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唱片業好久都沒有什麼大新聞了,最近終於有了一個:香港環球唱片公司為了迎接陳慧嫻回歸籤約,特意重新啟用了著名的商標「PolyGram(寶麗金)」,讓這個消失了14年的經典唱片廠牌在過了不惑之年後戲劇性重生。「寶麗金」這三個字緣何有這麼大的魔力?環球讓它再生後,又會發生什麼?低迷已久的唱片業會否因此有所改變?
陳慧嫻籤環球重建寶麗金廠牌。
寶麗金(資料圖)。
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
網易娛樂獨家報導(文/墨墨)華語唱片業好久都沒有什麼大新聞了,最近終於有了一個:香港環球唱片公司為了迎接陳慧嫻回歸籤約,特意重新啟用了著名的商標「PolyGram(寶麗金)」,讓這個消失了14年的經典唱片廠牌在過了不惑之年後戲劇性重生。
環球祭出的這一招果然有效,「寶麗金重生」成為這個月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之一,微博臉書等各種平臺一片懷舊,賺盡歌迷口碑。 「寶麗金」這三個字緣何有這麼大的魔力?環球讓它再生後,又會發生什麼?低迷已久的唱片業會否因此有所改變?
寶麗金的去與回
「寶麗金」這三個字翻譯自一個生造詞「PolyGram」,這個詞誕生於1972年,由荷蘭飛利浦集團和德國西門子公司兩家合併各自旗下的唱片公司Phonogram和Polydor,取兩個名字各一半拼合而成。從1972年開始,PolyGram唱片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在全世界各地都開辦了分公司,並且通過收購兼併等手段不停擴展,最終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躋身世界五大唱片業集團,其規模位列全球之首,是唱片業舉足輕重的企業。
在華語地區,寶麗金作為PolyGram的分公司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PolyGram」這個名字還沒有出現之前,西門子的Polydor唱片公司就收購了香港地區一家非常重要的唱片公司——鑽石唱片,而鑽石唱片當時所注重發行的英文搖滾歌曲,日後成了港式流行曲的源流之一。除了歷史,寶麗金在華語區的影響更是深遠,尤其在香港,從鄧麗君、許冠傑、徐小鳳,到譚詠麟、張國榮、達明一派、張學友、李克勤、關淑怡、陳慧嫻,再到王菲、陳慧琳、陳曉東等等,都是或者曾是寶麗金的合約歌手,撐起了香港流行曲的大半江山。在內地和臺灣地區,寶麗金也都是非常重要的音樂廠牌,影響了那裡歌迷的聽音和消費習慣。可以說,寶麗金的聲音,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流行文化,也整整影響了上下三代華語歌迷。
1998年,整個寶麗金唱片集團被當時的一家加拿大公司收購,這家公司在寶麗金之前曾收購了一家較小型的唱片集團——環球唱片。1998年年底,這家加拿大公司宣布將寶麗金和環球合併,新成立的唱片集團雖然主體上是寶麗金,但名字卻出乎意料地改成了「環球唱片」。從1999年起,不管樂迷有多不願意,「PolyGram寶麗金」這個名字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
很顯然,一家影響如此深厚的唱片公司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之前可能聞所未聞的「環球」,這對歌迷打擊是非常大的。因此也不難理解,當歌迷在14年後得知「寶麗金」這三個字要重生,念舊的他們是會有多興奮和多期待,尤其是寶麗金離去和寶麗金歸來的這14年年間,唱片業衰敗得的確是太不像話了。
寶麗金重啟的正向推動
香港環球唱片這次的確是抓住了歌迷的這個懷舊心態,把20多年前陳慧嫻在歌迷心目中建立起來的巨大的「寶麗金聯想」拿出來做足文章。以這種強大的品牌聯想作為賣點,重啟寶麗金,用「寶麗金」這塊14年都未在歌迷心目中褪色的金字招牌來推動陳慧嫻接下來的銷量。在以典型的「寶麗金歌手」陳慧嫻作為火花塞重新啟動寶麗金這輛停駛已久的汽車後,接下來環球就能把更多「典型寶麗金歌手」過檔或者招徠來籤約寶麗金,比如譚詠麟、李克勤、張學友、關淑怡、湯寶如、王馨平、黎明、王菲、黃耀明等等,其選擇簡直無以計數,覆蓋大半個香港歌手圈。如能如願,光從表面上看,香港的唱片業就彷如回到了八九十年代的黃金巔峰期,這一劑「強心針」對於環球唱片、乃至整個香港,甚至華語樂壇的推動無疑應該是非常有效的。
另外,唱片業多年不景氣,不停地復刻早年的經典唱片已經是唱片公司的主要業務,而環球唱片被歌迷認為是「濫發復刻」的代表。對於環球來說,1999年之後復刻原來寶麗金的經典唱片,卻不能復刻最重要的標誌——PolyGram的logo一直是非常尷尬的事,這也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歌迷和消費者對環球復刻產品的認同和購買度。在重新啟用了「寶麗金」品牌後,預計接下來環球的復刻產品將都名正言順地掛上自豪的PolyGram商標,很可能會刺激復刻市場的重新回暖。
從歷史、從感情、從口碑等等各方面考量,環球重啟「寶麗金」廠牌的確對唱片業會是個正向的刺激。
寶麗金應不會全面回歸
不過畢竟,重啟「寶麗金」只是香港環球唱片公司的一家行為,全球那麼多環球唱片的分公司目前來看都沒有跟進的打算,因此其影響力主要還是局限在香港,最遠也就是在兩岸三地加上新馬等華人圈,即使對唱片業有正向推動作用,其意義也不可能太大。香港環球重啟寶麗金當然是要經過環球總部的同意才能實施的,但對於環球這家全球最大的唱片集團而言,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將重啟寶麗金這件事推廣到整個集團層面上去,因為如果這樣做,環球無疑是向全世界宣告自己14年的經營完全失敗,需要早已被自己打入冷宮的前身來搭救,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點是,唱片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平臺上的數位音樂發展勢不可擋。這股潮流的趨勢造成的最終結果之一,就是消亡舊有的「唱片公司(Label)」體制,因此「重啟寶麗金」這個行為本身,其實含有「逆潮流而動」的意思,並不代表未來的方向。其實,在上一次「寶麗金」消失之後,環球音樂集團14年來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整合分廠牌,將原來寶麗金留下的分廠牌眾多的模式慢慢改造成符合未來唱片業走向的模式。尤其是今年環球正式收購了百代唱片,集團正在更大力度地改組分廠牌格局,對於香港分公司重啟寶麗金這樣一件和集團走向背道而馳的事,可能真的是環球總部考慮了華語區的實際情況後的網開一面呢。
新寶麗金前路尚未明朗
正在筆者撰寫此文時,又傳來有一條關於寶麗金的消息:香港環球將於8月28日舉行寶麗金演唱會,除了陳慧嫻,多位原來的寶麗金老臣已經確定出席,還有更多當年的寶記歌手正在商洽中。在歌迷看來,或許,40多年的寶麗金能夠回來,真的值得鼓掌叫好,值得花錢站到寶麗金演唱會的最前排去緬懷自己的青春,這些都是太美好的。但另一方面,就目前來看,對於寶麗金重生到底能給歌壇和唱片業帶來多少裨益和推動,以當年寶麗金曾經負責發行過的一首歌來比喻,就是還在「霧裡看花」。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