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藍花,丹麥的皇家哥本哈根瓷像極了中國的青花瓷,藍色是皇家哥本哈根專業畫師擅長使用的顏色。群青藍就是彩繪於皇家哥本哈根經典唐草系列餐具的色彩。
18世紀是中國青花發展的巔峰,當時,歐洲瓷廠向中國需求靈感,從中國進口大批大批的瓷器,對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繪製傳統具有很深的根源,皇家哥本哈根的創辦者Frantz Heinrich Müller,從中國進口以菊花為主題的瓷器到丹麥,在丹麥發展並創作成群青藍的圖案。
在公元1775年開始,丹麥皇太后茱莉安·瑪莉將皇家哥本哈根設立為皇家御用瓷,專為製作皇室用品及贈品,皇家哥本哈根標誌上的皇冠,代表了與皇室的深厚關係,
而三條波紋代表了Oresund,Store Balt以及Lille Balt 三個圍繞丹麥的海峽。皇家哥本哈根經過這兩百多年的粹煉,儼然是丹麥設計史的縮影,從奢華繁複的洛可可時期、復古氛圍繚繞的路易十六時期、追求歷史感的維多利亞時期、花鳥紋華麗攀附的新藝術,
一直到幾何線條掛帥的Art Deco 時期;從東方意味濃鬱的藍花系列、工筆細膩金邊鑲嵌的Flora Danica系列、以至優雅精緻的全花邊唐草系列等,各種風格來來去去,為家飾器皿刻畫出不同的面貌個性。已經有200多年歷史的皇家哥本哈根,目前全廠110 位瓷繪師,300 位陶瓷製作師傅,仍然堅持著手工打造的傳統,每位工藝達人均累積十幾二十餘年深厚的技能基礎,創作精緻完美的作品。
時至今日,皇家哥本哈根的生產依舊沿用傳統的手塑手繪的方法,代表著歐洲瓷器黃金時代的唐草系列Blue Fluted(1775年) 、 丹麥之花Flora Danica(1790年)等歷久不衰,為西方上流社會和收藏家所青睞。
筆者覺得皇家哥本哈根僅僅只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卻能成為世界頂級的瓷器行列,原因有幾個,
首先科學系統的文字實驗記錄,從開始到創辦,都有非常嚴謹詳細的文字記錄,什麼釉料,什麼泥坯,什麼溫度,都會詳細備案,一點一點備錄在案,為後世的成功打了非常好的基礎;哥本哈根數百年來的生產的每一款瓷器都傳承有序,底款資料圖式甚至廠裡的模子都保存完整,對手工製作工匠也很尊重,不光底款經常標示,廠商和收藏資料也是有名有姓,即使是戰爭年代都沒有破壞,作為收藏者也是按圖索驥,鑑別易如反掌。
第二,設計理念,一直擁有專業的設計師,不斷的更新設計產品,一個好的設計師是一件產品的靈魂;第三,堅持手工品質,從泥坯到成品,這種傳統一直延續至今,質量保證是產品持續發展的根本,第四,發達的海運物流,僅次於英國,歐洲第一,產品可銷往歐洲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