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頁-臺海網]
圖為2009年民進黨反毒牛遊行,態度昨是今非。(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 盧秀燕會晤酈英傑,當面表達反萊豬的主流民意,引來AIT指責。綠營見狀,火上添油替美幫腔,表面是批評國民黨破壞「臺美關係」,實則藉機濫扣「反美親中」的帽子,這雖讓藍營裡外不是人,但萊豬終究是民生議題,政治算計過了頭,註定短多長空,討不到太多便宜。
自從蔡英文宣布開放萊豬後,臺灣民意對此議題態度,大抵上是過半數反萊豬輸臺;且有更多人認為若擋不住萊豬,臺當局至少該強制標示萊劑。
面對民意,蔡當局卻始終不願利用島內壓力,順勢向美方提出更有利的談判條件,導致民眾期望的風險迴避全數落空。結果,就是讓蔡當局民意支持崩跌,頭殼抱著燒。
如今,眼見酈英傑拜會盧秀燕後,因不滿對方反萊豬,「基於美方利益」表達不滿;民進黨身為「執政黨」,不把握機會解釋島內壓力就罷了,還跟著叫罵自家人。讓人不解,這個行政當局是「美國在臺灣的代理人」?
不可諱言,美方此次出手,多少讓無意反美的國民黨裡外不是人;但縱使本意絕非如此,歷經此風波,未來有心重返「執政」,終究得修補對美關係。
跳脫國民黨與美國間的矛盾不談,民進黨此次站在美方立場,當眾打小孩給外人看,著眼點說穿了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面借美方之手,為火燒屁股的萊豬政策爭取正當性;更深層的目的在緊貼國民黨「反美親中」標籤,進而把議題導向「反美vs.親美」的二元對立之爭。
但民進黨別忘了,臺灣民眾最在意的兩大議題,一是經濟,二是食安。酈英傑之怒,或可暫時成為蔡當局的浮木,但萊豬到底是科學與健康問題,臺當局若仍無法確保餐桌上的風險有多高,眼前再多政治操作,終究有時而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