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M: 貝6第一樂章,阿巴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
前天在東藝現場聽了維也納交響樂團的貝6和貝7,上半場貝6演的很糟糕,回來聽了好幾遍洗耳朵。
色例
深灰色:WSET書上寫到的乾貨
(錯誤百出的譯本,教我如何勇敢面對)
深綠色:winefolly和《世界葡萄酒地圖》中的說法
(作為一種很好的補充)
土黃色:二元的私貨
(看不看都一樣)
在智利的地理標誌標籤 GI 體系中,將葡萄種植區劃分為數個原產地標籤 Denominaciones de Origen , DOs 。共有四個主要產區:科金博 Coquimbo 、阿空加瓜 Aconcagua 、中央山谷 Central Valley 和南部產區 Southern ,這些產區又分為13個較為知名的子產區,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的諸多山谷裡。該體系基於智利的行政區域,所以這些產區的面積非常大,許多子產區包含多個區域,每個區域具有較均勻的氣候。
2012年頒布了進一步分級的方式,根據產區與海岸的距離來劃分葡萄種植區,作為 DO 法定名稱之外酒莊可以選擇使用的補充性術語。這種分級術語尚在試用階段。酒標術語:
海岸 Costa ,沿海地區
山脈之間 Entre Cordilleras ,兩座山脈之間的地區
安第斯山脈 Andes ,山脈地區
法規也認可一些其他術語:珍藏 Reserva 、特別珍藏 Reserva Especial 、私人珍藏 Reserva Privada 和特級珍藏 Gran Reserva 。雖然這些術語定義寬泛,沒什麼軟用,但能夠表某個座酒莊的各款葡萄酒的質量等級。
智利的葡萄種植區大致有四種主要的地理特徵。西面是太平洋和與內陸相連的沿海山脈。東面是安第斯山脈,也是智利與阿根廷的邊界線。在首都聖地牙哥的北面,兩座山脈漸漸合攏,而南面,兩座山脈之間有一片窪地,通常被稱為中央山谷 Central Valley 。由安第斯山脈雨水衝刷而形成的河谷使連綿不斷的沿海山脈 Coastal Range 出現了許多豁口。
總體上,智利的產區屬於溫暖的地中海氣候。生長季乾燥晴朗,確保可靠成熟,雨水不夠灌溉來湊,但灌溉水源日趨緊缺。南部產區較為涼爽潮溼,厄爾尼諾 El Nino 和拉尼娜 La Nina 氣候模式在有些年份裡影響產區。厄爾尼年份降雨激增,拉尼娜年份發生乾旱(有點像三體……)。整個太平洋地區都會經歷這種周期性的氣候現象。
西部和東部的共同特徵是氣候溫和。寒冷的洪保德洋流 Humboldt(秘魯洋流)從南極沿智利海岸向北流,盛行風沿著河谷將冷空氣吹入內陸地區。靠海區域,冷空氣中還會帶有霧氣,受其影響最強的地區是一些地勢最低的沿海山脈地區以及最靠近太平洋的山谷地區。在安第斯山麓的葡萄種植區,夜間從山脈吹下來的冷空氣會導致很大的晝夜溫差。處於兩大山脈之間,受到更多保護的大片開闊的平地更易於種植葡萄。2012年推行的新的酒標術語也體現了這些氣候特徵。
紅佔大多數,赤霞珠是最多的品種,風格多樣。通常帶有非常成熟的黑果味,往往具有草本植物的特徵。也經常與梅洛、佳美娜或西哈混釀。廉價果味梅洛在出口市場上非常成功,而飽滿複雜的梅洛也屢見不鮮。
佳美娜 Carmenere 晚熟,在最暖陽光最足的地區生長得最好,通常酒體飽滿單寧高。佳美娜未完全成熟時會帶有明顯的草本植物味,但優質佳美娜能在黑果和藥草味之間取得平衡。佳美娜往往被看作智利的標誌性葡萄品種。
西哈廣泛種植於不同地區並形成了各種風格。艾爾基谷 Elqui Valley 涼爽沿海地區或北部地區酒體較輕,帶有胡椒味,而科査瓜谷 Colchagua Valley 炎熱地區飽滿,帶有更濃鬱的黑果味。
黑比諾在聖安東尼奧山谷 San Antonio Valley 和卡薩布蘭山谷 Casablanca Valley 表現出相當大的潛質。
白葡萄主要是長相思和霞多麗這兩個國際品種。在卡薩布蘭山谷和聖安東尼奧山谷這些較為涼爽的產區,長相思的表現優異,高酸,濃鬱成熟的蘋果、柑橘和熱帶水果味,但有時會帶有草本植物的香氣。有些葡萄酒通過酒泥攪動和用桶增加了飽滿度和質感。
大多數霞多麗釀造成現代國際化風格,帶有成熟的水果和橡木的味道,品質不斷提升,風格也更加多樣。尤其是利馬裡谷 Limari Valley 釀造的葡萄酒結構緊密,淡雅而含蓄。阿空加瓜山谷、卡薩布蘭山谷以及許多其他產區也開始釀造優質葡萄酒。
亞歷山大玫瑰 Muscat of Alexandria 是種植量居第三位的白葡萄品種。該品種大多用於釀造皮斯科 Pisco 白蘭地。少量種植的芳香型葡萄品種有維歐尼、雷司令和瓊瑤漿,這三個品種在比奧比奧谷 Bio Bio Valley 和伊塔塔谷 ltata Valley 這些涼爽產區能夠釀出清新的果味葡萄酒。
科金博產區 Coquimbo
最北的產區,與阿塔卡馬沙漠 Atacama Desert 相連,有三個子產區:艾爾基谷 Elqui Valley 、利馬裡谷 Limari Valley 和峭帕山谷 Choapa Valley 。與南面的產區相比,葡萄種植區較小但品質往往很高。這三個山谷的地貌略有不同,但都受益於燦爛的陽光以及海風或山風帶來的明顯涼爽作用,也有些葡萄園建在海拔很高的地區。最大的問題是缺水,灌溉必不可少而成本很高。艾爾基谷(原文卡薩布蘭山谷,系明顯錯譯)以長相思和西哈建立了聲譽,而利馬裡谷產智利最好的霞多麗。
阿空加瓜產區 Aconcagua
阿空加瓜很有名,是智利第二小的葡萄酒產區,共分為三個子產區。子產區坐落在陡峭狹窄的山谷裡,享有海洋和安第斯山脈帶來的涼爽影響。但地處沿海山脈和安第斯山脈之間的肥沃谷地葡萄園卻具有一些智利最溫暖的種植條件。阿空加瓜是經典的紅葡萄酒產區,赤霞珠為主。西哈是最早種植的品種,近年來與佳美娜一同變得越來越重要。傳統上,紅葡萄酒具有飽滿、成熟的果味,高酒精高單寧。近年來,酒莊期望降低酒精度,希望有更清新且更複雜的果味。因此,葡萄樹更多地種在山坡上或沿海地區。
卡薩布蘭山谷和聖安東尼奧山谷是兩個相鄰且相似的子產區,極具多樣性,具有各種不同的土壤和朝向,兩者均位於沿海山脈和太平洋之間,早晨的霧氣及午後從大洋吹過來的海風使葡萄園更為涼爽,因此以白品種為主。尤其是在聖安東尼奧山谷和特別涼爽的萊達山谷 Leyda Valley 產區,長相思贏得了最高的聲譽。霞多麗也在萊達山谷種植廣泛,產優級酒。黑比諾是種植最多的紅品種,在最為涼爽的產區能夠釀出帶有紅色漿果和草藥味的酒。西哈也很成功,特別是在東部較溫暖的卡薩布蘭山谷,釀出的葡萄酒結構緊密,帶有些許胡椒味。
中央山谷產區
大部分葡萄園都在這廣闊而溫暖的平原,主要產廉價酒,往往使用梅洛和霞多麗。四個子產區是麥坡山谷 Maipo Valley 、拉貝爾山谷 Rapel Valley 、庫利克谷 Curico Valley 和馬利山谷 Maule Valley 。拉貝爾山谷又分為兩個產區:加查普山谷 Cachapoal Valley 和科查瓜谷 Colchagua Valley 。
麥坡山谷子產區是智利葡萄酒業的經典核心地區。整個山谷幾乎完全被群山環抱,僅有極少的海洋影響能夠達到首都南面的主要葡萄種植區。優級葡萄園均位於安第斯山脈山麓,下沉氣流使氣溫降低,從而賦予紅葡萄酒以淡雅的香氣和結構。麥坡以釀造赤霞珠而聞名,往往帶有特別的薄荷特徵。
拉貝爾子產區面積廣闊,具有多樣性。北面的加查普山谷產區氣候溫暖,海風被阻斷。佳美娜在谷地上成熟得很好,赤霞珠和西哈在較為涼爽的山谷東端表現優秀。科查瓜谷產區比加查普山谷的面積大,更具多樣性。該山谷的中央地帶氣候溫暖,而且容易受到一些淘洋的影響。科查瓜谷以飽滿的紅葡萄酒而聞名,尤其是赤霞珠。也產西哈和佳美娜。隨著該產區的不斷擴大,葡萄園越來越多地建在谷坡上。阿帕塔 Apalta 產區享有盛譽。再往西,太平洋的涼爽影響更大,產優級白。
庫利克谷和馬利山谷這兩個子產區位於中央山谷的南端。溫暖肥沃的土壤使這兩個子產區成為最重要的葡萄種植地區,產廉價混釀紅和白。馬利山谷比庫利克更為涼爽,酸度更高,作為混釀中的補充。這裡正努力利用西部山區內耐旱的老藤佳利釀,酒體飽滿、極濃鬱,已經成為代表性產品。
南部產區 Southern Region
三個子產區:伊塔塔谷 ltata Valley 、比奧比奧谷 Bio Bio Valley 和馬勒科谷 Malleco Valley。越往南越涼爽潮溼。
伊塔塔谷和比奧比奧谷這兩個較大的子產區以種植派斯 Pais 和亞歷山大玫瑰為主,大多供當地消費。比奧比奧谷展現出種植黑比諾、霞多麗以及芳香品種的巨大潛力。各酒莊對用優級品種的酸度和芳香特性來釀造果味酒越來越有興趣,潛力有待發掘。
馬勒科谷是最小的也是目前最南的產區。少數酒莊釀造霞多麗和黑比諾,優級酒莊越來越關注這兩個品種。
▼點擊「閱讀原文」,看看本系列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