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律師執業權利促進法治文明進步

2020-1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律師制度是國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我國律師作為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者,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肩負著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使命。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直接關係到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關乎法律的正確實施,以及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

基於此,國家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尤其是檢察機關踐行法律職業共同體理念,將保障律師依法執業作為法定職責,律師執業權利的內涵日益豐富。最高檢先後於2004年、2006年和2014年專門就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頒布規範性文件;2015年「兩高三部」出臺《關於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2017年「兩高三部」會同全國律協出臺《關於建立健全維護律師執業權利快速聯動處置機制的通知》。修訂後的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吸收了上述規定,並融入最新實務經驗,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最高檢還先後組織全國檢察機關開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專項監督活動,圍繞律師的會見通信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人身權利,以及其他妨礙律師依法履行辯護、代理職責的情形進行重點監督,取得了積極成效。2020年兩會,最高檢工作報告首次使用「人民律師」的稱呼,並專段介紹了檢察機關真誠尊重、依法維護律師執業權利的具體做法和成效,在律師中反響強烈。2020年6月9日,最高檢召開律師座談會,分析了檢察機關2019年辦理律師執業權利維權的案件數據,並提出在鞏固專項活動效果的基礎上深化保障律師權利的監督工作,為律師正常履職提供良好環境。

隨著律師權利保障法律體系的完善,各地有關部門的積極落實,律師執業中的問題得到緩解,律師地位不斷提升。特別是檢察機關12309檢察服務中心開設律師專用通道、為律師提供網際網路全面預約服務、暢通線上律檢溝通渠道等措施,密切了律檢關係。筆者調查發現,現階段律師執業的問題主要有看守所設施不足無法滿足會見需求,不讓會見的理由不合理,辯護權利不充分等。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為律師依法執業護航,促進人權保障和司法公正。

對此,筆者認為,解決律師執業權利保障不足,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增加會見供給,降低會見需求。前者除了通過加大看守所數量外,還可通過合理安排、優化管理提高看守所利用率,具體包括:視本地情況,將閒置的提訊室定時開放為律師會見室,並利用技術手段保證不被監聽;簡化律師會見手續,對律師排隊科學管理,提高提押還押效率;增設快速通道,按照會見時間長短對律師進行分流,縮短律師等待時間;根據當地實際延長每日會見時間;推行全年開放律師會見制度,或至少保證周末開放會見;推廣遠程視頻會見,構建有效的視頻會見體系。後者應重點改善兩個方面:一是降低羈押率。刑事訴訟法放寬了取保候審條件,但實踐中羈押率高的情況依然存在,建議通過採取多種措施以減少羈押人員數量。二是積極利用律師通信權。對屬於日常生活關照或者程序性的會見,在保證通信安全及時的條件下替代直接會見;在許可條件下將通信方式擴大到電話通訊,實現律師與嫌疑人間的高效溝通,避免擠佔會見資源。

完善權利保障和追責制度。雖然法律賦予律師申訴和控告的權利,但缺乏對違法人員的懲戒措施,違法成本較低,律師因思想負擔重或效率不佳不敢維權,或者維權一拖再拖,最後不了了之。應儘快出臺相關部門工作銜接實施細則,公檢法司各部門要加快制定配套措施,做好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制度銜接,尤其是出臺看守所會見、律師庭上質證辯論等統一規則,做好法律宣傳和普及,提高司法人員法治覺悟,自覺守法,同時啟動責任追究機制,對違法人員給予嚴肅懲戒。

對變相阻礙律師執業權利但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可採取程序性制裁。實踐中這些行為常常追責困難,如若直接宣告違法者實施違法行為期間獲得的證據或者訴訟行為喪失法律效力,剝奪其不當收益,可有效抑制違法行為。建議進一步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就辦案機關侵犯律師會見權期間所獲取的口供,對其作為證據的效力進行更加嚴格的質證、認證,以間接推動辦案人員減少或杜絕對律師執業權利的幹預,保障律師正常執業。

(作者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

相關焦點

  • 檢察日報--維護律師執業權利 共建法治工作隊伍
    律師制度是現代法治國家的一項基本法律制度,是法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律師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是法治工作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法律服務隊伍具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我國律師法規定:「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這是律師的法律定位與法定職責。
  • ...聯合省檢察院、公安廳、司法廳出臺《規定》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
    近日,省法院聯合省檢察院、公安廳、司法廳制定並出臺《關於在民事審判程序和執行程序中實行律師調查令的若干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該《規定》旨在深化民事訴訟制度和律師制度改革,充分發揮律師調查收集證據作用,提高審判執行效率,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 法治政府建設有了新要求 今年黨政機關將普遍開展公職律師工作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記者白陽)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國司法廳(局)長會議上獲悉,司法部今年將著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在今年年底前,要推動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縣級以上地方黨政機關普遍開展公職律師工作,推動國有企業深入開展公司律師工作。
  • 多措並舉持續助力律師參與法治扶貧
    【摘要】當前,律師參與法治扶貧已取得一定成績,但也存在扶貧動力不足、扶貧範圍過窄、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律師參與法治扶貧的服務質量,保障扶真貧、真扶貧,應當從律師發力、律所助力、律協激勵三個維度進行優化,形成律師-律所-律協「三位一體」的協作機制。
  • 用職業化擦亮「上海律師」服務品牌,他們厚積薄發
    這背後,離不開上海律師職業化建設的長期積累。《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從上海市律師協會了解到,近年來,上海律師行業通過嚴格的行業準入、長期的形象塑造、完備的職業保障以及完善的執業監督,走出一條堅實的職業化發展之路,全力做強「上海律師」服務品牌。
  • 到2022年,上海每萬人將擁有律師12名
    在這背後,離不開上海律師職業化建設的長期積累。近年來上海律師行業通過嚴格的行業準入、長期的形象塑造、完備的職業保障,以及完善的執業監督走出了一條堅實的職業化發展之路,全力打響「上海律師」服務品牌。
  • 李宗勝:一位律師政協委員的法治情懷
    在不久前剛剛閉幕的全國人大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李宗勝的發言和建議,不僅體現了律師的專業素養和智慧,更飽含法治溫度,那份濃濃的法治情懷,貫穿在他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瀋陽市政協委員履職的整個過程中。「律師通過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可以在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建設中發揮更大的力量!」
  • 【「法治督察員來了」第五期】法治督察員陳怡呼籲:文明養犬,促進...
    【「法治督察員來了」第五期】法治督察員陳怡呼籲:文明養犬,促進鄰裡和睦、社會和諧 2020-06-14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障律師執業,人民法院「一站式服務」來了!
    律師隊伍是依法治國的一支重要力量。針對律師執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14日聯合發布關於為律師提供一站式訴訟服務的意見,並上線人民法院律師服務平臺,方便律師參與訴訟,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 論沉默權制度的人權保障意義
    關鍵詞:沉默權制度;制度引進;中國國情;訴訟結構;司法制度  沉默權是保障人權的一項重要的司法制度,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沉默權反映了社會文明進步程度,但沉默權的確立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一、沉默權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一)英國的沉默權制度   沉默權制度誕生於英國。
  • 我很累,準備離開——李金星律師在擬對其處罰停止執業的聽證會上的發言!
    開庭,辯護人當然要繼續履行權利,要求保障律師權利-複製光碟,合議庭依然繼續違法。律師只能提出迴避申請,沒想到兩年後,鄭昕法官來了司法建議函,說律師擅自發言,打斷法官發言,糾纏法庭,言語攻擊法官!如果本律師有權,定給你去一千個司法建議函!
  • 桐鄉市舉行新執業律師贈袍宣誓儀式
    贈袍儀式上,嘉興市律師協會會長馮震遠為新執業律師穿上律師袍、贈予徽章。   ……新執業律師感言……   浙江同新律師事務所 張強   從馮會長手中接過律師袍、律師徽章時內心無比激動,感受到了律師職業的神聖使命;也愈發堅定了作為一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信念,我們要不斷努力,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國家的法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忘選擇法律作為自己職業起點的初心,牢記作為律師的神聖使命。
  •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全文)
    第一條 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引導和促進文明行為,提高公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及其相關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文明行為,是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恪守社會主義道德,維護公序良俗,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和自由,體現社會進步的行為。
  • 韋國:秉義弘道 傳遞法治溫暖
    ,五年內成為安徽省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律所,八年內成為全國具有一定特色,在追求社會法治進步方面有著良好聲譽的律所。」  事實證明,這一系列發展規劃在韋國團隊的不懈努力下一一實現,並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2007-2009年,國譽律師事務所連續三年在全市獲得優秀律所、先進律所、文明律所等榮譽稱號;韋國代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被中央電視臺《經濟與法》欄目報導,2008年獲得「安慶市十佳公益律師」稱號。
  • 學習《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爭做文明有禮北京人
    則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引導和促進文明行為,提高公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 律師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聽他們講述執業生涯最難忘的一件事
    2020年6月至11月,河北省司法廳組織開展「守初心擔使命——律師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一件事」主題宣傳活動,廣大律師積極響應、踴躍投稿,湧現出一大批暖心故事,這些小故事彰顯出律師的為民情懷和使命擔當,展現了律師的執業風採。
  • 法治的細節︱律師、媒體和一篇非典型的辯護意見
    一 演員一位執業數十年,最後完全喪失了法學院理想,成為富人利益守護者的資深律師,在深夜裡有過這樣的內心獨白:「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什麼職業與律師的職業最為相似,最後我發現,是演員。法庭原本就是個大舞臺,檢察官和律師們在上面走來走去,發表狀若慷慨激昂的公訴詞或辯護詞。
  • 大咖解讀《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律服務業九大機遇
    該《規劃》提出,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3、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作為法律服務人員從業的基本要求。4、堅持和加強黨對律師工作的領導,推動律師行業黨的建設。5、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制度機制。6、健全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職業人員懲戒機制,建立律師不良執業信息記錄披露和查詢制度。
  • 鼎鼎大名:一次學術研討的進步意義
    研討會共收到論文38篇,研討範圍涵蓋值班律師的角色定位、值班律師的訴訟權利、值班律師的實質性參與、值班律師的工作模式、值班律師的工作銜接、值班律師的來源與選任、值班律師的考核管理、值班律師的待遇保障、值班律師見證制度等方面內容。
  • 張曉玲 楊聖坤:加強人權司法保障
    因此,必須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司法是維護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與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等重要權利密切相關,只有在司法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每一項訴訟權利和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才能提升司法公信力和親和力,為依法治國的順利推進打下堅實基礎。   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