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情、敢言,讓詩人餘秀華在兩個月內上了好幾次熱搜。最近一次是因為採訪,在個人工作室裡,酒醒後的她有些暈乎乎地回應著微博懟人、給李健寫「大膽情詩」等各種問題。
說到情詩,就不由得讓人想起5年前去世的汪國真。就像不能繞過瓊瑤、羅大佑、席慕蓉,汪國真在20世紀90年代的詩歌刻下了自己的痕跡。不同於現在的心靈雞湯,在那個年代,汪國真的抒情詩總是很純真而富於哲理、積極向上。「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至少有一句他的詩,曾經在一個深夜打動過你的心,陪你走過青春歲月。
●有青春的年華就有汪國真
天還未黑,雲怎敢灰;雨還未下,風怎敢吹;瓜還未熟,秧怎敢枯;花還未落,樹怎敢死;你還未嫁,我怎敢老。——《怎敢》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旅程》
世界上有不絕的風景,我有不老的心情。——《我喜歡出發》
凡是到達了的地方,都屬於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風再溫柔。太深的流連便成了一種羈絆,絆住的不僅是雙腳,還有未來。——《我喜歡出發》
讀著汪國真的這些經典詩句,瞬間讓人回到了那個對詩歌痴迷的年代。
汪國真於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是廈門大學畢業生,在勞動部工作。汪國真八九歲時開始接觸古詩詞和中外經典名著,諸如《三國》《水滸》《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1971年汪國真初中畢業,進入北京第三光學儀器廠當工人。7年後,22歲的汪國真經過半年複習,順利考取暨南大學中文系。
汪國真公開發表的第一首詩,是1979年《中國青年報》從暨南大學的學生文學刊物上摘選的一組詩,題為《校園的一天》。
在那以後,汪國真蹉跎了好幾年,直到一首《熱愛生命》一夜爆紅,徹底改變人生軌跡: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既然鍾情於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真正讓汪國真紅遍大江南北的是1990年《年輕的潮》《年輕的風》《年輕的思緒》等詩集的相繼問世,那一年被稱為「汪國真年」,最終「汪國真熱」成為30年來最轟動的「詩歌文化事件」之一。在此之前,他的很多抒情詩只是零散發表在一些雜誌上,但已經被廣為摘錄、互贈、朗讀,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在青年人之間,一時成為時尚。
火速結集出版之後,《年輕的潮》成為席捲全國的暢銷書,一版再版,一年多印了60多萬冊。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收發室原來只有一個人值班,因為汪國真的讀者來信太多,後來特地增加到三人。信的內容無奇不有,訴苦的、請求指正的、求愛的。當年很多人寫情書,用的就是汪國真的詩。
有讀者這樣形容他的詩:「我不是在讀詩,我是在閱讀自己的心。」比如《只要彼此愛過一次》,就打動了無數懷春的少女和萌動的少男:
如果不曾相逢,也許,心緒永遠不會沉重,如果真的失之交臂,恐怕一生也不得輕鬆。
一個眼神,便足以讓心海,掠過颶風,在貧瘠的土地上,更深地懂得風景。
一次遠行,便足以憔悴了一顆,羸弱的心,每望一眼秋水微瀾,便恨不得,淚水盈盈。
死怎能不,從容不迫,愛又怎能,無動於衷,只要彼此愛過一次,就是無憾的人生。
●懷念手抄詩的時代
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那幾年,手抄汪國真的詩,成了當時大中學校園裡最讓人激動的事。無數的學生在熄燈後打著手電筒,將他的詩篇反覆抄錄謄寫,甚至自己配樂朗誦錄進磁帶裡。
「汪國真火的那會兒,我還上初中呢,因為都在傳他的詩好,所以就看了,一看就迷上了。」文學愛好者宋先生說,他還記得當時大家都將汪國真的詩抄寫在筆記本上,然後互相討論。「書買不起,大家就互相抄,就像抄歌一樣。」宋先生說,「我感覺他的詩比較符合那時的青春期心理,20世紀90年代初的人思想還是比較保守的,青春期男女感情躁動,但又太羞澀不會表達。汪國真的愛情詩正好說出了很多人的心思。非常清新,又非常勵志,蘊含哲理,挺能鼓舞人的。」
宋先生說,那時周圍的同學還紛紛模仿汪國真的語言風格寫情詩,「很多人都喜歡寫詩,詩歌的氛圍很濃厚,誕生了很多校園詩人。」因為汪國真,宋先生由此開始讀現代詩歌,再後來,他又開始讀外國詩歌。「當年喜歡汪國真是因為他在當時很流行,年輕人沒主見,所以跟著迷了一陣子。但正是因為汪國真,我開始喜歡文學,並對詩歌情有獨鍾。後來我訂了很多刊物,如《星星詩刊》《散文詩》等,這些讀物一直陪伴我到高中畢業。」直到現在,宋先生仍然喜歡閱讀詩歌 。
無獨有偶,20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劉先生上高中,「我最早是從文摘雜誌上讀到汪國真的詩歌的,那時候覺得他的詩通俗、好讀又清新,就像歌詞似的。他的詩歌在那時非常流行。」劉先生說,「那時候都能背過,我至今記得『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這句,鼓勵人要有夢想,我覺得,不管愛情詩還是勵志詩,汪國真把富有哲理的東西用小清新的語言表達、用詩歌包裝,很能吸引年輕人。」
劉先生說,喜歡汪國真可能與自己所處的年齡段有關,「高中生比較愛幻想,喜歡優美浪漫的詩歌 ,一遇到汪國真的詩歌就喜歡上了。他的詩不僅溫情,而且勵志,大家都把他的詩抄到筆記本上去。」劉先生打了個比方,當年汪國真的詩歌流行,對那時的年輕人來說,「甜膩膩的,就像包裹著一層巧克力的點心一樣有吸引力。」
純真的詩,不懼時間的流逝。高中時代的畢守拙,正是懵懂求知似渴的時期。他在書店裡遇見了汪國真,和平生讀到的第一本現代詩集《年輕的思緒——汪國真抒情詩抄》。這本出版於20世紀90年代初的詩集,在距離畢守拙讀到它時,已經過去10年了。書頁也顯得陳舊,甚至還有些破損。「就在我第一眼看到那些詩句時,就被震撼了,那些句子寫得多麼好呀,和我現在的生活多麼貼近……所以當店主要價5元時,我毫不猶豫地付錢了,那時,我每周的生活費是25元。而實際上那本書的原定價是2.5元。那些詩集裡的作品現在都還能背誦一些句子,我最初的詩歌寫作就是從模仿他開始的。在那時的意識中,汪國真是現代最偉大的詩人,因為我不知道其他的詩人,只看過他的詩,模仿著他,我一首首的寫,工工整整地謄抄。」(讀者報客戶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