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子彈轟炸後,一個男孩背死去弟弟到火葬場,成最著名的照片

2021-02-23 奇聞大搜集

....

...

"

「誰在歷史面前閉上雙眼,誰就會對現實視而不見;誰不願反思暴行,誰就可能重蹈覆轍」-——魏茨澤克

1988年,著名動畫導演高畑勳作品《螢火蟲之墓》在日本上映,電影講述了二戰後期,哥哥清太和四歲的妹妹節子因空襲失去母親,被親戚領養,由於戰爭導致物資缺乏受到冷漠的對待,決定遠離人們,藏身於洞穴生活,最後卻因自身弱小又得不到援助,最終走向死亡的故事

電影上映後引起巨大反響,可就是這麼一個慘絕人寰的失去親人的慘劇,卻在那個年代,在中國、朝鮮、緬甸、馬來西亞……甚至是在作為加害者的日本國內,都真真實實地發生了無數次。

鏡頭背後

二戰後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同年9月,美國派出了海軍陸戰隊官方攝影記者喬·奧唐納前往日本,記錄原子彈對日本的破壞,奧康納用了足足七個月走遍日本西部,捕捉到無數悲劇畫面。

有一日他正在長崎一座無名小山拍攝,這裡有一個火葬場,一群臉戴白色面具的人負責處理屍體,突然,一個十歲左右的赤足男孩出現在奧康納的視線中,他背上背著一個嬰兒,嬰兒的腦袋像是無法著力般向後傾斜。

奧康納看著男孩筆直地站著,直到負責處理屍體的工作人員走近,他才緩緩解下繩子,原來那嬰兒已死去多時,奧康納感到自己被一股強烈的、無法言喻的悲傷直直擊中,雙手像是擁有了自己的意識一般舉起相機,將這個震撼人心的畫面用鏡頭完整地記錄了下來。

在嬰兒的屍體置於火上時,男孩站著沒有動,他凝視著火焰,嘴唇上咬出血來,當嬰兒小小的身體燒毀後,火焰隨之熄滅,男孩這才默默地離開了火葬場。

經過調查,人們得知這個男孩名叫上戶明宏,是當時國民學校的六年級生,背著的弟弟死於長崎核爆炸,家裡還有一個生病的母親

這張照片在西方掀起了巨大的討論,一經問世便成為最經典的一張反映原子彈爆炸的照片,也是著名的反戰、反核武器作品,日本甚至憑藉這張照片,自稱是二戰受害者。幼子何辜,又要成為政府洗白的工具。

日本暴行

1941年,以日本為首的法西斯國家為一己私利,與以英美為首的反法西斯聯盟展開了多地區長時間的激烈對戰,戰爭範圍波及太平洋、印度洋以及整個東亞地區,亞洲諸國無一逃脫,受難頗深,損失慘重。

據史料記載,戰中日軍發起的大屠殺,受害人數超過十萬的有三起,分別是南京大屠殺、新加坡大屠殺、菲律賓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軍隊於中國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姦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直至今日,日本右翼分子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仍辯解為「南京大屠殺並不存在,一切都是正常的戰爭傷亡」。

1942年2月,日本軍隊在新加坡針對當地華人實施了有系統的種族清洗,日本官方只承認殺害人數為五千,但新加坡華社統計後確定的人數超過十萬。

1945年2月,日本軍隊在從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撤退的過程中,對當地居民實施了大屠殺,最駭人聽聞的是在聖保羅大學一次殺害994名菲律賓兒童,無辜平民死亡人數在十萬到十五萬之間。

1954年8月,為了加速結束太平洋戰爭,一洗日軍銳氣,美國先後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瞬間幾十萬日本民眾在無知覺中逝去,日本遭受重創,並於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隨之宣告結束。

日本人終於在受重創後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可是日軍在各個國家造成的殺戮已成為人類歷史上慘痛的記憶。無論日本政府如何利用奧康納的這張照片,都改變不了日本軍隊對其他國家無辜百姓施加暴行,大肆殺戮的事實。

喪鐘敲響

曾有人說日本重小禮而輕大義,這個民族特性在其戰後態度可見一斑,反觀同樣犯下駭人暴行的德國,他們對待自身錯誤行為的態度就十分端正。

1951年8月,聯邦德國曾爆發聲勢浩大的民眾遊行,要求政府對猶太人大屠殺承擔責任,正視自身的錯誤,以求得與以色列和解的機會。

9月27日,聯邦德國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在波恩議會上發表演講:「以德國人民的名義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所以我們在道德上有義務彌補,在物質上有責任賠償。」,要為 「洗刷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鋪平道路」。

德國政府把防止反猶太主義寫入法律,柏林市中心建立的龐大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1995年在以色列下跪的「統一總理」科爾……這是德國政府對歷史錯誤的正視,是對歷史責任的承擔,是對自身良知的負責。

正是這種民間與官方一致先行的懺悔態度,才使德以和解邁出了第一步,只有道歉,才會被原諒,並且,並不是加害者道歉的,受害者就必須原諒。接受道歉,是一種態度,不接受道歉,則是因為這痛苦太過深刻太過劇烈,如果受害者原諒了你,可能就再也無法原諒自己。

人類歷史,是衝突的歷史,是由接連不斷的戰爭與夾間其中的短暫休整期構成的。人類歷史上經歷過無數次的戰爭,它一次又一次給人們帶來難以磨滅的災難,尤其是到了科技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戰爭帶來的災難更是難以預料,它是最惡劣、最殘酷、最可怕的人類暴行

戰爭摧毀的不僅是一段文明,更是其中生活的人的未來,舊時大馬士革曾被譽為天堂,而今日的大馬士革炮火連天,每次空襲過後,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恢復了平靜,但是人們依舊暴露在無止境的威脅中惶惶不可終日。

戰爭陰影下,人如螻蟻,命如草芥,它會將人性的醜惡完全暴露,民眾死不知因,每日只知苟活。

人吶,請珍惜這最最珍貴的和平吧!

"

...

相關焦點

  • 原子彈炸後的最著名照片:一個日本男孩背著死去的弟弟到火葬場
    文/快哉風 這是一張令人只看一眼就難忘的照片。照片中的日本男孩背著死去的弟弟到火葬場,站立等待火化,引人注目的是他僵硬而不甘的表情和站姿,明顯帶有戰時日本全民軍事化的烙印,活生生一個戰敗國國民的形象。
  • 日本原子彈轟炸後,一個男孩背死去弟弟到火葬場,成最著名照片
    二戰後期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同年9月,美國派出了海軍陸戰隊官方攝影記者喬·奧唐納前往日本,記錄原子彈對日本的破壞,奧康納用了足足七個月走遍日本西部,捕捉到無數悲劇畫面有一日他正在長崎一座無名小山拍攝,這裡有一個火葬場,一群臉戴白色面具的人負責處理屍體,突然,一個十歲左右的赤足男孩出現在奧康納的視線中,他背上背著一個嬰兒,嬰兒的腦袋像是無法著力般向後傾斜。
  • 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是這樣的,最著名照片:男孩背已死弟弟去火葬場
    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是這樣的,最著名照片:男孩背已死弟弟去火葬場在我國近代史上,曾經歷過一段非常灰暗的時刻,在這段時間裡,我國深受屈辱,被可惡的日本人佔領家園。但最終我們團結一心,將日軍趕出了中國,贏得了這場勝利。
  • 原子彈爆炸後的最著名照片:一個日本男孩背著死去的弟弟到火葬場
    當時二戰結束後一個美國的攝影師記錄了這樣的故事,原子彈發射後,一個日本男孩背著死去的弟弟到火葬場。那個照片成了二戰結束後轟動世界的著名的照片:男孩靜默的矗立在黑土上,穿著日本平民的破布短衣,背上背著一個緊閉雙眼死去不久的孩子——就是他的親弟弟!男孩面色凝重,嘴唇抿成一條線,雙手緊貼褲線五指併攏貼著腿側,上身微微前傾,呈現出一個軍姿。
  • 難忘的照片:原子彈爆炸後,一日本小男孩背著死去的弟弟去火葬場
    日本嘗到惡果,原子彈讓無數人失去生命 照片中的內容是一名日本男孩,而在他的背上背著一個更小的孩子,站在火葬場等待火化時的畫面。為了記錄歷史的真相,讓後人們能夠知道歷史的發展,所以戰爭中常常會出現有記者的身影。
  • 傳遍世界的日本舊照: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哥哥背死去弟弟去火葬場
    在兩顆原子彈的威懾下,日本最終宣布了無條件投降,喬·奧唐納作為了海軍陸戰隊官方攝影記者特地到日本西部拍攝戰後情況,除了廢墟以外,多數都是無家可歸的孩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個稚氣未脫的日本男孩,背著一個小孩的照片。
  • 二戰老照片:原子彈爆炸後,一個背著弟弟遺體去火葬場的小男孩
    9日,美國又繼續在日本長崎投下了他們的第二顆原子彈,這一次,頑固的日本人似乎才終於領悟到這一核武器的危害性,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自嘗惡果,終於對外宣布了無條件投降,至此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終於畫上了一個句號。日本在遭受了原子彈的摧殘以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名攝影記者喬·奧唐納也用他的攝影機記錄下了原子彈爆炸後的日本慘況。
  • 那個原子彈爆炸後,背「亡弟」去火葬場的男孩,後來怎麼樣了?
    雖然日本在二戰之中是侵略者,但是在二戰末期的時候,日本就已經註定了會失敗,而給日本帶去的傷痛最大的就是那兩個原子彈,在這兩顆原子彈爆炸後,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化為了廢墟,數十萬人因此而喪生。    在對日本多次進行勸降無果之後,本來就滿腔怒火的美國就決定給日本人一個深刻的教訓,於是就導致了後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毀滅。
  • 原子彈爆炸後,那個背著「亡弟」去火葬場的小男孩,後來如何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秘密進攻太平洋夏威夷美軍海軍基地珍珠港。與此同時,瓦胡島空軍基地也遭到襲擊。珍珠港事件完全激怒了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聲稱沒有戰爭影響到自己的國家。經過這樣的打擊,美國毫不猶豫地向日本宣戰,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又有了一個強大的對手1945年夏天,日本戰敗已定。
  • 原子彈爆炸後,讓日本人無法忘記的老照片:十來歲小男孩背上的小孩...
    我們可以幻想一下當時的場景:接下來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奧唐納認真地聽著領導的講話:請指示。最終,他們決定由奧唐納前往日本長崎,去看一看被原子彈摧殘之後的日本城市變成了什麼樣子。奧唐納像一個軍人一樣接過這一任務,他帶上自己的攝影師,如約去到了日本。可接下來他記錄下來的一幕,讓他難以忘懷。
  • 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可是廣島和長崎卻很繁盛,這是為何?
    二戰又再次迎來,規模擴大,傷害擴大,死亡率加大,殺傷力最大的當然是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都說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可是廣島和長崎卻很繁盛,這是為何? 在投下原子彈之前,日本拒絕同意《波茨坦公告》,拒絕了這種「和平」的投降方式,並且一再強調「一億玉碎」的口號,最終激起美軍的憤怒,不僅僅是報復,儘快結束戰爭,同時還有測試原子彈的性能如何,日本恰恰成為了美軍的「試驗品」!不過最終卻達到了世界最想看到的結果——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如果當初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將免受原子彈的傷害!
  • 原子彈「小男孩」降落到廣島的前一分鐘,日本人在做什麼
    威力之大,讓日本廣島頃刻間化為廢墟,七十年後的今天,許多人仍生活在這次災難的陰影之中。BBC曾推出一部90分鐘的紀錄片來描述這段歷史,普立茲獎獲得者約翰·赫西,也曾應邀調查廣島原子彈爆炸,用清晰、冷靜的文字寫出獲獎作品《廣島》,記錄了六個普通人的人生經歷。 通過對這些原子彈投放前後故事的了解和人物訪談,霓虹君今天帶大家深入那段歷史。
  • 原子彈威力無比,距廣島爆炸中心300米的一個女人竟然能活下來?
    9點14分17秒,這是值得銘記的時刻,「小男孩」這顆原子彈啟動點火投了下去。45秒後,原子彈在離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廣島市,馬上淪為一片廢墟。廣島遭受了原子彈的襲擊,日本天皇封鎖消息。愚弄日本國民,說是廣島意外遭受了天外隕石的破壞。天皇認為美國就一顆原子彈,不會很快造出第二顆。日本依然不投降。
  • 被原子彈轟炸後100年不能住人,為何廣島、長崎現在那麼繁華?
    1945年8月,3架B-29美國戰略轟炸機,從太平洋進入了廣島市上空,其中一架在日本廣島相生橋上空,投下了原子彈「小男孩」,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的空中瞬間爆炸,傷亡9.1萬人左右,摧毀建築物7萬幢。而美日雙方都表示,這兩個地方在遭到轟炸之後,至少是一百年都不能夠再住人了,因為當時原子彈是一個絕對新式的武器,所以這句話也被當成了權威。實際上,關於這個說法,其實是美國為了彰顯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鞏固自己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誇大了原子彈的威力。當時原子彈畢竟是剛剛研發出來,就投放到戰爭中,在技術上並不是很完善,威力不夠大是必然的。
  • 一個「小男孩」毀滅了日本廣島,讓20萬人喪生,他是魔鬼還是天使
    1945年8月6日,日本廣島的天空湛藍如水,沒有一絲雲彩。所有的人都和往常一樣,早起上班,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著。對於廣島市的居民來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早晨了。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平靜的早上,一個「小男孩」從天而降,轟隆一聲巨響,瞬間摧毀了整座城市,讓四萬多人的生命剎那間灰飛煙滅!
  • 廣島長崎被毀後,如果日本繼續頑抗美國是否會繼續使用原子彈?
    此時,他們絕對沒有想到,災難即將降臨到他們的頭上。這三架美國飛機是來執行一項史無前例的任務的----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在其中一架美軍飛機上,攜帶了一枚威力巨大的叫做「小男孩」的原子彈,不久之後,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枚被投入實戰的核炸彈。9點14分17秒,B29飛行員按下了投彈按鈕,然後迅速飛離投彈區域。
  • 美國的原子彈沒有丟在東京,丟在了廣島和長崎,是不想炸死一個人
    中國有句老話叫「擒賊先擒王」,意思是說作戰時如果抓住了對方的主帥,或者攻佔了最關鍵的地方,就能瓦解對方的軍心,取勝也會輕鬆很多。按照這樣的邏輯推算,當年那兩顆分別被命名為「小男孩」與「胖子」的原子彈,似乎應該被丟在東京?
  • 執行轟炸廣島長崎的B-29飛機,怎麼逃過原子彈的餘波?道理很簡單
    執行轟炸廣島長崎的B-29飛機,怎麼逃過原子彈的餘波?道理很簡單 在人類歷史上,一共有兩次使用原子彈的經歷。而這兩次,恰巧都是老美用在日本頭上。而如今日本人對美國仍然畢恭畢敬,也和這兩次毀滅性的轟炸有關。基本上直接結束了二戰的整個歷程。
  • 原子彈爆炸後,在被爆者身上發生了什麼?
    ▲掃描二維碼觀看紀錄片《原爆死 廣島 等待了72年的秘密》 字幕by幻月字幕組二戰末期,美國杜魯門總統下令,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隨後,8月6日上午8點15分(日本時間),就在這些人頭上,一顆相當於1.5萬噸TNT當量噸原子彈「小男孩」,在他們頭上爆炸了。
  • 原子彈爆炸時,跳進水裡能躲過一劫嗎?日本當年倖存者說出實情
    在二戰末期的時候,美國為了儘快結束戰爭對日本使用了兩顆原子彈轟炸,這也是人類第一次也是唯一次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兩次轟炸直接導致30幾萬日本人死去,廣島和長崎的周邊城市也受到了嚴重的核汙染,所以在原子彈爆炸時該如何逃生日本是最有發言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