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1日,張國榮選擇用一種凜冽而決絕的方式,離開了人世。
從此,這世界上少了一位「濁世翩翩佳公子」;千千萬萬人心中,多了一樣痛惜的理由。
流光匆匆,轉眼又是4月1日。
15年過去了,因為他的離世,愚人節仍是許多人心中,一個笑不起來的日子。
不是所有人
都配得上這一聲哥哥
歲月匆匆,帶走了許多人,許多事,為什麼他卻始終未被世界遺忘?我想不僅僅是因為那句流傳甚廣的:「和他的歌藝演技相比,他的容貌不算什麼;和他的人品相比,他的歌藝演技就不算什麼」,更是因為他的「真」。
余杰說:「這個世界缺少的不是好人,而是真人」,「哥哥」張國榮就是這樣一個「真人」。
誠如他自己所言:「我最自豪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我張國榮始終是張國榮。」
後來大家都叫他「哥哥」,覺得這個稱呼特別襯他,徐克一語道出其中關竅:「因為他很照顧人嘛!這是他的本性,他見到你笑便會很開心,見到你愁眉苦臉,他便會想辦法消除你的不快。」
涉世越深,看盡了世間的黑暗和醜惡,許多人難免隨波逐流,將真心藏起來,戴上虛偽的面具,變得越來越冷漠。
但張國榮在銀幕前縱使有千百種模樣,眼神卻始終清澈純真,始終以百分之百的真心對待每一個人,用深情溫暖這個薄涼的世界。
《霸王別姬》
「我想虞姬即使自刎與劍下,那一刻,她亦是幸福的,對望的眸中,她看到了相許的來世。」
1956年,張國榮出生於香港,家裡兄弟姐妹共有十人,張國榮是最小的一個。 張國榮的父親是香港洋服店的裁縫兼老闆張活海,馬龍·白蘭度、希區柯克、加裡·格蘭特等好萊塢明星都是這家裁縫店的顧客。1969年,張國榮獨自赴英國留學,考入英國裡茲大學紡織專業。大學一年級時,父親突然中風,張國榮返回香港,學業就此中斷。
關於父母,張國榮說:「我跟爸爸都不熟」,「我安靜得就像空氣一樣,沒有人意識到我的存在。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抱一抱媽媽。」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張國榮初初入行。彼時還是西裝骨骨的蔡楓華時代,而個性前衛的張國榮經常穿背心牛仔褲就上臺唱歌,因此形象並不討好。
有一次在沙田表演,他戴著海軍帽上臺唱歌,沒有掌聲只有噓聲,他瀟灑地把帽子飛向觀眾,很快,有人把帽子扔回臺上。是為「第一慘」。
我就是我
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主演電影獲金像獎提名
1982年,張國榮主演的電影《烈火青春》為他贏來了第一個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而這部電影也成為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和金像獎評選的「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之一。
張國榮與譚詠麟
1984年推《Leslie》奠定歌壇地位1984年,專輯《Leslie》轟動全港,銷量突破四白金。其中歌曲《Monica》成為香港流行音樂史上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作品之一,在業界和公眾中都影響深遠,直到15年後仍入選港臺「世紀十大金曲」。《Monica》這首歌也奠定了張國榮歌壇巨星的地位。
1984年,收錄於唱片《Leslie》中的主打歌《Monica》一曲發行,從此紅透全香港
1987年橫掃香港各大音樂頒獎禮1987年,張國榮粵語大碟《SummerRomance》中的大熱歌曲《無心睡眠》橫掃1987年度香港各大音樂頒獎禮,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的壓軸大獎「金曲金獎」、十大中文金曲獎、十大勁歌金曲獎等多項樂壇大獎。
1986年,大紅大紫的張國榮,穿著紅色西裝,「濃情」開唱
1991年獲得金像獎影帝1991年,憑藉在電影《阿飛正傳》中精彩傳神的表演,張國榮成功摘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桂冠。張國榮飾演的旭仔對鏡獨舞的片段更是成為香港影史上最為經典的片段之一,而這部電影也被認為是香港影壇最出色的文藝電影之一。
沒有演員能跳這樣的舞了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
可會想起我
一時的感傷情調可能是媚俗,而長達十五年的念念不忘則值得深思。當我們懷念張國榮的時候,到底在懷念什麼?
《胭脂扣》裡貴氣優雅的十二少,《倩女幽魂》中文弱痴情的寧採臣,《阿飛正傳》裡孤傲漂泊的旭仔,《春光乍洩》中天真魅惑的何寶榮,《英雄本色》裡率直倔強的宋子傑,《東邪西毒》裡深沉另類的歐陽鋒……
與其說是這些經典角色令他魅力盛放,不如說張國榮本身就是一種加持,令每個角色都能頻添光彩。
而張國榮的歌,不但動聽,更是動人。
雖然在今天聽來,許多作品在音效、技術層面有著時代的局限,但仔細聆聽,仍會被其中的真情所打動,稱得上「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這種感受,觀看張國榮的演唱會影像時,會更加明顯。
而張國榮自己也曾說過,「每一首歌都要投入好多感情在裡面」。許多時候,聽他唱歌,就是在唱自己的人生與故事。
他曾希望世人記住他:「當你見到天上星星,可會想起我,可會記得當年我的臉."
如今,我們可以回答你:只要時間不息,風會繼續吹,對你的思念不會停止。
————————
最近,「時代」很忙。紀梵希死了,一個時代結束了;霍金死了,一個時代結束了;李敖死了,一個時代結束了;李嘉誠退休了,一個時代結束了……這個時代的「告別」往往如此,效應只有72小時。
時間的力量摧枯拉朽,熱點過後,只剩朋友圈裡數量龐大但不無簡陋的情緒符號(諸如千篇一律的R.I.P和紅蠟燭),而情緒本身早已銷聲匿跡。
眾多大人物被瞬間遺忘,獨獨有一人,讓健忘的我們和健忘的時代持久紀念——15年了,張國榮,可能是第一個真正讓我們學會告別的巨星。
《阿飛正傳》裡面有一句對白:「要記得的,始終都會記得。」在哥哥離開的5479個日子裡面,我逐漸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請你想起他。
來源:雲南廣播電視報綜合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包括圖片)來自網際網路,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原作者看到請在文末留言或致電聯繫我們刪除或領取稿費,謝謝!電話:0871—65317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