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歐諸神來命名的卡爾臼炮,擁有口徑的同時,也不缺乏機動能力

2020-12-23 騰訊網

象棋中的炮有著隔山打牛的功能,從這一點來看,這個炮理應是一門「臼炮」。火炮從幾百年前就已經加入到了戰場上,到了大航海時代,主要以發射實心炮彈的前膛火炮幾乎成為了一個時代主角。除了進行平射精確的目標以外,還有一部分火炮以拋射為主,其炮身粗胖,炮彈威力巨大,這就是臼炮。看起來沒什麼高科技的成分,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臼炮的出場率依舊很高,比如「卡爾臼炮」。

為戰爭而誕生的臼炮

早在十三世紀的時候,臼炮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候還是以發射石頭炮彈為主,最先使用的國家按常理來看應該就是明朝。而後臼炮走向了全世界,成為了戰爭中的新寵,和平射的火炮相比,臼炮的射程明顯短了不少,而且也沒有什麼精準度。但因為拋射的特點,它可以無視掉類似敵人城牆一類的障礙物。而駭人的口徑也可以填裝體積更大的彈丸,如果你想的話,也可以在彈丸中填充高爆炸藥。

臼炮的這種攻擊形式,其實在拋石機時代就已經實現了,而臼炮能持續發展下去,也證明了種攻擊方式是可行的。自它誕生以來,人就想盡了辦法讓它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威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壕和馬克沁機槍的配合讓人們陷入了焦灼,在坦克沒出現之前,臼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同時期榴彈炮已經出現了,它可不算是為了替代臼炮而誕生的,而是為了填補臼炮和加農炮之間的火力空白。

和其它種類的火炮相比,臼炮的結構簡單,這使得它便於生產。最大的特點就是炮口裝填,因為口徑實在有點太大了,並且倍經很短,後裝填已經完全沒有了意義。和臼炮擁有同樣裝填方式的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迫擊炮,從原理上來看,它倆其實還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臼炮也可以被稱為迫擊炮,但迫擊炮一般不會被稱為臼炮,首先口徑這一點就沒有達標,而且後期的臼炮已經有了後座裝置,迫擊炮則沒有。

卡爾臼炮的誕生

自從希特勒上臺之後,戰爭的陰雲就籠罩了整個歐洲大地。在這之前,法國人已經修築了馬奇諾防線,且不管實際作用怎麼樣,它在當時也確實是最堅固的防線。這可愁壞了德國人,為此希特勒下令製造超重型火炮,用於摧毀敵軍堅固的防線。但結果大家都知道,馬奇諾防線成了一道擺設,但超重型火炮還是按計劃誕生了。除了古斯塔夫鐵道炮外,另一種巨炮就是卡爾臼炮了。

和古斯塔夫巨炮不太一樣,卡爾臼炮可不止生產了兩個(第一坐巨炮叫古斯塔夫,第二坐叫朵拉),其生產難度確實要比古斯塔夫低了不少,但實用性卻完虐了古斯塔夫巨炮。1937年,萊茵金屬公司開始研發大口徑榴彈炮,到了1939年,一個600毫米口徑並擁有自行能力的臼炮被設計了出來,它就是卡爾臼炮。1940年,第一門用於實驗的卡爾臼炮被製作了出來,並在翁特爾呂斯市進行了實驗。之後為了增加射程,炮管的口徑被縮小到了540毫米,但600毫米口徑的炮管依舊存在,而且被生產出來了三門用於更換。

一輛卡爾自行臼炮全重有124噸,車體長度將近12米,寬度3.16米,頂點高度4.78米。雖然是一個龐然大物,但自行的能力依舊存在,只要不是遠距離運輸,卡爾臼炮可最快以每小時10千米的速度在戰場上移動,燃料裝滿的情況下,作戰範圍最大可達60千米。操作卡爾臼炮一共需要16人,在這些人的配合下,可以讓射速最快達到每小時12發。和別的火炮相比是慢了一點,但對於一個擁有600毫米口徑的巨炮,這已經合格了,更何況卡爾臼炮所使用的炮彈威力是不能被忽視。

600毫米的炮彈重量可以達到兩噸,爆炸時會在地上留下一個深度為5米,直徑15米的大坑,這還沒有算上傷害範圍。穿甲彈的重量已經完全超過了兩噸,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幾乎可以擊穿任何一個碉堡的頂蓋。發射藥包一共分出1號到9號,如果要達到最大6.5千米的射程,九個藥包要同時裝填。當然卡爾臼炮不是直接攜帶彈藥的,德國人將四號坦克改裝成了彈藥運輸車,另外一些四號坦克被改造成了工程車,用於輔助炮彈的裝填。如果將這些人也算進去,那操作卡爾臼炮的人數要遠遠超過16人。

戰場中的卡爾臼炮

在整個二戰中卡爾臼炮一共生產了6輛,如果將實驗平臺也算進去的話,那就再加一輛。另外一提,它們的名字其實也很有意思,最先製作出來的兩輛被命名為「亞當」和「夏娃」,而後的四輛則以北歐神話的人物為主,分別是「索爾」、「奧丁」、「洛基」、「提爾」。就不挨個介紹他們是誰了,反正都是挺出名的北歐神話人物。這也側面體現了德國人對卡爾臼炮寄託的希望,希望北歐諸神們可以關照一下。

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沒有讓卡爾臼炮獲得用武之地,但在後來針對蘇聯的戰爭中卻派上了用場。卡爾臼炮首次出戰是在布列斯特堡,巨大的炮彈直接就瓦解了蘇軍的防禦工事,讓德軍在進攻後沒過多久就拿下了布列斯特堡。1942年,德軍開始進攻塞瓦斯託波爾要塞,這一戰中,除了名為「奧丁」和「託爾」的兩輛卡爾臼炮參戰以外,「朵拉」巨炮也被拉向了戰場。在它們的配合下,德軍佔領了塞瓦斯託波爾要塞,將領曼施坦因也因此被封為了陸軍元帥。

1944年,波蘭華沙爆發了起義運動,據統計至少有三輛卡爾臼炮被運往了華沙,分別是「亞當」、「奧丁」和「洛基」。有意思的是,卡爾臼炮以攻克鋼筋混泥土的要塞為主要目的,所以炮彈引信要在很強的衝擊下才能觸發。但華沙是正常城市,地基也沒有那麼硬,所以由卡爾臼炮發射出去的大量炮彈都成了啞彈。而後被起義軍從土裡挖了出來,並用於製作炸藥包,據說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人們還可以從華沙挖出卡爾臼炮的啞彈。

結語

隨著納粹德國的失敗,卡爾臼炮也依次的落到了盟軍的手中。那些曾經讓人恐懼的龐然大物,最終被拖進了博物館中,雖然它們只是靜靜的立在那裡,但依舊可以用那碩大的體型來警告人們戰爭曾帶來的殘酷。

參考文獻

《mortar Karl in Kubinka tank museum》

《自行式迫擊炮「Karl」》

《Kubinka坦克博物館的迫擊炮卡爾》

相關焦點

  • 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德國卡爾重型臼炮
    當然古斯塔夫巨炮,是指它的體積,要說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那就得說一說德國的另一門巨炮,卡爾臼炮。卡爾臼炮的口徑有多大呢?它有600mm,德國人在二戰製造出這樣的的巨炮是為了打破法國馬奇諾堅固防線對德軍的的圍困和束縛。它在1935年就開始研製,在預計的方案中,它的口徑設計為800mm並且發射的炮彈也重達4噸。
  • 雷神之錘 卡爾臼炮
    小號手1/72 卡爾臼炮 套件 從布列斯特要塞到塞瓦斯託波爾,從列寧格勒到華沙起義,一直到最後柏林戰役,都有卡爾臼炮的身影,它見證了納粹德國的興衰榮辱,同時也是自行火炮的登峰之作。600毫米的巨大口徑和短身管豬鼻式炮管成為其典型特徵,完美詮釋了口徑即是真理。
  • 火炮歷史上的絕唱,「拆樓神器」卡爾臼炮,一炮一樓
    卡爾臼炮是德國專門為法國的馬奇諾防線量身定製的「拆樓神器」,讓卡爾臼炮一展身手的好地方,6月27日,德軍用調來540毫米和600毫米口徑的卡爾臼炮分別把中1.7噸和2.5噸的巨大炮彈傾瀉在了布列斯特要塞的頭上,對蘇軍的防禦工事造成了及其嚴重的破壞,為德軍成功攻克該要塞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二戰中德國製造的逆天武器;卡爾臼炮,弧線步槍
    一,卡爾臼炮。600毫米Karl「卡爾」重型臼炮,是戰爭歷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徑的重型臼炮。原為攻擊法國馬奇諾防線所用,但其創造的最輝煌的戰績是塞瓦斯託波爾攻堅戰。該戰役長達250天,當德軍對要塞久攻不下時,1942年3月,卡爾臼炮奉命支持塞城攻堅,一些構築極為堅固的蘇軍炮臺和地下彈藥庫被巨炮摧毀。
  • 臼炮
    臼炮是一種炮身短(口徑與炮管長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炮。因其炮身短粗,外形類似中國的石臼,因此在漢語中被稱為「臼炮」。小口徑、方便攜帶的臼炮後來發展為迫擊炮。
  • 《戰爭與徵服》卡爾臼炮攻略 戰場優勢介紹
    導 讀 戰爭與徵服卡爾臼炮戰場優勢介紹,對於我們玩家在戰爭與徵服當中的卡爾臼炮在戰場上的又是又會有什麼樣的優勢的呢?那麼還在等什麼呢?
  • 二戰德國的卡爾臼炮,炮身重量124噸,需19人操作才可成功運轉
    戰場上,火炮是一種壓制性武器,可迅速起到牽引敵方火力的作用,其威力極大,二戰期間,火炮是主力武器之一,那時德國的軍工製造技術先進,對於火炮的生產尤為重視,為了突破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於是,德國製造了一種火炮,名為「卡爾臼炮」。
  • 《戰爭與徵服》卡爾臼炮攻略 裝備搭配推薦
    導 讀 戰爭與徵服卡爾臼炮怎麼搭配好?對於我們在戰爭與徵服當中的卡爾臼炮的搭配是什麼樣的呢?而其中的搭配推薦又是什麼樣的呢?那麼還在等什麼呢?
  • 二戰時期的德軍大口徑白臼炮令蘇聯人懼怕的死亡炮彈弧線
    說到二時期德軍最著名的重型大口徑臼炮,卡爾巨炮便是大家經常聽聞到德軍重型火炮名字,卡爾臼炮是二戰時期德軍建造的口徑達到600毫米超級巨炮之一,並參加在二戰德軍前期的多次圍城戰中,其發揮的威力曾經讓蘇軍感到震驚和恐懼,卡爾臼炮是戰爭歷史上所建造的最大口徑的重型臼炮之一。
  • 諸神的傳說(北歐篇·下)
    這一層中還有一種名叫精靈的生物,他們是伊米爾屍體蛆蟲轉變的一種生物,雖然不具神性,但仍然擁有很大的法力。光明精靈住的地方叫亞爾夫海姆,即精靈之國,是日神弗雷的領地。精靈分為光明精靈與黑暗精靈,由伊米爾屍體的蛆蟲被神賦予理性之後化成。
  • 關於北歐諸神的十個令人刺激的「事實」
    而這些都只是個開始……這兩年,多虧了好萊塢,北歐諸神備受矚目。將在今年的5月12日,《復仇者聯盟2》閃亮回歸,金髮閃耀的雷神「錘」青銀幕,一同出場的還有愛耍花招的火神洛基、他的父親奧丁以及一系列與北歐神話風馬牛不相及的虛構人物,包括綠巨人、鋼鐵俠跟美國隊長。但是說真的,北歐諸神每天都和我們「朝夕相處」。嗯,幾乎可以這麼說吧。
  • 口徑即是正義!火炮口徑排名:古斯塔夫列車炮第三,毛子沒進前十…
    二戰時期,為了突破德國的齊格菲防線,美國研製了塊頭一點也不小的「小戴維」,該炮口徑達到了914毫米,炮身重65304公斤,炮座重72560公斤,光是一枚炮彈就有1.7噸之重。雖然說口徑縮水了200毫米,但是「卡爾」的體格依然龐大,其其戰鬥全重高達124噸,炮彈最重達到了2.17噸。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走向死亡是一種必然?
    而北歐神話早在創世之初,就為諸神們定下了堅不可摧的觀念——有生必有死,諸神同樣要面臨死亡。為什麼北歐諸神免不了一死?為什麼「諸神之黃昏」是一種必然?在《北歐神話》這本書裡,作家、文學評論家茅盾先生指出了關鍵所在:北歐諸神是善與惡的混合體,是不完備的、非純種的,在諸神的身體裡埋藏著死的根源。
  • 「突擊虎」的超大口徑,從炮管裡上下坦克不成問題,車長緊急制止
    領導者的喜愛時常也會影響到一國軍事武器的發展方向,就拿希特勒來舉例,因為他的個人喜好,在二戰中後時期,德國的軍工更加偏向於去研造一些極端重火力武器或是超強防禦型武器,對機動性能武器的關注多有不足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如此痛恨火神洛基?根本原因是出身
    如果北歐諸神在阿斯加德舉辦一次選秀,評選「最不受歡迎的神」,那麼火神洛基絕對會以壓倒性的優勢,全票當選。作為眾神之王奧丁的拜把子兄弟,火神洛基在阿斯加德的地位本應該非常崇高。事實卻是,只要一提到洛基,諸神大多敬而遠之,能躲多遠躲多遠。洛基在阿斯加德的人緣之差,幾乎達到人神共憤的地步。
  • 雷神3:諸神黃昏,了解北歐神話
    因為「諸神黃昏」本是北歐神話中最為悲壯的篇章,一連串災劫之後,諸神與巨人之間爆發戰爭,幾近同歸於盡,舊世界毀滅,新世界誕生。然而就已經流出的信息來看,此前的擔憂完全沒必要——這又是一部典型的漫威式逗比喜劇片。
  • 漫威諸神黃昏中仙宮被毀,但其實北歐神話諸神黃昏要更慘烈10倍!
    在西方的北歐神話中,「諸神的黃昏」本身就是顧名思義的一場神魔大戰,不過不同於此前漫威影版宇宙中所展現的那樣:雷神讓永恆之火和蘇爾特爾結合後,通過主動觸發諸神黃昏來對抗死亡女神海拉,真正的北歐神話中的「諸神黃昏」慘烈程度要比漫威電影強上N倍!因為在記載了「諸神的黃昏」的北歐文學「詩體埃達」與「散文埃達」中,諸神黃昏幾乎是以神魔兩敗俱傷的慘烈代價來結束的。
  • 【北歐神話12】諸神的黃昏,世界的毀滅
    芬布爾之冬是北歐神話中的一大事件,是漫長寒冷的嚴冬,會結束世上許多的生命。這個冬季代表了諸神黃昏的末日前兆,在諸神的黃昏之前發生。芬布爾之冬會連續三度冬季,分別是風之冬、劍之冬、狼之冬,在這段時間,冰雪從四面八方吹來,有數不清的戰亂,兄弟之間將互相殺戮。一切和平與美好終將消失,地面發出了震動,天上的太陽和月亮也被追逐它們的怪物一口吞了,星星也從天上掉了下來,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