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首先是實用器
然後才是藝術品
陶瓷最開始是為實用而出現的器物,但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陶瓷器物在客觀上就具有一定的藝術成分和審美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陶瓷這種藝術成分和審美因素的存在,把陶瓷作為了包含藝術要素的日用品,作為觀賞對象、裝飾品來創造和鑑賞。
陶瓷很早就成為與銅器、玉器、竹木牙角器等並列的一種古代藝術品門類,現在更是作為工藝美術的一個大類。我們把陶瓷作為一種審美對象來看待時,它就成為與現實美和自然美不同又超乎其上的藝術美。
藝術美
要通過鑑賞來獲得
需要有
審美的判斷能力
很好的文化修養
具備了這樣的水平
才能夠很好地判斷古陶瓷的
雅、俗與美、醜
什麼是古陶瓷藝術審美?我們可以這樣來看,從古陶瓷的歷史、造型、裝飾、胎體、釉彩、燒造上尋找美的元素,探尋古陶瓷歷史對於器物審美觀念的影響,發現古陶瓷線條構圖之美、紋飾圖案之美、色彩變幻之美、工藝技法之美,進而判別古陶瓷器物的雅俗美醜。
了解了欣賞一件古代陶瓷器物的基本步驟後,我們又如何一步一步去辨別它們的雅俗美醜,如何來完成古陶瓷的藝術審美呢?
首先,從古陶瓷發展歷史看審美,要了解和把握不同時期的優秀作品,需要知道什麼樣的器物是符合藝術審美的作品。
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是原始萌發時期,這是陶器的時代,還處於原始、粗樸、簡單的階段,器物造型相對簡單,工藝手法較為原始。商周到秦漢是過渡演變時期,陶器不斷發展,原始瓷出現,釉的發明對於瓷器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原始青瓷在原料處理和坯泥煉製上還顯得比較粗糙,器物造型較為單調,釉色不穩且薄厚不均。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發展提高時期,青瓷一統天下,燒造的地域進一步擴大,但也有少量的黑釉瓷和白瓷出現。這個時期,社會動蕩,戰亂不斷,民族的融合及佛教的傳入,促使陶瓷藝術風格呈現多樣化的面貌。白瓷在這一階段燒造成功,釉色雖不夠純淨和潔白,但已經是中國瓷器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隋唐兩代是普及繁榮時期,此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貿易空前繁榮,推動了制瓷業的進步和瓷器市場的擴大,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越窯為最典型的代表,瓷胎輕薄緻密,釉層晶瑩細潤,取得了極高的瓷藝成就。唐代邢窯白瓷為所謂「北白」的代表,瓷胎、瓷釉白度都很高,瓷胎堅實、緻密,叩之發出金石之聲。
宋遼金三朝是成熟進步時期,宋代器物以當時的審美為風尚,體現出實用、質樸、恬靜、優美的作風,強調造型的線條美;遼、金兩代的瓷器生產在吸收漢地文化的基礎上,器物表現了遊牧民族的風格與地域特色,出現了馬鐙壺、雞腿瓶等器物造型。
元明清三代是輝煌鼎盛時期,元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中承前啟後的一個重要的時期,景德鎮窯逐漸成為瓷業生產的核心。陶瓷藝術到明清時期呈現出燦爛輝煌的景象,各類陶瓷藝術品璀璨生輝;以青花瓷為代表的彩瓷興盛起來,顏色釉瓷的燒造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單色釉品種不斷創新。
其次,從古陶瓷的器物造型看審美,要對器物構成的線條是否流暢、比例是否協調上來考量。器物的輪廓線就是線條,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器物的外形輪廓是有差異的。器物的造型有繁簡之分,因而在線條的勾勒上也是各有特點的。
陶瓷器物各部分的比例是否協調決定著這件器物的雅與俗,比例是器物自身各部分的大小、長短、高低在度量上比較關係。比例的協調與否全憑工匠的個人修養、經驗與審美水平。依現代審美要求來說,如果能夠符合黃金分割比例是最完美的,但我們對於古人是不能如此苛求的,對於陶瓷器物來說,各部分的比例能夠基本符合時代審美要求,相對協調就是很好的了。
第三,從古陶瓷釉彩描繪看審美,要對器物表面釉與彩的瑩潤程度、色彩表現做出判斷。釉彩猶如人的外衣,是陶瓷器物胎體的表面裝飾,既具有實用的功能,又是增加美感的需要。釉在器表,彩以釉為依託,在釉的下面為釉下彩,在釉的上面就是釉上彩。
第四,從古陶瓷裝飾手法看審美,要對器物以紋飾繪畫為主的平面裝飾手法和以刻、貼、塑、模印等多種技法為主的立體裝飾手法做出優劣判斷。明確繪畫技法是否嫻熟,筆法是否熟練,構圖是否合理,畫意是否鮮明;對於立體技法要審視其運刀是否流暢,手法是否幹練,造型是否準確,配合是否妥帖。
第五,從古陶瓷燒造技法看審美,要了解工藝對於器物形成後產生的影響,以及工藝對器物美醜的作用。陶瓷燒造工藝主要涉及到窯爐、溫度、窯具、裝窯、燒窯等幾方面。器物需要經過窯爐來燒造,龍窯、蛋形窯、葫蘆窯、饅頭窯等不同窯爐燒造出的器物是有差別的;窯爐內的溫度也是前後左右各有差異,不同品種的器物需要放置在相應的位置以達到最佳的燒造效果;待燒的器物要放置在窯爐中,這就需要用到匣缽、支釘等窯具,不同的窯具對器物成型有很大的影響,覆燒就會出現器物口邊無釉的盲口現象,而支釘的粗細、大小、數量會影響釉對胎體的覆蓋程度,也就決定著器物表面的美觀程度;燒窯需要根據器物燒造程度不時添加木材或給木材降溫,形成氧化氣氛或還原氣氛來實現器物的不同呈現效果。無論哪種燒造技法,對於器物最後的形成都產生著制約作用,也就造成了器物的美醜不同。
最後,要綜合以上的因素從器物的整體面貌上來審視判斷。一件器物在整體上要合乎規範,符合時代審美風格,品相要好。整體合乎規範,就是從選料、拉坯、繪畫直到燒制等都要合乎工藝流程。符合時代審美風格,就是從器物造型、釉彩色澤、紋飾描繪以及工藝特色上都要能體現出時代風格,具有典型的時代特點,有鮮明的時代個性。
品相要好,則是指一件器物造型要規整,線條要流暢,釉面要勻淨,紋飾要精美,不能出現夾扁、剝釉、燒失等工藝缺陷。釉色美者,沉靜怡人;器型美者,優雅動人;紋飾美者,生動引人。
文章來源:《收藏家》
202009期《發現中國古陶瓷之美》
作者:龍霄飛
責任編輯: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