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

2020-12-24 媽咪是大王

今日問題:孩子不愛是性格上的缺陷嗎?

每個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一段牙牙學語的時期,這段時間讓父母歡樂不斷,但是如果寶寶不說話,甚至一歲以上,還是不願意說話,那麼父母就要引起重視了,探查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寶寶都一歲了,不喜歡說話,要急死家長了

孩子支支吾吾不愛說話是性格缺陷?不要慌,家長從這三點入手。小麗是一個年輕的媽媽,寶寶降生小麗滿心歡喜,每天都把孩子照料得很好,到了一歲左右,小麗發現了寶寶一個問題,就是寶寶不愛說話,平時讓他叫爸爸、媽媽他還都不會叫,更別說讓他叫其他的人,或是認一些物品的叫法,這讓小麗著急了,每天都在想辦法怎麼讓小寶寶發聲,想讓他跟正常小寶寶一樣。

可是孩子就是不說話,偶爾小麗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著孩子發火,面對小麗的舉動,孩子會用大哭來抒發自己的脾氣。寶寶到年紀不愛說話家長應該怎麼做?別著急,3招教你輕鬆搞定。

本案例中:

年輕的媽媽對於小寶貝不願說話,束手無策,每天焦急,但是寶貝不說話,都是有原因可以探究的,要具體分析寶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他不喜歡說話,每個寶寶的發育時期有早有晚,不用太著急,可以慢慢引導,不要把自己過於焦慮的情緒強壓在孩子的身上,那麼導致寶寶不喜歡說話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下。

寶媽知識小Time:那麼孩子不愛講話的原因有哪些呢?

1.環境因素影響

這個時期的寶寶還是以模仿為主,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他們需要吸收外部的語言,內化後,再進行組織,變成自己的語言發出來。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及時跟寶寶進行互動,多多的誘導寶寶進行說話,多放一些兒童視頻,寶寶很喜歡看視頻,並且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會跟著視頻裡的人進行語言和動作的模仿,當寶寶試著發出聲音以後,一定要多多鼓勵他們,誇讚他們做得好,這樣他們才能更有動力繼續去說話,變得愛說話。

2.性格原因影響

有些寶寶性格是偏內向的,他們都不喜歡說話,喜歡安靜的環境,不太喜歡去表現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們不喜歡和父母交流,也不喜歡和同齡的寶寶說話,經常自己一個人玩自己的,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以引導寶寶,注重孩子的目前的情況,多和寶寶交流。他們只是不善表達,並不是不能說話,如果家長都不跟他們交流,他們就會更加的寡言少語,表達能力會變得很差,還有對寶寶不要太嚴厲了,限制寶寶的行為與語言,讓寶寶試著自己做主,多加的表揚和鼓勵,帶他們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會對他發聲產生很好的幫助。

3.智力方面的缺陷

寶寶在一歲左右就會叫爸爸、媽媽了,在一歲半左右,就會簡單的一些詞、句,如果寶寶很大的年齡了,但是還是不會說話,那麼一定要引起重視了,可能是智力發育低下,言語發育功能遲緩的表現,這個時候需要帶寶寶去醫院進行一系列的心理測試和檢查,看看究竟是原因導致的寶寶不愛說話。

溫暖寄語:

作為父母,一定要時刻關心孩子身心健康,語言是孩子表達內心的一種方式,如果當他們不喜歡表達的時候,一定要多加關注,是因為外部因素導致還是內部因素的導致,你們是寶寶最親的人,也是他們與外界溝通的媒介,所以一定要細心觀察,多多重視,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

每日一問:你的小寶貝開始說話的時候是幾歲呢?

相關焦點

  • 孩子沉默不說話,都是「內向」的錯?這5點原因家長不要忽視
    今天問題:孩子沉默不愛說話,罪魁回首是"內向"?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說話,無論是遇到陌生人,還是在需要他表現的時候,孩子都會顯得非常的內向,一句話也不愛說,保持著沉默。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是不是膽子小。可是在家裡的時候孩子還是很開朗的,怎麼一到外面就不願意說話了?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這三招
    小孩看媽媽生氣,更加不願意了,於是嗚嗚地哭了起來,最後哭著被她媽媽抱走了。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常見,父母都希望孩子開朗活潑,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幫助孩子去建立社交,所以最後往往家長自己也搞得力不從心。那麼,當孩子不愛和別人說話,不敢與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孩子是否性格孤僻,不愛說話?家長要學會三步引導
    田田的媽媽總是認為她的孩子是每一個寶媽羨慕的「天使寶寶」,即使孩子獨自一人,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是安靜,最喜歡連結是一個人的遊戲時間,有了這樣的安靜可愛的孩子,馬天田總是覺得很幸運,直到孩子快4歲了,但田田媽媽卻發現孩子們對外界的社交欲望很低,甚至不想與外界交往,這讓家人認為寶寶可能患有自閉症。
  • 寶寶說話晚是語言能力遲緩?家長別擔心,用這4招「對症下藥」
    1-2歲不會叫爸爸媽媽3-4歲依舊不能講出完成的話,只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指出自己需要的東西,就是不說話。大家很難理解孩子想表達什麼,一句話支支吾吾半天沒有到重點。這可不是自閉症,家長不要擔心,只是孩子不會說話而已。
  • 孩子不愛說話,作為媽媽有方法
    孩子不愛說話,不代表孩子都不愛說話啊,重點在於現在的孩子普遍比較靦腆啊!話題太多了話說不出口,個人覺得是多和孩子交流交流,適時說出孩子想說出口的話,還有鼓勵孩子多講話。前面幾位答友說得很好啊,和孩子一起說話,玩。
  • 家裡的孩子性格內向,家長不要慌!你需要正確了解內向的含義!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又活潑,可當自己的孩子內向的時候就開始發愁,覺得我孩子性格太內向了,不愛與人交流,這可怎麼辦?有一本書叫做《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就很好地解釋了性格內向的優勢。通常內向的人會比較愛學習,容易陷入更深層次思考當中。內向的孩子往往想像力也會更為豐富,具有創造力。他們不喜歡打破規則,更容易去聽父母的話。品味生活:他們更容易停下了品味生活,生活的節奏相對外向的人會比較慢,當然慢熱也是內向的人性格特點的其中之一。
  • 「支支吾吾」英文怎麼說?
    每年回老家,就被七大姑八大姨問到結婚問題只要說不出來,他們就會說:哎,這孩子,問點啥都支支吾吾」支支吾吾「英文怎麼說還有一種」支支吾吾「是說:說話含糊不清 mumblemeans is to speak quitely or in an unclear way so that the words a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 孩子的這三個「怪癖」,其實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不要胡亂指教
    有的家長,總以為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喜歡給孩子隨便的發號施令,認為孩子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就會變得越來越笨。但其實有一些孩子的行為在家長眼裡可能是怪癖,但這卻是他們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如果胡亂指教,就會害了他們。
  • 3歲孩子被指責說話不清楚,家長需要注意這6種情況
    礙著都是長輩,只好默默點頭,說以後會多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口音話太嚴重,普通話不標準小文的媽媽是來自山東,口音話還是非常重的,偶爾會蹦出幾句家鄉話,尤其是給自己父母打電話的時候,都是用方言。孩子也學媽媽說老家話,久而久之孩子的說話方式,語氣,詞彙很多就會出現混亂。表達的時候就變得不清楚。
  • 孩子愛抱怨?這讓家長頭疼,我們可以這樣做
    你愛抱怨嗎?我是一個很愛抱怨的人。如果某一件事情我希望快點解決,我就會對我的媽媽或者婆婆發牢騷。因為只要我抱怨了,他們就會幫我完成,還不需要我動手。所以我喜歡這種簡單的方式。所以我更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抱怨。嘿嘿,我現在已經改正很多咯,畢竟有孩子了,要給孩子做榜樣嘛。
  • 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是自閉症嗎?
    最近,我常收到讀者的留言,問一些關於自閉症的問題,如:自閉症的孩子有哪些表現?孩子說話晚,不愛學說話就是自閉症嗎?不是自閉症的孩子,也要進行語言開發嗎?下面針對這些問題,做簡要回覆: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目前還沒找出病因。
  • 孩子說話晚不全是發育問題,從3個方面入手,父母多在自身找原因
    1、 處在封閉的語言環境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階段,其實,生活環境對他們來說非常關鍵,如果家長不懂得怎樣和孩子交流,或者認為年幼的他們根本聽不懂父母的話,也就不經常和孩子溝通,那麼處在封閉的語言環境中孩子說話肯定會晚。
  • 三歲看老,從小有這3種特點的孩子,未來事業發展不會差
    三歲看老,從小有這3種特點的孩子,未來事業發展不會差我們有一句老話說:三歲看老,指的就是從一個小孩子的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可以看出他以後的發展是什麼,有沒有出息其實從這個小孩子他的秉性就可以看出來了。就像我的一個堂兄,他從小就是那一種自制力很強的男生,學習、穿衣、吃飯什麼的,甚至說都不需要家長去過多地幹涉,可以說是十分的獨立,他從小的成績在我們那一片小區也是榜上有名的。
  • 孩子說話態度總是很差,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說話態度總是很差,如果是14歲正值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理都處於變化最快、最大的時期,家長要正確看待,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需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家長需要反省。要反省自己對待他人或對孩子說話時態度是否存在問題,有時沒有惡意或不滿情緒,而是自己的習慣性的表達方式,或者自己存在性子急,也就是急脾氣,也會在說話時的態度讓人誤解,因此需要家長反省和調整,否則,孩子會效仿
  • 孩子膽小又不敢說話,單鼓勵是不夠的,三個技巧讓他們變得有勇氣
    生活中,跟這個小孩子性格相類似的人,數不勝數,他們不敢說話,害怕見到陌生人,害怕出現在陌生的場合,特別是有些孩子,在白天的時候看著是個安靜不愛說話的孩子,但是到了晚上就是一個"小惡魔",哭鬧不止,很多家長都會認為這是因為孩子膽小,所以就鼓勵孩子勇敢點,可是盲目地鼓勵,讓孩子大膽點,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要解決問題,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膽小。
  • 孩子為什麼說話晚?這個原因,很多家長都忽視了!
    「貴人語遲」不是病,只是家長容易急出病:「這孩子,不會有啥毛病吧?」孩子為什麼說話晚?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生理方面的原因,脫離群體生活,養護人和孩子的語言交流太少,性格過於內向等等,都會造成孩子說話晚。還有一個原因,容易被家長忽視,那就是——家長把孩子照顧得太好了。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張莉的兒子今年6歲了,已經是幼兒園的大班了,從小孩子就很性格內向,不怎麼愛說話,也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只不過那個時候張莉一直認為兒子只是內向而已,因為她和老公就是內向的人,喜歡在家安靜地看書,不喜歡熱鬧的環境,還以為兒子隨自己和老公。
  • 2歲是寶寶智力發育的飛躍期,家長從三個方面入手,寶寶更聰明
    說起2歲的孩子,不少家長第一反應就是「terrible two」,進入這個階段的孩子,任性、不講道理、事事跟家長唱反調,事事想自己做主,動不動就撒潑打滾哭鬧,很讓家長頭疼。家長每天跟孩子鬥智鬥勇,希望早日把這個「可怕的兩歲」熬過去。其實,2歲也正是寶寶智力發育的飛躍期。
  •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學說話關鍵期,想要孩子伶牙俐齒,這三點很重要
    JoJo現在一歲七個月,JoJo媽驚奇的發現,最近這一個月,JoJo的模仿能力簡直逆天,無論JoJo媽說什麼做什麼,JoJo總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模仿,比如JoJo媽不認同JoJo爸的話,直接給他拋白眼說「切」,一扭頭看到JoJo也對著JoJo爸拋白眼說「切」。
  • 孩子說話的時候結巴怎麼辦?父母不要責怪孩子,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劉女士就常常對於自家孩子結巴這個習慣感到非常苦惱,劉女士的孩子今年已經兩歲多了,基本上能夠完全表達自己的需求,也能夠完整的說出一句話,可就是有一個習慣一直改不過來就是結巴,而且上了幼兒園之後,周圍的小朋友都因為他結巴這個習慣嘲笑他,導致孩子就更不敢開口說話了,因此劉女士感到非常苦惱,前思後想也不知道如何改正孩子結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