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中國古陶瓷之美

2020-12-24 收藏家雜誌
元 鈞窯連座雙耳瓶

古陶瓷首先是實用器

然後才是藝術品

陶瓷最開始是為實用而出現的器物,但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陶瓷器物在客觀上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成分和審美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陶瓷這種藝術成分和審美因素的存在,把陶瓷作為了包含藝術要素的日用品,作為觀賞對象、裝飾品來創造和鑑賞。

陶瓷很早就成為與銅器、玉器、竹木牙角器等並列的一種古代藝術品門類,現在更是作為工藝美術的一個大類。我們把陶瓷作為一種審美對象來看待時,它就成為與現實美和自然美不同又超乎其上的藝術美。

清雍正 珊瑚紅地琺瑯彩花鳥紋瓶

藝術美

要通過鑑賞來獲得

需要有

審美的判斷能力

很好的文化修養

具備了這樣的水平

才能夠很好地判斷古陶瓷的

雅、俗與美、醜

什麼是古陶瓷藝術審美?我們可以這樣來看,從古陶瓷的歷史、造型、裝飾、胎體、釉彩、燒造上尋找美的元素,探尋古陶瓷歷史對於器物審美觀念的影響,發現古陶瓷線條構圖之美、紋飾圖案之美、色彩變幻之美、工藝技法之美,進而判別古陶瓷器物的雅俗美醜。

了解了欣賞一件古代陶瓷器物的基本步驟後,我們又如何一步一步去辨別它們的雅俗美醜,如何來完成古陶瓷的藝術審美呢?

首先,從古陶瓷發展歷史看審美,要了解和把握不同時期的優秀作品,需要知道什麼樣的器物是符合藝術審美的作品。

西周 原始青瓷罍

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是原始萌發時期,這是陶器的時代,還處於原始、粗樸、簡單的階段,器物造型相對簡單,工藝手法較為原始。商周到秦漢是過渡演變時期,陶器不斷發展,原始瓷出現,釉的發明對於瓷器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原始青瓷在原料處理和坯泥煉製上還顯得比較粗糙,器物造型較為單調,釉色不穩且薄厚不均。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發展提高時期,青瓷一統天下,燒造的地域進一步擴大,但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瓷出現。這個時期,社會動蕩,戰亂不斷,民族的融合及佛教的傳入,促使陶瓷藝術風格呈現多樣化的面貌。白瓷在這一階段燒造成功,釉色雖不夠純淨和潔白,但已經是中國瓷器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隋唐兩代是普及繁榮時期,此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貿易空前繁榮,推動了制瓷業的進步和瓷器市場的擴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越窯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輕薄緻密,釉層晶瑩細潤,取得了極高的瓷藝成就。唐代邢窯白瓷為所謂「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堅實、緻密,叩之發出金石之聲。

遼 醬釉馬鐙壺

宋遼金三朝是成熟進步時期,宋代器物以當時的審美為風尚,體現出實用、質樸、恬靜、優美的作風,強調造型的線條美;遼、金兩代的瓷器生產在吸收漢地文化的基礎上,器物表現了遊牧民族的風格與地域特色,出現了馬鐙壺、雞腿瓶等器物造型。

元 青花滿池嬌紋玉壺春瓶

元明清三代是輝煌鼎盛時期,元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中承前啟後的一個重要的時期,景德鎮窯逐漸成為瓷業生產的核心。陶瓷藝術到明清時期呈現出燦爛輝煌的景象,各類陶瓷藝術品璀璨生輝;以青花瓷為代表的彩瓷興盛起來,顏色釉瓷的燒造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單色釉品種不斷創新。

其次,從古陶瓷的器物造型看審美,要對器物構成的線條是否流暢、比例是否協調上來考量。器物的輪廓線就是線條,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器物的外形輪廓是有差異的。器物的造型有繁簡之分,因而在線條的勾勒上也是各有特點的。

明嘉靖 青花纏枝花卉紋玉壺春瓶

陶瓷器物各部分的比例是否協調決定著這件器物的雅與俗,比例是器物自身各部分的大小、長短、高低在度量上比較關係。比例的協調與否全憑工匠的個人修養、經驗與審美水平。依現代審美要求來說,如果能夠符合黃金分割比例是最完美的,但我們對於古人是不能如此苛求的,對於陶瓷器物來說,各部分的比例能夠基本符合時代審美要求,相對協調就是很好的了。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纏枝蓮紋玉壺春瓶

第三,從古陶瓷釉彩描繪看審美,要對器物表面釉與彩的瑩潤程度、色彩表現做出判斷。釉彩猶如人的外衣,是陶瓷器物胎體的表面裝飾,既具有實用的功能,又是增加美感的需要。釉在器表,彩以釉為依託,在釉的下面為釉下彩,在釉的上面就是釉上彩。

清乾隆 粉彩鏤空花果紋六方套瓶

第四,從古陶瓷裝飾手法看審美,要對器物以紋飾繪畫為主的平面裝飾手法和以刻、貼、塑、模印等多種技法為主的立體裝飾手法做出優劣判斷。明確繪畫技法是否嫻熟,筆法是否熟練,構圖是否合理,畫意是否鮮明;對於立體技法要審視其運刀是否流暢,手法是否幹練,造型是否準確,配合是否妥帖。

清康熙 五彩花鳥紋筆筒

第五,從古陶瓷燒造技法看審美,要了解工藝對於器物形成後產生的影響,以及工藝對器物美醜的作用。陶瓷燒造工藝主要涉及到窯爐、溫度、窯具、裝窯、燒窯等幾方面。器物需要經過窯爐來燒造,龍窯、蛋形窯、葫蘆窯、饅頭窯等不同窯爐燒造出的器物是有差別的;窯爐內的溫度也是前後左右各有差異,不同品種的器物需要放置在相應的位置以達到最佳的燒造效果;待燒的器物要放置在窯爐中,這就需要用到匣缽、支釘等窯具,不同的窯具對器物成型有很大的影響,覆燒就會出現器物口邊無釉的盲口現象,而支釘的粗細、大小、數量會影響釉對胎體的覆蓋程度,也就決定著器物表面的美觀程度;燒窯需要根據器物燒造程度不時添加木材或給木材降溫,形成氧化氣氛或還原氣氛來實現器物的不同呈現效果。無論哪種燒造技法,對於器物最後的形成都產生著制約作用,也就造成了器物的美醜不同。

清康熙 豇豆紅釉洗
宋 梅子青釉刻蓮瓣紋盤

最後,要綜合以上的因素從器物的整體面貌上來審視判斷。一件器物在整體上要合乎規範,符合時代審美風格,品相要好。整體合乎規範,就是從選料、拉坯、繪畫直到燒制等都要合乎工藝流程。符合時代審美風格,就是從器物造型、釉彩色澤、紋飾描繪以及工藝特色上都要能體現出時代風格,具有典型的時代特點,有鮮明的時代個性。

清乾隆 粉彩纏枝蓮紋多穆壺

品相要好,則是指一件器物造型要規整,線條要流暢,釉面要勻淨,紋飾要精美,不能出現夾扁、剝釉、燒失等工藝缺陷。釉色美者,沉靜怡人;器型美者,優雅動人;紋飾美者,生動引人。

文章來源:《收藏家》

202009期《發現中國古陶瓷之美》

作者:龍霄飛

責任編輯:秦佳

相關焦點

  • 一位90後女孩與廣東古陶瓷故事
    在廣州南越王博物館,一位90後少女在講臺上,向100多名古陶瓷愛好者講述廣東古陶瓷的故事,廣州的西村窯;增城的西瓜嶺窯;惠州的銀崗窯、梅花墩窯、顯崗水庫窯---,她如數家珍,從古陶瓷窯址的起源、特徵,發展,保護等等,2個多小時下來,一氣呵成。之後,對於愛好者提出的問題,她一一進行回答 。
  • 發現新「齊跡」|淄博陶瓷琉之美 進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8日訊12月18日,「尋訪齊文化的改革開放基因,見證高質量發展的淄博作為」——發現新「齊跡」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來到淄博市陶瓷琉璃國藝館,感受陶瓷器、琉璃下的匠心之美。淄博陶琉國藝館將陶琉之花有了一個集中綻放的舞臺,讓陶琉之美大放異彩。再美的物品若只能遠觀或許會略顯清高少了些親和。淄博的陶瓷、琉璃藝術品不僅僅局限於陳列館裡,也應用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齊品·淄博」的上線,使陶瓷、琉璃、玻璃、絲綢紡織、食品這些淄博本土品牌多了一條創新銷售渠道。
  • 讓東江流域古陶瓷「活」起來
    最近公布的廣東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中,惠州市南寶文化產業園作為惠州「輕工藝術美食之旅」特色項目之一入選。在南寶文化產業園,東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館是其中的閃光點。據悉,東江流域古陶瓷博物館是目前廣東省首家以「東江流域」命名,以古陶瓷為題材的專題博物館(下簡稱博物館)。
  • 和風陶瓷流派簡介——美濃燒、九穀燒、波佐見燒、清水燒
    或許是同源同宗,或許是製作的人傾注了更多心力,和風陶瓷的確有它自己的魅力,才能這麼自然而然地在國內小夥伴們當中流傳開來。陶瓷離不開水土,而且氣候和本地師傅的風格也對陶瓷的質地和風格影響很大。所以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陶瓷的生產都根據地域分系列,如同國內的景德鎮或者均窯定窯等不同窯口,日本也分為美濃燒、九穀燒、波佐見燒、清水燒,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 江建新談陶瓷考古:發現千年窯火,重在揭示器物文化內涵
    結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中國古窯址尋訪系列」,澎湃新聞在走訪景德鎮古窯址之際,就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的陶瓷修復、明清御窯廠的考古發現、近70年以來景德鎮陶瓷考古在方法論上的突破及劉新園等的影響等方面與江建新作了對話。
  • 傳世的古陶瓷佳作
    藝術陶瓷,品種繁多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景德鎮是江西省東北部一個市鎮,地方不大,但名聲很大,無論古今中外,都知道景德鎮以產「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而成為舉世矚目的瓷城。「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這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對景德鎮的高度評價,景德鎮也當之無愧。河北唐山。
  • 段鋮剛複製的宋朝湖田影青瓷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2015年7月,陶瓷博物館新館建設計劃布置一個宋代品茗文化空間,中國陶瓷博物館徵集館藏展品,需要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瓷複製品作為開放陳列展覽。宋代 青白瓷茶具(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這樣看來,可能中國陶瓷博物館才是它的歸宿吧。能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也是我的榮幸。」段鋮剛笑說。中國陶瓷博物館表明來意後,段鋮剛無償捐獻了出去。
  • 藝行通(ArTBC):中國古陶瓷資產上鏈,趙忠祥老師出席助陣!
    東籬雅集(北京)文化有限公司藝行通(ArTBC)版通項目作為五個已籤約項目之一進行了精彩的路演展示藝行通(ArTBC)是東籬雅集(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利用區塊鏈3.0技術手段,通過錨定確權、確值、確真的中國古陶瓷優質資產而發行的數位化版權通證。
  • 轟動瓷壇,馮小勇大師讓瀕臨失傳的古彩瓷重回中國陶瓷彩繪的巔峰
    這便是景德鎮與瓷的魅力古彩—洗盡鉛華之美當青花成為中國陶瓷標誌的同時,又一種彩瓷不知不覺得吸引著人們,那就是古彩。它以獨特的色彩畫面一次次出現在世界性博覽會上,受到人們廣泛稱讚。、山水等題材的製作馮小勇大師是當代古彩第一人,從事景德鎮傳統古彩瓷創作和研究三十餘年,古彩藝術在他的創新下,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馮小勇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古彩研究所所長段慶新先生研習傳統古彩技藝三十載,深得元青花、大明五彩、直至康熙古彩之精髓
  • 名家談|中國陶瓷史啟示錄
    中國是世界的瓷器導師。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到東漢晚期終於燒出了成熟的青瓷。然後到魏晉南北朝的亂世,中國本就稀缺的銅不再去做青銅器而拿去鑄幣了,此時的瓷器得到了帝王的青睞。北魏孝文帝「尚白」,促成了白瓷的發明。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功德。從此青、白兩色瓷器登場。
  • 上海中心寶庫匯11月20日成功舉辦古陶瓷珍品鑑賞會
    2020年11月20日下午,中國古陶瓷珍品鑑賞會在上海中心大廈37樓寶庫匯藝術中心大廳舉行,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會員周鋒律師作了《古陶瓷收藏與法律關係》的專題分享,上海電視臺第一財經頻道拍賣廳鑑寶顧問顧見為老師為點評專家。活動收到觀眾的熱情支持。
  • 匠心中國·大匠之風 | 李遊宇 陶瓷是泥與火的演歌
    中國是陶瓷,尤其是瓷的國度,從漢唐至今,中國陶瓷藝術史是部綿延三千年不斷代的浩瀚史書,是生活史,也是美學史,翻開細讀,在這脈絡的背後,則寫滿了歷代陶瓷藝術家們的名字。在這本史冊中,在當代的語境下,深耕陶瓷藝術數十年的李遊宇大師和他創立的「漢光瓷」,在這本史冊上寫下了這個時代濃墨重彩的一章。
  • 《美的覺知》:大巧若拙的器物之美,大拙至美的質樸之心
    我們平時吃飯用的碗、小酒盅、各種器物、做飯用的陶瓷刀,出口到國外的各種精美工藝品,再到現代不少的古窯遺址,陶瓷已經成為了我們文化發展的寶貴遺產。日本的陶瓷發展也受到了我們中國的間接影響,其中一位叫安藤雅信的日本陶藝大師,他通過陶瓷藝術來不斷追尋生活的美,用最質樸的器物與材質,賦予陶瓷不同的質感與非凡的東方之美。
  • 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
    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 9/4 - 9/20 古玩元素網 上海總部古玩元素網「吉州月葉」吉州窯特展,把吉州窯的燒造歷史置於一個有血有肉的歷史大背景中另外,在人文研究層面,如梅花天目的等級劃分與吉州窯詹樸花之說等問題,本展做了釐清與劃分,在其他吉州窯相關學術問題上也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希望持續地研究與探討,旨在為吉州窯的歷史串聯起一些線索,填補上一些空白。
  • 禪雲之境——汪義民五彩流雲陶瓷藝術
    創辦景德鎮粹美陶瓷文化藝術工作室,並首創作品多次獲得省內外大獎。在汪義民老師的作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什麼是意境之美,飄飛的塵埃已散盡,紅塵脂粉皆落幕,鳥雀盡歸山林。流水無聲,一葉野舟橫渡,浮世清波裡,已尋不見往事的背影。汪義民老師對於中國傳統的美學研究精闢入裡,感受超群,作品讓人見之忘俗。
  • 茶文化與中國陶瓷茶具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同時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制瓷歷史,陶瓷藝術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演變,以物態的面貌呈現著文明的發展歷程。其中陶瓷茶具在我國的陶瓷歷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載的不僅僅是一種手工技藝,更是一種文化現象。是一部縮小了的陶瓷文化發展史,又是歷代審美文化的一個絕佳載體。
  • 株洲陶瓷:厚重的歷史積澱引來驚豔的目光
    不管社會形態經歷怎樣的風雲變幻,從遠古遺存下來的陶瓷文化同其他各類古文物一樣,總是以文化原生態的形式,載著遙遠的歷史信息,向人們默默訴說著人類昨天的故事。當代人通過對它的解讀,總是能看到千百年來人類歷史的背影。在株洲,豐富的陶瓷歷史文化早已形成厚重的積澱,足以引來眾多驚豔的目光。
  • 走向極致的中國陶瓷花瓶演變趨勢探析
    中國陶瓷花瓶的誕生、推廣及發展或多或少 與佛事有關。「香為達信,花表誠敬」,焚香三炷, 通真達信,獻花則是表達對佛的虔敬之心,也是 供佛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禮儀。據記載,佛主釋 迦牟尼降生在外婆家花園裡的一株無憂花樹,成 佛於一株菩提樹下,而圓寂於兩株婆羅雙樹下, 生活在熱帶的古印度,四季與鮮花相伴,與植物 結下了不解之緣。自然「五樹六花」便成為是佛教禮 佛中必不可少的植物和鮮花。
  • 館長對話|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再現瓷都「千年窯火」
    大概全世界沒有哪個城市可以像景德鎮一樣,依靠陶瓷,從唐宋到現在,一千多年間一直窯火不斷。有著六十餘年歷史的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用「集中國古瓷之精華,匯天下名瓷之大成」評價這裡的收藏與展示並不為過。
  • 【醉推薦】醉千年陶瓷文化傳播公司宣傳片
    感動之處:一個未曾接觸過戲曲的人,要承擔花旦的角色扮演,實屬不易。在表演中,林芳宇女士不辭辛勞、追求完美的態度,實在令人感動。 何謂「醉千年」,走進古瓷館猶如進入一座千年歷史長廊,令人陶醉於心。整個片子從對古陶瓷的痴迷和陶醉入手,用唯美的方式去詮釋千年古陶瓷的美,和那種令人心醉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