孩子照料得很好,到了一歲左右,小麗發現了寶寶一個問題,就是寶寶不愛說話,平時讓他叫爸爸、媽媽他還都不會叫,更別說讓他叫其他的人,或是認一些物品的叫法,這讓小麗著急了,每天都在想辦法怎麼讓小寶寶發聲,想讓他跟正常小寶寶一樣。
  • 如何陪伴內向孩子長大?
    ,沒有好壞之分,父母不應給孩子貼標籤,多點鼓勵和肯定,給他們時間慢慢來,才能看到孩子擁有的「內向的力量」。我的孩子的個性慢熱,遇到新的環境、新的事物和新的人,他都需要花點時間暖機和放鬆自己。比起現在,他更小時候的慢熱程度,可能要乘上一點都不誇張的100倍。孩子內向,見人不叫我們和那種喜歡小孩嘴巴甜、熱情的長輩相處時,特別難熬,像是急切地想跟孫子拉近距離的阿嬤,會委婉地抱怨:「怎麼都不叫人?」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張莉的兒子今年6歲了,已經是幼兒園的大班了,從小孩子就很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只不過那個時候張莉一直認為兒子只是內向而已,因為她和老公就是內向的人,喜歡在家安靜地看書,不喜歡熱鬧的環境,還以為兒子隨自己和老公。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表達善溝通
    這是因為兩個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同。老大的時候,年輕的父母沒有經驗,還不懂得如何養育孩子,缺乏早教啟蒙的方法,不知道怎樣跟寶寶互動,容易錯過孩子語言能力開發的黃金時期。到了二胎的時候,父母已是輕車熟路,心態也比較放鬆,所以二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往往比老大好!那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愛說話會說話呢?
  • 趙麗穎上《中餐廳》被嘲「太悶、不愛社交」:還在嫌孩子內向嗎?
    > 在《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中,看過這樣一句話:你可以幼稚,可以內向,可以女漢子,可以瑪麗蘇,可以灑脫,可以浪漫,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每個孩子的性格千差萬別,無論是外向或是內向,都是與生俱來的個性特徵,並沒有好壞之分。 可在外向型性格和社交備受推崇的今天,內向被慢慢貼上了這樣那樣的標籤:孤僻、怪異、不合群…… 電視劇《想見你》中,內向的姑娘陳韻竹不愛社交,是學校和家裡的小透明。
  • 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內向膽小?3招修復法你應該要知道
    吼叫是一種語言暴力,當孩子遭受父母吼叫後,表面上他們好像安靜聽話了,實則內心安全感、對父母的信任感都在逐漸流失,內心充滿了恐懼、無助和不知所措。日積月累,容易膽小怯懦和自我否定,形成討好型人格。已有心理研究表明:成年人很多心理陰影,大都是來自幼年時遭受的語言暴力。
  • 長期被吼罵的孩子,大腦易受傷變形,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智商
    導致孩子性格缺陷1、內向,不愛說話以前我的小侄子是全家的搗蛋大王,每天嘴都不閒著,很愛跟人聊天,雖然有時候孩子喋喋不休的樣子會遭人嫌棄,但是這也恰好證明孩子的性格很開朗健談。但是我發現每次孩子的媽媽大聲訓斥小侄子的時候,孩子就會欲言又止,非常委屈的樣子,也不再願意與人交談,常常躲在角落不與外人接觸,曾經那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逐漸消失了。
  • 孩子愛哭怎麼辦,三招教你輕鬆搞定,孩子總算不愛哭鼻子了
    鄰居家的孩子經常愛哭鼻子,只要稍有不開心不滿意就哭,大家都給他取外號叫「愛哭鬼」,久而久之,鄰居也看不下去了,覺得是該管管這孩子了,於是孩子只要一哭鬧就他不問緣由就先制止孩子,孩子受委屈了也不敢說,慢慢地性格也變內向了,鄰居發現問題時,孩子的性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時候鄰居再後悔孩子也已經受到了傷害
  • 孩子內向≠性格缺陷,父母做好這4點,內向的孩子不吃虧只會更成功
    是啊,誰不喜歡嘴甜會說話的人呢?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 孩子內向和懦弱,與家長大聲吼叫有關,想讓孩子外向大膽可這麼做
    大吼大叫與內向膽小之間,確實存在著一定的聯繫。但是單純只有這些,並不是形成孩子性格內向、膽小的充要條件。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也還有敢跟父母吵架、敢為了保護母親或者父親,而與另一方吵架的孩子。;6、不關注孩子的真實訴求;7、不怎麼跟孩子談心、交流;8、總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式的講話等。
  • 看了毛不易你就明白,內向的孩子是上天送你的禮物,不必強迫
    經常有寶媽過來諮詢:「孩子內向怎麼辦?一點兒都不像我,看見就來氣。」「孩子不愛講話,真讓人發愁!」說起一個人內向,首先會想到是他不愛講話、孤僻、沉默、不合群等等,看起來似乎都是不好的一面。但你知道嗎,內向的人雖然表面上不然外向的人熱情開朗,但他們的內心可謂是暗潮湧動。
  • 青禾影視告訴你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少兒語言表演
    「讓孩子從小學習語言表演有什麼好處,我們又不想讓孩子當明星!」當你還是這種想法的時候,別人家孩子在少兒語言表演排練的作用下,已經成為你羨慕的對象了!美國演講家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15%靠的是專業技巧,75%靠的是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