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一半以上居民是高校教職工,成立業委會的第一件事是「炒」掉...

2020-12-24 中國長安網

在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智學苑社區的西北角有一片小小的「生態共植農園」,這裡與西二旗小學一牆之隔。

學校的同學們最盼望的就是秋天,因為他們在生態園裡種植的果蔬終於成熟可以採摘收穫了。

「『建這麼個菜園有什麼用啊,改成停車場多好,你還能多收點停車費呢!』」

在「寸土寸金」的校園旁,開闢出一個供學生實踐的小菜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建立之初,非議很多。

如何面對多方質疑讓意見達成共識?這個社區是這樣解決問題的——

「得來不易」的小菜園

「現在孩子們生活學習的空間特別有限,甚至都沒見過蔬菜生長的過程,不知道土豆是長在土裡的。」

2015年社區居委會走訪周邊單位時,西二旗小學的老師們向社區書記「求助」,學校想為孩子們建立實驗基地,卻又苦於沒有地方。

「西二旗小學是咱們社區的鄰家,鄰家有困難,咱們應該鼎力相助。」

走訪回來之後,時任智學苑社區黨支部書記胡雨梅馬上把學校反映的這個問題帶回到了議事會議上研究。

有人表示支持。

「小區裡的孩子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業主委員會的代表李師傅說,如果能提供一塊實驗基地,解決這個問題,小區裡的孩子們也受益。

反對的聲音也很多。

「社區停車這麼難,這麼大塊地兒,應該建停車場。」個別居民不同意建小菜園,聯名找物業;

「種什麼菜呀,種完菜,還不是讓你們私分了!」有人對社區居委會提出置疑。

「吃虧了!為什麼要放走掙錢的機會。」600多平米的小菜園原本是物業公司的育苗基地,有的工作人員也算起了帳。

小菜園到底何去何從?社區居委會啟動了『智匯五家』治理共同體機制。

五家即:「本家」——社區「兩委」、「主家」——社區全體業主、「管家」——物業公司、「專家」——清河實驗團隊、「鄰家」——轄區單位。

面對居民意見,社區「兩委」和物業公司會進行充分討論,確定有整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後,再結合專家團隊規劃設計出的解決方案,請「五家」共同體協商議事形成決議後,進行實施。

關於小菜園的爭議再一次擺在了「談判桌」上。

針對不同意見,社區居委會一方面組織居民代表會議和業主會議討論,「建小菜園」的提議獲得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另一方面,社區居委會明確了小菜園收成的管理辦法,規定收穫的菜優先送給社區裡的空巢老人和為社區做貢獻的志願者。居民有需要的來社區登記、按順序、定量領取。

「雖然可能會有爭議,但基於『對整個社區有益』這一共同目標,一切就都都好辦了。」東居物業經理李增林表示。

經過各方商議和廣泛徵求意見,這個社區中的「小菜園」終於誕生了。經過這幾年不斷地完善,小菜園辦得「紅紅火火」,越來越像樣兒了。

「打架」打出的議事機制

「不過,這個幾方能夠坐下來商量的好局面也是當初『打架』打出來的。」智學苑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白碩話鋒一轉。

作為「智匯五家」社區治理議事機制的「前身」,「四方議事」機制的設立充滿著「火藥味」。

2010年5月智學苑小區成立了首屆業主委員會,業委會成立後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要『炒』掉物業公司。

「小區沒有門禁、停車位太少、綠地面積太少......」居民產生了很大意見。

小區一半以上居民是北大、清華的教職工,而物業公司是原來的國有農場轉制的。

「2010年時物業費的繳費率僅為30%左右。」在白書記看來,物業較為落後的服務意識和水平與業主的需求和期待存在著比較大的落差。

小區裡一下就亂套了。

那時智學苑社區黨委立刻把一些黨員、積極分子組織起來,大家分別走訪傾聽居民訴求,積極做雙方的工作,讓雙方能夠坐下來溝通協商。

後來,大家把事兒都捋明白了,物業公司也一條一條的認下了,表示願意改進服務,小區才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其實沒有什麼大事兒。」在協調『解約風波』、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中,大家發現只要坐下來一起溝通協商,其實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方議事」機制就這樣誕生了。

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四方形成合力,成為了傾聽多方訴求,解決社區矛盾、社區問題,推進社區治理的重要平臺。

一二號樓水箱無負壓更換、小區所有電梯的大修、完成小區所有樓頂防水層更換......近幾年,運用「四方議事」機制,解決了一系列的矛盾問題。

物業服務費的繳費率從30%左右上升到了85%。

「智匯」的源動力竟然是......

智學苑社區之所以能夠形成「智匯五家」的共建共治共享局面,還離不開社區黨建的引領作用。

西二旗小學周邊上學和放學時間段內人車混行、秩序混亂,社區老黨員組成志願服務隊,每天早晚在路口引導車輛通行、護送孩子進出校門。

參與志願服務的李曉明一名在職黨員,同時又是業委會成員。

「來,跟我說,我是業委會的!」無論是「四方議事」還是「智匯五家」,他一直作為居民代表參與社區民主議事和決策,沒少在物業和業主委員之間做溝通工作。

居民熟悉他,知道他為人公道又無私,也都願意聽他的。

小區旁邊有家餐廳老闆是名黨員,經營兩年,已經成為了「鄰家」典範,成功融入了社區。

「我這兒灶具、調料都是現成的,來我這兒!」社區要搞居民廚藝展示,他主動提供活動場地;

「我這兒有院子,晚上沒有客人時可以停車,」社區居民停車難,小劉老闆幫助小區解決了十來個車位。

像老李和小劉一樣的黨員在智學苑社區還有很多。

據了解,智學苑社區黨總支成立於2010年9月,2019年5月升格為黨委,現設有4個黨支部,黨員117名,報到在職黨員556名。多年來,社區注重抓黨建引領,推動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分別成立了黨支部。

維護社區秩序和安全、破解物業與業主矛盾、組織豐富多樣的社區活動增強鄰裡之間感情......智學苑社區「兩委」把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緊密結合,發揮對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的指導作用,努力搭建物業服務企業和居民群眾正常溝通交流的平臺,建立物業服務企業和業主委員會參與社會治理的工作制度,形成多元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相關焦點

  • 打造黨建文化園 推動成立業委會 青新社區整治老舊小區見成效
    「這次改造,不僅改變過去『髒亂差』的面貌,提升了社區人居環境,而且能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現在,這個地方已然成為青新社區黨建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青新社區黨支部書記謝家淮告訴記者。
  • 籌備業委會為何遇到「八十一難」
    來源:中國青年報北京市朝陽區慈雲寺橋附近某小區於2010年開始使用,鄭先生是第一批入住業主。這10年來,用電、暖氣、地下汙水管道、小區環境等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業主住得很不順心。不過,成立過程阻礙重重,推進起來諸般不易。業主們要求成立業委會本是合情合理,可現實中卻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籌備難、成立難、履職難……不誇張地說,業主成立業委會遭遇玻璃天花板已經是普遍現象。比如,西安市蓮湖區萬國遠鑑名築小區業主想要籌備業委會,折騰了11個月難成立;江蘇無錫市梁溪區奕盛花園小區要成立業委會,5年內3次申請均告失敗。
  • 「紅色」業委會管好「社區大家事」,上海松江成立首個業主委員會黨...
    日前,藍天二村居委會會議室傳來陣陣掌聲,中山街道藍天二村居民區業主委員會黨支部成立,這也是松江區成立的首個業委會黨支部。 激發黨員服務熱情 據了解,藍天二村始建於1994年,目前有居民2200多戶,老舊小區管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多,需要協調的工作多,如何進一步發揮業委會在居民自治中的重要作用,讓社區治理「三駕馬車」齊頭並進、增強社區居民的獲得感是社區治理工作的重點之一。
  • 西安這個小區業主大會成立並選出首屆業委會
    和平花園業主大會成立並選出首屆業委會。  從遞交業主聯名告知,到宣布首屆業委會選舉結果不到三個月;若從業主大會籌備組正式成立算起,還不到兩個月。  4月26日遞交聯名告知 5月22日正式成立籌備組  和平花園小區位於西安市碑林區文藝南路和友誼東路十字西南角區域,共有3棟樓,建成已有20餘年。  據該小區業主大會籌備組成員王琦介紹,4月26日,業主們按照西安市物管條例的規定,向文藝路街道辦遞交了書面聯名告知,要求成立業主大會。
  • 維修改造、提高效率...業委會成立後西安這9個小區變化真大
    2017年1月1日,新修訂的《西安市物業管理條例》正式施行,華商報多次邀請專業律師、已成立業委會的小區業委會主任等,就《西安市物業管理條例》中業委會成立等問題進行宣講。三年多來,共有近80位公益律師先後對接了120多個小區,在這些公益律師及小區業主代表的努力下,西岸國際花園(北苑)小區、翠屏灣小區等19個小區先後選出業委會,拿到批覆成立的相關文件。那麼這19個業委會成立之後小區又有哪些新的改變呢?從9月1日起,華商報記者對其中9個進行了隨機回訪。
  • 西安鑫龍天然居小區引進第三方供暖 業委會擔心出了問題無人監管
    近日,西安鑫龍天然居小區業主因為把暖氣費交給誰的事僵持不下。物業引進第三方公司,讓業主和該公司籤訂協議,公司收費並負責供暖事宜。而部分業主和業委會對協議內容不認可,擔心公司出問題無人監管,要求物業負責收費監管,否則就要撤換供熱公司。經過多方先後多次協商,物業終于于11月19日同意收費監管。
  • 和諧華陽 | 協商制定居民公約+住戶守則→成為巧解小區治理難題「金鑰匙」
    華院居民區坐落在蘇州河南岸、中山公園旁,原為華東政法大學的教職工住宅區,居民總戶數389戶,居民總人數1015人,小區居民具有文化層次高、老齡化程度高、自治意識強的鮮明特徵。為進一步營造小區文明和諧、睦鄰友好的氛圍,小區居民對於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下,按照「依法、依規、依約」的路徑,制定符合小區自身實際,且易於操作、行之有效的自治規約的想法達成了共識。
  • 北京:某未成立業委會的小區,在政府的支持下,成功解聘原物業!
    來源:2020-12-21 11:44昌平鄰友圈訊:近日,家住昌平區回龍觀悅府家園小區業主牛先生向小編反映稱:該小區在未成立業委會的情況下,該小區業主齊心合力地成功解聘了原物業,新聘萬科物業公司入駐小區!
  • 加裝一部電梯要徵詢92戶居民意見……因為這個小區有點...
    因為對3721弄的居民而言,加裝電梯之路尤為艱辛不易,而工程動工讓居民看到了電梯夢圓的曙光。3721弄小區共6層,1、2層為框架結構非居民用房,3層以上為磚層結構共有2棟樓8個門棟,92戶居民。而這8個門棟建在底樓2層的商鋪之上。
  • 基層法治建設 | 協商制定居民公約+住戶守則→成為巧解小區治理...
    華院居民區坐落在蘇州河南岸、中山公園旁,原為華東政法大學的教職工住宅區,居民總戶數389戶,居民總人數1015人,小區居民具有文化層次高
  • 業委會副主任主持罷免了主任,卻陷入「誹謗罪」漩渦
    公訴機關指控,其在擔任仁懷市東城小區業委會常務副主任時,捏造散布業委會主任蘭維倫不作為亂作為的虛假事實,致使蘭維倫的人格和名譽嚴重受損,並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秩序,應以誹謗罪追究刑事責任。不過,面對指控,陳華學堅稱自己無罪。
  • 為居民謀福利、做業主代言人,這位74歲業委會「老法師」一直在路上
    圖說:業委會承擔著「把關人」職責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為業主謀福利,把小區基礎設施、公共收益維護好,解決業主糾紛……業委會是聯結居民與居委會、居民與物業公司的橋梁,一個有效運行的業委會是推動社區自治的強大助力。
  • 對話滬上業委會主任:我們沒有「抵制」豐巢,希望公眾理解業委會
    於是,海報新聞記者與三位業委會主任從豐巢事件說起,有了如下的對話:海報新聞:說到「對豐巢說不」,針對豐巢超時收費一事,杭州一小區率先提出「反制」,我們諸位所在的小區是不是在那時就已經在醞釀這一倡議了?海報新聞:豐巢此前的聲明中,我們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豐巢一直強調他們直面的是用戶(居民),但相比居民,此次事件,業委會的反應更激烈?這反映出上海小區哪些特質?
  • 這個小區居民的娛樂生活又升級了
    「安裝照明、粉刷牆面、擦拭球桌……」近日,柯橋街道梅隴社區金色水岸的居民繼鄰裡節後,又迎來了一件喜事。原來,「水岸人」又多了一個健身娛樂的好場地,不僅增加了公共活動空間,而且有效破除了「城市冷漠症」,增進了鄰裡之間的感情。
  • 北岸琴森業委會第四屆第十次會議紀要
    本次會議紀要內容已經經過業委會群內討論通過。1. 關於選聘第三方的相關工作;本小區物業服務合同將於2021年4月10日到期,前期業委會對類似小區物業續聘或選聘工作進行了了解,多數體量較大的小區都委託第三方專業單位來組織全體業主參與投票,進行物業續聘或選聘工作。
  • 昆明楓林盛景老物管已撤離 業委會暫管小區
    4月20日,楓林盛景小區的前物管——眾達物業管理公司撤出了小區,小區交由業委會暫時管理。5月份,該小區將重新進行招標,選定新的物管公司。業主質疑業委會推薦的物管公司地址造假4月4日都市時報曾報導了楓林盛景小區業委會想要更換新物管,召集業主投票,提交給小板橋街道辦事處、林岸馨宸社區的材料顯示投票率已經過半。但小區物管和部分業主質疑,投票存在造假嫌疑。因此,老物管不願撤離。
  • 河南鄭州金水區:「紅蓮花」讓小區開啟「美顏」模式 居民點讚人人誇
    在河南鄭州一小區,有這樣一支「紅色隊伍」,他們以身作則,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力量,號召小區業主參與到家園共治當中,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小區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居民群眾說起他們個個豎起大拇指,親切地稱讚他們為小區樓院最嬌豔芬芳的「紅蓮花」。
  • 主導罷免業委會主任後,組織者被刑拘後因涉嫌誹謗罪又被逮捕
    仁懷市政府在回覆中表示,已責成仁懷市住建局就居民反映的問題逐一調查核實。東城小區已經達到了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條件,可向社區申請儘快召開業主大會,成立業主委員會後協調解決相關問題。2018年12月4日,東城小區經投票選舉產生的業委會正式掛牌成立,小區居民蘭維倫出任業委會主任,陳華學擔任常務副主任。
  • 陽春一小區開展義剪贈飲等活動,居民還可以免費到影院觀看電影
    該小區業委會會長黃榮昌,副會長徐宗培、李電,秘書長羅瀟紅,副秘書長王華山、林清華、肖嵐月、陳文以及業委會委員楊宇俊、鍾小容、黃東華、徐鳳媛、馮文科、張曉、關德秋、彭增強、林顯平、梁錫欣等參加了本次活動。
  • 信豐縣南部國際物流城交房3年未成立業委會 住戶等得好著急
    業主作為物業服務管理活動的  重要參與主體  在小區的共建共治共管中  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成立業主委員會事  是業主保障「主人翁」地位  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  近日  有網友在「問政贛州」平臺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