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郎事件爆發之前,說實在的,我對印度沒什麼感覺。因為我們都是從電視上看印度和聽說的一些情況。一是火車當馬車用,一輛火車周邊吊著很多人,這簡直就是玩雜技,只有落後的和缺乏管理的國家才會有這樣的乘車方式,說明火車開得慢,也說明很多人逃票。二是閱兵如同雜技表演,印度閱兵用摩託車疊羅漢,這樣的軍隊是雜技隊?還是戰鬥隊?三是強姦案盛行,說明印度犯罪率高,也說明印度婦女地位低。四是印度廁所少,不講衛生。據說印度自來水,只要喝了絕對拉肚子,就算是在印度旅遊喝啤酒,用了自來水洗的杯子喝,也會拉肚子。五是印度國內鬧事的多,特別是農民起義多,因為印度土地是私有制,農村階級矛盾經常激化,也經常出現警察部隊到農村去鎮壓起義。
當然,也聽到印度的一些軍隊情況。一是印度是萬國軍,各國武器都有,主要是俄羅斯的,同時也買了美國的、英國的、法國的、以色列的。買這麼多武器,說明印度自我製造武器的能力弱。二是印度也是有核武器的國家,印度的飛彈技術也提升很快。三是印度也是有航母的國家,當然航母一直沒有產生戰鬥力,總算解決了有無的問題。四是印度自製的武器不多,據說子彈都要購買,可見印度的國防工業主要是依靠他國。
印度這樣的國家,還是有一些潛力。一是國家人口多,過十億人口,而且大有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趣事。二是印度國家地理位置好,背靠喜馬拉雅高山,面向印度洋。與南亞接壤,和中東、非洲都是環印度洋國家。但是印度洋不是印度的,而是美國的。美國在印度洋有迪戈加西亞海空軍事基地,可以停靠航母,在印度洋的中心位置,再加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牢牢控制印度洋。三是印度與南亞接壤,有稱霸南亞的野心。目前已稱霸尼泊爾、不丹,吞併錫金。並霸佔中國藏南,同時對中國西藏虎視眈眈,收容達賴,以待有機可乘時進軍西藏。
軍事評論員龍凱鋒認為,印度也想獨霸印度洋,但這是妄想,因為美國不允許。 印度想稱霸南亞,稱霸尼泊爾、不丹和錫金,這也是妄想,因為中國不允許。因為不允許,所以印度面臨著與中美之間的戰略衝突。但是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其精英層依然聽英國宗主國的。當初英國之所以允許甘地非暴力運動獨立印度,也是為文化思想軟控制印度。所以印度對美國在印度洋的霸權不敢挑釁,而對中國發展南亞關係和不丹、尼泊爾、錫金關係而持有敵意,這就是印度的欺軟怕硬心態。
有朋友問:印度是不是中國的敵人?軍事評論員龍凱鋒認為,做對手是要有資格的。對手有三種:一是決心大實力大的對手,這類對手需要持久戰解決。二是決心大實力小的對手,這類對手可以恩威並施收服。三是決心和實力都有的對手,這類對手需要策略來解決。印度就是這種決心和實力都有的對手,可以通過弱化其實力達到弱化其決心的目的。中印1962年的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通過弱化其實力,達到了震懾其決心的目的,最終保證了中印之間幾十年的和平。
印度不敢和中國爆發戰爭,有三個原因:一是印度國內需要發展的環境和機遇。如果爆發戰爭,印度將失去發展的機遇。對於中國來說,已經完成了國內發展的機遇,而更多地實現資金和商品的對外輸出。印度則不同,印度國內基礎設施薄弱,發展的路還很長。二是印度國內局勢不穩,印度國內還有武裝起義的農民軍,也有巨大的債務壓力和金融危機風險,還有各邦鬧事爭取獨立,這些都是印度的內患,使印度對外戰爭投鼠忌器,何況和中國這樣強大的對手。三是印度擔心兩線作戰,甚至三線四線作戰。特別是巴基斯坦待機而動,這讓印度十分忌憚。
洞郎事件中印軍敢越境侵略,是有所持的。一是以為有美日撐腰。印度總理莫迪在洞郎對峙前訪問美國,美日印軍隊恰好在印度洋舉辦「馬拉巴爾 」軍演。二是印度剛加入上合,自以為上合會庇護自己,同時中國作為上合主要國家,會對印軍越境侵略保持容忍。三是印度自以為經過幾十年的邊境準備,邊境兵力強大佔優,底氣足。
其實,這是印度的單方面幻想。美日雖然支持印度挑釁中國,但不代表美日敢軍事支持印度,因為支持印度沒有多大好處,美日更多希望中印互耗,好漁翁得利。二是印度剛加入上合,就糾集美日挑釁中國,這讓中俄大失顏面,也讓上合、金磚組織黯然失色,激起眾怒。所以懲戒印度將是中俄共同的意見,否則無法維護上合和金磚的團結。三是中印如果爆發戰爭,將不再是1962年的以陸軍為主的戰爭,而是天地一體戰。在天地一體戰方面,印度與中國差距甚大,這一點無需懷疑。因為印度連導航系統都沒有,只能依賴美國GPS或俄羅斯的導航系統,而中國的北鬥已經在發揮巨大的作用,可以實現多火力的精準打擊。
洞郎事件爆發後,讓我們陷入深思,也該是我們重新認識印度這個國家了。印度如果繼續執迷不悔,一定要以中國為敵,那麼它將要摔大跟頭,可能面臨被肢解,它的崛起之路夭折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