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 好萊塢電影審查和電影分級制度的發展

2021-02-13 美藝國際電影教育

電影是二次工業革命的結晶之一,得益於化學和物理的巨大進步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在電影誕生初期的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期時間上,社會民主進步運動在全球席捲開來,其中典型的如中國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作為二次工業革命最大收益者的美國自然也不例外,科技和生產力帶來的力量席捲了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上至國家政府機關,下至黎明百姓,都要在這場運動中獲得改變。



當電影這種娛樂方式被介紹到美國,也未能逃脫這場席捲全球的社會變革。在1897年,緬因州通過了美國電影史上第一條有關電影審查的法規,法規的內容涉及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拳擊運動。在當時的美國,職業拳擊(帶有博彩性質)是社會上最流行的體育運動,但同時遭到了美國政府的明文禁止,除了內華達州。


在1897年的3月17日,在內華達州卡森市舉行的兩大職業拳手詹姆斯·科貝特和鮑勃·菲茨西蒙斯的對決堪稱那個年代的「梅威瑟對戰帕奎歐」式的世紀大戰。而這場歷史巔峰對決被一位名叫Enoch J. Rector的美國電影人全程記錄,並成為電影史上最初的寬銀幕電影,影片花費了超過11000英尺的電影膠捲。雖然當時明文規定禁止高額獎金的職業拳擊,但並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禁止職業拳擊題材電影的放映。當Enoch J. Rector《科貝特-菲茨西蒙斯冠軍爭奪戰》公映時,緬因州立法機構緊急出臺了一項規定對該片的放映者處以500美元罰款,隨後這項舉措在美國多地得到效仿。但由於拳擊運動的巨大魅力和社會受歡迎程度,這項規定被很多人直接忽略。

1907年,芝加哥是當時的美國第二大電影市場所在地,芝加哥政府授予了警察機構根據法律和道德標準針對電影放映權的許可,這也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項關於電影內容審查的自治權。


隨後的1908年,在當時第一大電影市場的紐約,時任紐約市市場的喬治·B·麥克萊倫在聖誕節前夕頒布了一項法令:基於防火規範和社會道德沒收了超過550家劇院的放映權。這一法令極大地挫傷了紐約電影市場,造成了嚴重的票房災難。哪裡有不平哪裡就有反擊,一些不把電影視作「邪惡」的社會進步組織共同聯合,在1909年以紐約人民公社為首的十佳機構聯合成立了紐約電影審查委員會。

紐約電影審查委員會的委員們將會收取極少的費用對電影內容進行審查並作出評判,而他們的評判收到了紐約電影放映從業者的極大尊重。由於紐約是當時的第一大電影市場,紐約電影審查委員會的影響越來越大,並擴展到全美,因而後來更名為國家電影審查委員會。

雖然紐約電影審查委員會在全國範圍內解決了一些針對電影的政府審查,但是針對電影的政府審查的趨勢在許多州愈演愈烈,許多州都出現了各自嚴苛的電影審查委員會。在這一背景下,1915年發生了標誌性的「互助電影公司訴俄亥俄州工業委員會」一案,電影公司和發行商訴俄亥俄州違背了與聯邦憲法第一修正案相似的保護言論自由的州憲法,官司最終打到聯邦最高法院。然而不幸地是,當時的聯邦最高法院做出了錯誤的判決:以九比零裁決:俄亥俄州的州憲法中保護言論自由的條款,不能涵蓋電影業。法庭聲稱:電影只是單純為追求利潤而製作的商品,它不能被看作是媒體或公共輿論機構的一部分,受俄亥俄州憲法保護。

由於這一錯誤的歷史決定,電影被剝奪了合法的擔當社會輿論自由的權利,從而促使美國很多州政府通過了越來越多不公平的電影內容審查法律法規。這也為以後美國電影審查制度的改革埋下了導火線。


再來審視一下此時的美國電影界,恐怕「醜聞」是難以規避的一個重要歷史問題。從羅斯科·阿巴克爾的誹謗性殺人事件,到威廉•德斯蒙德•泰勒的同性戀色彩謀殺案,再到華萊士·裡德的吸毒案,美國電影界醜聞滿天飛,報紙上關於電影界也滿是淫穢齷蹉的報導。美國電影界迫切需要一場洗滌,掃除這股汙濁之氣的危害。在1921年,關於肅清電影界的醜聞的議會提案達到了一百項之多。於是在1922年,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聯合成立了MPPDA(The 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of America ),全名美國製片人和發行人協會。協會的第一人主席由威廉·海斯擔任。海斯的年薪在當時高達15萬美元,而他的主要任務是擔任美國政府和好萊塢之間矛盾的緩衝和協調者。在1927年,海斯組織了由各大電影公司老闆組成的審查機構發布了一系列基於當時社會現實的審查標準,包括11項禁令和25項注意。但這一些列禁令和注意很快就失去效應,因為電影在這段時間從無聲電影跨入有聲電影,舊的審查制度在生產力的發展面前顯得過時而蒼白。


有聲電影的出現極大的擴展了電影的表現力從而吸引了更多的電影觀眾,尤其是對小孩子的吸引。面對電影的跨越式發展,1930年3月31日海斯領導的美國製片人和發行人協會不得不推出新的電影審查標準,也就是電影審查史上最著名的《海斯法典》。然而,在法典發行的初期,由於人手不足並且沒有得到協會成員的廣泛認同,法典就像無牙的老虎,被沒有多大實際效力。這種無能的情況一直到法典取得了美國羅馬天主教會、新教徒和猶太組織的支持才改變,《海斯法典》終於開始展示它在電影審查方面的巨大威力。1934年,海斯任命天主教徒約瑟夫·布裡恩掌管剛成立的法典執行局(PCA),並規定:所有劇本在開拍前必須送呈待批;影片終剪版必須與經過批准的劇本相吻合;凡是有違「法典」的影片,均不能加蓋該委員會的批准章;任何未經該委員會批准、擅自上映影片的製片人或發行商將被課以兩萬五千美元罰款。為確保萬無一失,PCA還不時派員坐鎮攝製現場,檢查、監督對劇本的執行情況,尤其是服裝、舞蹈、對話等。好萊塢的自我審查體系開始運作,迴避了嚴肅重大的社會、政治和道德問題,漸漸平息了外界的反對。從1934年到五十年代,黃金時期的好萊塢電影,無不深深打上了《海斯法典》的烙印。一直到1966年,法典才被取消。


在之後的1968年,在《海斯法典》取消後的兩年,時任MPAA協會主席的傑克·瓦倫蒂創立了沿用至今的美國電影分級制度,最開始的分級制度將電影分為G級,M級,R級和X級並逐漸發展為如下的更完整的制度:

G級—大眾級,任何人都可以觀看

PG級—輔導級,該級別電影中的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

PG-13級—特別輔導級,建議13歲後兒童觀看

R級—限制級,建議17歲以上觀看

NC-17級—17歲以下(包括17歲)禁止觀看


相關焦點

  • 好萊塢電影審查和電影分級制度的發展
    於是在1922年,好萊塢的電影公司聯合成立了MPPDA(The Motion Picture Producers and Distributors of America ),全名美國製片人和發行人協會。協會的第一人主席由威廉·海斯擔任。海斯的年薪在當時高達15萬美元,而他的主要任務是擔任美國政府和好萊塢之間矛盾的緩衝和協調者。
  • 劇角小課堂|香港電影審查分級制度編年小史
    而香港的相關審查分級制度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且香港也曾經是殖民地,所以制度的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屬於它自己的特色,比如【港英政府對電影的審查則往往從穩定社會的角度出發,防止電影成為激化社會和政治衝突的導火線,同時更為強調和引導電影作為娛樂消遣的功能。】所以一開始還得從英國的制度說起,還會涉及國共兩黨的鬥爭。
  • 行業 | 一篇文章讓你了解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論及當代電影,沒有人會質疑它的兇猛發展,但是作為大眾消費的娛樂工具,就不得不顧及大眾和社會的理解與承受力,於是審查和分級制度
  • 中國電影審查制度與遙不可期的分級
    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可謂無比嚴格。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對電影採取政府官方審核的國家之一。目前,國家對電影的審查管理工作主要依照2006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第52號令《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而行。
  • 美國是怎麼對電影分級的?
    論及當代電影,沒有人會質疑它的兇猛發展,但是作為大眾消費的娛樂工具,就不得不顧及大眾和社會的理解與承受力,於是審查和分級制度應運而生。但另一方面,如果電影具有藝術屬性的話,那樣抹殺或剝奪創新的表達自由也就意味著電影藝術的死亡。
  • 誰偷走了中國電影分級制度?
    電影分級制度,在很多國家都有,偏偏在中國沒有,到底是為什麼呢,又是誰阻礙了分級制度的出臺?分級制度是電影的好夥伴可以說分級制度於電影產業和電影觀眾有百利而無一害。中國分級制度難產其實很多國人也一直關注和支持分級制度。更有人為之辛苦奔走。2005年,一份被稱為「中國電影促進法」的電影分級制度方案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否決。
  •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2019 韓國電影分級制度最新介紹
    韓國的電影一直都很出名,而且韓國電影是分級的,什麼年齡看什麼年齡的電影也是有好處的,希望這個制度能都國內來也是極好的,那麼韓國電影分級制度2019是什麼樣子的呢?一起來看看韓國電影分級制度最新版本吧!
  • 我國電影分級制度是近在眼前還是遙遙無期?
    而此前的分級制度只包括G級(即非限制級)和只有年滿16歲以上才能觀看的NC16級。審查十分嚴格,主管部門自由裁量空間相當大。2015年,帶有「大尺度」性虐待內容的電影《五十度灰》在沒有任何徵兆的前提下被勒令撤映,對所有色情鏡頭進行刪節處理後,電影才得以重回越南大銀幕。
  • 廣播電影電視部關於對部分影片實行審查、放映分級制度的通知[失效]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中發(1988)14號文件中關於「要建立對影視片的審查定級制度,對中小學生不宜觀看的影視作品作出明確規定」的重要指示,保護廣大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決定從今年五月一日開始,對部分影片實行分級制度。
  • 從R級電影《鐵血戰士》說一說電影分級制度
    ,將宗旨定位在發展經濟、保護兒童上。(註:該制度也同樣適用於電視節目) 對於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來說, 多數國家的創作者們,憑藉著對於電影創作的堅持和追求,打破了政治對電影創作的禁錮,使得各類極端的審查紛紛消亡並走向分級制度。
  • 帶你詳細了解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在上一期節目中,大緊聊到Harvey之所以可以一直跟好萊塢六大studio抗衡,有賴於美國的兩個制度,電影分級制
  • 90年前美國電影審查制度禁止裸體與接吻,卻被美國憲法懟了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收錄於話題#書評34個審查制度背後,不僅僅是權力的角力,也是電影本質之爭。它涉及一個基本問題:電影到底是什麼?它是藝術還是工業產品?千萬別以為這個問題無關緊要,因為如果是工業產品,那麼電影就要接受質量檢查,審查制度就必須存在。
  • ——《紅海行動》背後的電影分級制度...
    圖片來源:拍信網一直以來,在我國由於嚴格的審查制度,牢牢地鎖緊了青少年及兒童通過影視作品接觸到情色、暴力、犯罪等元素的渠道。近幾年,影片的審查制度似有放寬的跡象,眾多比肩海外R級片的國產片紛紛走上銀幕。春節檔的《紅海行動》其實也曾在如何過審上引起過熱議。《紅海行動》應該分級嗎?
  • 中國應有一部電影審查法典
    按照通常理解,分級制對電影產業發展而言,的確有很大的促進功效。但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文化體制改革發布會上,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表示:在中國市場上目前還不適宜推進電影分級制。這表明:在一定時期之內,主管機關不會考慮推行分級制。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逆轉思維模式,考慮如何在現有制度條件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 《金剛狼3》成國內首部標註觀影提示電影 盤點他國電影分級制度
    英國從1909年開始通過立法對視聽產品實行審查分級制度,負責審查分級的機構是成立於1912年的英國電影分級委員會,它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機構,由電影業界資助。那麼,英國的電影具體是如何分級的?  據《全球華語廣播網》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英國的電影大概分為以下幾級,首先是「Uc」級就是大眾兒童級,適合所有人群觀看。該級別的電視作品尤其適合學齡前兒童。
  • 中國電影分級制度有多遠?答:有多遠,滾多遠
    當前,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有其電影分級制度,一部分國家和地區由政府機構依法進行電影分級。>,即美國電影協會負責評級審查。主要成員由美國最大的七家電影和電視傳媒巨頭的主席和總裁共同擔任。以下就是美國具體的分級制度:G級:大眾級,適合所有年齡段人群收看,沒有性愛場面,暴力或吸毒場面非常少。G級電影以面向兒童的動畫片居多,內容結構相對簡單。
  • 電影八佰因為血腥兒童不宜?是因為沒有電影分級制度!
    不過,也有家長在帶了小孩去電影院後,抱怨說,八佰這個電影太過血腥,少兒不宜。這不是八佰這部電影的錯,而是沒有電影分級制度的錯,如果戰爭片不血腥,不真實描寫戰爭,而把戰爭浪漫化,讓人覺得戰爭是很好玩的遊戲,是兒戲般的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抗日奇俠,而不是寡婦和孤兒的眼淚,是散落的屍塊,是殘缺的屍體,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話,那就不是合格的戰爭片了。
  • 好萊塢曾經也封胸:美國電影審查歷史
    在既是"最世俗的國家"、又是"宗教性最強的國家"(尼布爾語)的美國,基督教界對電影的監督和控制尤為嚴格。上世紀3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美國天主教會中的一些成員就像託納託雷影片《天堂電影院》中的教區神父那樣,通過電影審查的手段來清除電影中的"不道德"內容,從而達到"淨化"好萊塢的目的。天主教會的道德壓力,對這一時期好萊塢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電影審查vs分級,哪個才是中國最好的選擇?|學通專欄
    中國不進行所謂的「分級制度」,而是對所有影視作品採用一視同仁的態度。首先,這對於成年人來講有些許不公平,他們有權利也有資格去看那些被刪減的場景,而且我們不能要求他們為孩子作出犧牲。這是人們對於中國刪減制度最大的不滿之處。
  • 電影分級會導致色情三級片泛濫嗎?
    因為沒有分級制就沒有細分化市場,沒有細分化市場就沒有良性循環的商業格局,沒有良性商業格局,就沒有中國電影在商業和藝術上的真正繁榮.但是正在類型化道路上艱難摸索的中國電影,卻面臨著種種內憂外患。中國電影市場必將面臨著大量好萊塢電影產品的巨大衝擊,而在類型化方面尚不成熟的國產電影卻又不得不自縛雙手,在內容、題材、形式等多個方面備受模糊的審查制度的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