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仔
Music Digger,不愛吃火鍋,愛吃底料
| 聲明:本文為自發寫作,無任何利益相關
有位讀者朋友問我:
「新仔,我想培養我的音樂口味,可是我不知道如何下手,有時候聽到一首歌特別喜歡,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喜歡,它是什麼類型的,再如何找到類似的音樂。」
關於這個問題,我結合自己的個人經歷來聊一聊。
我小時候剛開始聽歌的時候,聽的都是偶像歌手的歌。(所以我對「偶像」和「粉絲」並不會反感)
其中一位偶像,我很喜歡他的某些歌。我無聊的時候總結了一下原因,我為什麼喜歡這些歌?我喜歡這些歌裡那些元素?
我找到兩個點:我喜歡歌裡的木吉他掃弦和合成器聲效。
這都是後來才總結出來的,我一開始也不知道什麼是「掃弦」和「合成器」,我最初只知道,歌裡的木吉他不是一個音一個音撥的,是掃啊掃啊的,然後有不少編曲段落聽起來像是電子樂器做的聲音。
因為特別喜歡這兩點,所以我就開始特別留意樂評或者相關報導裡怎麼描述這些歌。
終於,我找到了「英倫搖滾」和「合成器流行」這樣的描述。
於是我就開始翻閱相關的資料。
英倫搖滾有哪些?資料告訴我,有什麼Oasis啊、Blur啊、Suede啊。英倫搖滾叫啥?Britpop。英倫搖滾都是掃弦嗎?有些經典歌曲是的,比如綠洲的大金曲《Wonderwall》,但也不都是。
我開始嘗試買一些標籤為「英倫搖滾」的專輯,比如Suede,然後開始對「英倫搖滾」有了更多的認知。
合成器流行呢?資料告訴我,合成器簡稱Synth,合成器流行叫Synth-Pop。Synth-Pop流行的中文資料沒有英倫搖滾那麼多,我查得還挺喜歡的,聽了一些我自己覺得合成器味道比較重的歌曲,自己寫了一篇相關文章。寫完被朋友吐槽說,裡面有很多歌手根本不算Synth-Pop。
挺好,我又學到一點東西:並不是帶很多合成器段落又很Pop的歌就是Synth-Pop。
那到底什麼是Synth-Pop,我接著查……整個求索的過程中,我不但認識了Synth-Pop還認識了不少相關的曲風。
在我看來,了解一種曲風,無非有三種路徑:
一是從歌曲「標籤」入手,比如這兩年Moombahton很火,如果你聽到一首歌,如果看到有人說是Moombahton歌曲,你直接查Moombahton的資料就行。
二是硬上。現在網上有不少關於曲風的資料庫,比如比較全的是Allmusic,逐條閱讀就行。(我試過)
但基於我個人的經驗,對於剛開始了解曲風的朋友,我比較推崇另一種,從歌曲基本結構開始。
這樣比較有利於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點到面的了解曲風,而且,更容易理解。
歌曲用於判斷曲風的主要就下面幾點:
圖上加了問號(?),因為這不是曲風分布圖,這是思維導圖,你不需要看懂,知道一個方向即可:留意一下自己喜歡歌曲的哪個點,從自己喜歡的某個點入手,去了解曲風。
比如,如果你特別喜歡歌曲裡的吉他演奏,那麼,就留意一下是木吉他還是電吉他。如果是木吉他,可以去了解一下木吉他為主的曲風,查找一些木吉他音樂,看看有哪些相關的曲風。
比如,網上用「木吉他 曲風」作為關鍵字,你可能會搜到民謠,也可能會搜到布魯斯。你也不用考慮太多,跟著感覺走,找個自己感興趣的點一直查下去,一定會有收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個過程,我總結為四個字:搜、聽、查、聊
如果你找到了歌曲中喜歡的某點,你就搜搜看,隨便搜,能搜出什麼相關資料,把能搜到的資料,都讀一讀。看看有沒有什麼收穫,讀到感興趣的,再繼續搜。
相關工具:百度百科、知乎
百度百科
雖然很多人都很討厭百度,也有很多人吐槽百度百科的資料不準確,不過,在目前的國內網絡環境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百度百科仍然是比較實用的中文入門工具。另外,本文推薦的工具都不需要……(你懂的)
知乎
知乎上有各種關於曲風的問答,不妨按照關鍵詞搜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讀讀看。
聽聽看相關曲風的歌曲,從聽覺上建立一些基本認知。(這一點很重要)
相關工具:蝦米音樂、Every Noise at Once
蝦米音樂
現在每個音樂APP基本都有曲風分類,有相關的電臺,但是蝦米音樂最全也最細,每種曲風都有簡介,個人認為是國內目前從聽覺上了解曲風的最好工具。
Every Noise at Once
藉助算法建立的曲風分布網站,點擊每一種曲風都有試聽,還有相關藝人(點擊也可以試聽),很適合幫初學者建立曲風的粗略認知。
而且,每一種曲風還有不同層次的歌單,不過只適用於Spotify用戶。
相關閱讀:看看我是怎麼通過Every Noise at Once挖曲風的
如果你對曲風有了一些基本的認知,可以藉助一些比較專業的工具來進一步深究下去。
相關工具:Musicmap、Discogs
Musicmap
一個提供可視化曲風演變地圖的網站,在網站上你可以看到曲風的演變過程,每一種曲風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及簡介。(需要懂一些英文)
Discogs
可以按照曲風查閱相關唱片,然後再去音樂APP上找來聽。
*本文為了降低使用門檻,沒有推薦需要科學上網的工具,如果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曲風,還是得科學上網,用Allmusic和Wiki。
如果身邊有聽歌比較多的朋友,多問問他們,或者在網上找一些相關曲風的圈子,進去看看大家怎麼聊,自己也參與進去。多交流就對了。
比如我對於Minimal的認知完全靠朋友。我發現我有個朋友特別愛說Minimal,我就問他是什麼Minimal,還跟他去看Minimal的演出。
除此之外,在微博上,你也可以關注一些側重於某些曲風的博主,比如 @營養怪獸 (Hip-Hop)、 @DuckMan電板鴨(電音),從他們平時發布的內容中,也可以建立一些曲風的認知。
因為本文是寫給初學者看的,所以我儘量不搞太複雜——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了解曲風的價值是更好的享受音樂。當你真的挖掘下去,你會發現,音樂真的很好玩。所以,在初學階段,我不建議過於追求系統和嚴謹,興趣優先,享樂(yuè)為主。
開心就好,Have fun~
- END -
本文為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無任何利益相關,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