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安定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水汙染防治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汙染減排與生態增容」並重,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水汙染治理、水環境改善、長效機制構建,堅持打好水汙染防治「組合拳」,推動關川河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截至11月底,關川河地表水水質有7個月達到Ⅳ類以上水質,達標率達到63.6%,其中兩個月為Ⅲ類水質,優於Ⅳ類考核標準。相比2017年至2019年三年時間僅有1個月水質達標的現狀,關川河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水質達標率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不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
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市區兩級籌資3億多元,實施城區汙水管網維修改造、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關川河主河道生態整治、50萬方調蓄池、重點鎮汙水管網連同、關川河翻板壩清淤、河道堤防等重點工程,以項目建設推動落實河道垃圾清理、河道疏浚、排汙口整治、廢水治理等綜合整治措施。銜接爭取引洮生態用水,科學合理確定生態補水量和補水時段,實施均衡補水。深入開展城區2家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新建汙染物深度處理設施,優化汙水處理流程,將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從國家一級B標準提高至一級A標準,大幅降低入河汙染物排放總量。同時,2019年度積極謀劃的總投資為2.162億元的黃河流域關川河水環境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已納入了中央重大項目管理庫,正在分階段組織實施,關川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有序實現科學化、規範化、系統化。
在體制機制上做文章,持續強化河道監管能力
按照中央和省、市全面推行河長制的相關要求,制定出臺了《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建立區、鄉(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和區、鄉(街道)二級警長組織體系,確定主要河流及其支流、溝道河長制管理分工,做到定人、定級、定段、定責,建成河長責任信息平臺,接受投訴舉報和社會監督,健全了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部門聯動推進的管理保護責任體系,構建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道管理保護機制。
在清淤治本上求突破,逐步提升河道自淨能力
持續開展河道採砂專項整治行動,劃定了禁採區、可採區和保留區,並依法取締10家採砂場和7處採砂點,督促23家採砂場規範建設運行廢水治理設施,回填砂坑21處,回填集水坑31個,清理河道垃圾5.96萬立方米。開展沿河汙排汙口專項調查及整治工作,對沿河排汙口河道垃圾進行了大規模、地毯式、高強度集中整治,開展河床岸坡平整綠化,消除了河道內各類汙染源,開展河道底質改良,形成了良好的水流通道,關川河水生態環境自我修復、自我涵養、自我淨化能力逐步提升。
在達標治理上見實效,加快推進工業廢水治理
在達標治理上見實效,加快推進工業廢水治理。2019年以來,實施運行馬鈴薯澱粉廢水收集幹管工程、汙水處理調蓄池工程和新市區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條馬鈴薯澱粉廢水企業預處理、汙水幹管集中收集、汙水處理廠統一處理的治汙新路子。督促轄區內金羚藥業公司、扶正藥業公司等工業企業進一步完善治汙設施和精細化管理措施,並通過嚴格項目管理、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等手段,提升工業企業廢水處理水平。
在總體設計上謀思路,提前規劃農村汙水治理
嚴格貫徹《關於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指導意見》精神,緊緊圍繞「削減汙染物排放、改善農村水環境」的總體目標,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結合全區實際編制完成了《定西市安定區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規劃(2020-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因地制宜選擇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模式,採取分散處理、集中處理和納管進廠3種模式的7種工藝,將全區19個鄉鎮的306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汙水全部納入治理範圍,2030年前將全面完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目前,該《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正在組織實施,其中鳳翔、巉口2個鎮農村生活汙水依託已建成的生活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置,李家堡鎮麻子川村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站已建成運行。
「十三五」進入尾聲,「十四五」即將到來。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徵程,安定區將進一步堅定信心,主動作為、真抓實幹,以攻堅衝刺狀態、務實有效舉措,在整治成效上下功夫,健全長效機制,確保關川河水質穩定改善。
覺得不錯請分享並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