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展現全球影響力 為打造"四大品牌"增光添彩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為上海打造「四大品牌」增光添彩

  瑞士與蒙古國合拍片《再別天堂》獲金爵獎最佳影片獎。資料圖片

  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頒獎典禮現場。資料圖片

  6月,上海街頭,陽光打過碧綠梧桐葉,將街上的金爵標識映得熠熠生輝,上面一行字樣,直嵌入人們心中,「對電影的熱愛,讓我們在這裡相遇」……

  從1993年直至今天,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用21屆累積的努力,推動上海這座東方大都市,成為世界電影版圖上的耀眼明珠。

  在上海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建設的當下,於6月16日至25日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以其獨特的產業推動力、國際傳播力、惠民服務力,為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增添璀璨光影、絢爛色彩。

  電影節與「上海服務」

  服務電影 服務觀眾 服務全國

  「如果說26年前第一次來的時候,上海是黑白膠片的老電影,那現在的上海就是彩色大片。」坎城電影節藝術總監蒂埃裡·弗雷茂感慨。

  在坎城電影節結束3周之後,弗雷茂匆匆趕來上海。他說,自己是想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坎城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好夥伴,雙方會一起謀求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已經越來越大,我想我們會越走越近。」坎城電影節很少與別人合作,但這一次弗雷茂卻有明顯不同。他說,在全世界的電影節格局中,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地位正迅速上升,「上影節面臨著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電影國家之一」。

  時針轉回到百餘年前。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巴黎的一家咖啡館地下室裡放映了他們自己拍攝的電影《火車進站》等短片,這也標誌著電影的誕生。第二年的6月30日,《火車進站》就遠渡重洋來到了上海,在徐園人們第一次看到了「西洋戲」。上海與電影的緣分,就此延續至今。

  1993年10月7日,寄託著中國幾代電影工作者夙願的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上海拉開帷幕,我國電影事業在改革開放中進一步走向世界。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專業權威的國際性電影交流平臺,承擔著向世界宣傳中國電影、分享中國文化的責任,也承擔著中國電影學習世界電影的責任。用弗雷茂的話來說,「上海有這麼好的電影節,這對熱愛電影的人是一件幸運的事」。

  發展至今,在注重專業、行業、產業的同時,將自身定位為「市民的節日」「大眾的節日」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也注重惠及更多觀眾,著眼於服務廣大市民、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本屆電影節期間,改革開放40年藝術電影系列講座邀請多名電影研究學者,以《戰狼Ⅱ》《紅海行動》《無問西東》《山河故人》等16部影片為主,深入上海20多個村居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展開電影導賞活動。百餘場社區電影公益放映活動也同期開展,市民在自家門口,就能觀看到國內外影片,享受最便捷的優質公共電影服務。

  「拍攝在上海——上海影視拍攝指南2018」首發式暨「上海影視拍攝取景地」全球推介會也在電影節現場舉行。此前,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連續4年編制《上海影視拍攝指南》。為讓上海影視拍攝取景地的呈現更加生動,該《指南》幾乎年年有創新。今年更是為上海全市16個區近200個影視拍攝取景地建立了影像素材庫;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使2018版《指南》上的圖文資訊「動起來」,劇組製片不用親臨現場就可以完成費事、費時的勘景任務;通過中英文對照的形式發行,吸引更多國際影視項目「海漂」。

  電影節與「上海製造」

  製造電影 製造人才 製造未來

  電影是製造業嗎?

  電影當然也是一門製造業。這條特別的流水線,生產的是夢境,捕捉的是人們夢境與現實交匯的剎那。

  「電影具有工業文明的基因,具有新技術的欲望,具有創造新市場新財富的能力。」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任仲倫感慨。

  如果說電影是一臺大機器,每一顆螺絲釘都不可缺少——6月16日晚,電影節開幕金爵盛典現場,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邀請3位電影幕後工作者登上盛典舞臺,接受現場全體嘉賓和所有觀眾的致敬。

  膠片修復師胡玉娥這些年和她僅有4人的團隊修復了近3萬本膠片,合2000多部電影;《芙蓉鎮》《牧馬人》《女籃五號》等經典的中國電影,都經電影字幕翻譯員張國輝之手走出國門;原上海曹楊電影院美工師李樹德從業多年,曾畫過上千幅電影海報,他說:「每一張海報我都傾盡了心血,每一張海報我都格外愛它。」

  在電影節這個舞臺,許多人把自己的大部分生活和人生都貢獻給了電影。正是這種無可比擬的工匠精神,讓上海國際電影節不斷向前,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近年來,上海更是依託電影節這一平臺,不斷完善現代電影工業體系。「我們要通過辦節,為真正的產業發展集聚所有元素。」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說。

  本屆電影節特設「科技影都松江大學城影視展」,誕生過無數影片的車墩影視基地就地處松江。近年來,松江區作為上海影視產業發展重鎮,吸引不少影視拍攝基地在此落戶。

  正在建設中的昊浦影視基地是車墩鎮引進的首家影視特效拍攝基地。距離上海車墩影視基地約5公裡處,還有上海聚鷹堂影視基地,擁有5組大型室內攝影棚。這一規模巨大的片場項目,堪稱長三角技術含量最高、綜合功能最強大的室內影棚。

  2015年,符合國際最高聲音製作標準的立鼎影視後期製作中心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宣布運營,成為全亞洲最高端的、以頂級錄音棚為主體的數位化電影後期製作中心。作為好萊塢最成功的系列動畫之一,《功夫熊貓3》在上海完成聲音的後期製作,這在之前很難想像。

  上海,從源頭開始打造一條現代化的電影工業全產業鏈。當電影「製造」上的短板被越來越多地補齊時,人才成為上海電影產業最為重視的一環。

  2014年電影節期間,中外合作辦學的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正式「落滬」。為成立這個學院,上海跟蹤了10年,經歷了3輪艱難談判。2015年,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成立,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和電影產業提供技術支撐,輸送優秀人才……

  在這座城市看來,電影的發展一定不能浮躁,上海願意扎紮實實從根部做起,從人才培養開始。

  電影節與「上海購物」

  出票火熱 效應溢出 輻射寬廣

  開票後1分鐘,線上售出32401份訂單,52894張影票;5分鐘後突破10萬份訂單,總售出票數達151738張……

  6月9日上午8時,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線上開票後,官方指定售票平臺的數據記錄下了影迷的熱情:不到1個小時就超越了2017年上影節首日的線上出票量。其中,浙江省和江蘇省影迷購買的電影票總數均超過1萬張,展現出電影節對長三角地區強大的影響力。

  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影片展映一直得到影迷的熱情關注,今年展映的500部左右中外佳片將通過45家展映影院覆蓋上海全市16個區,場次超過1500場。儘管如此,影迷高漲的觀影熱情,仍讓不少熱門影片門票出現秒光的局面。

  對於熱門片,影迷在搶票,電影節組委會在加場,在可行的範圍內儘可能滿足大眾需求。例如《小偷家族》《阿凡達》《災難藝術家》《指環王3:王者無敵》《肖申克的救贖》《愛你,西蒙》《神奇動物在哪裡》等共增加16場排片,在網際網路平臺和45家展映電影院售票窗口提供加購。

  「如果按常規走,加場肯定沒法在電影節舉辦期間完成。我們經過預測,對那些有可能出現的『爆款』,在合同中先期約定,如果電影票熱銷,片方將提供加場服務。這才讓加場成為可能。」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介紹。

  電影節面向全球徵集參賽參展影片,共收到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的3447部影片報名;電影節首日,籤約成立了由來自29個國家的31家電影節機構組成的「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在這個6月,全球電影界已把目光投向上海,來自70多個國家和全國各地的萬餘中外來賓集聚上海。

  本屆電影節的購票數據顯示,僅是來自北京的影迷,就能坐滿20架飛機……電影節期間,無數影迷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度過屬於電影的10天光陰,將為這座城市帶來活力與生機;無數電影人在這裡交流、溝通、洽談合作,為電影乃至更多行業帶來發展的機遇;無數臺前幕後的相關人士相聚在上海,相聚在電影節,構成的是一個巨大的磁場,裝配的是一架強勁的引擎,輻射的是整座城市甚至是包括長三角在內的更寬廣處。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每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上海連小龍蝦生意都會變得特別火爆。本屆電影節期間,優酷就在上海舉辦了「優酷蝦蝦儂:2018優酷暑期大劇熱綜世界盃展映活動」,擺上小龍蝦,配上冰鎮啤酒,請來相關明星登臺亮相,向公眾推薦自己的最新作品,現場十分火爆。

  「影視產業是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著力點,抓住振興上海影視產業這個龍頭,能夠取得一業強、多業興的顯著效果。」胡勁軍坦言。

  電影節與「上海文化」

  聚焦江南 承繼傳統 走向世界

  「難忘30年前戲劇的用心編排,也難忘這一次《曹操與楊修》以3D電影的形式展現。」電影節現場,京劇演員尚長榮感嘆,中華民族戲曲藝術和當代聲影藝術的結合,產生了美妙的觀賞效果和藝術感染力。

  尚長榮飾演的曹操是京劇的經典形象,他與言興朋1988年在上海京劇院創排完成的《曹操與楊修》堪稱京劇的裡程碑式作品。30年後,當初的原班人馬用電影的形式重現經典——電影節期間,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全球首映。作為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盛典單元中唯一一部戲曲電影,該片已收到全球多個知名電影節的邀請。

  這也是導演滕俊傑繼《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之後的又一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新作。「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挖空心思、想方設法,目的就是要讓傳統的經典別樣重生。」滕俊傑感慨。

  近年來,戲曲電影已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大特色,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更多優秀戲曲電影匯聚上海,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這個平臺向全世界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電影是文化的『使者』,電影節是『文化使者』走向世界的橋梁。」正如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電影節組委會名譽主席慎海雄在電影節金爵盛典致辭中所言:「來自海內外的影人,無懼山高和水遠,匯聚到文化大都市上海,以光影築就一場全民盛宴,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設。」

  這是一張上海文化走向世界的「金名片」。今年,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設置了首映盛典單元。來自華語地區、歐洲、亞太、美非的32部劇情片,15部動畫片、紀錄片及短片選擇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超過60部電影進行亞洲首映。通過首映盛典單元,吸引全球優秀電影作品藉助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平臺走向國際,充分發揮文化大碼頭的集聚效應,打造首發、首映、首展、首演的「上海主場」。

  浙江取材,上海主創,合力謳歌改革開放40周年的電影《春天的馬拉松》,也在電影節現場啟動。這是一部基於重大現實題材的作品,集中展示當下農村基層治理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人民當家作主的農村新貌,其核心劇情取材於浙江寧海推行「村級權力清單」過程中的真實故事。導演夏曉昀表示,該片的創作也體現了上海影視產業在推動長三角影視創作資源共享方面的巨大作用。

  去年底,上海發布了「文創50條」,提出上海要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的目標;前不久,上海公布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傅文霞表示,進入新時代,上海國際電影節將站在新的起點上,落實上海「文創50條」,努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全力推動上海乃至中國的影視產業發展。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2016年上半年增光添彩的電視劇中,展現了最精湛演技的演員會是誰呢?
    給2016年上半年增光添彩的電視劇中,展現了最精湛演技的演員會是誰呢?為了消除大家的好奇心,提問了KBS,SBS,MBC,還有綜合編制臺JTBC的十名PD:「今年最突出的演員是誰?」結果,宋仲基獲得了兩票,排名第二。
  • 思路花雨/為人生增光添彩的,是內在的「高顏值」
    全球70多億人,在容貌真上正配得上「高顏值」的也沒有多少,但數不勝數的人卻憑藉內在的「高顏值」獲得成功。 一個人的價值的高低,不是看你的相貌有多美,顏值有多高,而是看你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是像飛蛾一樣追尋光明,還是單單奢望一雙蝴蝶的翅膀。當你用實力和人生的價值填補上了在「顏值」上的空白時,你亦可以為自己豎起一個大拇指,驕傲地說:我也是一個高顏值的人。因為你的確配得到這樣的一頂光環。為人生增光添彩的,正是人的內在的「高顏值」。
  • 1.4萬元歸還失主,鳳縣中學學生為創文增光添彩
    我們將會號召鳳縣中學全體同學,向這兩位同學學習,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繼續為全國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 以精品奉獻人民 用文化添彩小康 廣州打響四大文化品牌
    以精品奉獻人民 用文化添彩小康 廣州打響四大文化品牌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11-11 廣州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豐富公共文化供給
  • 《主持人大賽》金句錦囊,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
    收下這份《主持人大賽》金句錦囊,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 ·只有不忘自己的中國根,才能寫出更多鏗鏘有力的中國文,為祖國在國際話語體系上加分。——鄒韻
  • 李子柒,那個站在世界舞臺為中國增光添彩的姑娘
    這個穿著粗布漢服幹農活的姑娘,執著於回歸萬物本質,用中國傳統技藝展現美食、器物從無到有的製作過程。她的視頻裡不僅有美食,還有許多傳統工藝、非遺文化。從筆墨紙硯、活字印刷,再到蜀繡、傳統漢服,胭脂水粉等。好像沒有她不會的。
  • 助力打造廣州「全球定製之都」新名片 尚品宅配創新模式賦能產業升級
    在家居領域,廣東作為定製產業集中地,20年發展造就了數十家上市企業,近半數在廣州,成功打造出「家居定製看廣州」的響亮口碑。  11月3日,由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廣東省定製家具協會主辦的新國貨「全球定製之都」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尚品宅配作為廣州「定製之都」示範企業之一,與廣州市政府領導、人民日報領導及其他家居企業代表,圍繞定製產業發展新方向和新目標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與對話。
  • 如何高效利用YouTube自我打造、拓展品牌影響力?
    相信出海企業都知道,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視頻平臺,但同時也會產生以下疑惑:B2B製造企業有必要進行品牌打造嗎,這不正是外銷服裝、珠寶、假髮、電器等C端關注的嗎?B2B企業受眾比較小眾,品牌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思維誤區。
  • 打造上海文化品牌 上海海派旗袍文化節閉幕
    主辦方表示,將以中國傳統文化之雅、江南文化之韻與海派旗袍之美豐富系列活動的內涵,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引領優雅、健康、自信、品位的生活方式,使海派旗袍文化成為上海這座魅力都市具有代表性的名片,將為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增光添彩
  • 西青最後一棒火炬手李奕萱:在賽場為天津添彩
    再回憶起整個火炬傳遞過程,李奕萱表示:「跑的過程中特別激動,身邊的人都在給我加油鼓勁,而這也給我帶來了力量,鼓舞著我在接下來的全運會比賽中全力以赴,展現出天津健兒的精神風貌。」  李奕萱目前是霍元甲文武學校學生,同時也是現役天津市武術隊隊員。
  • 電影《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全陣容上影節紅毯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16日舉行開幕式,電影《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全陣容,霸氣亮相紅毯。《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上影節紅毯亮相此次《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劇組亮相上影節開幕儀式紅毯,也是自該片殺青以來全陣容首度集結。徐克、王中磊、葉寧等幕後主創著正裝登場氣場十足,趙又廷、馮紹峰、林更新、阮經天幾位男演員亦著精緻西裝,帥氣迷人。馬思純一身純色禮服登場,恬靜而優雅,「武后」劉嘉玲則身著黑紗透視長裙,性感大氣,凸顯「霸氣女皇」的氣場。
  • 張德芬空間登陸納斯達克,向世界展現中國品牌的力量
    2020年5月10日,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四個"中國品牌日"。張德芬空間及旗下張德芬幸福研習社在中國品牌日當天,雙雙登陸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點亮世界第一屏,向世界展現「中國品牌」力量,向全球展示「中國網際網路+教育」新業態。
  • Columbia通過世界影響力評審榮獲「世界影響力的品牌」
    記者從WRCA官方渠道了解到,美國哥倫比亞運動服裝有限公司(The Columbia Sportswear Company)被WRCA世界影響力評審委員會評審為「世界影響力的戶外登山運動服裝品牌」。哥倫比亞(Columbia)品牌創立於1938年, 當時的俄勒岡州經常下雨,所以早年的哥倫比亞是以生產雨衣、雨帽起家,時至今日經過不斷發展各類戶外運動服裝及研究高科技布料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戶外服裝品牌,其卓越的產品品質超越考驗,得到世界人們的認同。
  • 鉑爵旅拍:用品牌連結市場,成就2020全球旅拍影響力
    圖:第五屆中國結婚「金標獎」頒獎典禮 據悉,中國結婚「金標獎」是由中國結婚產業的風向標媒體《結婚產業觀察》發起創辦的垂直專業獎項,經過歷屆打磨與行業共創,至今已成長為中國備受矚目和極具影響力的大型結婚產業評選活動
  • KOK打造中國拳擊民族品牌,頂級賽事獲四大拳擊組織官方認證
    中國本土的職業拳擊發展至今不過20多年,儘管出現過為數不少的拳擊賽事,但很少有哪個能真正做大做強,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認可度也十分有限。如果讓一位資深拳迷說出五個中國拳擊代表性賽事或品牌,恐怕他思考許久也難以給出答案。
  • 泗縣:打造品牌文化活動 添彩百姓美好生活
    2020年,泗縣按照省、市部署,精心謀劃、創新舉措、狠抓落實,高質量完成了「送戲進萬村」年度任務,開展送戲演出174場次,服務群眾超過10萬人次,極大豐富了城鄉群眾文化的生活,增強了群眾文化獲得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
  • 走進九大定製品牌,探秘「全球定製之都」發展核心邏輯
    歐鉑麗和BAUNIS鉑尼思分別是集團旗下的年輕時尚品牌與高端品牌。經過26年的迅猛發展,如今歐派的定製家居產品生產總規模居於行業第一,擁有天津、清遠、無錫和成都四大智能化生產基地,總建築面積超200萬平米。全球門店已突破7000多家,產品旺銷6大洲118個國家。
  • 上影節丨中國電影票房吧第19屆上影節電影高峰論壇等你來!
    中國電影票房吧作為業界知名的電影票房數據、資訊類微信公眾大號,一直致力於行業現象的深耕挖掘分析,全方位多維度實現在資訊觸達,項目評測等層面為滿足新媒體時代下的影視行業用戶需求而不懈努力。此次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中也有屬於中國電影票房吧的一抹亮色,唯勤唯懇,上影節,我們來啦!
  • 永州零陵:首位「夜間區長」亮相古城 為夜經濟增添文化亮點
    為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零陵區建立了「夜間區長」制度,為夜經濟管理亮出新招。首次聘請的國家二級作家、出版過多部關於零陵著作的劉翼平,國慶期間與文化界的朋友將「文化地攤」擺到了零陵古城。擺攤的作品包括《零陵詩韻》《零陵山水散文》《瀟湘水韻》《時間的光芒》等,作品大多數圍繞瀟湘大地歷史與地域主題,帶有濃鬱的「地方志」風格。
  • 「華騰杯」2020衛浴影響力十大品牌重磅揭曉
    有這樣一批「意見領袖」品牌,他們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樹立標杆,為行業的發展注入正能量,充分體現了品牌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並且推動著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華建材網依託自身「大數據研究院」和「雲計算系統」,傾力打造2020「華騰杯」——家居建材行業品牌力綜合指數大數據榜,旨在見證衛浴企業在行業內外的品牌影響力,為衛浴消費者與經銷商提供品牌選擇依據。哪些衛浴品牌是行業影響力擔當?哪些衛浴品牌能榮登榜單?馬上為您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