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女子劉小雪因業績不達標,被領導罰吃「死神辣條」後當場暈倒,並送醫搶救。13日,新京報記者從收治劉小雪的成都市天府新區醫院消化內科獲悉,劉小雪經診斷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竇炎,初步判斷,可能是由於食用過於辛辣的食物刺激胃部導致。
在短視頻平臺上,「死神辣條」相關話題的總播放量高達1.5億次。而在電商平臺上,商家的月銷量動輒以千計。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網紅「死神辣條」存在產品定位不明、誇大宣傳等問題,此外,部分在售的相關產品,其來路成謎。在原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鍾凱看來,儘管部分商家會註明「請勿吞食」,但並不能免責,「不讓人吞食的東西能當食品賣嗎?」
吞食 「死神辣條」後送醫搶救
劉小雪的噩夢源於一包辣條。
5月7日,因部門整體業績不達標,包括劉小雪在內的7名員工將受到領導的懲罰:吃「死神辣條」。
這是一種塑料獨立包裝的,外形酷似零食的「網紅產品」。劉小雪回憶,開完會後,領導將辣條扔在桌上,要求每個人要吃掉四根。
劉小雪是四川人,在其看來,吃辣並不是一件難事。在此之前,劉小雪並沒有聽說過什麼是「死神辣條」,第一口吞下去,只是覺得「挺香」。
威力很快顯現。劉小雪感受到一股疼痛感,從口腔通過食道一直「灼燒」到胃部。劉小雪說,自己十分鐘後開始渾身冒冷汗,並暈倒在地。
劉小雪被送往成都第一人民醫院。在醫院搶救三個小時後,護士告訴劉小雪,她的胃裡發現有腐蝕性物質,之後兩天都不能進食。
劉小雪的檢查單。 受訪者供圖
「死神辣條」的後遺症是,至今只要空腹時,劉小雪就會有痛感,有時甚至無法入睡。5月19日,劉小雪前往天府新區人民醫院進行複查,被診斷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竇炎。
新京報記者致電天府新區醫院,消化內科一名醫生表示,劉小雪所患的慢性非萎縮性胃竇炎,初步判斷,可能是由於食用過於辛辣的食物刺激胃部導致。
「死神辣條」是網紅產品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 「死神辣條」的相關內容十分火爆,總計播放量高達1.5億次,是名副其實的網紅話題。不少視頻博主會挑戰試吃「死神辣條」,並拍攝下自己的反應。
在電商平臺上,「死神辣條」也是明星產品。
新京報記者看到,某電商平臺上有多款名為「死神辣條」的產品在售。其外包裝均以紅色為底,主體為白色的骷髏圖樣,並印有「辣條挑戰賽,你敢挑戰嗎」、「魔鬼辣度,一根辣條能堅持多久」等字樣。
銷量最高的店鋪介紹中,將辣味作為一大賣點,宣稱「入口的爆炸性和持續性遠非普通辣條可比」。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僅上述一家店鋪的辣條,月銷售量就達到1499份,共有6593條相關評論。
新京報記者獲得的兩份 「死神辣條」,其包裝上寫著「電商專供」,一盒內共有兩小袋,每小袋內用錫箔紙包有兩根辣條,每盒價格為9-15元不等。包裝內還附有一張「戰書」:「雙方自願切磋武功,秉承武德,提高武藝」。
所謂 「辣條挑戰賽」,即把一根辣條含在口中,堅持3分鐘則為挑戰成功,期間不可以吃東西或喝水 。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上述產品的外包裝註明,其主要原料包括辣椒粉和天然香辛料成分。部分商家在產品宣傳中稱,死神辣條的辣味,來自印度魔鬼辣椒,辣度有1.3萬SHU。
「SHU「即斯科威爾辣度指數,一個單位等於100萬滴清水可衝淡至無味的辣度。除「死神辣條」外,同樣熱銷的還有零食「死神鍋巴」、「死神麻花」。賣家稱這一系列零食用的是同種辣椒,但「死神辣條」的辣度更高。
能不能食用?
網紅「死神辣條」,究竟是不是食品?廠家和商家的說法並不一致。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產品包裝上標明,「死神辣條」是「調味面制食品」,但包裝最下方標明,「兒童、孕婦和處於任何疾病狀態的人類請勿接觸本品,產品為創意整蠱玩具,嚴禁食用,否則出現所有的後果自負」、「20秒挑戰成功,禁止吞食」。
網紅「死神辣條」。 高欣然 攝
新京報記者向多位賣家客服詢問 「死神辣條」是否可食用。有賣家稱,「不建議食用,魔鬼辣,嘗嘗味道就好」;也有賣家稱,「可以食用,但要看個人的接受程度」。
而在產品的評論中,數位買家表示食用後胃部有不適感,還有導致口腔發麻,嘔吐,或者被送進醫院等反應。
生產廠家如何看待這款產品?
生產「帥媽媽死神辣條」的扶溝縣宇湘食品廠營銷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 「死神辣條可以吃,但產品比較辣,吃完了可能傷胃,包裝上也寫了不建議吞」。
上述負責人稱,因為產品的執行標準都是按食品進行的,所以才在包裝上標明產品類型為食品,並稱公司為正規廠家,有質檢報告、營業執照、生產資格證。
河北青蘋食品有限公司是「死神辣條」的生產廠家之一,不過,其產品許可證編號無法查詢。
在售產品來路成謎
除能否食用說法不一外,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部分電商平臺銷售的「死神辣條」,其來路也成問題。
一款「死神辣條」,產品類型標註為「調味面制食品」。 高欣然 攝
在電商平臺上,有9名商家出售開封雙強食品廠生產的「死神辣條」,廠址為開封市通許縣厲莊鄉厲莊街,生產日期均為2020年。
不過,雙強食品廠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廠家已於2019年上半年關閉,並未生產過「死神辣條」。
對此,一位賣家客服回應,網店為代銷,「我也是從商家發貨,具體我也不清楚」。另一位賣家客服回應,之前的廠家是開封雙強食品廠,現已更換為通許易發食品有限公司。
而通許縣易發食品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則介紹,「死神辣條」之所以是「電商專供」,因為「線下賣不動」。其表示,正是因為產品的辣度很高,才在產品包裝上註明為「創意整蠱玩具」、「嚴禁食用」,提醒買家切勿當成普通食品。
7月13日,原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鍾凱告訴新京報記者,既然產品的許可證號可被識別為食品,食品包裝上帶有「嚴禁吞食」的字樣是不合理的,鍾凱表示, 一般來說,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才會提醒敏感人群注意,因此,「死神辣條「包裝上「警告」的描述存在問題,且「食品和玩具不是一回事」。
「如果是(賣家)當成食品去賣,又說不能吞食,從常理上來說就是有問題的,不讓人吞食的東西能當食品賣嗎?」鍾凱說。
新京報此前報導,去年以來,國家層面已對辣條類食品加強管理。2019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統一辣條管理標準,將辣條類食品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麵製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要求生產中不得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並倡導減鹽減油減糖。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