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娟作品《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又名「五彩」,實為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的統稱,以清康熙朝最負盛名。其色彩瑰麗多姿、濃豔奪目,別具一格,有著濃厚的民族藝術風格。雍正時期,粉彩盛行,五彩趨於衰落。到了乾隆時期,基本上已不見單獨的五彩瓷器,而多與粉彩、琺瑯彩等並用。當下,清康熙古彩存世不多,懂的人甚少,專攻古彩的藝人更少。可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陳淑娟卻不然,她傾心於古彩,不斷求索,並在古彩藝苑開闢出一片天地,不僅被評為「江西省陶瓷藝術大師」,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彩技法」的傳承人。
陳淑娟作品《情趣》
景德鎮自古以來以瓷為業,積蓄了豐厚的陶瓷文化底蘊,保存著很多官窯陶瓷畫冊。陳淑娟的家毗鄰瓷廠,她的父親也開了一家仿古陶瓷作坊,僱有10來個畫工。大人們經常圍著官窯陶瓷畫冊念念叨叨,聽著這些故事,仿佛打開了陳淑娟對外面世界的嚮往,也使她成了師傅們的小徒弟。每當開窯、開爐時,陳淑娟就會看著父親和師傅的臉色,揣摩瓷器燒制的品質。
陳淑娟作品《春日》
在嚴父的督促下,陳淑娟考進景德鎮陶瓷學院學藝術設計,開始規範全面地進行陶瓷系統學習。學校常與一些國內外陶瓷藝術院校進行學術交流、研討,舉辦陶藝家作品展,使陳淑娟明白了每位藝術家都有不同的藝術特點,每件作品都飽含著藝術家的情感。
那時,珠山八友、當代名家大師都成了陳淑娟的老師。她不斷臨習,研究每位藝術家的風格特點、時代背景和生活情感。在陶瓷五彩繽紛的技藝中,她尤其陶醉於古彩。明亮豔麗的色彩有著獨特的民族色彩與語言,具有強烈的抒情性。她認定:瓷器、繪畫是她的生活,傳承古彩是她的命運。
陳淑娟
陳淑娟在古彩瓷中「漫步」,盡其所能地與作品交融,好像在造「景」——圖像的景和內心之景,也是藝術創作的心靈之景。陳淑娟以人物與花卉為創作素材,繼承了傳統的鐵線描、高古遊絲描等技法,糅合多種筆法而自成一格,結合寫意與工筆進行創作,發展出寫意化的韻律美。畫中美人面容光潔、嫵媚豔麗,充分展現出高貴博雅的古樸氣質,但又不失現代的浪漫氣息。她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十分注重氣氛的烘託、意境的營造,將難以言傳的微妙氣息準確地表現出來,細膩地再現歷史人物的精神氣質。
陳淑娟作品《湘雲醉臥》
陳淑娟酷愛戴榮華的仕女畫,畫了很多仕女速稿。陳淑娟的仕女畫以表現整體的意境與格調取勝:通過畫面意境的渲染、筆墨的變化與章法的虛實,再加入她清新典雅的設色,其筆下的仕女面頰圓潤、身材豐腴,或倚竹而立,或轉身回眸、或仰頭張望、或俯首沉思,動感十足,臨風搖曳。畫面呈現的仕女平和寧靜。那種安靜,是作者女性敏感特質的自如表達。面對這些畫中的女子,她覺得「很開心」,不能僅用「優雅」「美麗」「華貴」,而是要用「鍾愛」這個詞來表達。
陳淑娟作品《大觀園》
由於線條優美工整、色彩明快恬靜、構圖精美變幻,陳淑娟的作品在業內外廣受關注和好評。2010年,她的古彩瓷板《情趣》和玉璧瓶《多麗》分別在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第五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12年,其古彩人物《秋瑾》、古彩梅瓶《讀書·紅樓夢》分別榮獲中國工藝百花獎銀獎和中國工藝美術精品金獎。之後,陳淑娟的古彩整套瓷板《只有香如故》榮獲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古彩「紅樓夢系列故事人物畫」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大賽金獎。
陳淑娟作品《四美圖之四》
陳淑娟自認為是個「淺學」的人。她認為,古人的創作語境是以詩入畫,以畫顯詩品。古彩中的每個色彩和線條都會說話,而自己「只不過是在引導它的節奏而已」。她還需要讀很多書,讓生活成為藝術之源泉,即使是一絲氣味、幾滴雨、一段話、幾個句子都能成為創作的來源。
《紅蔓》雜誌為雙月刊,中英雙語,設計時尚,是一本全方位聚焦海派文化的雜誌,郵發代碼4-905,中國郵政網和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紅蔓》雜誌編輯部地址:上海鎮寧路九號九尊大廈九樓
電話:021-62255812
掃描《紅蔓》二維碼加關注
或長按二維碼來識別
歡迎關注「紅蔓雜誌官方微店」!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