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

新華社上海4月4日電題: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

新華社記者吳振東、郭敬丹

多年前的一部日本電影,把入殮師這個職業帶進了大眾視野。在上海市龍華殯儀館,業務科副科長王剛從事的就是這樣一份「予逝者以尊嚴,予生者以慰藉」的工作。22年來,他堅守崗位,精益求精,並推動遺體修復技術向數位化邁進,賦予傳統「手工活」新的生命。近日,王剛獲頒民政部最高獎項「孺子牛獎」。

業精於勤,成就工匠

1997年的一個夏日,學徒工王剛懷著忐忑心情走進遺體化妝間,工位前是一位久病離世的老人,骨瘦如柴,身體緊緊蜷縮在一起。

師傅命令:「把雙手復位!」王剛有些遲疑,當他碰到老人手指時,那種又硬又冷的感覺迅速透過指尖傳遍全身,使他打了個激靈。師傅慢慢握起那隻冰冷的手掌,放在王剛手心裡:「握住他,才會有溫度。」

這是一份傳遞溫度的工作,化妝間裡來了又走的年輕人很多,王剛最後堅持了下來,並逐漸從「菜鳥」磨礪成為行家裡手。

王剛曾經為一個高樓墜亡的小女孩化過妝。十幾年前的整容技術,只能將外表傷口簡單縫合,小女孩幼小的面容上那不忍直視的創傷,即使用最小的美容針細細密密地縫合,還是收效甚微。遺體告別時,看到母親雙手撫摸女孩每一寸被縫合的傷口,王剛潸然淚下:「一定要努力還原逝者容顏,讓最熟悉的樣子永遠定格在家人心中。」

為了掌握人體結構,非醫學專業背景的王剛辦公室裡放滿了人體結構圖、人體模型、頭骨模型、相關書籍等,他抓住一切碎片時間鑽研。晚上和周末,他去醫學院「蹭課」,一「蹭」兩三年,老師們也稱他為「編外學生」。在無數次做試驗、做塑形、畫素描的過程中,一個個難題被克服了。

日常工作中,最多的是遺體整容化妝,王剛總是做得溫馨精細,讓家人為之動容。「人體直立和平躺時的表情肌分布有所變化,化妝時要根據平躺特點構思和勾畫輪廓。只有每一個細節都到位了,才是逝者親屬心中真正的『漂亮』。」王剛說。

對於王剛的精益求精,龍華殯儀館女子化妝組組長陳鈺深有感觸:「除了研究逝者生前照片,王剛還在與逝者親屬聊天中捕捉細節,揣摩逝者在家人心中的模樣。比如逝者平日裡愛皺眉頭,他化妝時就著意增添幾條細微的皺紋,往往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地方一瞬間觸動了家人。」

巨大的爆炸衝擊波和火舌將消防員的遺體侵蝕得難以辨認。操作臺前,王剛與烈士幾乎臉貼著臉,鼻子、嘴唇、耳朵相繼成功塑形。就在旁人覺得工作已做完時,王剛又俯身細心地為烈士「再造」青春痘,直到凌晨。當戰友看到逝者安詳的儀容,無不動情:「這就是我們的兄弟!」

科技引領,開拓創新

從青澀學徒工成長為行業翹楚、「上海工匠」,王剛緊跟時代步伐,對遺體整容整形技術不懈鑽研。

水泡遺體處置之難,在於腐敗水氣泡。王剛和同事們經過多年研究和總結,提煉出水泡遺體處置「五步法」:快速消毒防腐——遺體消腫——平穩縮形——創傷修復——修正膚色。具體操作中,化學試劑的劑量、操作手法的輕重、染色程度的深淺,每一步都是關鍵。

在「東方之星」客船傾覆事件善後援助中,王剛調配出的試劑,能夠讓原本發紫發青的肌膚均勻變回原狀,幫助同事們成功修復了多具「巨人觀」遺體。

如果說手工整形是手藝,3D列印遺體修復則是技術。2009年,王剛在行業內率先開始相關探索。他運用骨骼復原技術和膠原填充等技術還原逝者容顏,並通過計算機三維掃描、虛擬成像、定點測量,通過3D雕刻機,迅速刻出面部輪廓,形成一個「定製面具」,覆蓋在逝者臉龐上。這一創舉,加快了遺體整容的速度,降低了整容師的工作強度。2016年,王剛領銜的全國首家「3D列印遺體修復工作室」在龍華殯儀館成立。

「3D列印使遺體修復技術從原來的『手工活』邁向了數位化,未來經過大數據積累,還可以建立一個亞洲人臉型資料庫,使3D列印修復的精度更高、成本更低。」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舒嶸說。

帶教團隊,新人競出

在一次次緊急援助工作中,王剛愈發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後,他把帶團隊、建隊伍作為核心任務之一。

帶教過程中,王剛創造性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情景模擬、「頭腦風暴」等形式,提升團隊創造性。工作室還開展內部技能比武,為成員制定專項技能發展規劃,提升團隊的業務水平和操作能力。在良好的氛圍和機製作用下,各類人才已經嶄露頭角。王剛身後,更多的「王剛」正在成長。

一批又一批殯葬專業大學生也來到王剛的工作室實習。王剛很看重這些稀缺人才,他親自擬定實習方案,為每個實習生「量身定製」帶教內容,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和技術傳授給他們。

近年來,王剛還參加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遺體防腐師》的制定工作,編寫教材,出版《遺體修復》專著,參與全國性賽事的擬題、執裁、培訓等工作,不遺餘力地將自身所學傳播到更廣闊的範圍。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畫出最美、最莊重的休止符。」這是王剛的願望,更是王剛的堅守。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
    新華社上海4月4日電 題:為了生命最後的尊嚴——記「孺子牛獎」獲得者、上海市龍華殯儀館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王剛多年前的一部日本電影,把入殮師這個職業帶進了大眾視野。在上海市龍華殯儀館,業務科副科長王剛從事的就是這樣一份「予逝者以尊嚴,予生者以慰藉」的工作。
  • 生命有終點 服務無止境——記上海龍華殯儀館服務組副組長、團支部...
    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艾 琳吳斌是2009年參加上海殯葬行業大學生招聘時被招入龍華殯儀館的108人之一。1987年出生的他是個有夢想的年輕人。大學學的是旅遊管理專業酒店管理方向,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上海瑞吉紅塔大酒店成為一名禮賓員,2008年的金融危機波及了很多酒店,吳斌也受到影響。
  • 英雄遺體只剩3塊骨頭,龍華殯儀館這位遺體整容師復原戰士「最初的...
    近日,四川涼山森林火災中,30個衝在救援一線的年輕生命消逝,這讓千裡之外的上海龍華殯儀館王剛心痛又惋惜。他的思緒拉回到3年多前,天津港大爆炸事件後,身為遺體整容高級技師的他,帶著團隊日夜為犧牲的消防官兵修復遺體,守護最後的尊嚴。他還清楚地記得,一位阿姨滿含淚水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將我的兒子還給我,謝謝你讓我見到他最後一面。」
  • 上海市有多少個殯儀館?
    上海市有多少個殯儀館? 上海市一共15個殯儀館,分別為; 01;上海市金山區殯儀館 02;上海市松江區殯儀館
  • 百度龍華殯儀館卻被虛假信息欺騙?上海整治關閉7家李鬼網站
    百度龍華殯儀館卻被虛假信息欺騙?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2019-07-09 17:31 來源:澎湃新聞 「百度搜龍華殯儀館電話
  • 陸谷孫遺體告別儀式8月1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陸谷孫遺體告別儀式8月1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澎湃訊 2016-08-01 20:19 來源:澎湃新聞
  • 楊堤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楊堤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上海市委原副書記楊堤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今天上午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 錢穀融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0月2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錢穀融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將於10月2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微信公眾號「華東師範大學」 2017-09-29 22:18
  •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開放公告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開放公告 2021-01-10 13: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更新開放公告
    39:02 來源: 上海徐匯 舉報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根據上海市進一步加強全市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精神
  • 嚴順開追悼會昨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眾多文藝界人士參加
    嚴順開追悼會昨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眾多文藝界人士參加 10月20日,嚴順開追悼會在上海舉行。
  • 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內,他們用音樂緬懷英烈
    今天,由上海音樂學院與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共同舉辦的「庚子·音祭」活動在龍華烈士陵園「萬眾一心」群雕前舉行,用音樂祭奠英靈,緬懷歷史。上海音樂學院的專業演奏團隊在雕塑前為英雄們吹響號角,奏起歌曲,深切緬懷在戰爭中逝去的無辜死難者和為抗戰勝利獻出生命的仁人志士們。獻花活動後,上音獻禮建黨百年的原創作品——交響合唱組曲《龍華魂》與歌劇《霓虹燈下的哨兵》正式啟動。
  • 著名語文教育學家陶本一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龍華殯儀館舉行
    今天(7月31日)上午10時,陶本一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龍華殯儀館銀河廳內莊嚴肅穆,陶本一先生的遺體安臥在鮮花叢中,身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惠康,宣讀了參加告別儀式的單位和領導以及敬獻花圈、花籃、發唁電的單位名單。上海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蔣明軍同志主持告別儀式。先後共有5位代表發言。
  • 龍華是「上海的雨花臺」?熊月之:這個特點讓龍華與眾不同
    上海市文史館原館長沈祖煒指出,在一般人印象中,談到龍華就會想到龍華廟會、龍華晚鐘、龍華烈士陵園。這些歷史記憶是十分寶貴的。新時代要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通過融通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三種資源,將家國情懷、革命精神等文化要素糅合起來,將龍華打造成為文化新高地。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表示,應深入挖掘和全面提煉龍華的精神內核,將龍華精神與建黨精神結合起來,準確給予龍華紅色文化一個恰當而合理的歷史定位。同時,要利用好、傳承好龍華的紅色文化資源。
  • 陸天又送別陸幼青:記著我們的約定
    下午,不斷有讀者從四面八方趕到上海市龍華殯儀館,向這位與癌症抗爭了六年的「英雄」道別。記者抵達上海浦東機場時,離告別儀式開始的時間已不多了。計程車司機一聽是來送別陸幼青的,立即將車開得飛快。他說:「我知道他,他寫的《死亡日記》很感人。」殯儀館大廳外,工作人員給每位參加儀式的人遞上一枝明亮耀眼的向日葵,同時還有一包葵花種子。
  • 龍華醫院舉辦第四屆龍華消化病學術會議
    龍華醫院舉辦第四屆龍華消化病學術會議 2020-12-2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十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致敬消防員...
    《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十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致敬消防員烈士 2020-11-14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龍華二十四烈士
    當人們瞻仰過龍華看守所、龍華刑場遺址後,都會情不自禁地問:從1927年到1937年間,這裡到底關押和槍殺顧多少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這恐怕至今也無法作出權威性的統計。因為當時許多「案子」連起碼的司法文書都沒有。把這片熱土寫進中國歷史的,是犧牲得最慘烈、影響最大的「龍華二十四烈士」。
  • 殯儀館與火葬場的關係
    據殯葬行業內參了解,殯儀館與火葬場2詞在我國的出現的時間約為晚清民國時期,凡資本主義列強侵佔租借的城市地區多開設有殯儀館或火葬場。如上海、廣州、青島等地。上海市區2大殯儀館之一的寶興殯儀館,至今已有百年歷史。
  • 火化師,生命最後一程的送行者 中國人的一天
    圖文:徐思陽 楊抒懷   編輯:田野 盧曉君騰訊新聞出品 32歲的劉思源是一名火化師,是生命最後一程的送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