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的原因,打破了我以往有規律的生活,我幾乎忘卻了時間,只任時間無聲無息的溜走。前幾天下班看見一群人在圍著一個小三輪車買東西,走近時才明白,是人們在從一位農婦那裡買艾草。一看到艾草,我才想起來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也不免買了幾株艾草,希望艾草能驅邪避悔,讓疫情早日結束。聞著艾草的清香,心裡突然感到非常平靜,非常的熟悉,非常的親切,讓人心情舒暢。這縷久違的清香緩緩的把我帶回那無憂快樂的童年。
童年多麼美好的時光啊,有許多美好的記憶,猶如一粒粒散落在海灘上漂亮的貝殼,每拾起一片都有美麗的花紋,每條花紋都有美麗的故事。尤其是童年過端午節,那快樂的時光每每回想起,心裡都充滿幸福。
記得每當快到端午節時,一家人都忙碌起來準備做各種粽子,做綠豆糕。尤其是我那80歲的太奶奶,也惦著小腳開始忙碌起來。她端午前幾天就催促爸爸到野外割艾草,她告訴我艾草的香驅邪鬼,小孩聞了會聰明健康。
端午節吃粽子,門前掛艾草那是必須的。不用想,那甜美的的粽子就自然的盈滿口齒,那濃濃的艾草香歷久彌香,可我童年的端午節,不盡有香甜的粽子,清香的艾草,還有太奶奶用艾草縫製的五彩荷包。
端午節戴荷包放荷包是我家鄉的一個風俗習慣,也是我在端午節最喜歡的事。因為這是專門給孩子們舉行的端午節活動,我們孩子們都把它當做有趣的遊戲,給我的童年帶來別樣的快樂。
每當端午節來臨前的半個月,太奶奶都會給我和弟第們做荷包戴上。我那時只知道圍著太奶奶玩,不知道已80歲高齡的太奶奶為我們做荷包多麼不容易。記的太奶奶滿臉皺紋都快把不大的眼睛蓋住了,她總是讓姑姑們給她紉針,讓我給她拿各色的五彩線,然後用她日常攢的各色花布,用五彩線給我們縫製荷包,每一針一線用勁的縫製。不得不讚嘆,一個個漂亮的荷包,就出自80歲老人瘦瘦的長滿皺紋的手。太奶奶縫製的荷包是一隻小青蛙的樣子,肚子低下還留著五彩線做的穗,嘴裡的舌頭伸出來長長的絲線,是留著掛在我們衣扣上的。由於我是她唯一的重孫女,太奶奶對我格外的疼愛,總是把最漂亮的荷包給我,其它的再給弟弟們。記得每當拿到荷包,我都先用鼻子使勁的聞。因為太奶奶在荷包裡加了艾草,大蒜,幹慄花。你可想像,那清香的艾草香,清美的慄花香和著大蒜那濃烈的味道,是一種什麼氣味呢?不管怎樣,那樣獨特的氣味是我最愛聞的,清香濃烈。太奶奶說這是闢邪的味道。現在回想起那味道,依舊是那麼的獨特,從太奶奶離世後就再也沒聞過了,只有深深的留在記憶裡。
太奶奶把縫製好的荷包戴在我們的衣扣上,她不到端午節早上是不讓我們摘掉的。太奶奶經常檢查我們,即使換衣服時也要再掛上。一到端午節早上,太奶奶就讓我們摘下荷包,然後再讓我們拿著荷包跑到村邊的溪水旁,把荷包拋向小溪。因為我們村的風俗是認為誰拋的遠誰就會長的更健康,一年無病無災。於是,端午節那天早上,小溪邊就站滿了孩子,比著勁的拋荷包,誰拋的遠就會歡呼起來。拋在溪水裡的荷包,隨著水流一漾一漾的飄向遠方。然後,還要馬上用溪水洗眼睛,太奶奶說這樣孩子會長得眼明心亮。可我每次都是不捨得摘下荷包,也捨不得拋掉,因為它是太奶奶給我的,是最漂亮的,是有特殊味道的荷包。可是,太奶奶說拋了荷包才能長大,小孩子必須拋掉荷包,她會在每個端午節給我做新的。儘管捨不得,為了長大,也為了新荷包,我還是練練不舍的把我的荷包拋向小溪。從此就開始盼著下一年的端午節,盼著太奶奶給做的新荷包了。可是在我10歲那年太奶奶去世了,從此再也沒人給我做荷包了,因為奶奶和媽媽都沒有學會太奶奶縫荷包的手藝,她們也不在意這個風俗,所以太奶奶她們那一輩人過世後,我們家鄉的這個風俗就漸漸被遺忘了。
沒有荷包的我也一樣健康的長大了, 長大了的我才深深領會到,太奶奶是把她對我們的愛一針一線的縫進荷包裡了,可太奶奶卻沒看到長大的我。這就是人生一代代愛的傳承吧,無私充滿期望。如今那些個拋荷包的端午節,已深深的印在我的記憶中。今天在濃濃的艾草香中,我又想起了太奶奶的荷包,太奶奶滿是皺紋和藹可親的臉,還有一漾一漾載著荷包遠去的小溪,它們已幽幽的融進一年又一年濃濃的艾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