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

2020-12-24 聽聞家常事

已經算不上暴斃了。未能滅高句麗,唐太宗覺得自己太失敗了,心理生理雙重難受,這個時候,「駕崩」苗頭就已經出來了。

其實李世民用現代的話來講,典型「過勞死」,之所以覺得他暴斃,只是他這個人太堅強太能撐了。和他一同創業的凌煙閣天團,平均壽命都很高,李世民作為老大,無奈「命短」。

公元646年,親徵高句麗,因為多重因素沒能滅掉高句麗,無敵大半生的李世民強迫症發作,覺得自己輸了。站在他的角度來講是這樣的,一生「以少敗多」,大唐當年尚紛亂,他都能理順整個中原和半個亞洲,而貞觀十九年的唐朝已經很強了,但卻拿不下隋朝時就一直在砍的高句麗。

李世民離開高句麗後,高句麗王族鬆了一口氣,高句麗人民依依不捨...。在高句麗以低戰損打得敵方哭爹喊娘,但李世民卻說了一句,如果魏徵還在,就不會讓我來打這戰了。李世民這個人在歷史上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他有時說話聽起來很容易讓人覺得他在「裝13」,但是你知道他不是故意的,而且還是發自肺腑。

新城、建安、駐蹕三大戰,斬首四萬餘級,戰士死者幾二千人,戰馬死者什七、八。上以不能成功,深悔之,嘆曰:「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資治通鑑?》?。

(一換二十,超低戰損)一旁的將領們都習慣了,李傲天十幾歲開始就是這樣說話的。畢竟這麼謙虛的行為,估計只有魏徵才會誇獎他。回到正題,李世民在這戰之後,元氣大傷是真的,不是外傷,高句麗也沒有一箭射中李世民眼睛。這個傷是一下子爆發出來的。

太宗氣疾發動,乃於北闕餌藥,令太子總攝機務?。這裡所說的「氣疾」,其實都是李世民的老毛病了,李世民多才,其實也多病。但幸好,身懷絕技,沒有身懷絕症。

當時的太子是「李治」,前兩年因為李泰、李承乾紛紛作死,給李治撿了個大便宜。李世民對於這件事哭了又哭,痛苦不亞於長孫無垢(長孫皇后)去世,所以情傷(父子親情)也一下爆發出來。

又到了貞觀二十年,春天的時候,李世民再次隱居:朕當親調五藥,暫屏萬幾三數月間?。太宗皇帝這些個時候,其實已經很累了。所以貞觀二十三年他扛不住了,那壓根也不是暴斃,就是天命至此,他要是學他爹李淵一樣養老,那倒有可能續命,可他是李世民,不僅是大唐王者,還是萬族之主。

戎馬青春,身體透支得厲害。李世民「嗑藥」致死這個說法,其實沒有一定的歷史邏輯。李世民的確晚年吃仙丹,而且吃這種幾乎是古代的帝王送命丸,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影響,可要說影響很大,那並不至於。所以對於李世民五十一歲「英年早逝」,我們還是從他的一生出發。

出道,我覺得李世民是十六歲就出道了。這個人很可怕,年紀輕輕就對自己賊狠。就如霍邑之戰來講,本來李淵他們因為下雨都準備回太原了,但李世民堅持要在這種環境下繼續前行,最後也是李世民在戰局中完成合擊,才打贏了這場戰。

世民將復入諫,會日暮,淵已寢;世民不得入,號哭於外,聲聞帳中。淵召問之,世民曰:「今兵以義動,進戰?則克,退還則散;眾散於前,敵乘於後,死亡無日,何得不悲!」——《資治通鑑?》

之所以說對自己狠,並不是無底線地狠,而是發揮作為人的「堅韌性」的最高上限,說白了,不崩不死,他就會咬牙堅持,這其實才是李世民的最可怕之處,我稱之為「壓榨式打法」。

不過這一戰也能對比出李淵、李世民、李建成三人的戰略眼光,李淵典型淺視(對於李世民而言),李建成牆頭草,弟弟說啥都「俺也一樣」。

打戰時,李世民也是衝鋒陷陣浴血而戰的主,特別狠,打起戰來和那些遊牧民族肉搏一樣一樣,也就是這個樣子,李世民年輕的時候就留下很多傷疾,例如:

太宗與軍頭段志玄躍馬先登,深入敵陣。敵人矢下如雨,太宗為流矢所中,拔而復戰,衝突其陣。?。打法太狠,最重要的是,這一年他才十八歲。很難讓人想像,一個十八歲的少年人何以捨生忘死又運籌帷幄。到了李世民登基了,這種「舊傷小事」才經常拿出來說,以前在忙著打戰,也沒空說。例如《冊府元龜》就記載了李世民曾經很霸氣講的一句話:「以戰會為俎豆,以幹戈為章服」。意思就是,把打戰當作了吃飯,把兵器鎧甲當作了衣服,如此才成就了天子。再把目光放到「柏壁之戰」中,這一戰很關鍵,劉武周就差點踩到李淵臉上了,李世民力挽狂瀾,滅了劉武周勢力。但其實這一戰,也是「壓榨式打法」。

世民嘗自帥輕騎覘敵,騎皆四散,世民獨與一甲士登丘而寢?。這個時候正是年末冬季,李世民自己帶著偵察兵出發,在山丘上躲著睡著了。莫看歷史輕飄飄,這種難度可是駭人的,畢竟李世民不是在廣東打戰,而是在北方,這對人體的挑戰已臻至極限,所以他以少勝多,不是上天眷顧,也不是劉秀的隕石套餐,是實打實地「極限玩命」。

後來當了皇帝,李世民說起自己不敢隨意登高這個事情:然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嬰氣疾,恐登高后增劇?。蒙犯霜露出自《左傳》,這裡具體的意思是指李世民自己年輕的時候舟車勞頓,導致這個氣疾,所以後來貞觀晚年出現的氣疾,是戎馬青春的時候就留了的病根。說這句話的時候,是貞觀六年。

挽救殘世,廢寢忘食為政?。李世民這個人仿佛不存在什麼青春期的。和劉邦比,劉邦也是混了那麼多年才逐漸成熟,李世民不一樣,偶爾中二,但卻一直很赤誠,這種赤誠沒有來由,對於統一天下,施廉政於世,他很執著,也不用別人教。說他執著於帝王之位吧,他偏偏又不是暴君。

如果說戰場上的外傷讓李世民落下了病根,那麼李世民登基之後,他的行政密度則是讓他沒時間沒辦法療傷。貞觀的開局是艱難的。遠沒有所謂「大唐」的氣象。毫不誇張地講,大唐一開始除了繼承了隋朝的制度,幾乎沒有別的財富。隋朝積累幾代的財富幾乎都流失了,李世民「篡位」,站在他的人格角度來講,其實就是把這個爛攤子硬接了過來,因為他爹幹的事讓他太鬧心了。

《貞觀政要》,這本書蘊含著巔峰時期的李世民的理念,其中有寫到: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唐太宗時期的熬夜已經成為常態,這種熬夜不再是打戰時對肉體的折磨、考驗,這種熬夜轉為慢性消耗生命,心神共用:

朕每夜恆思百姓間事,或至夜班不寐?。但盛世就是需要快馬加鞭,如何追趕,如《貞觀政要》一般,我本天才,但也拼命。如果說在深宮大院裡,李世民躲著假裝說自己很辛苦,其實在睡大覺的話,那麼在貞觀十八年,李世民下鄉視察雍州的時候,就能證明李世民當皇帝玩命熬夜是真的:

十八年二月己酉,幸靈口。村落逼側,問其受田,丁三十畝,遂夜分而寢。?。這是李世民在民間為「人口密集」也愁半夜的記錄。其實這事不嚴重,但在李世民看來,神嚴重,所以李世民的效率,李世民的行為,很有可能說明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

所以貞觀之治,是為一種盛世理念,不同文景之治,不同後來的開元盛世,他們只是一種現象,達到這種現象,要不就是用足夠長的和平年代來堆積,要不就是建立在天晴地利的優越自然階段。但李世民不一樣,貞觀之治,有點像逆天改命,深入人間,可想而知,僅二十三年,除了他,又有誰能做到。

終隕世,貞觀止。貞觀二十一年到貞觀二十二年,李世民自知天命,身體越來越差,他趕在生命的盡頭,做兩件事情。一是在人前的強大,處理政務,繼續派遣將領開疆拓土。一是在背後的衰弱,寫下著名的《帝範》,帝範是李世民為君的佳作,無論開篇,或是其中道理。看似人間童話,但你的確又能在人間找到這種童話的實現者,他就是李世民。

李世民說,後代把《帝範》學懂了,便是一個好君主。但他卻不知道,不是誰都可以續寫童話。

公元649年,七月十日,李世民於含風殿中逐漸虛弱。留下顧命大臣,留下李治,叨叨絮絮說著一些事情,走向人生終點。

他留下的「遺詔」,其實早已交代好一切,關於人生,關於自我。讀著讀著,發現有個少年隱約其中,有點狂,有點天真,有點執著,有點冷酷,也有點強。

朕於天下士大夫,可謂無負矣;朕於天下蒼生,可謂安養矣。自櫛風沐雨,遂成弭沴,憂勞庶政,更起沈痾。況乃漢苦周勤,禹胼堯臘,以矜百姓之所致也。道存物往,人理同歸,掩乎元泉,夫亦何恨矣。?。

無悔於士大夫,也不負蒼生。在給諸遂良的留言中,他告訴諸遂良不要讓李治「饞」人間,本意是告訴他要學習李世民一生的克制,自律。

正如他為長孫無垢祈禱絕食時一般,克制。誰呼人間無童話。他呼有。

相關焦點

  • 唐太宗李世民28歲登上皇位,在位23年,為什麼51歲時卻突然暴斃?
    李世民就是這麼個情況,前半輩子創業過於操勞,後半輩子後宮佳麗成群,再加上經歷喪子之痛,食用丹藥無效!51歲暴斃就再正常不過了!李世民劇照歷史上的李世民是一個典型的高富帥,高大威猛帥氣,而且打仗很厲害,後世很多君王都研究李世民的戰術。所以這樣一個人,很容易在軍中樹立威信!
  • 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開創盛世,為何51歲突然暴斃?受傷太深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時他只有51歲,按道理來說這個年齡在古代封建時期已經不算小,但是對於長命的唐朝來說並不算大,李世民突然駕崩的背後是什麼原因呢? 李世民能力突出,對建立唐朝貢獻巨大。 在李世民十七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己的軍旅生涯,第二年就輔助父親李淵反抗隋朝統治。在李淵的兒子中,李世民的軍事能力是最為突出的一個,這在反抗隋朝建立新唐朝的動亂年代是非常有用武之地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李世民在父親李淵從晉陽起兵一直到唐朝建立的過程中貢獻非常大。
  • 28歲登基的李世民,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有很多的明君,李世民便是其中之一。他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跟著自己的父親一起南徵北戰,所以說唐朝的大部分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立下了無數的戰功。在唐朝的建立過程當中,他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太宗李世民28歲登基在位23年,為何51歲時突然暴斃?答案真的很意外!
    據《新唐史.太宗本紀》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因服用天竺(今印度)長生不老藥導致暴疾,駕崩於中驪山翠微宮含風殿。原來早在兩年前,也就是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相傳李世民得了「風疾」,煩躁怕熱,口渴難耐,於是便讓人在驪山頂峰修了翠微宮,修好後去那裡養病。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娶比他大30歲的蕭皇后?答案很現實
    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隋唐時期的蕭皇后,曾經迷倒過無數的男人,她讓隋煬帝楊廣瘋狂痴迷,哪怕是改朝換代之後,年近五十歲的蕭皇后依然得到了二十多歲的李世民的傾慕,這讓人不得不懷疑歷史上的蕭皇后究竟有多美,又具有什麼樣的魅力?在晚年時依舊還能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寵愛。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的真實死因,死法太丟人,怪不得史官不敢記載
    可以說唐太宗李世民是無可爭議的賢君、明君。但是常年徵戰、身體素質超強的李世民卻在51歲的壯年早早去世,讓後人頗為他感嘆。李世民死於什麼疾病?揆諸史籍,小編竟然發現李世民的死因其實很窩囊。唐太宗李世民《新唐書·太宗本紀》和《舊唐書·太宗本紀》中在說到李世民的死時,都沒有說明具體病因,只說貞觀23年,李世民就病了,到了這年4月就突然死了,死因諱莫如深。
  • 《唐太宗李世民》幾位主演的時裝照:林俊賢最帥,傅藝偉最美!
    相信很多80後90後小時候都看過《唐太宗李世民》這部電視劇,這部劇中的帥哥美女簡直不要太多。今天小編為大家搜集了幾張幾位主演的時裝照,小編覺得林俊賢最帥,傅藝偉最美,咱倆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第一位,林俊賢。林俊賢的這張照片顯得非常的陽光帥氣,有一種很呆萌的感覺。
  • 唐太宗李世民,實現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
    距離2021年還有106天 「 LEAD人物,告訴你榜樣的力量 」 唐太宗李世民,隴西狄道人。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李世民少年從軍,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仁慈留給了誰?看這10個人就明白了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稱帝後,改年號為貞觀,開啟長達23年的貞觀之治。玄武門功臣的結局第一位: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極大,當然是因為卓越的功勳。公元643年,尉遲恭向李世民請求告老還鄉,唐太宗非常顧念尉遲恭,不願意讓他走,就專門為其開府,規格極高「儀同三司」。又過了兩年,唐太宗李世民遠徵高句麗,尉遲恭隨行,回來後尉遲恭就四門不出,謝客養老。公元658年,已經74歲高齡的尉遲恭在家中安詳去世,死後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旁邊。
  • 李世民登基後,有人偷偷給隋朝皇帝寫信,李世民:就當我沒看見
    突厥為何願意保護楊政道,還同意楊政道建立獨立的政權呢? 李世民登基之後,突厥趁亂入侵唐朝,李世民被迫和突厥達成「渭水之盟」,從此之後,李世民暗下決心,打算滅掉突厥這個強敵。
  • 李世民早年一向身體強壯,為何活到51歲就去世了?原因很簡單
    五十而知天命,在古代的時候,50歲的人就算得上一個老人了,活到50歲也不算短命。但是要知道唐太宗的身體一向非常的好,要不然年輕的時候也不會在戰場上立下那麼多的功勞,應該是一個很長壽的人,但是事實上卻恰恰相反,他活到51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這樣一個身體強壯的人,怎麼會突然去世了?難道裡面有什麼說不得的原因嗎?
  • 武則天14歲嫁給李世民,27歲嫁給李治,為何她只給李治生了孩子
    貞觀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駕幸洛陽宮,聽說14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娘」。當年的李世民也就是四十多歲!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的樣貌肯定是不錯的,就是因為她美,所以,李世民才娶她的。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史載,唐太宗李世民共育有14個兒子。其中長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封建皇位繼承制慣例,這三個嫡出的皇子最有資格接李世民的班。其中長子李承乾是當仁不讓的太子位第一人選。
  • 李世民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給他連升三級並重用
    李世民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給他連升三級並重用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唐朝一名開國功臣,李世民在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便給他連升三級,而且還重用他。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麼李世民為何要在臨終前將一名開國功臣貶出京城呢?
  • 從天策上將到九五之尊,唐太宗李世民經歷了什麼
    李淵於大業十三年在太原起兵,此時的他已經是五十一歲,長子李建成28歲,次子李世民19歲,三子李元吉14歲,真叫個上陣父子兵。李氏父子起病後,先是「廢昏立明,擁立代王」,一鼓作氣就打下了隋朝的大本營長安,緊接著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代王楊侑為帝。大業十四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遇害,楊侑禪位給李淵,唐朝建立,李淵立建成為太子,所以李建成更多的是留在京城處理政務,雖然也有軍功,但是並不多。
  • 千古一帝——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說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 李世民召見魏徵,身後的鸚鵡突然開口說話,李世民放鸚鵡回家
    公元626年,李淵退居太上皇,其次子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渭水之盟後,李世民內修政德,外御強敵,百姓得到良好的休養,唐朝開始走上了一條繁盛之路,史稱「貞觀之治」。
  • 她14歲結婚 28歲改嫁前夫的兒子 67歲功成名就
    她14歲結婚 28歲改嫁前夫的兒子 67歲功成名就 她14歲結婚 28歲改嫁前夫的兒子 67歲功成名就 她14歲結婚 28歲改嫁前夫的兒子 67歲功成名就 在古代的男權社會中,女人是沒有地位的。
  • 玄奘高徒辯機:28歲與13歲公主私通,被李世民腰斬是真是假?
    原因是《新唐書》對於唐太宗所生公主的記載有缺,即漏掉了蘭陵公主之前、清河公主之後的5位公主,這些公主未見於《新唐書》的原因都是過早夭折。如此,我們便能夠推斷出高陽公主與辯機大致的見面時間,最早應當在公主出嫁之後的貞觀十六年(642年),這一年高陽公主年僅13歲,而辯機和尚已經28歲了,兩個人的年齡相差15歲左右。
  • 《唐太宗李世民》播出26年,傅藝偉自毀前程,「長孫皇后」最幸福
    作為「千古名帝」,李世民深受影視作品鍾愛。在以他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中,《唐太宗李世民》堪稱經典。 這部劇於1994年播出,距今已過去26年。《唐太宗李世民》屬於「古偶言情劇」,男主角林俊賢高大俊美、英氣逼人,女主角傅藝偉豔麗嫵媚、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