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汪洋回鄉開起了「遇龍灣」農家樂,對未來的發展信心十足 本報記者 譚臻 攝
走進興隆鎮牛皇村9社禮朝屋基,別致的川東村落民居景觀讓人眼前一亮。當地村民沒想到,這裡也可以成為旅遊地,環境得到改善,辦農家樂、開民宿、做餐飲,收入水漲船高,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大家紛紛找到了新的發展之路、幸福之路。
農村舊房變靚 村民收入增加
來到禮朝屋基,22棟農房排列錯落有致,房前花草擁簇,路旁古樹林立。很難想像,兩年多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房屋老舊破損嚴重,雜草叢生,道路不暢。當地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少量村民在家務農只能勉強保障基本生活。「我之前就是在家種地,種一些玉米之類的,每年掙的錢只夠全家人基本生活。」村民李國平告訴記者。
2018年,一切開始發生變化,興隆鎮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對禮朝屋基進行房屋環境整治。「我們按照川東村落民居風格進行設計,不大拆大建,而是利用紅沙石、土坯、木頭、青瓦、茅草等本地材料和元素,對房屋進行整治。」興隆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景觀按一步一景、推窗見景進行打造,還原農村枯藤老樹、小橋流水、炊煙嫋嫋的田園牧歌式景象。
隨著房屋環境整治逐步進行,越來越多的遊客被翻修後的景觀吸引,前來遊玩打卡。李國平看到了商機,他結合屋外景觀,將自家房屋內部進行改造,並租了旁邊一棟閒置的農房,辦起了農家樂。來到「李氏農家」的遊客,既可以吃到新鮮的農家菜,還可以住宿休息。李國平家的收入也隨之增漲,從滿足基本生活到現在一個月流水三四萬元。
「現在周末、節假日來玩的人很多,住宿需要提前預定。我們也在不斷學習改進,希望可以越辦越紅火。」對於未來的發展,李國平一臉的自信和期待。
遊客紛至沓來 網紅民宿火熱
除了像李國平改造自家房屋辦農家樂的,禮朝屋基還吸引了村外的人前來開民宿。「部落格」民宿老闆譚青春,一直嚮往田園牧歌式生活,一年多前來到禮朝屋基,看到這裡的景觀一見傾心。隨後,她邀約了三位好友,租下村民的房屋,改造成了現在火熱的網紅民宿。
「我們租下村民空置的房屋,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我們也在這裡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譚青春說,「同時,我們還可以幫助當地村民一起發展,將開民宿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和村民進行合作,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幫助他們實現致富增收。」
當地村民汪洋就和「部落格」民宿有餐飲上的合作。記者來到汪洋家,他正在擴建廚房。據了解,汪洋之前在外務工,但他鄉情深厚,一直想回鄉發展,幾年前回到村裡,但沒有什麼項目,只能依照傳統搞種田和養殖。後來,禮朝屋基進行改造,汪洋家的房屋也在改造之列,在相關政策的鼓勵下,他開始規劃發展特色餐飲,開了「遇龍灣」,潛心研究菜式,用新鮮綠色的食材烹飪的美食,收穫了一大批遊客的點讚。「雞是自己養的跑山雞,我還承包了房前的兩塊魚塘,魚都是現釣現做。」現在,芋兒雞、幹燒魚等都成了他的拿手好菜,許多客人遠道而來就為了品味他烹飪的美食。
「生意好的時候,一頓飯就有十幾桌,大家吃得開心,我做起來也有幹勁。」汪洋表示,未來他還想增加住宿和遊玩項目,發展成更加完善的農家樂,讓大家有更好的體驗。
改善基礎設施 增強發展信心
據興隆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禮朝屋基緊鄰南北大道,距江北機場25公裡,佔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600平方米,共有鄉村房屋22棟、農戶39戶,周邊種植3000餘畝楊梅、藍梅、草莓等,是南北大道伏季水果帶的重要節點。
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興隆鎮結合禮朝屋基的自然、人文景觀條件和地理優勢,通過與重慶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合作,著力創新鄉土美食、農土特產、農耕體驗、鄉村民宿等,打造「鄉愁」村落的同時,緊扣「禮」字做文章,發掘「禮」文化,以新時代「禮」文化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吸引重慶主城以及全國遊客前來觀光體驗。
「我們現在準備修建汙水處理系統,接下來還要做燈飾工程,將景觀打造得更加別致,除了白天好看,晚上也要同樣吸引人。同時,鎮政府還規劃在這裡修建停車場,方便遠道而來的遊客停車,等南北大道北延伸段也貫通了,前來禮朝屋基的遊客將會更多。」興隆鎮牛皇村9社社長王方平說,「現在沒事兒時我就要繞著禮朝屋基轉一轉,看哪裡景觀有問題、房屋有問題,及時幫村民解決,為大家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增強大家的發展信心,一起攜手奔小康。」(記者 譚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