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少林寺》,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經典影片。
1982年,在內地上上映,以1毛錢的票價,創造了1.61億元的票房,觀看人次超過5億。
當時,不管是身處城市,還是農村的人,都看過這部電影。
而這部劇的拍攝並不順利。
《少林寺》這部電影製片方是長城公司,最初邀請的導演叫做陳文擔。
電影首次拍攝是在冬天,陳文擔將電影風格設為正劇。
為了拍出好的效果,還邀請了長城公司的吳剛,以及大量的河南京劇團的演員。
當這部劇拍攝到一半時,已經花費了40萬港元的經費。
但是,並沒有達到製片方的預期。
這部戲打戲非常多,演員在拍攝時,過於形式化,劇情看起來一點都不過癮。
再加上當時的環境也不太好,看起來灰濛濛的,非常影響觀眾的心情。
製片方為了拍出更好的效果,將導演換成張鑫炎。
每個導演的風格都是不同的,當張鑫炎進組後,決定以自己的風格來拍攝。
這也就意味著,之前拍攝的一半將被否決。
這一決定,也註定製作成本將大大增加。
要說,長城公司真的是非常厲害加有資本,二話不說就同意了張鑫炎的要求。
張鑫炎希望這部電影,拍攝出來的風格是偏輕喜劇的。
而且,為了讓這部劇的打戲更過癮,他提出,所有的主要演員都必須要有武術功底。
最初的男主角吳剛,武術功底很弱,被張鑫炎直接淘汰,而且,他還特意將拍攝時間改為春天。
一方面是提升整部劇的氛圍,另一方面是為了選到合適的演員。
在決定導演這部電影時,張鑫炎就想到了一個合適的演員--李連杰。
所以,他特意邀請17歲的李連杰來出演男主角覺遠。
張鑫炎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早在1972年,他在拍攝《萬紫千紅》時,就認識了自幼習武的李連杰。
並且,張鑫炎認為,李連杰非常適合這個角色,儘管是新人,可李連杰形象很好,武術功底過硬。
當然了,這部劇中除了李連杰之外,於海、計春華、于承惠、就連女主角丁嵐都是有武術功底的。
並且,據計春華回憶:在拍攝《少林寺》時,根本就沒有武術指導,每次在拍攝前,導演會告訴演員,這場戲需要拍攝多長時間,拍攝位置是哪,怎麼打都是演員自己去想的。
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加逼真,而且,也給了演員更多的空間,畢竟,他們在演戲方面並不是專業的。
也是因為這部作品,讓李連杰等人一下被熟知,尤其是對李連杰的事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因這部影片,被稱為:功夫皇帝。
俗話說:有人歡喜有人憂,李連杰因一部戲成為大明星,而吳剛因為錯失這個角色,漸漸的退出了娛樂圈。
身處在娛樂圈中,成名可以很快,被淘汰也可以很快。
不管是什麼時代,演員拍攝一半卻被換掉,都是不光彩的事情。
吳剛當時也因為被中途換掉,口碑急劇下降。
慢慢的,找他演戲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吳剛選擇退出娛樂圈。
人終究是要生活的,離開娛樂圈後,為了生計,他不得不開始考慮一些其他的掙錢途徑。
便轉行做起了商人,不得不說,吳剛還是挺有商業頭腦的一個人,開辦了不少的酒樓。
在生活方面很是滋潤,可心裡對於當年換角的事情,終究是介意的。
其實,更換角色這件事情,也不能怪導演或者是李連杰。
他們都是為了創造出更好的作品,如果,當時沒有把吳剛換掉,就不會出現這麼經典的作品了,所以說,很多事情會發生,其實都是有原因的。
而對於吳剛退出娛樂圈的事情,小編覺得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娛樂圈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就好比當年的李連杰,憑藉一部作品成名,而吳剛則因為一部作品退圈,面對機會,我們應該牢牢的去把握。
再來說,當年拍攝《少林寺》時,進行到一半還推翻,開始重新拍攝,這樣的行為還是值得人欽佩的,現在電視劇類型很多,但是,爛片雷劇也非常多,也希望演員和導演,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好的作品,而不是隨意糊弄。
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如發現抄襲洗稿必究。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