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百年校史上,誕生校花無數,但她可謂是其中最著名的校花了,她就是被譽為民國十大校花之一的,中國近現代史上,被稱為先生的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的楊絳先生。
楊絳,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
頡眼榮光憶初見,薔薇細瓣浸醍醐
楊絳在12歲時舉家遷往蘇州。
她聰明好學,從小就立志要上清華大學。她17歲中學畢業就要報考清華外文系,但當時清華在南方沒有名額,她只得轉考蘇州東吳大學。
21歲時,楊絳轉入清華大學繼續求學,終於圓了清華夢。這一來清華不要緊,她以超凡脫俗、秀外慧中的氣質立即成為清華大學校花級女生,一時成為眾多學子追逐的目標。
但她最終只看中了一身書生氣的錢鍾書。
1932年,楊絳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了錢鍾書,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錢鍾書被她「頡眼榮光憶初見,薔薇細瓣浸醍醐」的淡雅別致所深深吸引,楊絳覺得他眉宇間「蔚然而深秀」。
一見鍾情定終身,真實地發生在了他們兩人的身上。這一遇,便是63年的陪伴。1935年,錢鍾書和楊絳走進婚姻的殿堂。
冰心說:「他們是中國作家中最美滿和幸福的一對。」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錢鍾書是出了名的生活白痴,錢鍾書沒有方向感,分不清東南西北,穿鞋不分左右,鞋帶總是系死,筷子也用不好。錢鍾書初到牛津,就摔了一跤,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個門牙。錢鍾書居然不去醫院,用手帕捂著嘴往家裡跑,找楊絳幫忙。
楊絳天天做飯,有一天開玩笑說,要是可以不吃該有多好。不料錢鍾書居然信以為真,專門去找道家的辟穀之方。
楊絳說:「我最大的功勞,是保住了錢鍾書的淘氣和那一團痴氣。這是錢鍾書的最可貴處。他淘氣、天真,加上他過人的智慧,成了現在眾人心目中,博學而又風趣的錢鍾書。」
曾經的名門小姐,心甘情願做了「灶下婢」,沒有一絲抱怨。錢鍾書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愛是需要學習的,與楊絳成為夫妻後,錢鍾書慢慢也學會了體貼人。
一天早上,楊絳還在睡夢中,錢鍾書就在廚房裡忙活起來。平日裡「拙手笨腳」的他為夫人煮了雞蛋,烤了麵包,熱了牛奶,還泡了英式紅茶,給她悄悄端到了床上。楊絳說:「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早飯。」
後來,錢鍾書將做早餐的習慣延續了幾十年,熱牛奶,煮雞蛋,烤麵包,一做就做了一輩子。
後來有了女兒,則變成為母女倆做早餐。
錢鍾為人,孩子氣極重,他經常和女兒阿圓結伴胡鬧,有一次廚房著了火,阿圓慌忙大叫:「娘,不好了,不好了。」錢鍾書也跟在後面氣急敗壞地大叫:「娘,不好了,不好了。」楊絳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有段時間,楊絳為家務忙得暈頭轉向,錢鍾書見了,十分心疼。
他常常躲到衛生間裡,把門關上,自己悄悄洗衣服。儘管洗不乾淨,很多時候楊絳都要重洗,但錢鍾書的心意,楊絳不會不懂。
「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楊絳和錢鍾書,就是彼此了解,彼此懂得,彼此珍惜。
他們就是彼此眼中那個對的人,一眼萬年,一生無悔。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1994年夏,錢鍾書住進醫院。楊絳每天去看他,送飯送菜。在丈夫生病期間,女兒阿圓也在病危前夕,楊絳來回奔波,四處操勞。
三人分居三處,其中的心酸無法用言語形容。
沒過多少時日,阿圓終於先走一步,離開了人世。
短短一年後,88歲的錢鍾書也永遠離開了楊絳,那是1998年12月19日。這位老人只記得那一晚,丈夫強睜著眼睛看著自己,她說:「你倦了,閉上眼,睡吧。」
錢鍾書用盡所有力氣道出一句:「絳,好好裡(好生過)」,之後便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百年滄桑,無怨無悔
楊絳說,「別人都說我內心很強大,其實,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楊絳送走了親愛的女兒,又送走了摯愛的丈夫,於2016年5月25日去世,享年105歲。
楊絳走完了她的百年人生,安靜,圓滿,豁達,樂觀,就像她曾經翻譯的那首詩: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13年捐款1000多萬
楊絳一生十分支持教育事業,從2001年起,她將個人稿費捐給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到2014年,13年來已累計捐款1000多萬元。
楊絳把她的一生,活成了一個典範。楊絳,是中國最後一位被尊稱為「先生」的女性。
在她去世前的那段日子,她感嘆:「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幸福的時光往往是匆忙的,楊絳寫下了《我們仨》,來紀念她一生摯愛的兩個人。
讀楊絳的《我們仨》,你會看到一個乖巧聽話,體貼孝順父母的阿瑗;你也會看到溫柔細膩、一身才華的錢鍾書;你還會看到善良溫柔、賢惠寬容的楊絳;你更會看到一個溫暖有愛、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楊絳筆下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筆觸,記錄下了幸福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家人其樂融融,相守相助,演繹著世間最為普通的煙火生活。
看完之後,我忽然明白,沒有什麼所謂一帆風順的生活,只是我們需要學會,在苦痛中找到幸福。人這一輩子,其實就那麼短,歲月不等人,珍惜眼前人。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他們夫婦去牛津求學一直到女兒圓圓和錢鍾書相繼去世這一生的漫長過程,確切來說這就是一本回憶錄,柴米油鹽的幸福生活和求學治學教學的各種奔波。
讀完之後,你會感嘆:有些人要盡力去愛,有些人要全力去陪。
同樣,有些事,要早點做;有些書,要儘早讀;否則只會徒增你人生中的遺憾罷了。
這樣一本書,記載了一個幸福家庭的愛,教給我們在婚姻中如何互相包容,教給我們生活雖不易,主要是樂得自在。就是這樣一本書僅售39.8元,還附一本《走在人生邊上》一頓飯錢都不到,卻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