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兄弟連》以超高的評分的躍入眼帘,我對戰爭題材一般不太感興趣,比較傾向於部隊的悲天憫人的事跡,比如我很愛《士兵突擊》,但是對《我的團長我的團》卻愛不起來。
《亮劍》也不錯,但是裡面李雲龍的光芒太盛,看完後,除了他,我什麼都想不起來了。
《兄弟連》講的是一個美國英雄連隊——easy company(e連)在二戰中的故事,畫面真實震撼,角色有血有肉,剪輯、拍攝可圈可點,實在無法想像這是2001年的作品,再對比一下我國的電視水平,發現,我國影視劇方面跟國際水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又去看了一下導演,噢,史匹柏。
炎熱的夏天,漫天荒雪的冬天,影片不斷在各個國家,各個季節,各個戰場跳躍,每集都有一個主線,都是e連的士兵。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都在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中做出了代表性的選擇。
比如主角,在部隊訓練時由於表現優異,被上級打壓,隱忍承受,再到諾曼第登陸成為倖存的唯一最高軍銜的軍官,臨危受命,成為e連連長。除了本身過硬的軍事技術,他每次都衝鋒在前,沉著冷靜,使原來不順從他的戰友轉變為開始依賴他。
他還有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敵人突然發起猛烈的打擊,戰友們紛紛退縮躲藏在旁邊的溝壕,他冒著炮火一個個將他們拉扯出來,讓他們繼續向前,絲毫不畏懼死亡。
還有,面對上級不合理的指示,讓e連第二次去半夜進行突襲,試圖抓幾個德軍俘虜。他是十分抗拒這條命令的,由於之前已經偷襲過一次,並獲得了成功,但損失了一名兄弟,這時候敵人肯定嚴防死守,這次再去,一定會造成不必要的犧牲,而且,他們後天就要撤離了,上級完全是在無理取鬧。
面對這種情況,他讓戰友們第二天晚上睡個安穩覺,第二天一起撤退,然後編了一個假的突襲無果的簡報應付上級。他冒著失去前途的風險,在保護自己的戰友。
裡面提到了一個新兵,一開始各種害怕,還假裝雙眼失明,想躲避戰爭,最後終於被連長感動鼓舞,第一次申請去勘察敵人的房屋,沒想到立馬就中槍身亡了。
與之相比,有一個臨時派來的西點軍校畢業的排長,在一場小規模戰役中只是在後面開槍掩護,毫無危險,但結束後,便從少尉升為中尉,回去了,留下那些依然渾身是傷的士兵們。
還有一個經歷了多場戰役後生存下來的士兵,卻在二戰勝利時,發生了一個車禍死了。還有一個也是二戰存活下來的老兵,在二戰結束後被別的團的新兵喝醉誤殺。這些老兵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的戰役,都活下來了,卻沒想到竟是被這樣的方式結束命運。
命運弄人,讓人唏噓。
還有許許多多的人,親眼看到自己最好的戰友死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卻無能為力,昨晚還在一塊喝酒開玩笑的戰友,今天卻陰陽兩隔。
悲痛,不舍,但還是要前進,還是要衝鋒。每一個最後倖存下來的老兵都是痛苦的,他們見了太多的生死別離,這些回憶對他們來說是痛苦的。
他們一起戰鬥殺敵,受傷時互相扶植,一起在嚴寒的環境下苦中作樂,一起在槍林彈雨中衝鋒,一起看著自己的兄弟死去,一起看著來來往往的戰友,一起在戰壕裡吃喝說笑,無形中已經把對方融入了自己的生命,變成了自己的兄弟。
好不容易撐到最後,大家都累了,最後還是會退役,各回各家。自此,大家又各自有了新的生活,從此跟另一撥人走下去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每個人都被驅使著前進,不斷進入不同的生活,遇到不同的人,然後告別,繼續走下去。
戰爭,其實對於許多底層的士兵來說,其實只是一道道命令。他們感受最深的不是什麼國家、保家衛國,而是兄弟之間赴湯蹈火的感情和溫暖,甚至最後他們其實都是在為了自己的兄弟在戰鬥。
這是他們最觸手可及的慰藉了。
戰爭是殘酷的,感情是溫熱的。一起是暫時的,分別是永恆的。人心是複雜的,我們要堅守自我,讓自己不斷變強,不再輕易受到人性的傷害。
當彈幕逐漸消散,當炮聲隱去,多年之後,我們能記起的或許就只剩下當時某一刻戰友遞過來的熱湯了。
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