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是個印度人?「封神體系」中的哪吒究竟什麼樣

2021-02-11 北京觀瀾書院

  繼《大聖歸來》之後,《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了國產動漫票房的新輝煌,可以想像,在未來的幾天裡,將問鼎中國動漫票房之最。

  電影的熱播,也讓不少人開始對哪吒產生了興趣,一萬個人眼裡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也有一萬個哪吒。作為一個並非中國本土的傳說人物轉化為幾乎與孫悟空一樣家喻戶曉的中國神靈,無縫連接到了中國的神話世界。從《封神演義》到《西遊記》,從《哪吒鬧海》到《魔童降世》,不同的時代賦予哪吒不同的含義。

  所有的歷史其實都是當代史,電影同樣也是。《魔童降世》表面上講的是一個封神時代的故事,折射的卻是當下人群的喜好和價值觀,否則也不會受到追捧。

  當然,演繹了全新的故事,不代表喪失了原有的根基,我們就從:「哪吒是個印度人」、「封神體系中哪吒是什麼樣子的」、「全新的哪吒」三個方面來分析哪吒的故事。

  一、哪吒是個印度人

  在《哪吒鬧海》中,哪吒是一個天真活潑、愛闖禍、不畏懼家長又能獨當一面的形象。而《魔童降世》則展現了一個不甘命運、我命由我不由天、成魔成仙由我定的新人類形象。

  相對於其他神仙的名字,「哪吒」顯得有點怪異。我們熟悉的神話人物有孫悟空、豬八戒、呂洞賓、孫思邈等等,哪怕是鴻鈞老祖、陸壓道人、三霄娘娘、土行孫這些人物,也是中國味十足。哪吒的本意是什麼呢?

  《康熙字典》裡有這樣的解釋:「哪」指「儺」,本意是驅邪消災,鬼神之偶像;「吒」字為正義,吒(異寫)即吒,指叱嚇邪惡之意;哪吒合一即以儺叱祓禳鬼怪。這裡實際上是一種牽強附會,哪吒二字的全部通假已經非常牽強,託塔李天王家生個孩子,不可能一開始認為他是叱嚇鬼怪的神靈,起這樣一個奇葩的名字。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哪吒的原型並不是中國人,而是印度神話人物。至於《西遊記》中,哪吒的兩個哥哥叫「金吒」、「木吒」,更是哪吒傳說被漢化後,衍生出來的神話人物。

  哪吒的本名是梵語的Nalakūvara,全稱為「那吒俱伐羅」,簡稱為「那吒」,是印度北方護法毗沙門天王的兒子。唐代開始,隨著佛文化的傳播,哪吒的故事開始出現在民間傳說中。因為他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所以以少年的形象出現,可以變化三頭六臂,還可以降龍求雨。到了宋代,哪吒的基本形象開始固定下來,有了鬧海屠龍的傳說,他變成了出生奇異、三頭六臂、具有蓮花化身的少年神靈。

  在佛學經典《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密庵和尚語錄》等中,都有了那吒的出現,只不過哪吒並非以和尚形象出現的,而是以翩翩少年的形象出現,這可能為他能夠深入人心打下了基礎。

  在《封神演義》中,首次把那吒寫成「哪吒」,也把他安排成了陳塘關總兵李靖的兒子,且懷胎三年才生了下來。到了此時,哪吒徹底完成了中國化,與中國土生土長的神靈沒有區別。

  在明代成書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對哪吒就有了詳細的描寫:「哪吒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玉帝即封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因世界多魔王,玉帝命降凡,託胎於託塔天王李靖。母素知夫人生下長子金吒,次木吒,帥三胎哪吒。生五日化身浴於東海,腳踏水晶殿,翻身直上寶塔宮。」

  包括之後哪吒鬧海、射死石磯娘娘的童子、龍王索命、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蓮花化身重生的故事陸續展開,在《西遊記》中更是下凡與孫悟空激戰,一步步豐富了其本身形象。從印度的外來戶到中國的本土神靈,經由戲曲、小說、影視劇、動漫等形式的改造,哪吒一步步中國化,也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演化到現在,我們所喜愛、崇敬的哪吒不再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他是託塔李天王的三兒子哪吒,他有兩個哥哥金吒與木吒。他是我們心目中年輕人叛逆精神的代表,他天不怕地不怕,敢於反抗龍王敢於反抗天地,大仁大義面前有體現了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擔當。他就是屬於我們的小哪吒,與中國本源產生的神話人物沒有任何區別!

《哪吒鬧海》片段

  二、封神體系中哪吒是什麼樣子的?

  如同《魔童降世》一樣,《封神演義》原有的封神體系也是將以前的民間傳說及故事,結合中國道教神仙體系進行了演繹。作者的傾向、認知,以及當時的歷史環境,也催生了另外一個家喻戶曉但在道教體系中根本不能存在的神仙——鴻鈞老祖。

  如同玄幻小說《佛本是道》一樣,《封神演義》的體系中,也是天地大能以三界為棋盤,六道輪迴為縱橫,萬物為棋子,三界演化萬物規律便是這棋盤裡的劫。

  《封神演義》的緣起是天庭才立,鴻鈞老祖門下三弟子闡教元始天尊、道教太上老君、截教通天教主合議,人間商氣數盡,商滅周興乃天道之數。在封神體系中,地位最高者為道的具象化身鴻鈞老祖,而後是三教祖師及可以與他們共商事務的昊天上帝,再次為天地人三皇、西方教主準提。

  次一等的就是十二金仙與他們的徒弟們,凡是參與封神的人物,都與十二金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其中最為傑出的是本元始天尊玉虛宮法寶靈珠子降世哪吒、李靖、金吒、木吒、楊戩、韋護、雷震子、趙公明等肉身成聖之仙,雖是神靈,但地位非凡,不受天庭管轄。

  封神體系中的哪吒之所以這麼張狂,原因也全在於他的後臺是元始天尊。這就跟《西遊記》中有後臺的妖怪都被救走了,沒後臺的妖怪才會被打死一樣。

  原著中哪吒七歲洗澡擾亂東海,門衛夜叉來看就直接打死,三太子來看又是打死;龍王來找李靖求公道,發現不行後準備上奏天庭,但在南天門外被哪吒擋住,被活活打了回來,原著說是「敖光遇著惡人,莫敢誰何」。

  對於哪吒的所作所為,李靖先是大怒,但聽到哪吒真能上南天門,又吃了一驚。等到龍王威脅聯合四海龍王一起去凌霄殿找玉帝伸冤,又害怕起來,擔心連累了自己。但卻聽哪吒道「師父說我不是私自投胎至此,奉玉虛宮符命來保明君。連四海龍王,便都壞了,也不妨甚麼事。」這就是哪吒的底氣,他生來的目的就是承接元始符命保明君,有這個天命在身,不管是殺龍子,還是後面殺了石磯娘娘弟子,他的師父都會保其平安。我們仔細來分析,原著中石磯娘娘並非妖魔,而是截教的修真道德之士。

  你可能會覺得這封神演義怎麼像黑社會一樣看後臺老大,其實就連書中一氣所化的鴻鈞老祖也是一副黑社會做派。在破萬仙陣的八十四回,鴻鈞老祖說拿出彈丹藥,命三教祖師吞下,「你們吞入腹中,吾自有話說。」然後言「此丹非是卻病長生之物……若有先將念頭改,腹中丹發即時薨!」讓弟子服下毒藥,以求控制,如同黑社會讓小弟紋身砍手指謀求控制一般。

  這是《封神演義》全書的通病,情節內容好似窮人想皇帝拿著金鋤頭挖地、拿著金飯碗乞討。但其天庭正神的設置,直接採用了明朝道教的神系,以天有三百六十五日對應三百六十五神,然後將商周之間的名人和民間傳說中名氣大的仙人封神靈。

  相對於中國傳統的道德封神、功德封神、英烈封神,《封神演義》的封神體系是一種退化或者由於作者的局限性造成的,就只看天命不論道德,宣揚的是宿命論而不是衡量其善惡。在姜子牙封神時飛廉惡來賣主求榮,太公不屑欲斬殺,但因他們是運逢之劫故也封神。

  這正是全書的基調,不管是封神也好,還是哪吒殺人都是宿命,不可更改。第一回裡女媧回宮便見了紂王提詩:「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心生記恨曰:「我想成湯伐桀而王天下,享國六百餘年,氣數已盡;若不與他個報應,不見我的靈感。」

  但剛剛下凡就遇到紅光攔路,知道紂王還有二十八年氣運,不敢下凡懲罰紂王,才派妲己為首的三妖下凡。連女媧娘娘都在天地大局的棋盤中,更何況哪吒。

  再比如紂王,自古以來的形象除了暴虐,還有聰明智慧,封神原話是「紂王乃聰明智慧天子」,再怎麼力搏野獸,再怎麼聞見甚敏,商湯享國六百年氣運,多一天也不能,赤裸裸的宣揚宿命論。

  周朝這邊八百年天下也是定數,後面元始天尊請老子來幫忙破三霄娘娘的黃河陣,喚做「八景宮道兄來矣」,「為周家八百年事業,有勞道兄駕臨」。

  至於哪吒的生死也罷,作惡也罷,有天命在身,怎麼作惡多端都無所謂,無天命在身,大劫中化為灰灰,所以在《封神演義》中哪吒雖然地位非凡,但不過是玉虛宮中一傀儡,天道棋盤中的一棋子罷了。

  至於民間演化哪吒為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由傳說人物到小說人物,由小說人物到供奉在神壇之上,也是不同時代人對哪吒的不同理解與詮釋。包括鴻鈞老祖、三霄娘娘、趙公明、哪吒等等成型於小說的故事,也與現實中的信仰交織在一起,傳承到了今天。

  三、全新的哪吒

  進入新中國以後,針對《封神演義》中的哪吒,不同時代的人有了不同的演繹。不同的主流意識造成了影片的不同呈現,無論是商業片還是非商業片,都已經被打下濃濃的時代烙印,針對兩部新中國時期產生的同樣精彩的動漫,側重點的不同造成了故事內容的差異。

  《哪吒鬧海》更注重對權威的反叛和對命運的抗爭,《魔童降世》則加強了感情的處理,弱化了對權威的反叛,在向好萊塢電影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學著講好新的故事。

  我們對比兩部動漫,《哪吒鬧海》中,哪怕神靈作惡,都一樣被扒皮抽筋。降妖除魔是不變的主題。《魔童降世》中,作為神靈的龍已經整體變成了妖物,妖變得善惡不明起來。當然,有了對黑暗龍宮設定的改變,也有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由自己決定」的直接吶喊。

  在《哪吒鬧海》中,哪吒眼神倔強哀傷,白衣年少眼淚滴下揮劍自刎,讓我們想起自己的青春!曾經我們都是哪吒,神作惡便弒,父母說的話並不能管轄我們,我們又總是想去證明自己已經獨立。但在生活的重擔下眼神難以倔強,剩下的只有怯弱哀傷。這一自刎,哪吒就不再是哪吒了。他蓮花淨身,端是純潔無暇,但那份倔強調皮充滿反抗的人味已經不在。等到孫大聖大鬧天宮時,他三頭六臂神威廣,但那份不知何來的倔強已再也不見。

《哪吒鬧海》中哪吒自刎的片段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家庭更現代一些,李靖愛著哪吒但不善表達,殷夫人樂觀開朗對哪吒的愛更為直接,甚至哪吒也變成了如今天年輕人一般的獨生子。這樣的設定在今天更能引發共鳴。金吒木吒沒有出場,也讓哪吒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

  故事中的哪吒沒有自刎,也不該自刎,就如同哪吒在反抗自己的出生,什麼命中注定,這些都是《封神演義》中的老黃曆,是古人的無可奈何;哪吒吼出來的「我命由不由天」,是對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時代最直觀的體現,因為有希望我們才想挑戰命運,去試著追逐緣分。

  《魔童降世》中敖丙的形象更為完整,他存在的意義和哪吒對立,又有相互的統一,既有對抗又有最後的同舟共濟。一些人只知陰陽對立,不知陰陽調和交融,互增互長。這次的魔童降世很好地反應了這種超脫和調和。

  陰中有陽,陽裡有陰,再善良的人也有黑暗,再邪惡的人也有善念,善惡之間,一念仙魔常因他人。當哪吒知道他父親當年替他承受天劫,親情溢滿到影片之外;當敖丙看到哪吒不再在意別人的成見,活出自己,不必再管宿命,陰陽碰撞之下宛如太極,是善惡交雜,是活出自我,不純粹但人就是這樣。

  正是《魔童降世》創作者對電影這些新的演繹,重新塑造了哪吒和敖丙的形象,有我認為不滿意的地方,如對龍的設定和對老百姓的愚化;相對於《哪吒鬧海》有進步有捨棄,但從傳承、娛樂、劇情、深度都稱得上是逐步成熟的中國動漫。

  恰恰如同漫威體系一樣,我們有封神體系,影片對《姜子牙》的彩蛋,釋放了這樣的信號。漫威英雄縱然形象豐富,但華夏巍峨五千年,我們有哪吒、姜子牙、雷震子、楊戩、孫悟空、關羽、嶽飛等璨若星河的英雄。如果這個系列能讓中國神話再次鮮活,讓更多的人了解祖先的驕傲,讓人不再覺得西方神話是史詩,我們的神話是迷信。那麼未來便是非常可期的。我們的封神體系屬於歷史,更屬於我們時代的演繹。

  總之,電影非常精彩,優秀的畫面和動畫效果,李靖夫婦的深度刻畫,敖丙的設定和充滿時代氣息的語言,都值得讚揚;也正因為充滿時代氣息,我們也往往寄予更多的希望,希望以後的動漫可以走出屬於自己的精彩未來,在學習好萊塢優秀影片的同時能夠有所超越。

  哪吒才三歲呀,以後的路長著呢!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是什麼樣的?封神人物圖譜來襲,請收好!
    >《封神演義》等神話故事中的人物都有哪些特點呢?簡介:自幼學習道家法術,後因仙道難成,下山為官,官任陳塘關總兵(守關將領),是金吒、木吒、哪吒的父親。在《封神演義》中,與哪吒反目,被燃燈道人(西遊記中是如來佛祖)授予寶塔一座,收復哪吒,拜燃燈道人為師。後在師父的指示下,加入西周軍隊,掌管西周軍務。伐紂成功後,隱居山林。
  • 重溫《封神演義》中的哪吒
    一些觀眾看完之後,還忍不住二刷三刷,有的是被哪吒不認命的精神打動,有的是被精緻的畫面和設計吸引,有的被敖丙和哪吒的友誼動容,也有人為李靖夫婦對哪吒的愛感慨不已。再讓我們一起回顧《封神演義》的原著!《封神演義》是明代的神話故事小說,也叫作《封神榜》《武王伐紂外史》等名稱。這部書的作者據說是許仲琳,但是這一說法至今存在爭議,因為當時寫小說的作家地位很低甚至會被人瞧不起,導致那個時期有很多作品都沒有留下創作人的名字,《封神演義》裡面主要以奇幻和天馬行空的思想聞名於世,是中國古代著名神魔小說之一。
  • 哪吒故事,《西遊記》和《封神榜》究竟誰抄誰的?
    《封神演義》中書中寫哪吒為靈珠子轉世,一出生就不同凡響。《西遊記》八十三回《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其中的哪吒描述與《封神演義》的哪吒出身十分相似,包括鬧海、抽龍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蓮花復生、弒父報仇、以塔解冤的主要情節。但內容較為簡潔,遠不如《封神》的詳細。這就出現了一個大問題:兩部作品之間的關係。是《西遊記》「縮寫了」《封神演義》的三回書?還是《封神演義》「擴寫」了《西遊記》的這一段?
  • 《哪吒之魔童降世》:與《封神榜》很遠,離《魔戒》很近
    在印度佛教裡,「哪吒」的全名是那吒俱伐羅(或那羅鳩婆,梵文 NalaKūvara),系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護國天王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樣子是三面六臂的鬼王,其職責是護衛佛法、掃除邪惡、保護世人。這個形象既讓人肅然起敬,又令人敬而遠之。為了便於中國人接受,哪吒的形象一變再變,終於變得面目全非。
  • 哪吒究竟是誰的兒子?從《魔童降世》扒一扒哪吒的身世之謎
    不少網友認為影片對哪吒時「魔童」的設定是一種顛覆,從情節到人物關係幾乎都與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不同,一時之間難以接受。畢竟現在網絡發達,連哪吒是太乙真人的私生子這種怪論都會出現。那麼,「三頭六臂」的哪吒三太子真正的歷史形象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又是怎麼來的呢?
  • 封神演義中,哪吒竟然是個混世大魔王,到底是誰把他寵壞了?
    哪吒這個人物形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在《西遊記》中還是《封神演義》中,哪吒這個角色都有出場,且對劇情有不小的推動作用。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在《封神演義》第十二回開始描寫哪吒的出場。
  • 封神演義與西遊記的裡都有哪吒,那麼這兩個哪吒有何不同?
    很顯然,這兩個哪吒是同一個人!  既然是同一個人,那麼這兩本書小說裡的哪吒有什麼不同的呢?  一,出生不同!  封神演義裡的哪吒是金光洞裡的奇珍靈珠子轉世,出生之時更是個肉球,而他更是母親懷胎三年零六個月才生下來的!  西遊記裡哪吒的出生就沒有什麼驚天地之處了,他出生的沒什麼特殊之處!
  • 「封神」而來,「封神」而去——《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評
    然後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卻一鳴驚人,不僅收穫了大量的好評和追捧,還一舉創下了史上國漫電影的票房冠軍。本作來自《封神》,一戰「封神」!《封神演義》是中國經典的神話小說,一直以來根據其改編而來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其中質量卻是參差不齊,2016年眾星雲集的《封神傳奇》口碑更是一落千丈。
  • 盤點9個版本的哪吒,網友稱:看了這版本,感覺李靖殺哪吒是對的
    盤點9個版本的哪吒,網友稱:看了這版本,感覺李靖殺哪吒是對的我國民間從古到今流傳著許許多多非常優秀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內容詳盡,故事情節動人。流傳度極廣。從先秦時期最早的上古神話故事算起,我國的民間神話已經發展了四千多年的歷史,這些神話故事經過後人的不斷完善、豐富,逐漸形成了一個內容豐富、體系嚴謹、情節動人的完整體系。在古代的時候,神話故事中的經典人物形象就會被一些文人運用到自己的作品裡,《搜神記》、《西遊記》、《封神榜》等神話小說就是依照中國的民間神話故事而創作的。
  • 《新神榜》朋克哪吒震撼重生,道文化帶你了解哪吒重生封神
    影片依然延續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屈精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哪吒頑強的與命運對抗的故事依然很勵志。這次趙霽打造的朋克哪吒在形象上的顛覆性,並不亞於當初黑眼圈小哪吒剛面市時給人的震撼。毫無懸念的,哪吒又一次收穫了一眾迷妹的芳心,成了小朋友們心中的大英雄。拋開影片中刻畫的哪吒形象,很多人對哪吒真實的人物形象更感到好奇。
  • 《哪吒》開啟「封神宇宙」?如此龐大的計劃,至少需要十年布局
    在接連打破國產動畫電影首日、單日、首周票房紀錄後,7月30日下午,《哪吒之魔童降世》突破10億票房大關,穩坐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榜首位置。今日下午,《哪吒》票房突破12億,位列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三。哪吒太牛了!醜萌的哪吒扛起「國漫崛起」的大旗,也引發了無數觀眾的猜想——我們能擁有自己的「封神宇宙」嗎?
  • 《封神》中李靖為什麼要一直託著寶塔,放下就會被哪吒殺死?
    解密《封神演義》背後的故事,第5期文/長安街大司馬上一期我們已經介紹過封神大戰後有七個人就沒有戰死,肉體直接成聖的有七個人。其中李家父子就有四人,成為封神大戰後受益最大的一家。從小從師於闡教仙師普賢真人,在九宮山白鶴洞中修仙學道,習得百般藝,兵器為吳鉤雙劍,多次幫師叔姜子牙和周武王伐紂,最後輔助西周滅了商朝,從而肉身成聖。三兒子前世貴為闡教之寶靈珠化身的哪吒乃殺星生辰降世,元始欽點首選的天命保周大先鋒,乃玉虛門下三代傳人,最後輔助西周滅了商朝,從而肉身成聖。
  •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後彩蛋,等一個堪比漫威的中國神話國漫體系
    讓小編更加在意的其實還是這部電影最後的彩蛋,它這份彩蛋,不止讓小編對《哪吒》第二部充滿期待,更對由這部電影開始延伸至和中國神話相關的動漫體系整體構架充滿了期待,原來我們的故事也可以不是獨立的,也是可以多部體系一起發展的。
  • 《封神演義》原著中的哪吒和你印象中的哪吒,唯一相同的可能只剩名字了
    》中的小英雄哪吒在這兩部大家最熟悉的演繹哪吒的作品中,作為主角的哪吒都是正義而英勇的,然而如果你看過《封神演義》原著,就會發現這兩部作品都只是截取了原著中哪吒最為正面的一部分,而幾乎沒有提及其不好的一面。
  • 封神中,哪吒為什麼被稱三太子?原因就和東海龍王有關了
    封神中,哪吒為什麼被稱三太子?原因就和東海龍王有關了《歪歪侃封神》第283 期哪吒三太子,似乎是我們大家約定成俗的一種稱呼。但為什麼把哪吒稱為三太子,卻是眾說紛壇,其中,佛教典籍《毗沙門天王儀軌》中記載說: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
  • 封神榜裡面的哪吒是三頭八臂不是三頭六臂
    封神榜是我們喜歡的神話故事,哪吒是我們心中的小英雄。因為他能夠鬧東海,徵朝歌除妖魔。很多人諷刺不怕死的人都會說你有三頭六臂嗎?但是有三頭六臂的不僅僅是哪吒還有羅宣。因為太乙真人給了哪吒八樣兵器所以哪吒有八臂分別持八樣兵器。
  • 為什麼《西遊記》裡面有哪吒,但《封神榜》裡面卻沒有孫悟空?
    然而,早出現的《西遊記》裡有哪吒,哪吒還與孫悟空打過架,但是後出現的《封神榜》裡只有哪吒,卻沒有孫悟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出生在戰國時期的孫悟空,如何去參與西周建立前的封神大戰呢?《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是由闡教的鎮教之寶「靈珠子」所化的神孩,領玉虛法旨投胎於李靖之家,轉世成為陳塘關總兵官的三少爺。後來,哪吒成為玉虛弟子,下山幫助姜子牙伐紂,為滅商之戰立下汗馬功勞。姜子牙封神之時,哪吒拒絕當官、棄位求返,功成身退後歸入仙道,肉身成聖,一家子全成了活神仙。
  • 英雄原是紈絝,魔丸扛起正義 |封神哪吒和魔童哪吒的雲泥之別
    印象最深的就是86版《西遊記》和傅藝偉版《封神版》裡的哪吒,小時候最喜歡模仿的一段就是拿個桶圈斜挎在肩上,時不時瞅準目標使勁甩出去,再大喊一聲「著」。那一聲真的過癮。同時看過曹駿主演的神話電視劇《蓮花童子哪吒》的小夥伴們估計早已集體奔三了。前段時間,哪吒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再一次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頹廢的煙燻妝,闊嘴大板牙,大不咧咧的性格,歪歪斜斜的姿勢。
  • 封神演義:哪吒是西方的印度神?李靖:孽障,你果真不是李家血脈
    封神演義中,哪吒這個名字很奇怪。華夏人起名字可不能瞎來,帝王將相,走卒販夫的名字,就算叫狗蛋,也能從字面上琢磨個大概意思。
  • 魔童《哪吒》降世,身後一群「封神」|鮮見
    一種是節選原著章節,或取一主要人物為主人公改編,比如著名的動畫版《哪吒鬧海》(1979),第一部「封神題材」電影《楊戩梅山收七怪》(1927),也包括近日點映期間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另一種,則是以整部《封神演義》故事為主軸,相對完整的改編。但要拍一部完完整整的《封神演義》,難度係數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