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智學苑社區的西北角有一片小小的「生態共植農園」,這裡與西二旗小學一牆之隔。
學校的同學們最盼望的就是秋天,因為他們在生態園裡種植的果蔬終於成熟可以採摘收穫了。
「『建這麼個菜園有什麼用啊,改成停車場多好,你還能多收點停車費呢!』」
在「寸土寸金」的校園旁,開闢出一個供學生實踐的小菜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立之初,非議很多。
如何面對多方質疑讓意見達成共識?這個社區是這樣解決問題的——
「得來不易」的小菜園
「現在孩子們生活學習的空間特別有限,甚至都沒見過蔬菜生長的過程,不知道土豆是長在土裡的。」
2015年社區居委會走訪周邊單位時,西二旗小學的老師們向社區書記「求助」,學校想為孩子們建立實驗基地,卻又苦於沒有地方。
「西二旗小學是咱們社區的鄰家,鄰家有困難,咱們應該鼎力相助。」
走訪回來之後,時任智學苑社區黨支部書記胡雨梅馬上把學校反映的這個問題帶回到了議事會議上研究。
有人表示支持。
「小區裡的孩子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業主委員會的代表李師傅說,如果能提供一塊實驗基地,解決這個問題,小區裡的孩子們也受益。
反對的聲音也很多。
「社區停車這麼難,這麼大塊地兒,應該建停車場。」個別居民不同意建小菜園,聯名找物業;
「種什麼菜呀,種完菜,還不是讓你們私分了!」有人對社區居委會提出置疑。
「吃虧了!為什麼要放走掙錢的機會。」600多平米的小菜園原本是物業公司的育苗基地,有的工作人員也算起了帳。
小菜園到底何去何從?社區居委會啟動了『智匯五家』治理共同體機制。
五家即:「本家」——社區「兩委」、「主家」——社區全體業主、「管家」——物業公司、「專家」——清河實驗團隊、「鄰家」——轄區單位。
面對居民意見,社區「兩委」和物業公司會進行充分討論,確定有整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後,再結合專家團隊規劃設計出的解決方案,請「五家」共同體協商議事形成決議後,進行實施。
關於小菜園的爭議再一次擺在了「談判桌」上。
針對不同意見,社區居委會一方面組織居民代表會議和業主會議討論,「建小菜園」的提議獲得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另一方面,社區居委會明確了小菜園收成的管理辦法,規定收穫的菜優先送給社區裡的空巢老人和為社區做貢獻的志願者。居民有需要的來社區登記、按順序、定量領取。
「雖然可能會有爭議,但基於『對整個社區有益』這一共同目標,一切就都都好辦了。」東居物業經理李增林表示。
經過各方商議和廣泛徵求意見,這個社區中的「小菜園」終於誕生了。經過這幾年不斷地完善,小菜園辦得「紅紅火火」,越來越像樣兒了。
「打架」打出的議事機制
「不過,這個幾方能夠坐下來商量的好局面也是當初『打架』打出來的。」智學苑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白碩話鋒一轉。
作為「智匯五家」社區治理議事機制的「前身」,「四方議事」機制的設立充滿著「火藥味」。
2010年5月智學苑小區成立了首屆業主委員會,業委會成立後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要『炒』掉物業公司。
「小區沒有門禁、停車位太少、綠地面積太少......」居民產生了很大意見。
小區一半以上居民是北大、清華的教職工,而物業公司是原來的國有農場轉制的。
「2010年時物業費的繳費率僅為30%左右。」在白書記看來,物業較為落後的服務意識和水平與業主的需求和期待存在著比較大的落差。
小區裡一下就亂套了。
那時智學苑社區黨委立刻把一些黨員、積極分子組織起來,大家分別走訪傾聽居民訴求,積極做雙方的工作,讓雙方能夠坐下來溝通協商。
後來,大家把事兒都捋明白了,物業公司也一條一條的認下了,表示願意改進服務,小區才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其實沒有什麼大事兒。」在協調『解約風波』、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中,大家發現只要坐下來一起溝通協商,其實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方議事」機制就這樣誕生了。
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四方形成合力,成為了傾聽多方訴求,解決社區矛盾、社區問題,推進社區治理的重要平臺。
一二號樓水箱無負壓更換、小區所有電梯的大修、完成小區所有樓頂防水層更換......近幾年,運用「四方議事」機制,解決了一系列的矛盾問題。
物業服務費的繳費率從30%左右上升到了85%。
「智匯」的源動力竟然是......
智學苑社區之所以能夠形成「智匯五家」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還離不開社區黨建的引領作用。
西二旗小學周邊上學和放學時間段內人車混行、秩序混亂,社區老黨員組成志願服務隊,每天早晚在路口引導車輛通行、護送孩子進出校門。
參與志願服務的李曉明一名在職黨員,同時又是業委會成員。
「來,跟我說,我是業委會的!」無論是「四方議事」還是「智匯五家」,他一直作為居民代表參與社區民主議事和決策,沒少在物業和業主委員之間做溝通工作。
居民熟悉他,知道他為人公道又無私,也都願意聽他的。
小區旁邊有家餐廳老闆是名黨員,經營兩年,已經成為了「鄰家」典範,成功融入了社區。
「我這兒灶具、調料都是現成的,來我這兒!」社區要搞居民廚藝展示,他主動提供活動場地;
「我這兒有院子,晚上沒有客人時可以停車,」社區居民停車難,小劉老闆幫助小區解決了十來個車位。
像老李和小劉一樣的黨員在智學苑社區還有很多。
據了解,智學苑社區黨總支成立於2010年9月,2019年5月升格為黨委,現設有4個黨支部,黨員117名,報到在職黨員556名。多年來,社區注重抓黨建引領,推動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分別成立了黨支部。
維護社區秩序和安全、破解物業與業主矛盾、組織豐富多樣的社區活動增強鄰裡之間感情......智學苑社區「兩委」把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發揮對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的指導作用,努力搭建物業服務企業和居民群眾正常溝通交流的平臺,建立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委員會參與社會治理的工作制度,形成多元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