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士尼對外宣布,由劉亦菲、鞏俐、李連杰等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將於9月4日在北美等地區的流媒體服務平臺上正式播出,點播票價為29.99美元。消息一出,引起很大的反響,也引發了院線發行和網絡線上發行的「地盤之爭」。
新聞事件:《花木蘭》網播引發影院經理抗議真人版《花木蘭》的投資高達2億美元,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檔期先由原定的3月27日推遲到8月21日,之後又推遲至9月4日。最終,迪士尼宣布該片9月4日在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以及部分西歐國家線上流媒體平臺播出,訂閱用戶點播需花費29.99美元。
《花木蘭》的這一決定惹惱了影院。日前,網上出現了法國一家影院經理和北美院線人士怒砸《花木蘭》海報、宣傳品的視頻。這不禁讓人想起,年初徐崢的《囧媽》由院線轉向線上不收費放映引發的國內院線人士的集體抵制行為。
《花木蘭》線上點播的高票價也引起爭議。平時北美的票價為10美元上下,而要想看《花木蘭》,即便是會員,也得另外付費,而非會員還要再支付6.99美元的訂閱費,合計需支付36.98美元。
不過,迪士尼的管理層認為,選擇這種發行方式是「最佳選擇」,並預測會有700萬人次付費看《花木蘭》,按照30美元票價粗略計算,票房能達到2.1億美元,考慮到平臺是迪士尼自己的,這個數字已經跟該片的製作成本非常接近,這足以保證《花木蘭》不虧本。
今年4月10日,環球影業放棄院線公映,選擇用線上視頻點播的形式發行《魔發精靈2》,該片在北美上映三周就獲得了1億美元收入,成功收回了成本。不過此舉激怒了北美最大院線公司AMC,後者一怒之下宣布不再放映環球影業的影片。想必是《魔發精靈2》的成功,給了《花木蘭》的線上發行以很大的信心。
專家點評:《花木蘭》的發行是個例「《花木蘭》的這個決定顯然是個例,是偶一為之。」在知名影評家周黎明看來,《花木蘭》的發行決定是「疫情特殊情況下,不是辦法的辦法。」周黎明分析,《花木蘭》成本高達2億美金,是一部真正面向全球市場的好萊塢大片,按照這幾年迪士尼在《冰雪奇緣》系列、《美女與野獸》真人版等大片的票房成績,《花木蘭》的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金幾乎毫無懸念,達到15億美金也不是沒有可能。此番作出這個決定,「票房上的落差是看得到的」。
《魔法精靈2》的點播價格是19.99美元
在很多人眼中,《花木蘭》完全可以將檔期繼續下延,甚至改到明年公映,但長期改檔對於投資方的壓力極大。像《花木蘭》這樣的大片,每一次定檔,都需要投入很多宣傳資金,到期不能公映,這些投入就打了水漂;另外,影片拍攝完成後,需要儘快公映,才能回籠資金,很多拍攝好萊塢大片的錢都是從銀行融資擔保來的,逾期需要付出大量的利息;更重要的是,目前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看不到頭,「在這樣的形勢下,作此決定顯然是明智的。」
至於高票價,周黎明認為並不算離譜。《花木蘭》是一部合家歡大片,付費後一個家庭可以一起在家裡看,如果是一家三口,平均下來票價也就10美元,「跟平常影院的票價一樣」。而且,線上點播在規定時間裡可以反覆觀看,這一點也會讓不少喜歡二刷、三刷的觀眾滿意。此前《魔法精靈2》的點播價格是19.99美元,《花木蘭》的製作規模和明星陣容要超過前者很多,這樣一想,這個價格也不算很貴。
記者觀點:傳統影院的魅力依然無法撼動不管如何,《花木蘭》是目前為止,第一部由院線改由線上租賃點播的超級大片,對於電影發行來說,這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最終的結果無非是兩種:一種是《花木蘭》線上點播票房不理想,那就意味著類似的發行方式失敗,今後的效仿者會謹慎對待;另一種是《花木蘭》的線上點播取得了很高的票房,這或許會成為今後發行的一種新途徑。
不管是徐崢的《囧媽》還是迪士尼大片《花木蘭》,由傳統院線發行改為線上播放,都侵犯了傳統院線的收入蛋糕。在國內,一部影片放在影院公映,製作方一般能分到票房的三分之一,電影院和院線能夠拿到五成多。在北美,製作方甚至可以拿到票房的一半左右。如果跳過了院線發行,改由線上發行,製作方一般可以拿到票房的五分之四左右,而影院和院線的收入為零。這也難怪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影院經理們的反應如此激烈。
疫情爆發加劇了流媒體平臺與院線之間的利益之爭,有人擔心,今後在院線公映的大片會不會越來越少。其實,傳統的院線放映依然具有無法替代的吸引力,「影院的社交屬性、大屏幕的視覺效果和觀眾聚在一起的儀式感,都是線上點播無法比擬的。」
業界聲音:傳統影院不突破沒有前途不過在移動電影院CEO高群耀看來,網際網路的興起,對傳統影院形成衝擊是不爭的事實,電影院變革的每一次生存與發展,都是技術和商業模式升級的結果,「未來的電影院不會消失,但是會改變,實體院線如果不做技術升級和商業模式的突破,是沒有前途的。」在疫情和流媒體平臺的夾擊下,未來傳統實體院線的出路就是走「線上、線下一體化道路」,充分把握網際網路的技術和思維,聚焦觀眾會員進行用戶化深耕,提供社區式無限服務擴展,「這才是未來20年影院模式的進化發展方向,而現在就是再次變革的時機」。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金躍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 吳越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