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遺體只剩3塊骨頭,龍華殯儀館這位遺體整容師復原戰士「最初的...

2021-01-11 解放日報

近日,四川涼山森林火災中,30個衝在救援一線的年輕生命消逝,這讓千裡之外的上海龍華殯儀館王剛心痛又惋惜。

他的思緒拉回到3年多前,天津港大爆炸事件後,身為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的他,帶著團隊日夜為犧牲的消防官兵修復遺體,守護最後的尊嚴。

他還清楚地記得,一位阿姨滿含淚水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將我的兒子還給我,謝謝你讓我見到他最後一面。」

堅守在為遺體防腐整容化妝第一線的王剛所做的,是為逝者留住最後的體面和尊嚴。近日,王剛獲得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平凡與不平凡,從來都是一對孿生兄弟。一邊是普通殯葬工人崗位,一邊是國家級榮譽,21年磨一劍的王剛,將這兩根看似難以相交的平行線,拉在了一起。

親人朋友的情緒釋放是最大肯定

「今天,我莊重地遞交入黨申請書。作為一名消防戰士,危險性不言而喻。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我隨時準備犧牲,體現我的人生價值。」2015年8月天津港大爆炸事件後,當王剛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部隊代表讀著已犧牲的19歲消防戰士小王的日記,泣不成聲。英雄的事跡感動了王剛,他也知道,自己的工作對於安撫親屬和戰友有著特殊的意義。

困難遠比想像的還要大。19歲的英雄遺體只剩下三塊骨頭和一堆骨灰,通過DNA比對才把消防戰士的遺骸聚在一起。憑著僅有的一張照片,他捕捉逝者每一個細微的面部特徵,小心翼翼地清理著遺骸表面的焦炭,對損毀的四肢拼接、縫合、整形、防腐、包紮,又進行頭部和五官重塑,最後為這位小戰士「再造」青春痘,整個過程一幹就是16個小時。

當戰友看到自己的兄弟安詳地「睡」在靈床上時脫口而出:「就是喜子,就是我們的兄弟。」經歷了19個晝夜的辛勞,10名消防戰士在王剛和團隊的手中恢復了「最初的容顏」。看到修復的遺體時,親人朋友的那種情緒釋放,恰恰是對王剛所從事的這份工作的最大肯定。

龍華殯儀館,每年有近3萬逝者在這裡與親人做最後的告別。21年前,20歲的王剛踏入殯葬行業,「握住他,才會有溫度。」王剛還記得,當他第一次接觸遺體時,師傅鼓勵微微發顫的他「不要怕」,並將久病離世的高齡老人的冰涼的手掌,放在王剛的手心裡。從那一刻起,這份工作王剛堅守到了現在。

花七八個小時讓眉毛纖毫畢現

做這一行,王剛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場景。期待生命善始善終,是延續了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傳統。怎樣讓逝者面容恢復如初,讓最熟悉的樣子永遠定格在他們家人心中?這個念頭,催生著王剛對這份特殊的工作精益求精。

其實談何容易。遺體整容修復涉及人體結構、解剖、病理、防腐等多門學科。可越是難,越要迎難而上,這就是王剛。他在牆上掛起了人體結構圖,買來了人體模型、頭骨模型,一有空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琢磨人體分部、結構分科、器官系統等知識……狹小的房屋裡到處堆滿了書、資料和模型,過道裡也滿是他拼接的模型。解剖、病理、防腐等學科都進入了他的視野,白天一有空,就捧著書看。碰到難題,記下來。晚上和周末,就到原來的上海醫科大學「蹭課」,一「蹭」就是兩三年。

都說一萬個小時才可能成就專家。入行5年後,他的技藝有了重大突破,在面對上海一位遭遇車禍身亡的知名人士遺體時,從骨骼復原方面突破當時的技術瓶頸,短時間內完成了修復。

遺體整容整形,是殯葬行業技術含量最高的崗位。而其中「難上難」又是水泡遺體和焚毀遺體修復,堪稱水與火的考驗。在這一過程中,王剛往往要和時間賽跑,趕在追悼會舉辦前完成遺體修復。時間再緊張,他絕不容許「過得去就行」。一次對焚毀遺體修復時,第一次翻模,脫出來的模型臉部表面有氣孔,「這樣不行,重新來過!」王剛毫不猶豫。第二次脫模時,左側鼻翼位置有裂痕,也不行。第三次脫出來的模型,耳朵銜接的地方不夠完美,推翻重來。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直到翻出最完美的模型為止。

為了讓逝者的面容更加生動逼真,還需要種植眉毛和頭髮。他要根據臉部特寫照片,研究眉毛的深淺和走向,往往花七八個小時,才能讓眉毛和頭髮纖毫畢現。

「每一具遺體都是有生命的」

日常工作中,王剛做得最多的還是遺體化妝。雖然沒有高深的技術,但只要用心,就有新發現。他發現,人體直立和平躺時的表情肌分布有所變化,「化妝時要考慮平躺的特點,勾畫輪廓,如果按照站立的感覺去畫,不會呈現理想的儀容。」

「遺體對室溫和溼度十分敏感,也會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不滿。」龍華殯儀館化妝組組員陳鈺說,王剛師傅會手把手帶教年輕人,教大家如何靜心、用心觀察。「每一具遺體都是有生命的。」比如「生氣」時,膚色會轉變;「傷心」時,體液會滲出……她從師傅身上領悟到,日常整容化妝工作看似簡單,但是真正讀懂遺體,內心有溫度,手上有溫度,才能更好地做這項工作。

雖然已做到「大師」級別,王剛的探索沒有停步。他知道,遺體整容修復還處在「手藝活」階段,仍有很多瓶頸待突破,時間、個人能力、操作工藝、標準保持等都影響到最終效果的呈現,迫切需要導入科技的力量,打開新局面。

2016年,王剛領銜的全國首家「3D列印遺體修復工作室」在龍華殯儀館成立。王剛運用骨骼復原和膠原填充等技術還原逝者容顏,並通過計算機三維掃描、虛擬成像、定點測量,利用3D雕刻機迅速刻出面部輪廓,形成「定製面具」覆蓋在臉龐上。這一突破,加快了遺體整容的速度。這也意味著,遺體修復技術從原來的手工化,一步步邁向數位化。

「現在手工活仍然佔了80%以上,計算機的工作佔20%,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能把這一比例倒置過來。」王剛期待,通過大數據的積累,可以建立一個屬於亞洲人臉型的資料庫,推動殯葬核心技術發展。

在王剛的工作室裡,一直掛著天津港爆炸事件中消防英雄的照片。這是他對自己的激勵和鞭策。他不苟言笑,平時更多的閒暇時間,也濃縮在技術鑽研中。「時間特別珍貴,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幫助更多的人,陪伴逝者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這是很有意義的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彭薇

微信編輯:納米

相關焦點

  • 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
    新華社上海4月4日電 題: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多年前的一部日本電影,把入殮師這個職業帶進了大眾視野。在上海市龍華殯儀館,業務科副科長王剛從事的就是這樣一份「予逝者以尊嚴,予生者以慰藉」的工作。
  • 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
    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新華社上海4月4日電題: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新華社記者吳振東、郭敬丹多年前的一部日本電影,把入殮師這個職業帶進了大眾視野。
  • 楊堤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楊堤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上海市委原副書記楊堤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 陸谷孫遺體告別儀式8月1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陸谷孫遺體告別儀式8月1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澎湃訊 2016-08-01 20:19 來源:澎湃新聞
  • 八寶山殯儀館首次開放參觀 展示遺體沐浴火化全程
    八寶山殯儀館首次開放參觀  展示遺體沐浴、火化全過程;相關負責人稱意在消除神秘性及公眾對殯葬業誤解  昨日,有著58年歷史的北京八寶山殯儀館首次向公眾和媒體開放。新京報記者全程參觀了殯儀館大禮堂、告別廳、守靈室、遺體整容室、沐浴室和火化室等殯儀全流程服務。
  • 90後美女遺體整容師:愛看恐怖片卻怕菜青蟲 是個陽光文藝小清新
    △90後美女王馨連在全國遺體整容師職業技能賽中獲二等獎日前,民政部公布2017年中國技能大賽——第七屆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結果,重慶市民政局獲遺體整容師競賽團體獎二等獎、養老護理員競賽團體獎三等獎,王馨連等
  • 著名語文教育學家陶本一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龍華殯儀館舉行
    今天(7月31日)上午10時,陶本一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龍華殯儀館銀河廳內莊嚴肅穆,陶本一先生的遺體安臥在鮮花叢中,身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惠康,宣讀了參加告別儀式的單位和領導以及敬獻花圈、花籃、發唁電的單位名單。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蔣明軍同志主持告別儀式。先後共有5位代表發言。
  • 錢穀融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0月2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錢穀融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0月2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微信公眾號「華東師範大學」 2017-09-29 22:18
  • 90後女孩做遺體整容師:人生有兩種體面,父母曾拒絕繳學費
    「我見過全身腐爛的逝者,也聞過逝者身上的異味,有因車禍導致面目全非的,也有全身水泡而腫脹的,有時忙完回到家洗澡,覺得自己的手不再是自己的……」辛沙沙回憶給逝者整容時說到。辛沙沙是濟南市殯儀館的一名90後女性入殮師。業內把她這種職業稱為「遺體整容師」,她們自稱為「職業送行人」。
  • 揭秘福州殯儀館治喪儀式 入殮師為死者化妝清理遺體
    每段旅程都有終點,每個生命都有盡頭,那麼,殯儀館就是「人生的最後一站」。在這「人生最後一站」裡,遺體是如何化妝和火化的?「人生最後一程」要花多少錢?今天,福州市殯儀館舉辦 「公眾開放日」活動,記者也隨著這些自願報名參加的市民一起走進殯儀館,「零距離」接觸這神秘的地方。
  • 想不到殯儀館居然這樣火化遺體
    到殯儀館送親屬遺體火化,整個火化過程含送屍、進爐、點火焚燒、出骨灰、骨灰冷卻、骨灰裝盒等。具體是在爐外爐炕面上先放一張燃燒毯(避免燃燒後骨灰與爐面接觸),將遺體放上,由親屬整理遺體告別,進屍車將遺體和炕面同時送入火化爐內焚化,焚化結束後出灰車連同炕面和完整的骨灰一同移出火化機,冷卻後親屬按照各自的需要檢取骨灰,裝入骨灰盒。
  • 青島80後小夥從事遺體化妝和火化 已工作8年
    他是青島市殯儀館一名遺體火化工以及整容師,工作已整整8年了。8年來,他始終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已為8000餘名逝者裝殮、化妝、火化,用心為逝者送行。工作之外,畢藝還有一個身份,他是一名農村支教老師,與妻子連續5年來每兩周去一次諸城支教,風雨無阻。今年3月份,畢藝又多了一重身份,當選為青島市人大代表。  在整容間,畢藝正在整理化妝工具。
  • 探訪北京東郊殯儀館 現場模擬清洗遺體
    【解說】清明節將至,北京東郊殯儀館於3月28日舉行了「公眾開放日」活動,活動上進行了告別儀式、遺體火化和遺體清洗等殯葬程序模擬展示,揭開了殯葬工作的神秘面紗。活動由專業的殯葬講解員帶領,再現了真實的喪葬程序。  【同期】東郊殯儀館解說員
  • 臺灣主持天王病逝 遺體將送往板橋殯儀館
    臺灣主持天王病逝 遺體將送往板橋殯儀館時間:2017-05-16 09:33   來源:金融界保險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主持天王病逝醫師透露病因 重疾險可保障大腸癌來源:金融界保險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主持天王豬哥亮病逝於臺大醫院,因為大腸癌末期,從3月28日起傳出病重,親友連日來對外封鎖消息
  • 維和烈士申亮亮遺體告別儀式今日在吉林永吉縣殯儀館舉行
    維和烈士申亮亮遺體告別儀式今日在吉林永吉縣殯儀館舉行 @軍報記者 2016-06-10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紐約殯儀館不堪重負 租卡車存放遺體
    當地時間4月29日,在紐約布魯克林區,一家殯儀館因租用卡車存放遺體被附近居民報了警。紐約警方接到報警電話後前往這家「克萊克利殯儀館」調查,發現這家殯儀館租用四輛卡車存放了大約50具遺體。儘管這四輛車中都放有冰,但還是有路人抱怨稱他們聞到了屍體腐爛的臭味。
  • 高以翔遺體離開杭州殯儀館,搭機返回臺北
    新京報訊(記者 俞金旻 周世玲 劉名洋)今日(12月2日),藝人高以翔遺體離開杭州殯儀館,起程運回臺北。新京報記者從高以翔經紀公司方面獲悉,遺體將於下午抵達臺北。
  • 成都男子網上直播遺體火化 殯儀館:不是我們員工
    今天(11月29日)下午,有網友爆料成都一男子通過「快手」軟體將殯儀館遺體告別、火化的過程呈現在公共平臺上,除畫面外,還給火化爐配上「快來烤火了」等字幕。據稱該男子為某殯儀館工作人員。截圖顯示,一名為「成都殯葬服務中心」的主播共發表169個作品,視頻內容包括殯儀館內遺體告別儀式、火化以及下葬的過程,遺體告別廳、遺像,甚至直接露臉和有特寫鏡頭的的遺體照片、視頻頻頻出現,配發的還有類似「子女跪拜上香」、「遺體進爐」、「快來烤火了」等字幕。據稱主播是某殯儀館工作人員。
  • 濟南新冠肺炎患者遺體將如何處置?設濟南第二殯儀館為定點殯儀館
    3日,記者從濟南市民政局獲悉,濟南第二殯儀館為濟南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遺體處置定點殯儀館,配合有關部門,負責濟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遺體接運、火化等業務。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制定遺體消毒等衛生防疫相關技術文件,指導醫療機構做好本機構內新冠肺炎患者遺體的規範處置。民政部門負責全面摸清本地區殯儀服務情況及可調用的資源狀況,及時協調、指導殯儀館等服務機構做好新冠肺炎患者遺體處置工作。公安機關負責對運輸遺體的車輛優先給予通行便利,依法查處遺體轉運過程中的違法犯罪行為。
  • 遺體火化師的心聲
    全國首屆遺體火化師職業技能競賽在京舉辦,給這個特殊群體提供了切磋技藝、交流情感的機會。且讓我們走近他們,聽聽他們的心聲。  曹連興:我從來沒有看輕自己  「正常遺體火化50分鐘到1個小時,除非身材比較特殊。」今年51歲的曹連興來自江蘇省常熟市殯儀館,初次接受採訪就認真地向記者普及起專業知識,沒有半點侷促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