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毛標題要說母親節的禮物呢
因為本周內容的選定
是母親節禮物引發的
今年的母親節我選了一件特別的禮物,
是一支丹麥皇家哥本哈根瓷廠
在1982年生產的母親節紀念瓷盤。
本人就出生於1982年,
所以也可以說這是一份
遲到了37年的母親節禮物。
感覺這個小禮物還是挺有意義的。
話說雖然它家的紀念瓷盤
在市場上有一大把
但有針對性的去找其中一個
還是有點小難度的。。
底款
哥本哈根的瓷器在國內很常見,
只不過大多數人只知道
最常見的皇冠和三道波紋的標記
實際上還有一家分廠存在
並且使用不同的底款
持續運營到1969年才停止
內容還是不少的,分兩次更新吧
本周是哥本哈根本廠的標記
下周是分廠標記
皇家哥本哈根是1775年5月1日
由丹麥皇后茱莉安·瑪莉贊助成立的。
Logo上的皇冠代表了這家瓷廠
與皇室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皇冠下方的三條波紋
則代表了丹麥的三條海峽
((大海峽、小海峽、桑得峽)
這基本上是盡人皆知的。
自成立以來,
三條波紋的標記始終會出現在
每一件的出產的瓷器上。
實際上官方給出了一個關於底款的圖示
不過我感覺介紹的不是太細緻,
並且1870年以前的底款也沒有出現
so,我來幫他稍微完善一下吧
官方底款圖示
1775-1870年
最早期的三條波紋畫的很隨意,
看起來給人一種很著急的感覺。。。
19世紀後,線條慢慢規整了不少,
並且大部分的波紋邊上會出現一個點
1870-1890年
直到大約1870年左右,
三條波紋的筆畫開始變得非常均勻
不再使用純手繪的方式,
而是使用專用工具繪製
比如帶有三個筆尖的畫筆或者印章
1887-1892年
出口專用,有紫色或紅色
1892年
用於出口美國使用的標記
有紫色或紅色
1894-1900年
1889-1923年
1905年
用於復刻茱莉安·瑪莉時期的瓷器
請注意這個標記是從1905年開始使用
並不是只有1905年使用
後續的年代中有很多使用這個印記的產品
1920-1950年
這個印記應該是分廠所使用的
一般被用於陶器上
不過既然官方的圖示裡有這個
我就也列出來了
1921年
產地為中國的手繪瓷器
1923-1935年
開始有兩個不同的標記
左邊由 royal copenhagen/DENMARK/皇冠圖形組成
右邊由 DENMARK/皇冠圖形組成,常用於瓷偶上
1935-2009年
可以通過底款辨別生產時間了
根據的不同的生產時間
在不同的字母上或下有相應的記號
我把它們做成一個表格方便查詢
為什麼要費勁做成表格呢,
因為這些才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
A
B
特定的標記
上面底款的變種
常用於特定的藝術家瓷偶或陶偶
年代記號的判定方法與上面相同
畫家編號
1893-1935年畫家採用數字編號
1935-1950年使用畫家名字
縮寫的小寫英文字母
1950年以後使用畫家名字
縮寫的大寫英文字母
但是這個存在個體差異,
比如下圖應該是1955年
但卻是用小寫字母
所以在1950年以後
也有一些小寫字母的拼寫
同樣在1950年以前
也存在少部分大寫字母
2004年後產地變更
2003年的時候皇家哥本哈根
派遣了兩名技師到泰國
對10名學徒進行培訓,
他們都來自曼谷的一所藝術學校,
隨著培訓的進展順利,
哥本哈根與當地的一家公司達成合作
並於2004年在曼谷北部
購置了土地開始建廠生產
所以現在除了頂級系列「丹麥之花」,
其他的產品已經全都轉移到
泰日韓等國家進行生產,
當然產品的設計依然由丹麥方面負責
泰國工廠
儘管官方給出的說法是
無論用料還是工藝都與丹麥一般不二,
但網上還是有些人表示
泰產的品質不如原來丹麥原產的,
並且認為泰國的人工成本更低,
但產品的售價卻保持不變,
這一點很不科學。。。
關於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吧,
不做評論了。
底款的差別很容易分辨,
丹麥以外生產的瓷器上
不會出現「DENMARK」的字樣
泰產底款
二級品
和很多歐洲品牌的瓷器一樣
哥本哈根的二級品
同樣會在底款上才出現一道劃痕,
但是這個痕跡很輕,
有時需要在燈光下才能看清。
需要注意的是二級品的官方公開銷售截止1972年
但目前不少瓷器商家手裡還是有很多庫存的
有時會發現底款上有2道或3道劃痕
這並不代表它們是三級品或四級品
這些底款上更多劃痕的瓷器
是專門提供給內部員工使用或購買的
其品質和二級品是一樣的
特殊案例
在尋找配圖的時候
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案例。
在一個古董收藏的論壇中,
一個老外發圖片求解答,
下面一堆人激烈的爭論,
到底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這個底款中denmark變成了denmarm
這類風格的瓷器
哥本哈根倒是有一些,
被稱之為新藝術風格
(Art Nouveau丹麥語)
但這個底款真是看不明白了,
姑且算一個特殊案例
發出來供高玩研究吧
說實話我覺得是假的
因為畫的有點弱。。。
本廠的標記基本完結
下周更新分廠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