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理髮,因為去的時間早,9點半,小區很多理髮店都沒開門,就找了一個剛開業的新店,在巷子裡面一點。店裡沒人,就老闆一個人,寂寞得玩手機。
老闆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我就主動和他聊聊,問他是如何選擇做理髮師這個行業的?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裡遇到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老闆也算健談,在我的鼓勵和不斷詢問下,分享了很多行業故事。
01、制度無情人有情
以前他學藝,在某個理髮店,有一個師兄比他早來三個月。
那時候老闆管的都算比較嚴,如果早上遲到一分鐘就會扣一塊錢。
這個師兄幾乎每天都會遲到個兩三分鐘、三五分鐘,每次被扣錢的時候就說老闆太摳門,遲到一小會也不礙事,反正顧客又沒來。
他那時候還是學徒,就勸他師兄說,何必遲到那幾分鐘時間?你要遲到遲個二三十分鐘也就算了,每天這樣扣幾塊錢,還和老闆對著幹,沒意思。店裡人都看著,你何苦為難老闆?
他說,其實他們老闆人真的還不錯,每個月發錢的時候,如果你是有零頭,他都會給你補齊,比如說你這個月拿3060, 他會給你發3100。你偶爾遲到扣的那點錢,早就抵掉了。
我覺得這個老闆很懂得管理之道:
制度無情人有情,你是師兄也不行。
制度是硬邦邦的,不能因人而打破,如果一個人踩踏了制度沒有受到懲戒,特別是規則制定者和管理人員,更得嚴格遵守紀律,時刻提醒自己,否則制度就算定得再好、再多、再厚,上行下效,也會是廢紙一堆。因此,不論你是店長還是首席,不論你是師兄還是師弟,都得遵守規定。
02、理髮師的培訓與晉級
理髮店老闆之前在美髮師學校短期學習過,我問他培訓效果如何?
他搖搖頭,說最大的問題是頭型模具都是一樣的,根本沒有實戰性,因為髮型受到一個人的頭型、身材、職業等因素影響。等到你真正去給顧客剪頭髮,還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剛開始生怕顧客投訴,或者再回來重新修剪,這時候店老闆會扣除你的績效,因為你自己的手藝問題導致顧客返工了,佔用了額外的時間和店裡的資源。
回想到學校教育,也是一樣。無法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都是老師一對多,普遍撒網。
成績很好的,急死,這些東西自己都會,能有點新內容不?
成績不好的,拖死,剛才講了啥?沒聽懂,能重播一遍不?
成績中等的,才感覺節奏剛剛好。
之前看微博,一個上海的高考生,父母給他請了一個厲害的家教,據說是個名校大學生,把這個學生的高考數學培養成滿分,現在火了,找他的家長太多,開出的價碼越來越高。
工作中的培訓也是一樣,只有單純的大課是不行的,要針對團隊成員的不同特點、不同崗位職責,開展一對一、個性化培養和輔導,這雖然費時費力,卻是培養梯隊必不可少的環節。
管理人員要有胸懷、格局,願意培養人;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主動培養人。
有的人會問:「我累死累活把下屬培養出來了,我有什麼好處呢?」
理髮店老闆說:「成就感吧,反正我也說不清楚,反正啥事不能只看錢。至少我會感激培養我的上級一輩子。」
理髮店老闆說:「那些壓著理髮師,過度使用,不給成長機會的理髮店,遲早都是人走茶涼必關門的節奏。」
03、如何與理髮師更高效地溝通?
我對理髮沒有什麼要求,洗剪吹就行,不染、不燙、不拉直、不辦卡,別說話,誰先說話算誰輸。
我去店裡的時候,沒有和理髮店老闆說什麼「剪短一點」之類的話,而是掏出手機,調出一張圖片,那是我上一次理髮還算馬馬虎虎的髮型,然後告訴他:喏,就剪這樣。
老闆說:哎,你還挺有意思,很少見顧客拿自己的照片,來告訴理髮師應該剪成什麼樣子。以前倒是有人拿著明星的照片來,說要理成那樣的髮型,但是每個人的臉型,身材,氣質都完全不一樣,不能生搬硬套啊。明星剪那樣,是帥,有的人剪那樣,就是衰。
我說:看照片,理髮師秒懂我的需求。看圖說話,大家都省口水,免得剪完以後不滿意,還沒法恢復原樣。
老闆說:是的,很多時候每個人對剪短點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的顧客很刁蠻,剪完了才抱怨你不是按照他的意思減的,無非也就是想減免點理髮錢而已。
其實,我沒告訴老闆的是,我近視,看不清楚對面鏡子裡的自己被他剪成啥樣,只好上圖了。
工作中的溝通也是一樣。
每個人對很多指令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
「剪短點」到底是多短?
「簡單修一下」到底是怎麼簡單法?
即使是書面溝通,白紙黑字寫出來,也不一定能完全寫清楚所有的信息,常常發生理解錯位的情況,更何況口頭傳達。因此需要多次確認,跟蹤,核實。
「請問我說明白了嗎?」
「辛苦你重述一下,我們再核對一次時間節點和任務要求。」
「這件事情處理到哪一步了?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
04、理髮師的培養周期
我問老闆:如果是零基礎學,到能正式理髮大概需要多久?
他說:這個也要看人,有的人快,有的人慢,一般來講大概需要一到兩年時間。
我問他用了多久?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說自己三個月就給人理髮了。那時候親戚介紹了一個很小的理髮店,人手又少,忙不過來,老闆很快就給自己上手的機會了。
他說,剛開始理髮的時候,心跳很快,緊張,即使店裡開了空調,剪完頭髮以後,整個後背都汗溼了。
你看,新手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學理髮,要先從洗頭工做起,然後是給其他理髮師當助理,吹吹頭髮,遞遞工具,處理染髮過程中的一些小環節等等,然後是實習理髮師,再到正式理髮師。
老闆還透露了一個規律:做實習理髮師一段時間以後,一般都會跳槽,換一個店,轉行做正式理髮師。
我問為什麼?他說,因為在原來的店,很難給你轉正的機會。理髮店的顧客很多都是固定的,熟客都找自己喜歡的髮型師,一般不輕易換人,你很少有機會上手。因此,換一個店,別人也不知道你的底細,也就能正式上手了。
難怪小區裡的理髮店,常常換人。
我問理髮店的收益如何。他說,以前他在一個店,4個人,每個月營業額6萬多,扣除各類成本,老闆大概能掙2-3萬純利。
我問:老闆喜歡讓顧客辦會員卡嗎?
他說:不太喜歡,因為大力推薦辦卡的當月,流水很高,老闆很開心,但是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就沒有什麼進帳了,老闆會失落。
05、理髮店的善意
他告訴我剛開業,第2天晚上就有一個70來歲的老人來理髮,問多少錢,我老闆說剛開業,15。老人說咋這麼貴呢?老闆說其他店都是25,30,要不這樣10塊錢我給您理?
老頭嘟嘟囔囔的說,以前他理髮,只要兩毛錢。
老闆很無語,開玩笑的說,小時候他理髮不要錢,給一碗米就行。
後來這位老先生還是花了10元錢理了發,走的時候也比較滿意。
老闆說,他準備每個月10號,20號給10個免費的理髮名額給60歲以上的老人。
這是他準備做的公益活動。
我說:這是很好的想法,但是你要做好萬全的準備,以免有人惡意來佔便宜。因為以前就有這樣的案例,一個包子店免費給遇到困難的人,發三個包子,結果有一個老人每天都來領,還有一個人跟老闆說,我不要這三個包子,你把三塊錢給我就行了。
他說:是的,準備做一個海報貼在門口,把情況寫得清清楚楚,每個月的某一兩天,只給10個名額,人多了,自己也受不了,畢竟小本生意呀。
是啊,生活中總會遇到諸多煩心之事,我們無法改變環境,只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上班是謀生,理髮也是謀生。每個人都在努力地生活,努力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在平淡如常的日子裡,偶爾遇到一些有趣的人,有過一些有趣的對話,便是對這個世界最好的珍惜。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隨遇而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