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清楚,訪問其網站的人更有可能成為訂閱者,而那些會訪問網站首頁的訂閱者更不易流失。為了吸引更多讀者、降低流失率,最近《華盛頓郵報》對自己的網站首頁進行了「全新改版」。
除了《華盛頓郵報》之外,《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等媒體也曾對官網首頁進行過細緻的改版行動。在社交媒體仍佔主導地位的當下,新聞網站首頁的重新設計和改版,似乎有些像某種「復古」的努力。不過,讀完這篇文章,你也許會對新聞媒體官網首頁的獨特價值,有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帶來《華盛頓郵報》最新的首頁改版計劃,和你一起了解媒體官網首頁改版的「背後故事」。
為了更好的讀者體驗
今年3月9日,《華盛頓郵報》對其官網首頁的一項新設計進行了檢測,該設計可以讓頁面呈現更多報導內容。與以往在網站上按照分類,條塊細數地列舉文章不同,這次改版後,每一個部分都將呈現出由編輯精心挑選出的故事集。
這次的改版將首先對美國國內《華盛頓郵報》20%的讀者推出。因為能關注到網站變化的大多數人都是《華盛頓郵報》的訂閱用戶。
在首頁的測試版本中,故事內容將適應於整個頁面的寬度。讀者將會看到由編輯策劃的、高度可視化的更多章節模塊和故事集。新的設計將會在首頁突出觀點類內容,這將給予那些在郵報上發出的「聲音」,更優先的位置。
重新對首頁進行設計,是《華盛頓郵報》多種設計更新的第一步,這一套改版計劃後續將陸續在郵報的時事通訊、文章頁面和手機APP上推行。這些變革不會帶來《華盛頓郵報》「更高」的付費牆。
「通過用戶調查,我們了解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人們真的被大量的信息『淹沒』了。」《華盛頓郵報》產品副總裁Kat Downs Mulder說到,「(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確保我們生產的新聞容易被消費。」
「讀者的時間是寶貴的。我們應該讓他們能更容易地找到所關心的故事,讓他們更無縫地了解一天中最重要的新聞。」《華盛頓郵報》總編輯Emilio Garcia-Ruiz說道。
Downs Mulder表示,未來,郵報計劃每幾周就對首頁進行調整更改。產品團隊將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評估用戶對此的反應。在量化指標裡,主頁訪問量、兩次訪問之間的時間間隔將是團隊關注的重點。
首頁,依然有「一席之地」
《紐約時報》:首頁就像A1版
為了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每日音頻節目、時事通訊等數字新聞產品和由編輯精心挑選出的故事,2018年,《紐約時報》也曾對自己的官網首頁進行了重新設計。
為了能更好地幫助人們在首頁上找到所需的內容,設計人員對讀者群體的4%進行了實時測試,得到了15300多份調查回復,並對60位讀者進行了深入訪談。他們發現,雖然概念型的首頁設計,從理論上講,可以激勵人們進行滑動,但其實讀者並不喜歡這麼「空」的設計;照片太多也不可行。
最終,設計團隊確立了首頁的新布局。改版後的首頁,仍然會在頁面呈現很多內容,但是將會按照「最受歡迎」、「發現」、「專欄」和「其他新聞」(非美國本土的新聞故事)等板塊進行編排。
這次的首頁新設計,不僅能讓讀者更容易地找到所需內容,還能讓運營首頁的編輯簡化工作。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設計團隊和首頁編輯們一起工作,觀察他們如何應對突發新聞。設計人員最終構建了一個後端工具,以便編輯們將首頁以多種格式將相關故事組合起來。
在社交媒體仍佔主導的世界裡,《紐約時報》仍然確信,首頁其實就是數字形態的報紙A1版,在新聞內容發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經濟學人》:
首頁仍是訂閱、廣告的重要渠道
幾年前,《經濟學人》通過一種漸進的方式,對官網首頁進行了改版。這種逐步進行的方式,幫助設計者更好地了解到讀者的意見,他們發現,儘管編輯部傾向頁面「留白」的設計,但讀者其實更喜歡豐富的內容。於是,他們在首頁增加了更多的文章連結,在這之後,通過這一渠道跳轉到文章閱讀的讀者,增加了8%。
改版後的主頁內容被統一分類,這比以前顯得更加整齊。在主導航欄裡,文章主題從原來的6個精簡為了3個。
新的設計還大幅度地減少了人們在首頁打開第二頁面的加載時間。相比之前,改版後的《經濟學人》的付費訂閱者內容消費增加了10%;同時那些用個人電子郵箱註冊的非訂閱讀者,每周可以免費閱讀三篇文章,這一讀者群體的新聞消費比以往增加了12%。
在改版中,《經濟學人》對個性化抱持謹慎的態度。他們相信「訂戶付費是為了享受我們提供的把關、編輯服務」。比起生成讀者自己的內容流,《經濟學人》是將類似主題的內容進行「捆綁」呈現,讓它們在首頁上更加明顯,「這能讓人們看到我們報導的廣度,同時能讓人們感到信息的及時性」。
首頁對《經濟學人》具有獨特價值。除了作為內容的展示「櫥窗」外,首頁也是最受讀者歡迎的訂閱購買的渠道。對於《經濟學人》而言,官網首頁對其廣告收入依然重要。在改版後,雖然廣告單元的數量依然為3個,但是閱讀廣告的時間平均增加了30%。
為什麼要重視首頁
在過去十年裡,隨著搜索和信息分發的興起,尤其是受眾規模日益成為第一優先級,很多媒體被迫重新思考(其實是質疑)官網主頁的意義和價值。但是近來,隨著媒體開始專注於和讀者建立直接聯繫,並以此推動付費訂閱,首頁內容正變得日益重要。
對《華盛頓郵報》而言,首頁改版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讓郵報讀者接觸到更為廣泛、豐富的內容。
「首頁是媒體用來推銷自家內容、聲明價值主張的最好地方。」Code& Theory的首席執行Dan Gardner說到,「對於任何一個典型的新聞網站來說,在任何時候,首頁都是最有可能獲得最多獨立訪問量的頁面。」
這種雙重性,意味著在首頁上要持續地展現「人」的存在。儘管在今年晚些時候,《華盛頓郵報》將測試一些個性化功能,讓首頁的部分內容實現自動化發布,但是出現在首頁的新模塊,將仍然由編輯選取內容。
「我們的大部分讀者都能看到編輯認為最重要,最值得看的內容。」Downs Mulder說到,「這也關係到我們在故事講述中如何定位他們。」
參考連結:
1.https://digiday.com/media/washington-posts-homepage-redesign-designed-fight-subscriber-churn/
2.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r/2020/03/10/washington-post-tests-new-reader-experience-that-prioritizes-speed-relevance-convenience/
3.https://www.fastcompany.com/90216400/the-new-york-timess-redesign-proves-journalism-matters-more-than-ever
4.https://digiday.com/media/economists-go-slow-approach-site-redesign/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全媒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