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歲的曹書雨1998年在臨清創辦華康精神病防治診所,後更名為寧馨醫院並擔任院長,醫院成立20多年來,共收治病人11000餘人次,大部分患者已恢復正常,回歸社會。
曹書雨對精神病患的付出比他們的親人還要多,他投資四五百萬建設寧馨醫院,只為給精神病患們建造一個永遠的精神家園。在寧馨醫院,病患們不僅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還能夠像在自己家裡,像在自己的親人身邊一樣得到很好的照顧,他們在醫院裡吃飯、住宿、勞動、娛樂,快樂的生活。
目前,在醫院的25位精神病患,有十幾位病患沒有向醫院交過任何費用,自從1998創辦華康精神病防治診所以來,曹書雨已經為病患捐款近百萬元,他接過了他80歲老父親的衣缽,成為了一名精神科醫生,也把老父親的話銘記在了心中:「做醫生就是要治病救人,有錢給治,沒錢也給治。」
曹書雨二十幾年如一日,和精神病患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娛樂,甚至二十幾年沒有回家陪父母親過一個完整的春節,他把自己所有的都給了他的病患們。他了解每一位病患的性格,了解他們的病情,甚至了解他們的家庭,他是寧馨醫院這個大家庭的家長,他關愛著每一位病患,他對病患們的付出甚至比病患的親人還要多。
1992年出生的焦新保,曹書雨叫他小寶,他已經和曹書雨認識了數年,在小寶的父親放棄了數年後的2019年,曹書雨和小寶的養父籤署了收養協議,曹書雨每天和他呆在一起,那種感情已經勝過了父子親情。曹書雨教他剪枝嫁接,教他點花粉,教給他各種生活的技能,他希望有一天小寶回歸社會的時候能像正常人一樣不被孤立,真正融入到社會中。像小寶這樣的患者在曹書雨的寧馨醫院比比皆是。
精神病患因為其特殊性,很多家庭因為病患病情的不斷反覆,選擇了放棄,曹書雨不計報酬的讓他們吃住在寧馨醫院,像親人一樣對他們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病痛,更關心他們的心裡傷痛。曹書雨常說:「我治療了那麼多年的精神病患,我知道他們的疾病大多是由於情緒的反覆造成的,我懂得他們內心的缺失,我就要給他們營造一個永遠的精神家園。」
曹書雨用自己的愛心給精神病人營造了他們的精神家園,他傾儘自己的所有,創建了寧馨醫院,還租賃了醫院周圍的一百多畝土地,建魚塘、建果園、種植莊稼、養殖雞鴨鵝,就為了讓精神病人能夠在他們的家園中體會勞動的意義,體會被尊重、被欣賞的價值,體會家人和社會所給予的尊重和快樂。
曹書雨用自己的大愛給精神病患營造了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家園,他這位特殊的親人給了精神病患一個有安全感的家,而曹書雨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天能讓他的病患不再是病患,讓他們回歸社會這個更大的家。(齊魯晚報·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