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最專業,最好玩,最靠譜的觀賞魚玩家平臺
本文摘自生態工匠造景工作室
許多朋友私信我角蛙到底有多少顏色。以後我會詳細的介紹不同顏色品系的劃分。今天一如既往的帶來實打實的乾貨。滿足一下你們的好奇心。大方兒的展示一下蝌蚪變成蛙到底咋回事兒😂
很高興於2012年首次成功繁殖角蛙。產量雖然不多,只有40多隻。但心裡這叫一個美阿。😏嘚瑟,就嘚瑟。親朋好友告知一遍後犯愁了。這東西該怎麼養?用以前玩三湖用的孵化器顯然不行。百度一下兩下十幾下也沒有相關文獻記載具體操作。沒辦法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蛙卵的圖片找不到了。但是大家可以參照六角恐龍的卵。絕對絕對是一樣一樣的。但是孵化的時間和過程卻大不相同。這張圖片是蛙卵孵化24小時的樣子。幼年期蝌蚪吸附在容器壁,躲避在水草的葉片之間。這組照片是角蛙白化個體黃金的後代。所以體色金黃。(圖片保存的不全,重點在於發育過程)
短短48小時,蝌蚪就將卵黃部分吸收完成。並可以進食。因為當時手頭完全沒有合適的飼料。就將速凍豐年蝦拿出來給小蝌蚪食用。沒想到效果不錯。小蝌蚪主動湊過去進食。悄悄的拍下這張照片。作為紀念。
72小時。蝌蚪迅速成長,體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大。但因為之前考慮不周。沒有放置過濾。所以一部分小蝌蚪死於水質不良。後來又有一部分蝌蚪,是被水妖精抽死的...就那麼抽死了...所以建議嘗試繁殖的朋友們。到這部千萬不要大意。也不要擔心過濾不好買大功率的水妖精。最小型號的就夠用!大小就是拳頭大小。別問我拳頭有多大!包子那麼大!注意事項。不論有多髒,這段時間不能換水!換水蝌蚪會掛!
5天的時間,角蛙蝌蚪就有鼻子有眼睛有嘴了。你別看他小蝌蚪一個。你讓他咬一下試試?角蛙的嘴會有類似人假牙的角質結構。用於撕咬植物的葉片,死魚的肉,和小型的水生昆蟲幼蟲。這麼小。已經是食物鏈中一方霸主了。😓
7天的蝌蚪這麼大,參考一下環境與設備。是可以了解蝌蚪大小的。這個時候可以換水。重點是可以大致分辨品種了。注意:即便是父母都為黃金角蛙,他的後代也不一定全是黃金!宏觀的看看圖片。黃色的蝌蚪長大後的顏色基本定型為黃色系。黑色蝌蚪可能為綠角的機率大一些。但變異顏色的機率也在黑色蝌蚪裡!
再過幾天(根據餵食的頻率和水溫可以加快後腿生長)角蛙蝌蚪的後腿就出現了。雖然長出後腿,但這個時候後腿是不會動的。看似是礙事。其實是在保持蝌蚪的身體平衡。因為角蛙的前肢是在肚子裡長好後突然出來的。生長過程中如果出現發育不同步。就容易出現反過來遊水的狀態。短時間現象並無大礙。但超過2個小時就需要單獨撈出,降低水位。保持他的後背向上。如果不及時操作,後果只有送它的靈魂回南美老家了。
15天左右。你就可以通過肉眼大致判斷這隻角蛙有沒有潛力。它是什麼顏色,是否是變異。有沒有可能是褪紋,都在這個階段進行挑選歸類。畢竟好的品相更能惹人喜愛。
20天。蝌蚪的前肢處會出現小凸起。不必擔心。驚喜的事情來了。在未來的48小時內。隨時可能突然出現前肢。那就意味著距離變成小蛙更近了一步。
23-24天。這幾天最為關鍵。首先是角蛙長出前肢。但相應的就會蛻掉之前提過嘴上的角質結構。它的呼吸方式從支氣管轉換為肺。所以必須要降低水位。讓蝌蚪一抬頭就能呼吸到空氣,甚至於直接呼吸空氣也沒問題。這時水的作用就是保持蝌蚪的水分。在飼養環境中放置「陸地」有些早熟的小蛙會短暫的到陸地上休息。這樣也會加速角蛙蝌蚪變態的過程!
26天左右就開始收尾了。這個期間角蛙蝌蚪是不進食的。因為它需要集中精力吸收尾巴的營養。整個過程也是非常迅速。大概2-3天完成收尾。從此變成一隻『陸地小霸王』再耐心等待兩天。角蛙就可以吃陸地上的第一餐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重點事項:1`角蛙的蝌蚪期間一定要少餵多餐,這樣可以加快它的新陳代謝,生長速度。2`角蛙蝌蚪會出現大小不均衡的現象,畢竟有的個體強勢。所以一定要將蝌蚪大小分離避免互食。3`角蛙蝌蚪剛出現後腿時,蝌蚪可能會攻擊別人的後腿。所以一定要降低飼養密度,增加躲避環境。如蜈蚣草。4`蝌蚪的大小決定蛙登錄上岸的大小,所以想要大個體的小蛙苗,一定要在蝌蚪時期精心飼養!
今天就到這兒了。朋友有什麼不懂可以直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