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討喜的伊能靜:那個流浪的小孩

2020-08-28 狐狸小姐美妝

繼伊能靜被網友diss後,又上了熱搜。

關錦鵬毫不留情地表示:

「什麼時候輪到伊能靜指手畫腳。」

關錦鵬曾啟用伊能靜出演電視劇《畫魂》中的女二號(女一是李嘉欣)。

此次他力挺梅姐,當眾劍指伊能靜,這番措辭,著實不輕。

這段時間,伊能靜憑藉著「作」、「愛當媽」、「能生出藍盈瑩」、「好為人師」、「強刷存感」等一系列bug被推上風口浪尖。

她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言論。

比如,她自稱「過去的榮景,我很少回顧」。

但寫小作文一一列舉。

在節目裡如數家珍。

(最後又是「我很幸福」)

次次回憶次次說。

(最後又又又是「我很幸福」)

她很在意外形,永遠以少女形象示人,但又在採訪時反問:「我為什麼要不怕老?」。

她曾呼籲女性「在愛與被愛前,要先成為對的自己」。

但在《浪姐》中提及梅豔芳時又說「要先成家後立業,人生不能倒過來」。

她像一個矛盾綜合體,有很多前後不一、難以自洽的邏輯。

伊能靜的生命,起源於一場不對等的「賭注」。

母親連生5個女兒,重男輕女的父親早早心有外屬流連春香,還生了三個私生子。

原本不想生下她的母親,橫下心賭一把懷的是兒子。

但賭輸了,父親從此徹底不歸。

母親做了最後的掙扎:

辛苦打工供養在外花天酒地的父親;

把家庭破裂歸咎於自己:「是我不好,我沒能生兒子,所以父親走了」。

拿著全部家底30萬去小三家,想要「買」回兒子,讓父親回家。

可還是無力改變父親的決定,兩人離婚。

(伊能靜童年照)

伊能靜的成長,充滿著動蕩和貧窮。

五個姐姐中,有一個是小兒麻痺,母親要付出比常人雙倍的艱辛。

無奈中,母親將她送到鄉下。

一度,她認養母為生母。母親將她接回家,小小的她徒步5個小時回到養母家。

後來,她隨已成家的大姐到香港生活,被經商失敗患上躁鬱症的姐夫餵狗糧、拳腳相加。

12歲時,母親改嫁到日本,將她帶了過去。

繼父對她還算不錯,但同學們的欺生讓她無法全情融入,拮据的生活也使得她不得不刷盤子貼補家用。

16歲時,她被著名音樂人劉文正相中。

當時她未成年,母親反對她出道。

她與母親決裂,拿著打工攢的錢買機票回臺灣,投奔父親求他為自己籤約。

籤約當晚,父親出車禍身亡,給她留下1000萬臺幣(約200萬人民幣)的債務。

這一切,造就了伊能靜的生命底色:敏感不安、脆弱匱乏。

她在多年以後的演講中曾說:她從小有一種罪惡感,將母親的不幸歸咎於自己的出生。

出道前十年,伊能靜過得異常清苦。

父親欠的債要還,母親與繼父離婚回到臺北需要錢,她自己也需要租房生活。

她非常拼命,像一臺賺錢機器,卻幾乎沒有見過自己賺的錢。

她租住狹窄的房間,每天算計著吃切片麵包,嗓子啞了就去黑診所打針,打完針繼續登臺演唱。

生活困境,造就了她的堅韌。

由於她長相甜美,氣質憂鬱,聲線純淨,是當時娛樂圈青睞而稀缺的那一卦。

以女團組合「飛鷹三姝」出道,紅遍臺灣,當年流行一句話「女愛小虎,男愛飛鷹」。

五年後組合解散,21歲的伊能靜被迫單飛,但前程大好。

她有才華,也足夠努力。

第一張專輯《十九歲的最後一天》,所有歌曲的詞都由她親自執筆。

她發過23張專輯,張張銷量大賣,演唱會更是一票難求,是臺灣歌壇的「玉女掌門人」,紅到被同行排擠。

她還會設計服裝,很多打歌服和戲服,都是自己設計。

(《人間四月天》中陸小曼的很多旗袍也是出自她的設計)

她很有綜藝感,也能挑大梁主持節目。李靜曾說,自己就是受伊能靜主持的《美麗藝能界》的啟發,製作了美妝穿搭節目《美麗俏佳人》。

她愛讀書,愛表達,是臺灣第一個出造型書的藝人。

愛情散文《生死遺言》曾高居臺灣文學銷售排行榜榜首二十幾周,總共售出四十多萬冊。

蔡康永曾替她算過一筆帳,光出書就掙了1600萬臺幣。

她的文藝才情受到名導賞識。

侯孝賢邀請她主演了《好男好女》《南國再見,南國》,客串了《海上花》。

何平邀請她拍了《國道封閉》。

她也不負眾望,兩度提名金馬獎影后。

張藝謀電影《秋菊打官司》中有個鏡頭:賣海報的攤位上,有張曼玉、林青霞、劉嘉玲、齊秦、劉德華、周潤發,中間兩張兩張伊能靜。

足見她當時的地位。

十年間,債務還清,名利雙收,跨界成功。

可她內心的小孩,依舊動蕩。

伊能靜18歲時,與26歲的庾澄慶相戀。

才子玉女,看似天造地設,實際卻門不當戶不對。

庾澄慶出身名門。祖父曾任昆明市市長,創辦了亞細亞菸草公司,修建了著名的私家園林庾園。

父親留學法國,後回臺灣從政。母親是國寶級京劇名伶。

嚴格家教下,庾澄慶按部就班讀完大學,進入娛樂圈也一直和家人同住,晚上12點前必須回家。

一個是名門之後,一個是「窮而破碎的公主」,坊間至今都盛傳庾母不喜歡伊能靜,所以兩人只能地下戀、偷偷結婚。

對此,伊能靜澄清婆婆對她寵愛體諒,允許她睡懶覺,幫她照顧兒子。

庾澄慶多次表示,是自己的行事方式低調謹慎,不願將私事昭告天下。

兩人雖戀愛了14年,但合體站臺、現身力挺這種事,幾乎沒有。

兩人唯一的牽手照,是在梅豔芳的葬禮上。

更多的,是去國外工作住在不同的酒店,在臺灣散步要等到凌晨以後。

戀愛長跑多年,結婚時也沒有上演言情劇。

去美國探親時,庾澄慶借朋友的口求婚。

結婚時,也只是在朋友家吃了頓披薩,周圍都是庾澄慶的親友,沒有伊能靜的家人。

可這並不代表庾澄慶對她不好。

他的方式簡單、實在、直白。

  • 伊能靜被蚊子叮,他半夜幫她冰敷;
  • 伊能靜喝醉後光腳跑進廁所,他也只是嗔怪一句「你好叛逆」;
  • 伊能靜得卵巢腫瘤面臨不孕風險,他脫口而出「生命重要」;
  • 伊能靜生孩子,他在產房彈唱《情非得已》,還說要留著病號服,等兒子結婚時穿去公證。

可這段情,彌補不了伊能靜的不安。

  • 庾澄慶按時回家,她「無法相信他說的明天還會來看我」;
  • 鬧矛盾時不惜割破身體,讓「圓圓鮮紅的血滴在床單上」;
  • 一降溫就找出冬被,緊緊裹著兩人一整天才安心;
  • 備孕時用300多玫瑰一滴精油給庾澄慶香薰,找來各種泡澡中藥逼著庾澄慶調理身體;
  • 寫大段大段的文字,每一句話都感性自憐……

庾澄慶視她為妻子,她視庾澄慶為「救命浮木」:

「我希望他把我所有原生家庭裡的痛苦,統統解決掉。」

怎麼可能呢?

結婚9年時,伊能靜和演員黃維德的「牽手門」曝光。

一時間,輿論鼎沸。

黃維德退縮逃避,馬上飛回臺灣和女友道歉,還把過錯都推給伊能靜,稱「她主動牽手」。

「伊能靜出軌」「王子公主童話夢碎」……這件事在當時的轟動程度,不亞於李小璐「做頭髮」。

5個月後,伊能靜和庾澄慶離婚。

被推上風口浪尖,起初她還打起精神應對。

稱兩人早已分居、婆婆對她很好、離婚與其他人沒有關係、根源是她迷失了自我……還說前夫叮囑她面對媒體要小心等等。

(離婚後不久,伊能靜接受《志雲飯局》採訪)

但媒體和網友不買帳,不僅指責她婚內出軌,其他黑料也被一一扒出。

比如假唱。

比如將成語「羽扇綸巾」的「綸」字念錯

還有拍《人間四月天》時半夜敲黃磊房門等。

萬眾討伐下,伊能靜崩潰。

她不再辯解,停止工作,閉門不出,母親前去勸慰,也被她罵到心臟病發作。

若干年後的TED演講中,她坦言:一度,認為自己是「爛人」。

「 『你是不是我們說的那種女人的時候』,我終於點頭說:『我是』。」

為了讓自己「活過來」,她去看心理醫生,哭過之後,倔強地拒絕使用藥物對抗抑鬱。

覺得這種方式見效慢,她又跑去印度研修身心靈。

第一堂課就是「看到內在的小孩」。

被催眠後,她感受到的關鍵詞是「憤怒」。

老師讓她問母親找答案,她撥通了電話,勇敢地問出了:

「你是不是不想生我?」

母親開始啜泣,說出種種辛酸無奈。

她開始有了一點釋然。

曾經她一直活在過去。

後來才明白,所謂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她認識了秦昊。

年齡差、地位差、知名度差等種種因素加重了她的患得患失,痛哭一晚後發小作文告訴秦昊「想結婚」,第二天直男就短平快地回應「那我和你聊聊結婚的事」。

秦昊全家厚道善良。

結婚時秦昊邀請伊能靜的兒子證婚,公公致辭時那句「雖然小靜比你年長几歲,但你要愛她呵護她」一句引發全場淚奔。

高齡生下了女兒後,她的微博更熱鬧了:教網友做輔食、寫小作文抒情、為秦昊宣傳、為弱勢群體籌款,忙得不亦樂乎。

她攜家帶口上綜藝,從《媽媽是超人》到《婆婆和媽媽》,時而被圈粉,時而被吐槽。

秦昊也憑《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隱秘的角落》讓大家見識了「無冕影帝」的實力。

坦白說,在《浪姐》中評論梅豔芳一事,一是太過偏頗,二是對逝者有失尊重,確實做得不對,伊能靜應該接受批評。

無論什麼原因,每個人都要為自己過錯承擔後果。

對於她的矯情和公主病,我心裡總是有更多的憐惜和悲憫。

我從小聽著她的歌長大,那首《流浪的小孩》當年躲在被窩裡用隨身聽反覆循環了無數遍。

以前我不明白,伊能靜從少女到熟女,為什麼永遠鍾愛甜美公主風的造型。

後來我懂了。

她要拼命用這些甜,去稀釋內心那個小孩的苦。

她從小沒有當過真正的公主,她只能以此去慰藉那個流浪的小孩。

她要用這種方式,把自己重新養育一回。


相關焦點

  • 伊能靜: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流浪的小孩》的人生歷程
    伊能靜和婆婆一,出身,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流浪的小孩》因從小父母離異後,母親改嫁給日本人後,伊能靜跟隨母親一起去了日本生活。上中學時的一次作文比賽,已經開始將近一個小時了,老師發現伊能靜依舊一字未動,急得滿頭大汗,一問才知道,雖然她可以聽,可以說日語,但寫作尚不能熟練運用日文。後來老師特許她用中文表述,結果這次作文比賽伊能靜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時間,也做了很多流浪的夢之後,伊能靜重新回到臺灣省。
  • 52歲伊能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明明很勵志,為什麼卻不討喜?
    可是萬萬沒想到,原先以「勵志」為人設的姐姐伊能靜大紅全網,突然就在這兩天,變成全網黑...其一因為近日陳孝志發文說「我不覺得伊能靜是個感恩的人,她曾經在低谷的時候找自己幫助拉歌,事後陳孝志發現自己其實是被她坑了一把,陳孝文曾一手捧紅的有張栢芝、古天樂、阮經天等人。
  • 伊能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人設很勵志,卻沒有那麼討喜
    伊能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很勵志,卻沒有那麼討喜的原因是因為這幾點,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而且聊到兒子完全就是在吹噓自己之前的成就,不知道的還以為現在的伊能靜還是以前的大腕呢?伊能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很勵志,卻沒有那麼討喜的原因是因為這幾點,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伊能靜滔滔不絕地發言;不願意停止表達背後,其實是害怕沒人愛你
    「每天寫小作文不累嗎?」我們兩個其實都對,角度不一樣,可是他(指秦昊)會先選擇家,我會選擇要想辦法生存下來。當然我也希望我是那個,有本事可以說,我要選擇家的小孩,可是我不是這樣長大的。所以即便我現在已經有能力,可以有人賺錢給我花了,但是我不會享受。這是我覺得最難過的地方。我五十二歲了,我還不會享受家庭的快樂。
  • 同樣是女強男弱婚姻,蔡少芬卻比伊能靜討喜
    蔡少芬兩位女星有很多相似之處,姐弟戀且女強男弱,而且原生家庭都不幸福。1伊能靜比蔡少芬的黑料更多,這回參加節目全被扒出來了。賈乃亮李小璐的離婚大戲,只是那會兒網絡不發達還沒有全民吃瓜,而且時間久了大家也淡忘了這檔子事。
  • 伊能靜被父母拋棄被同學孤立47歲再婚,能興風作浪也能乘風破浪
    伊能靜是這支小隊裡唯一的歌手,自然挑起了主唱加老師的大梁。本以為會是知心姐姐耐心教授不懂行妹妹的戲碼,沒想到伊能靜卻在某採訪中對同隊的王智、王麗坤進行了一番挺沒面子的吐槽。,但總覺得她在這個採訪裡的姿態是不是過高了,和節目裡那個溫柔熱心的「大姐姐」形象截然相反。
  • 伊能靜又翻車:做個不討喜的人,有這一個原因就夠了
    30個姐姐同臺鬥豔,每個人都話題十足,萬茜溫暖,寧靜傲嬌,藍盈瑩勵志,很不幸到了伊能靜這裡,則成了被全網口誅筆伐的「媽味」。簡而言之就是指一個人好為人母,倚老賣老,責任不背,功勞全攬,明明沒有什麼成績,還總是希望所有人都聽她的。伊能靜,一面在人群中扮演強大,一面又容易情緒崩潰。她的強大是真,脆弱也是真,但每一次真心的給予和每一次真情的流露,都過了人與人相處的界線,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
  • 同樣都是直言不諱的人,為什麼張雨綺討喜,伊能靜招罵?
    《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張雨綺和伊能靜是最敢說的兩位姐姐。不同的是張雨綺的真性情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甚至很討喜。相比之下,伊能靜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原本大家對她的好印象,也因為她的不當言論而敗了不少好感。第一次公演組團時,伊能靜和王智、王麗坤是一個團隊,不過王智、王麗坤沒有多少唱歌的經驗,所以在小考時,伊能靜唱的很使勁。老師在點評時,提到了這一點,不想話還沒說完,伊能靜就哭了,她說她覺得很委屈...
  • 52歲被嘲「老公主」的伊能靜,其實內心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
    因為這樣特殊的經歷,伊能靜覺得她一直都是缺乏愛和溫暖的。十二歲時,生母突然出現,把她帶到了完全陌生的日本。在日本的時候,她叛逆,她不停的轉學,是一個孤獨,不習慣人群的小孩。在綜藝《婆婆和媽媽》中,伊能靜提到:因為我小時候被教會的就是,我媽媽跟我說,你不去賺錢的話,這個債還不了,別人回來家裡潑油漆,把你的家鎖住。
  • 當我們談論歌手伊能靜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1993年7月,伊能靜前往英國倫敦留學,推出了她踏入歌壇的第十張專輯《流浪的小孩》,迎來歌唱事業的第二高峰。「偶像歌手」伊能靜開始了她尋找自我定位之路,逐步打破不同的框架和束縛,她敏銳的嗅覺與源源不斷的創造力日漸蓬勃。
  • 伊能靜、黃奕、張雨綺童年都不幸,為什麼伊能靜的二婚比她們幸福
    伊能靜、黃奕和張雨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不幸的原生家庭、中年女藝人、兩段婚史、失敗的第一段婚姻、單親媽媽等。但她們又有不一樣的地方,最為明顯的就是,伊能靜的二婚特別幸福,而黃奕和張雨綺的二婚失敗了。伊能靜上面有6個姐姐,當時父母都期盼著這是個男孩。一出生發現是個女孩,爸爸大失所望,且因為媽媽沒有再生育的能力,父母就這樣離婚了。伊能靜在一個節目中,是這樣形容她的童年:我幼兒園念了3次,小學念了3次,初中念了2次,高中念了半個的小孩。
  • 我不討厭伊能靜|不喜歡一個藝人,大可不再關注,何必謾罵
    有黑自然有捧,其中被捧之一的藝人伊能靜,幾乎收穫全網好評:有智慧、有才情、溫柔、細膩、勵志、逆齡。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夜之間,伊能靜因一個採訪、一條助理代她回的FB留言,被全網群嘲。反差之大,令人驚愕。鏡頭呈現不代表完全的真實,存在剪輯之功,另外,一段話在不同語境有不同解讀。可惜,網絡關於藝人的熱議似乎從未以理性為多,大家趕至藝人社交帳號,各種指責謾罵。說實在的,我不討厭伊能靜,她是比較「作」,但「作」得誠懇坦然,不假惺惺,也沒故意凹人設。試想,一個文筆很爛的藝人成天裝才女文青,那才是膈應。
  • 同為中年辣媽,為什麼鍾麗緹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比伊能靜更討喜?
    甚至有網友直言兩人相比較下,鍾麗緹要更為討喜一些,為什麼伊能靜在節目中肩擔重責,到頭來在網友口中顯得有些吃力不討好了呢?這段本就不被看好的婚姻,在結束後讓鍾麗緹飽受非議,一度對感情失去了信心。能在已經52歲的伊能靜身上還能看到這種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人生態度,十分難得。在節目中她也毫不掩飾自己的性格特點。在伊能靜面對小她十幾歲或者二十幾歲的姐姐們時,總是會稱她們是自己的孩子,在相處過程中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這樣的相處模式也曾發生在伊能靜和自己的婆婆身上。在另外一檔節目中,她會督促婆婆減肥,不讓婆婆玩手機,這些小細節還惹起不小的爭議。
  • 臺灣漫畫家水晶孔作品《流浪小孩》將在法國上市
    據臺灣TVBS近日報導,水晶孔年紀才20歲出頭,不只在臺灣多次入圍動畫獎,甚至去年受邀到法國安古萊姆國際漫畫節參展,作品《流浪小孩》正式售出法文版權,預計夏天在法國出版上市。水晶孔表示,從3歲開始畫畫,靈感和來源其實來自歐美比較多,畫畫就像說故事,她會一直堅持下去。
  • 重新認識伊能靜
    不會跳舞,也硬著頭皮上,跳到後來伊能靜居然自己給自己設計動作。上《康熙》,小S說伊能靜的很多動作都很經典。《爸爸不要說》的表情要冷漠和叛逆,但是嘴巴要嘟起,《悲傷茱麗葉》要雙手合十在胸口祈禱,《流浪的小孩》最好笑,要站在原地瞪自行車。
  • 伊能靜的文青夢
    在同一檔訪談節目中,#伊能靜談女性價值#圈的好感還沒持續一天,#伊能靜評價梅豔芳#立馬將其置於全網撻伐的險境。嚇得芒果TV匆匆下架了這一期訪談。在冷淡風格的易立競面前,伊能靜幾乎有些自嗨般地傳達現階段的幸福:「你不覺得我很幸福嗎?我就覺得我真的很幸福,因為通常在完成了愛之後,再去完成自我價值,你就再也丟不掉什麼東西。」
  • 那些年,伊能靜走過的痛與淚
    那一年,伊能靜在臺灣臺北的一家醫院呱呱墜地。護士很開心的抱給她的父親看,父親瞧見是個女孩,心裡一沉,頭也不回的就轉身離開了。留下護士一臉迷惑的站在原地。孩子的母親看到是個女孩,眼淚馬上就流出來了。可伊能靜的母親卻把自己生不下兒子當成是自己的無能,這是傳統的理念太根深蒂固了。伊能靜出生後,她的父親便很少回家,甚至連晚上都不回來。母親心裡很清楚,他在外面有了其他女人,並且那個女人還給他生下了一個兒子。面對外面女人的不斷挑釁,母親每天都在深夜都流淚。這一切,伊能靜從小就看在眼裡。
  • 伊能靜當年出道照,憨厚質樸神似鞠婧禕,在李嘉欣旁邊對比好強烈
    最近伊能靜頻頻上熱搜,人紅是非多嘛,過往的料也是越扒越多。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飛鷹三姝」這個組合,是臺灣當年的天王劉文正,在淡出樂壇後培養的新人,由三個性格迥異的女孩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組成的,以單曲《年輕的心》出道,在八十年代末紅極一時,所以伊能靜真的是女團大前輩。
  • 「別人家的孩子」藍盈瑩,為何不討喜?
    今天小豌豆想說說,為何藍盈瑩姐姐不討喜?她可是別人家的孩子啊!按道理說,這樣上進、勵志的姐姐應該很受歡迎才對啊,為何反而不討喜呢?「別人家的孩子」,是那個從小「打敗」我的人「別人家的孩子」誰會喜歡? 別人家的孩子不是用來喜歡的,而是用來比較的。甚至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簡直是童年的噩夢!
  • 伊能靜:不合時宜的「公主」|獨家專訪
    回看剛出道的日子,伊能靜說,自己被迅速訓練成一個藝人,以自己為中心,因為在只有一個人的舞臺上,就是站在「C位」。1993年《流浪的小孩》專輯時期的伊能靜站在這個C位上,也意味著要扛下很多事情。出道後,伊能靜的母親對她說,你就是家裡能力最強的,你多擔待。「這句話就像一個種子在我心裡,我認為什麼東西我都必須要扛,因為我是我們家最強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