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說的就是它——《頑主》。
導演:米家山
主演:張國立,梁天,葛優
《頑主》上映於1988年,並於次年的中國電影金雞獎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效四項提名,豆瓣評分8.3。
這部片子一度被理解為整個80年代青年人的迷茫和抗爭。
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關於八十年代,有一段有趣的描述:
「中國的八十年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年代,人民剛剛從一個吃錯藥似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下海了,貧富分化剛剛開始;可口可樂來了,健美褲來了,搖滾來了,霹靂舞也來了;由於實用派剛掌權時的「經驗不足」,思想控制遠沒有如今來的那麼老練,那麼無孔不入,於是文化上百花齊放,嘴巴裡暢所欲言。這是近代中國最好的時代。」
《頑主》恰恰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巔峰。一年後,一切都改變了。
影片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圍繞"替人排憂、替人解難、替人受過"為主要經營內容的三T公司興衰的荒誕故事展開。三個80年代的年青人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啼笑皆非。
影片中展現的改革開放年代各種紛繁複雜的社會景象,及人們的各種心態,包括各種病態人格、行為和種種不盡人意的現象,極容易帶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影片用調侃、玩耍的方式對這些景象進行的各種嘲諷,也令人玩味不已。
影片中有首歌兒叫《二十六七我想有個家》也很有趣,不少人把它跟八十年代紅透大江南北的《一無所有》聯繫在一起。
看看歌詞,也挺有意思。
二十六七我想有個家
演唱:王迪
我曾夢想現代化都市的生活
可現在的感覺我不知該怎麼說
這裡的高樓一天比一天增多
這裡的日子 並不好過
拉個朋友在酒館裡隨便坐坐
錄音機裡唱著市面流行的歌
你是這樣想的你卻那樣的說
人人都帶著一層玩具面膜
二十七八歲的時候想娶個老婆
才知愛情本來也有煩惱許多
在書攤上撿回一些獵奇的小說
才知道婚姻這事也有醜惡
電視上的廣告時間越來越多
就像你難以把握那黃金時刻
想做的事情讓你無法去做
可不想做的事情它卻羅哩羅嗦
最後,用一句網友的話做收尾吧:
為什麼時隔21年,這部電影仿佛在描述今日。
這部電影很難找,感興趣的話戳左下角閱讀原文,跟一群電影、民謠發燒友一起看吧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更多藝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