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見到天上星星
可有想起我
可有記得當年我的臉
曾為你更比星星笑得多
當你記起當年往事
你又會如何
可會輕輕悽然嘆喟
懷念我在你心中 照耀過
——《明星》
第一次聽到張國榮的歌,還上著初中。
為了買一盒他的磁帶,騎車竄遍大街小巷。
記得那次,還順道買了一支玫瑰。
是歌聲傳遞的某種關聯。
那時並未聽懂,迷迷糊糊。
只是喜歡。
看了《倩女幽魂》,被深深打動,
張國榮所飾演的寧採臣,深情如斯。
這個片子,看了很多遍。
曾迷戀過學校某位男生的眼神,
因為某種相似。
去年底,《英雄本色》重映,
第一時間衝到影院。
熒幕上,阿傑出現,
瞬間淚奔。
是年少的記憶,
是當下的紀念。
我不認為自己是榮迷,
只是,那歌太好聽,
陪伴著許許多多的日子。
夜裡,靜靜地聽著,
任心事流淌。
只是,那些形象太深情,
詮釋生的意義、信念,
還有情的至悲至美。
那率性真誠的笑,陽光清透,
卻又是讓人忘不了的迷離眼神,
其中是風月無邊的情慾,
又是醉生夢死的悽涼,
抒寫著他的熒幕傳奇。
I am what I am 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
快樂是 快樂的方式不止一種
最榮幸是 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
不用閃躲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天空海闊 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我喜歡我 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
孤獨的沙漠裡 一樣盛放的赤裸裸
多麼高興 在琉璃屋中快樂生活
對世界說 甚麼是光明和磊落
——《我》
2003年4月1日,
原本以為只是一個玩笑。
掛了電話,
隱隱不安。
接著,一張張報紙確證了此事。
一種空白感。
那些日日夜夜,
聽歌,看影片,
沉浸其中。
然後暈乎乎地寫著,
心緒迷濛。
再次翻開,懷念,
深深淺淺。
那是2003年的4月,
夢裡依稀有淚光...
煙雲字
歲月如煙,夢幻人生。也許太真實終究會帶來太多的痛。是啊,太真實,有很多個時候,竟然快樂都那麼勉強。深愛你的歌,深愛你低低的聲音,深愛你溫情的眼神。踏過多少彎,怎樣才能寫出自己的故事?希冀一夢,哪怕短促傷哀,卻願為那種美而粉身碎骨。要麼真實徹底,要麼畏畏縮縮;要麼轟轟烈烈,要麼平庸談泊。如果連抒發真實都有造作感,所追尋的,又該如何追尋?
彈指一揮,漸老芳華,人面變異。在無法高舉一瓶啤酒大呼「乾杯」時,內心冷漠了。於想像中振奮,於想像中委頓,於想像中,我想要的和我不想要的,都是那般自在。
那縱身一躍,幻變作萬千翩翩蝴蝶。風過耳,痛依舊。總要堅強,可怎樣算是堅強?你是走了自己選擇的路。夜深孤燈,思量清冷,惶惶中如何喚醒自己?春意融融,黃花翠柳,然而轉瞬又是繁華落盡。所留下的,難道只有曾經絢麗的色彩?一去難返的年少輕狂,努力攥緊那殘餘的淡淡痕跡,為的卻是什麼?幻作淚眼煙雲,是麼,幻作淚眼煙雲,可我一直都很小心的啊。
也許你正看著我,笑我的痴傻。也許你正看著我,憐我的迷惘。也許你正看著我,因為我希冀你有那麼一點關注會投向我。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