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是目前中國女排的現任隊長,也是整個女排國家隊的最核心力量。1994年出生的朱婷雖然現在才只有26歲,但卻已經獲得了不計其數的大小獎項。
朱婷目前已經獲得了17個冠軍,16次被評為最佳主攻手,14次被評為MVP。多少球員們夢寐以求的MVP榮譽在朱婷這裡卻像家常便飯一樣輕鬆易得,所以朱婷被很多球迷們戲稱為「MVP收割機」。
女排隊長朱婷
筆者剛剛去查看了國際排聯的官方網站,目前中國女排穩坐世界第一的排名,而這裡面毫無爭議的是有著朱婷相當大的功勞。
可以說,郎平和朱婷是目前中國女排的靈魂,這二人缺了哪一個,中國女排的世界排名都有可能和現在不一樣。
中國女排世界排名第一
單說朱婷,她不但在運動場上獲得無數榮譽,而且也曾經獲得過「全國五四青年獎章」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國家級榮譽。
本月24日,朱婷等10人(組)優秀女性又被全國婦聯授予了「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的榮譽稱號。
全國婦聯希望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和集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榮譽、再接再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貢獻。
朱婷被評為三八標兵
按理說,朱婷的這些榮譽都是她自己通過努力而贏得的,也是她應得的。但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朱婷的優秀和她得到的這些榮耀也為她引來了不少爭議。
眾所周知,排球是一項團隊性質的競技運動,排球比賽需要整個團隊球員之間的良好配合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所以這些爭議的焦點就在於:
「女排向來強調集體的作用,郎導說了團隊中應該互幫互助,互相彌補。朱婷只是在女排這個平臺上才被更多人認識,不能忘了其他隊員的作用。」
「女排是團隊運動,贏球是所有隊員的功勞,為什麼單單表彰朱婷一人?」
朱婷和郎平領獎
這些論點看起來好像也不無道理,到底是個人成就了平臺還是平臺成就了個人?就朱婷而言,是朱婷成就了女排,還是女排成就了朱婷?
其實這個問題不光是朱婷遇到過,她的恩師郎平也一直被這樣的爭議伴隨著。
在老女排的五連冠期間,主攻手郎平一直是最為耀眼的存在。升國旗、奏國歌,中國女排令全國人民振奮,「鐵榔頭」的美名傳遍祖國大江南北。
但這明明是中國女排的集體榮譽,可是除了郎平之外還有多少一起在賽場上打拼的運動員的名字被人們記住了呢?
女排郎平時代
最近以中國女排為題材的電影《奪冠》歷盡波折終於成功上映,眾所周知這部電影其實原本的名字是叫《中國女排》的,而且影片中相當多的運動員角色都是由當時的運動員本人本色出演的。
但這部電影是以郎平為主角的,劇中的很多老女排隊員的名字根本就沒有出現熒幕上。所以在電影上映前後,當年的老女排隊員幾乎沒有一個人出來為這部電影造勢。
郎平當年的老隊友、老女排二傳手孫晉芳在採訪中曾經公開表示,女排精神不是哪一個人的,屬於中國女排這個集體。
老女排二傳手孫晉芳被採訪
應該說,這種說法絕對是沒有錯誤的。
事實上我們每每提到的也都是女排精神,而不是郎平精神或朱婷精神。但是在進行褒獎的時候這份榮譽卻落到了某一位隊員的身上,不知道其他人心裡是一種什麼感受。
這是個人與集體的矛盾。
其實這個問題也並非只存在於朱婷或郎平或中國女排,很多團隊性質的優秀運動員都曾經面臨過這個問題。籃球是一個人打的嗎?足球是一個人踢的嗎?喬丹怎麼就成了籃球第一人,貝利怎麼就成了足球的球王?
科比走了,湖人奪冠了;郎平退役了,又出了個朱婷;鄧亞萍、王楠、張怡寧的時代過去了,劉國梁、孔令輝已經輝煌不再,但桌球依然是中國隊的天下……
歷史總是有驚人的重複和重塑能力,在某一個歷史階段總有那麼一兩個人會成為整個團隊的靈魂。從某個時間範圍來看,某個團隊中缺了某人還真是不行,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卻極少因為哪個人的存在或不存在而影響了整個團隊或行業的地位。
其實這種問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無所謂對錯。團隊成就了個人,個人也成就了團隊,大概只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吧。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是一個世紀難題,無論是朱婷還是郎平都躲不過。
也許正是因為她們的優秀才招人嫉妒和非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