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瓷壇,馮小勇大師讓瀕臨失傳的古彩瓷重回中國陶瓷彩繪的巔峰

2020-12-19 臻瓷坊

景德鎮是一個充滿著歲月痕跡的城市,

在這裡,哪怕衣著普通的人,

背後或許也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便是景德鎮與瓷的魅力

古彩—洗盡鉛華之美

當青花成為中國陶瓷標誌的同時,又一種彩瓷不知不覺得吸引著人們,那就是古彩

它以獨特的色彩畫面一次次出現在世界性博覽會上,受到人們廣泛稱讚。

古彩作為景德鎮與青花齊名的另一個瓷器品類,也受到了無數陶瓷收藏家及愛好者的喜愛

現今各種畫風精美的彩瓷,其前身是600多年前起源於景德鎮土生土長的古彩陶瓷。

古彩—歷史悠久

古彩是明代五彩的發展與傳承,是以紅、黃、綠、藍、紫各種帶有玻璃質地的彩料上釉而成

為了和清代粉彩相區別,一般稱明代五彩清代康熙五彩為古彩。

古彩瓷是發展成熟於景德鎮、充滿本土民間氣息的釉上彩瓷,從時代性來講,古彩瓷是景德鎮當代陶瓷彩繪藝術中最傳統的類型

但因為製作難度太大,已逐漸瀕臨失傳,為復興古彩,景德鎮成立了旨在以挖掘、發展古彩這一傳統陶瓷裝飾技藝為己任的科研單位--景德鎮古彩研究所。

馮小勇—「古彩」大師

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景德鎮高級陶瓷美術師

系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景德鎮美術協會會員

自幼酷愛美術,擅長各種傳統花鳥、人物、山水等題材的製作

馮小勇大師是當代古彩第一人,從事景德鎮傳統古彩瓷創作和研究三十餘年,古彩藝術在他的創新下,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馮小勇師從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古彩研究所所長段慶新先生

研習傳統古彩技藝三十載,深得元青花、大明五彩、直至康熙古彩之精髓,上下求索,苦心鑽研

只為將這門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持續並發揚光大

古彩風格—不落窠臼

古彩的迷人之處就是「美在大紅大綠,妙在古色古香」各種造型典雅顏色鮮明的「古彩」作品令人賞心悅目

馮小勇大師作品
馮小勇大師作品

古彩構圖嚴謹、形象概括誇張,筆線剛勁有力,以單線平塗紅綠鮮明的色彩對比強烈明快,顯示其健康,質樸的民間藝術特色。

馮小勇大師作品
馮小勇大師作品

古彩聽起來有一種老學究的調調,實際上古彩是很鮮亮的,看起來色澤清潤,妍麗多彩

古彩技法—百世一人

相比於青花瓷顏色的單一,彩瓷可說是最考驗製作者的作畫功底及美術修養的一門制瓷技藝了

古彩陶瓷 描線

要在瓷器上表現出各種繁複的花紋裝飾圖案,製作者需要用毛筆在燒制完成的器皿瓶身上勾畫出各種細緻的圖案

我們在陶瓷上看到的各種精美中國畫風格圖案,都是由單純的點、線和圈構成的

單是一棵松樹的樹幹表現,可能就需要製作者耗盡心力地勾畫出上千個均勻的圓圈來構成

古彩陶瓷 點色

再之後還要使用特製的顏料一點點完成點染,之後才是一次次進窯燒制的步驟

每一筆線條的強勁以及顏色的變幻,都需要作者的耐心支持,純手工的藝術才會讓作品更加的鮮明。

學古彩絕非易事,不下一番苦功夫是很難掌握的,正是由於古彩的這種難操縱性及不可估量的可變因素,讓現在年輕人望而卻步

然而在現在這個追求經濟效應的時代,馮小勇老師依然傳播古彩瓷文化,為古彩的傳承和發展儘自身的綿薄之力

古彩藝術價值

古彩作為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其藝術價值一直以來都受到世界美學界的高度重視與肯定。

古彩不但是景德鎮陶瓷彩繪的瑰寶,也是世界陶瓷中的奇葩。

馮小勇老師在前人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和消化頻臨失傳的古彩技藝,在復興古彩工藝的同時,還不斷創造、創新了許多款式新穎的古彩作品

融合中國著名陶瓷美術大師黃雲鵬及古彩研究所所長段慶新繪畫技藝之大成,使作品既繼承傳統又具有時代藝術特色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陶瓷美術展並獲獎《祥鳳來儀》《報春圖》《三英戰呂布》等作品享譽海外

多個作品被國家及省博物館永久館藏,作為古彩瓷屆的黑馬,他的作品受到收藏家和瓷器投資者的追捧,極具收藏價值。

相關焦點

  • 大御瓷器馮小勇——篤學致用,志攀陶藝古彩之穹頂
    千年來,景德鎮人始終堅持,「匠心造器,手工做瓷,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個人簡介馮小勇,男,籍貫江西都昌,1974年出生,本科學歷,。現為國家一級技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市高級陶瓷美術師,系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景德鎮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 瓷壇教父——蔡曉芳
    蔡曉芳——瓷壇教父       他是中國陶瓷界實至名歸的教父
  • 楓溪瓷:楓溪瓷韻獨秀美,彈指拈花千百年
    足見楓溪在明代的陶瓷生產地位。明清以後,楓溪成為陶瓷生產集中的村落逐漸得到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楓溪陶瓷生產的規模和質量得到不斷提高;至20世紀90年代起成為潮州陶瓷的生產中心。中國瓷都陳列館位於境域內。
  • 華夏民族文化鑑賞:中國歷史文化背景下的越南彩繪瓷
    特別是15世紀黎初朝(1428-1527)時期,越南陶瓷製造工藝在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上真正得到了發展。這一階段正是越南青花瓷器蓬勃發展的時期,從造型到紋樣都達到了巔峰水平。 在這一黃金時期,越南青花瓷開始拓展新的裝飾方式,將釉上彩繪與釉下青花相結合,我們統稱這類瓷器為彩繪瓷。彩繪瓷主要有兩種上色方式,即釉下彩和釉上彩。
  • 釋延年法師與陳行一大師為德化當下的瓷繪藝術提供更多可能性
    7月24日下午,在德化縣戴雲人家陶瓷裝飾畫社裡,禪畫大師釋延年法師與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行一的瓷繪交流創作悄然進行。他們以瓷為紙,釉彩為墨,在交流碰撞中勾勒出瓷上芳華。據了解,釋延年法師,中國禪畫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作品以中國工筆重彩禪畫名世,致力於禪學、繪畫、陶瓷工藝的完美結合,擅畫花鳥、山水、虎等題材,為完成其作品,足跡踏遍海內外名勝古剎。作品多次在世界各地展出,並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送外賓,其諸多作品被博物館、寺院、展覽館、收藏家收藏。
  • 古彩非遺傳人陳淑娟
    當下,清康熙古彩存世不多,懂的人甚少,專攻古彩的藝人更少。可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陳淑娟卻不然,她傾心於古彩,不斷求索,並在古彩藝苑開闢出一片天地,不僅被評為「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彩技法」的傳承人。
  • 《國瓷·國匠·大師祥瑞尊》皇室御用第一筆筒獻禮盛世
    為傾情獻禮2021的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百歲瓷王」國瓷泰鬥王錫良、攜其子王璜,以《國瓷·國匠·大師祥瑞尊》獻禮盛世,以瓷銘記,以器載道,祈國家之昌盛富強。祝福我們偉大祖國,偉大的黨!  王錫良,中國瓷壇泰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珠山八友王大凡傳人。王錫良是被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的藝術大家,1979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為景德鎮首位獲此殊榮者。他固守初心,潛心創作,一生享譽無數,是當之無愧的瓷壇泰鬥。
  • 陶瓷藝術設計家張守智逝世 曾參與「建國瓷」設計及試製
    曾任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顧問、歷屆中國陶瓷創新設計評委、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委、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中國工藝美術館藝術委員會委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評估委員會委員、北京國中陶瓷藝術館館長、中國南京高淳國瓷小鎮名譽鎮長。
  • 直播預告|「典藏醴陵瓷」全球徵集活動走進淥江書院 五位醴瓷大師...
    作為中國首創的發明,陶瓷一直是中華民族文明瑰寶中極為耀眼的存在。千年窯火,五彩醴瓷。醴陵於東漢開始生產陶瓷,至今已有近2000年歷史。獨創的釉下五彩瓷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新中國成立後,一直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燒制生活瓷,為國家生產陳設瓷、宴會瓷和禮品瓷。如今,醴陵陶瓷年產值達700餘億元,陶瓷成為醴陵的傳統產業、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 大師話醴瓷丨黃小玲:薄施淡染,瓷上「繡花」,讓釉下五彩雅俗共賞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醴泉窯藝總設計師黃小玲分享正在進行釉下五彩瓷創作。黃小玲作品《晨曦》。紅網時刻記者 蔡娟 攝影 魏瑋 株洲醴陵報導「這是牡丹,這是荷花,這是迎春花……《繁花似錦》裡,我畫了20多種花。
  • 振振有「瓷」
    這時,智慧的中國古人,率先創造了對世界文明產生重要影響的技術,那就是——制瓷工藝。古代制瓷工藝古代制瓷工藝雖然「陶瓷」在漢語的語境裡,常常作為一個詞出現。但是,「陶」與「瓷」確實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同樣是土與火的組合,陶器是如何變為瓷器的呢?原始瓷vs成熟瓷器世界上最早的成熟瓷器是出現在東漢晚期的越窯青瓷。
  • 陽士琦大師「牛」作《五牛圖》琺瑯瓷 五牛齊聚,福祿壽喜財
    《五牛圖》琺瑯瓷選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唐朝韓滉創作的《五牛圖》為藍本,原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五牛圖》琺瑯瓷在製作工藝上遵循乾隆時期皇家制瓷的全過程,從拉胚、成型、畫工、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都由粉彩(琺瑯彩)修復大師陽士琦老師全程打造,並採用了乾隆官窯御用霽藍描金工藝。
  • 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吳志榮:有趣如瓷 靈魂可塑
    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吳志榮:有趣如瓷 靈魂可塑「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文西,你說他是藝術家還是解剖家?這對文藝界是個啟示。」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吳志榮說給來訪者,也是說給自己聽。楓溪是中國瓷都的龍頭產區,楓溪瓷塑是「嶺南九遺」之一。在這裡,陶瓷廠比比皆是。
  • 集雅微拍專場第157期 | 「秉物遊心」-瓷雜精選(2月28日)
    ,非額外捏土接上,瓶腹上的彩繪都是由瓷繪名家陳行一手繪梅花,繪畫手法精湛,兩位大師合力精作,低價起拍,值得入藏。其作品先後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等收藏。其創作的建白釉作品瓷質溫潤如玉,接近明代象牙白的質地,也是資深藏家們的心頭之愛。陳行一 /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號戴雲人家,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 五彩瓷,綻放絕美芳華
    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聯合國總部,醴陵大師打造的「世界和瓶」「萬花賞瓶」,成為舉世矚目的珍品。2012年,醴陵製作的「扁豆雙禽瓶」被文化部列為中國文化的象徵符號。薪火相傳,一路璀璨。醴陵釉下五彩瓷,成為中華萬千瓷器中的燦爛明珠。
  • 中國傳統文化,景德鎮陶瓷彩繪雕塑,紋樣裝飾效果
    龍紋紋樣陶瓷彩繪雕塑藉助裝飾紋樣除了造型的外觀審美外,其圖飾化的寓意也反映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清乾隆粉彩果品蟹盤,盤的邊沿有一周印有淺浮雕纏枝蓮紋,盤內有蟹及核桃、荔枝、紅棗、石榴、花生等陶瓷彩塑製品,尺寸與實物大小一般,造型準確,彩繪真實,宛如真物。其中的石榴、花生、核桃在中國文化中寓意吉祥如意,棗和荔枝寓意「早立子」,石榴子寓意「多子多福」,螃蟹寓意「富甲天下」等,都具有特殊的吉祥意義。
  • 世紀華彩 瓷耀奧運——景德鎮的奧運情結
    「我當時就想,奧運瓷做出來,既要對得起景德鎮的祖先,又要對得起國人,還要讓收藏者物有所值。」景德鎮陶瓷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秦錫麟說,作為景德鎮奧運瓷藝術總監,他現在更深感榮幸和驕傲。  奧運瓷的特徵  奧運瓷的面市,向世界展示了千年古國的陶瓷藝術精髓,其意義和影響非凡。奧運瓷具有以下特點:  首次發行的奧運瓷。
  • 對話中國白匠人連紫華:借鑑融合多元藝術 創新傳承傳統工藝瓷
    編者按:每次去採訪德化陶瓷工藝師的時候,我總是習慣在訪談前,先去觀賞他們的作品,以此增進對他們藝術創作的了解。此次去採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連紫華,我也不例外的在訪談前先去展廳一睹他作品的風採。連紫華的展廳與會客室連為一體,布置簡潔舒適。觀音、釋迦摩尼佛、彌勒等各種傳統人物、宗教題材的作品陳列於四周的展柜上。
  • 丹麥: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瓷,相當於中國的官窯
    白底藍花,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瓷像極了中國的青花瓷,藍色是皇家哥本哈根專業畫師擅長使用的顏色。群青藍就是彩繪於皇家哥本哈根經典唐草系列餐具的色彩。18世紀是中國青花發展的巔峰,當時,歐洲瓷廠向中國需求靈感,從中國進口大批大批的瓷器,對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繪製傳統具有很深的根源,皇家哥本哈根的創辦者Frantz Heinrich Müller,從中國進口以菊花為主題的瓷器到丹麥,在丹麥發展並創作成群青藍的圖案。
  • 文化賦能·齊品淄博|創新發展不斷超越 華光國瓷打造淄博城市名片
    來自淄博高新區的華光國瓷4個系列20多款產品,在幾十秒的時間內被搶購一空。華光國瓷董事長蘇同強表示,上榜「齊品·淄博」,是對華光國瓷這些年來不懈努力的一種肯定,更是鼓勵和鞭策。華光國瓷將堅定「引領中國當代陶瓷重回世界舞臺中央」的夢想,攻堅克難,創新發展,為中國、世界創作更好的陶瓷。北京APEC首腦用瓷——國彩天姿近年來,華光國瓷頻頻亮相國際國內重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