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開始在盟友背後捅刀?印度爆發全國混亂,莫迪被「逼宮」

2020-12-23 崑崙基地

作者/編輯:尋陽

全文854字,閱讀約需2分鐘

印度在2020這一年日子可不好過,除了與中國在邊境地區發生了衝突,這讓印度政府頗為惱火,只能夠持續不斷往該地區增兵,不惜長時間與解放軍在該地區對峙。除此之外,印度國內還爆發了大規模暴亂,這讓印度政府頗為頭疼。

印度內亂再起

印度爆發全國混亂,印度農民從全國各地前往印度首都新德裡,他們對於印度政府所頒發的政策相當不滿,認為這種政策侵犯了印度農民的權益,希望印度政府能把該政策撤銷。印度政府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為此印度民眾只能夠前往新德裡,通過大規模抗議來表達不滿,大量農民聚集到新德裡的行動無疑是讓莫迪處於被逼宮的境地,如果莫迪不將這一問題處理好,很有可能會下臺。

美國幹預印度內部事宜

一向以世界霸主自稱的美國又開始在盟友背後捅刀。據南方日報報導,多名美國議員呼籲莫迪能夠和抗議者開展和平談判,美國對於印度農民的抗議持支持態度。不僅僅美國向印度抗議農民給予了支持,加拿大以及英國紛紛支持印度農民抗議。

這些都是印度關係非常好的西方盟友,在這關鍵時刻居然這樣對莫迪,估計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印度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民主自由的國家,可是在這次國內衝突中,印度政府"雙標"的一面徹底展現了大家面前。

印度政府面臨極大壓力

這次印度農民抗議人數堪稱歷史之最,至少有二十萬人。並且十多萬印度農民對莫迪政府發出的最後通牒,若是莫迪不將農業政策給撤銷,他們將會一直抗議下去,直到出臺解決方案。這些抗議的印度農民可是有備而來,他們準備了大量糧食以及過冬物資,打算長時間與新德裡對著幹。對於生活在新德裡的人而言,他們的物資運輸通道已經被切斷了,很多城市裡面的人都已經缺少食物了,這才是具備最大威脅的。

印度政府還為了鎮壓這種局面,還出動了警察以及部隊,雙方開有了肢體衝突。這必然會對整體局勢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印度政府如果想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就是要安撫好農民的情緒,給他們提供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將人群從新德裡給驅逐出去。只有達成一致協議,這場暴亂才會終止。印度政府若是不管不問,未來該情況必然會繼續惡化,最終所有責任都要印度政府來承擔。

(本文為崑崙基地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南方日報

相關焦點

  • 1天傳出3個壞消息,法國印度混亂一片,馬克龍莫迪被「逼宮」
    美國總統大選兩黨鬧得不可開交等等,世界局勢不太平。最近,尤其是法國跟印度,更是爆發了轟轟烈烈示威遊行,整個局面一度混亂,馬克龍跟莫迪直接被"逼宮",1天連續傳來3個壞消息。法國爆發暴動在11月份全球第2波疫情高峰之後,法國隨後也開啟封城等措施。據最新消息,法國已經解封,解封大致分為三步走。
  • 印度最大靠山突然站隊,新德裡遭背後捅刀,印專家:無法接受
    但是,印度的最大盟友和靠山俄羅斯卻公開站到了中國一方,讓印度一票政客和媒體全都慌了神。據環球網援引印度《歐亞時報》網站1月8日報導,近日,有印度政府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新德裡在對待俄印關係上陷入了危機之中"。他指出,印度為了爭取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和經濟支持,不顧俄羅斯的反對和批評,堅持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體系(QUAD),還和美國籤署了《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
  • 莫迪萬萬沒想到,印度「變天」陷入混亂,昔日盟友卻態度大變
    《權力的遊戲》中有這樣一句話:混亂,是上升的階梯。如果按照這句話的描述,眼前印度發生的這場混亂,不知道可以讓印度上升幾個階梯!農民抗議接到多方響應,印度全國上演罷工罷市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在抗議活動進行了十幾天之後,印度農民發現莫迪政府還是無動於衷,怒火更勝。而在這個時候,印度農民發起的抗議開始得到多個行業的響應,於是,混亂再次升級。
  • 抗議活動規模持續擴大,印度陷入一片混亂,美國發聲支持印農
    為了讓印度政府改變主意,旁遮普邦當地農民在10月9日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活動,由於印度政府遲遲沒有採取相應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致使這場示威遊行活動持續至今尚未結束,而隨著混亂形勢的愈演愈烈,印度本土潛伏勢力也開始藉助這場騷亂展開行動,對印度政府造成巨大的威脅。
  • 關鍵時刻,巴基斯坦遭全天候盟友背後「捅刀」,印趁機大舉增兵
    文/if you近段時間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多國在邊境地區發生摩擦,而在這幾國中,印巴關於克什米爾的爭端最為嚴重,雙方幾乎已經到了開打的地步。繼巴基斯坦宣布將克什米爾印巴爭議段劃至巴基斯坦境內,印度開始向爭議地步集結重兵。
  • 美國支持印度內亂,莫迪看清現實了?外媒嘲:金錢不是萬能的
    美國作風一向都是唯恐天下不亂,這次也沒有例外。近期,印度爆發內亂,原因是新修改的法律沒有得到農民群體同意,所以後者開始反抗。令莫迪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內亂中,農民竟然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支持。印度的討好根據專業人士分析,印度之所以會在這個關鍵的時期爆發內亂,主要是莫迪政府不顧及國內農民利益,一意孤行想要出臺新農業法律,才會造成印度數十萬農民進軍新德裡,促使該地交通癱瘓,大家紛紛罷工罷學,印度一度處於混亂當中。
  • 美國先後四次拉攏莫迪,給世界各國提了個醒
    在莫迪看來,印度實力雖足以碾壓巴基斯坦、尼泊爾,但要和北部大國刀兵相向,那還差得遠——在邊境打架打不過,打仗豈不是更自討苦吃?如果印軍兵行險招,等待印度的肯定是悲劇重演。 思來想去,莫迪還是覺得,目前只能按兵不動,美國說到底並不可信。 為拉攏莫迪、讓印度當馬前卒,美國至少做了四次努力。
  • 印度上趕著帶節奏,莫迪力挺盟友甘心當炮灰,中國等著看表演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宗義日前在接受採訪時,對莫迪的話進行了深度的解析。他認為莫迪此番言論是在帶節奏,除了想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更多的是在向美國等西方國家拋橄欖枝。 莫迪配合西方國家表演 根據以往的國際外交來看,印度自始至終都想成為美國的盟友
  • 反對派欲對莫迪發難,印度上下都不滿莫迪的領導,莫迪已無力回天
    莫迪領導的印度政府今年非常難熬,不僅沒有控制住國內肆虐的新冠疫情,還因涉農法案深陷民眾的輿論漩渦,在這多重打擊下,印度經濟急速衰退。據專家所說,印度的經濟短期無法恢復,而這恰恰也給了印度反對派對莫迪發難的機會,他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 華盛頓爆發混亂「逼宮」拜登,總統趁機煽風點火
    權力的遊戲中說過「混亂,是上升的階梯,」但是當下美國首都華盛頓街頭爆發的混亂已經大大超出了的美國政府的預期,這場暴亂正在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發酵,上升,最終推動美國走向懸崖。
  • 風景線再次上演,美印首都同時爆發混亂
    【編輯/作者 祁連軍武欄目 天光/啊橙】現今,印度有大量農民湧進首都新德裡,就新通過農業法案表示抗議,甚至要求莫迪下臺。在爆發大規模農民抗議之下,莫迪當局表示不會廢除該法案,只會在部分內容進行修正。在外印度人紛紛支持農民更令莫迪政府擔心的是,現如今這場農民情已經引發國際社會關注,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先前曾經表示支持印度農民維護自己權利。而就在最近,美國英國等多地社交平臺上,也在瘋狂轉發印度農民起義視頻,以此來支持印度農民起義。
  • 印度:叫囂超越中國的莫迪連任一年後,該國民主正走向法西斯主義
    莫迪宣稱自己是為印度教人服務,而不是宣布自己為最高領導人。BJP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賈坎德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等主要州的民眾委任制,自2019年5月重新獲得多數席位以來,他們就失去了選舉。然而,在莫迪領導下的印度證明,法西斯主義的某些要素可以存在於民主之內。
  • 梟雄莫迪,草根逆襲的印度一號人物
    莫迪的努力和責任心獲得了回報,1978年,莫迪被提升為RSS在吉拉特邦一個區的負責人,莫迪自知自己的短板是高中畢業學歷不行,一身知識都是小鎮的圖書館上學來的,很快通過一番運作弄到了德裡大學的政治學本科學位。 呃,學歷是遠程教育的,說白了就是函授。
  • 和印度封鎖亞洲?2大鄰國突然發難示好莫迪,曾打的美軍落花流水
    圖為印度總理莫迪最近兩大鄰國突然發難示好印度總理莫迪,一個曾經打得美軍落花流水,導致美國損失了上千億軍費,這個國家就是越南,而另外一個國家就是日本,這次日本與印度之間籤署了一份後勤協議,強化了兩國關係,日本、越南跟印度如今聯手一致決定封鎖亞洲
  • 印度全國慶祝「排燈節」,卻遭2億印度賤民抵制,原因與莫迪有關
    【南方+11月14日訊】據印度媒體報導,11月14日是印度傳統節日「排燈節」,由於習俗類似中國春節,因此也被稱為印度春」。整個印度各種信仰的人們每年都會慶祝這個節日。但這一次,一群達利特人(種姓制中最低級的賤民)決定抵制排燈節的慶祝活動,只因莫迪領導的政府至今依然無法解決印度種姓歧視和針對低種姓人的暴力事件。據報導,印度幾個達利特組織呼籲抵制今年的排燈節慶祝活動,以抗議針對印度種姓和部落的暴力事件不斷上升。在古代印度宗教文獻中,達利特人被歸類為屬於社會最底層的人,不可以接觸甚至直視其他高種姓人。
  • 緊跟美國步伐,以色列也背後支持印度,南亞局勢何去何從?
    圖為以色列長釘飛彈近日,據媒體報導,最近又一國緊跟美國步伐,要對印度提供軍事援助,幫助印軍進行發展,這個國家是有「中東小霸王」之稱的以色列,如今以色列也背後大力支持印度,南亞局勢今後何去何從以色列又為何要力挺印度呢?有專家解讀稱,以色列此舉一方面是為了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掣肘某些國家,一方面是為了發戰爭財,嘴上不針對,但軍方卻早已介入局勢,看來這才是以色列真面目。
  • 又一大國公開叫板莫迪,在印度家門口亮出大動作,美印敢怒不敢言
    印度野心勃勃不再遮掩,釋放危險信號作為南亞地區的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的野心早已暴露,莫迪試圖將本國發展成印度洋甚至是世界強國,為了儘快實現這一夢想,印度每年投入高額軍費進口別國武器,一度成為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座上賓。
  • 印度屢屢挑事的背後,是喜馬拉雅山另一側的尷尬
    印度又雙叕開始高調了。前段時間,加勒萬河谷事件爆發之後,雖然印度總理莫迪一度釋放緩和信號,但近期根據相關跡象判斷,印度仍然想積極地謀求一些東西。甚至聲稱,「不會接受任何單方面改變實控線現狀的企圖」。我們講,任何表面上看起來是民間行為的社會浪潮,背後必然有國家意志。印度也不能脫離這一規律。其實這個浪潮的背後,是印度政府在試圖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印度的盟友多著呢,有美國,日本,英國。
  • 俄外長警告未讓莫迪清醒?印度執意玩火,儲備可以激戰15天彈藥
    據《環球時報》報導,印媒稱印度國防軍已獲得授權"為15天的激烈戰爭而增加武器和彈藥庫存"。不僅如此印度還將邊境兵力部署提升到了130萬,來應對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問題。印度之所以要這樣做,主要是看見了美國想要加強自己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部署的欲望,印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讓美國與印度加強合作,讓美軍成為印度的靠山。
  • 印度突然幡然醒悟:這就是美國待盟友的方式
    據環球時報11月5日報導,印度近期喜提第二批陣風戰機,並且聲稱很快就會投入部署。而印度軍隊除了催促法國儘快交付戰機外,新德裡還與美國籤署了相關軍事協議,這被指責是破壞南亞平衡,造成地區動蕩的因素。美印兩國籤署軍事協定後,印度就成為了美國"親密盟友",雙方的衛星等機密數據可以共享。但這次印度或將後悔。印媒提醒稱,美國對待盟友的方式"歷歷在目"。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報導稱,早在41年前伊朗與美國也是盟友關係,但如今兩國關係徹底破裂,走上了針鋒相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