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在西行路上都能苟住性命,而他卻死在了靈山的渡口

2021-01-18 智曉古今之道

因為唐僧的死是註定的,如來佛祖都講過讓他歷經十世磨難,他最後一次在靈山的死亡,就是過去罪孽的終結,也是新生的蛻變,唯有脫去肉體凡胎,才能得就大道。

01、唐僧的死,是劫難

許多人看《西遊記》,都覺得唐僧這個人福大命大,各種厲害的妖魔鬼怪都沒有動他,就算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魔王,也不敢真的動唐僧一根指頭。

然而,西遊路上一直安然無恙的唐僧,其實是死在靈山的凌雲渡了,這是唐僧81難之中的倒數第二難,叫做「凌雲渡脫胎八十難」,這次劫難的參與者就是孫悟空和接引佛祖。

在唐僧一行人通過金頂大仙的盤查之後,他們來到了凌雲渡,只看到了一座單人獨木橋架在懸崖之間,除了孫悟空以外,其餘無人敢過,唐僧更是嚇得心驚膽戰,當場就喊著要繞路。就在唐僧打退堂鼓的時候,接引佛祖扮成船夫,劃著一條無底的渡船過來了,唐僧心情由驚喜轉害怕再轉傷心又轉驚嚇,不由得大聲質問:「你這種沒有底的破船,咋可能渡人呢?你當貧僧傻呢?」

接引佛祖還沒來得及解釋原委,一旁的孫悟空就猴急地給唐僧叉上船了,這一叉,讓唐僧上了渡船,也讓唐僧死亡。原文如下:

行者叉著膊子,往上一推。那師父踏不住腳,轂轆的跌在水裡,早被撐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師父還抖衣服,垛鞋腳,抱怨行者。行者卻引沙僧八戒,牽馬挑擔,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那佛祖輕輕用力撐開,只見上溜頭泱下一個死屍。長老見了大驚,行者笑道:「師父莫怕,那個原來是你。」

02、唐僧的死,也是重生

孫悟空幫助唐僧走向死亡,其實也是幫他重獲新生,畢竟他的十世磨難已經完畢,過去的肉體凡胎已經失去作用,那在凌雲渡灘頭的死屍,代表的是唐僧的過去和軀殼。真正的唐僧,也就是金蟬子,已經修行圓滿,蛻去凡人之軀,才能成為正法身,這是唐僧的大造化。

因此,接引佛祖和唐僧的徒弟們,才一起對唐僧進行賀喜,原著裡面也特意寫了一首詩,來揭示唐僧的修行圓滿,大功告成。

「 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

得了正法身的唐僧,已經是真正的脫胎換骨,正兒八經的得道高僧,入水不會沉底,走路輕盈有力,雷電不能轟擊,大霧不能迷,就算再遇妖邪,也基本不需要別人的保護了。

03、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唐僧

唐僧在《西遊記》之中是取經主角,而深入分析這部小說,其實它也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們可以看看唐僧重生的這個章節標題《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意思就是:

唐僧馴服了意馬,讓心猿成熟,他自己也脫殼重生,功德圓滿成了大道覺著,可以看清這個宇宙萬物的本來面目。

更深層次的理解就是:唐僧是我們的元神,是我們的意識思維主體,而孫悟空就是我們的心,意馬就是心思意識產生的各種念頭。正是由我們自己的心神化出了意馬,而這意馬反過來牽動我們向前行去,當然意馬需要束縛和引導,才能走向正途。而最適合引導意馬的就是心猿,如果心不淨,則需要沙僧(悟淨)來牽馬。

最終,唐僧西行路上馴服了意馬,讓心猿磨礪成熟,也就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控制了自己的念頭,戒去各種貪慾,讓心智磨礪成熟,才能宛如脫胎換骨,走向成熟圓滿的人生。

智曉文史,用心幫你還原真實的西遊記,看清光明與黑暗交織的世界,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唐僧其實死在了取經路上,在靈山取得真經的另有其人?
    在這個環節中,唐僧其實是被掉了包。 在原著第九十八回,取經團隊過了金頂大仙的玉真觀,來到了凌雲渡。這渡口有多兇險呢?原著是這樣描述的—— 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裡寬闊,四無人跡。 唐僧心驚道:「悟空,這路來得差了,敢莫大仙錯指了?此水這般寬闊,這般洶湧,又不見舟楫,如何可渡?」
  • 唐僧必須淹死方能進靈山,孫悟空、沙僧為何不用?聽八戒說了啥?
    文/金寶哥講故事 當唐僧領著孫悟空等人一路西去,逐漸來到西牛賀洲靈山腳下之時,眼前的一條大江頓時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就在眾人為獨木橋的簡陋猶豫不決的時候,江中突然劃出一葉扁舟。就當唐僧要踏出步子登上扁舟之時,他驚奇的發現,這扁舟居然是沒有底的。
  • 唐僧師徒唯一一次過年,卻捲入天庭與靈山爭鬥,揭開取經終極秘密
    按照金平府的僧人介紹,他們這個國家也是過元宵節的,這讓十多年沒過節的唐僧欣喜不已。於是也就住下了,正月十三夜裡,街坊鄰居敲鑼打鼓來獻燈敬佛,正月十四,唐僧師父在寺廟裡觀燈遊戲,正月十五,他們就上了大街去觀燈去了……
  • 到了凌雲渡,唐僧才明白,真悟空早已死在靈山
    跋涉十餘載,靈山終於近在咫尺。這個時候,唐僧目之所及,皆是一派祥樂。原著道「唐僧四眾,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柏、蒼松,所過地方,家家向善,戶戶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見林間客誦經。師徒們夜宿曉行,經有六七日,忽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
  • 西遊裡有一對夫妻,吃過唐僧肉的死了,沒吃唐僧肉的卻長生不老了
    《西遊記》故事裡,兩人前赴江州之任,不覺已到洪江渡口,稍水劉洪、李彪二人卻將光蕊打死,劉洪將船付與李彪自管,他卻冒充光蕊上任去了。  卻說滿堂嬌身懷有孕,逢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子而來,此子便是唐僧。
  • 西行路遇黃風怪,為什麼是太白金星來指點孫悟空去找靈吉菩薩?
    黃風怪是西行路上第一個抓住唐僧的妖怪,他的三昧神風威力無比,吹得三界都亂了套,也把孫悟空的眼睛給吹眯了。在護髮伽藍醫好了孫悟空的眼睛後,孫悟空就變化蟲子進入妖洞,知道了只有靈吉菩薩能夠克制妖怪的三昧神風。
  • 靈山腳下居然住著一名道士,你看他是什麼身份,如來都不敢得罪
    (蝸牛看西遊第4404期)文/蝸牛我們都以為靈山只住著以如來為尊的和尚們,也就是說靈山只有佛祖和菩薩們,殊不知在山腳處還住著一名道士,這名道士的來歷還不小,就連如來都不敢輕易招惹西天和天庭應該是涇渭分明,眾位仙家住在天庭,佛祖和菩薩以及羅漢等人住在靈山,但是這一切的平衡還是被一個道士給打破了,一個道士居然光明正大的住在了靈山山腳下,不僅如此,如來還不敢將人驅趕,就連觀音出門在外都得和這位大佬報備,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居然能有此待遇呢?我們先來看看觀音和這位大佬相處時是個什麼狀態。
  • 人生就像唐僧西行,必須抵得了誘惑降得了妖魔
    >十點君說07-08你以為這是一篇寫西遊記的文章?是的,你猜對了。十點君覺得,我們的人生有時候就像去西天取經,很多人都有一生中必須要達成的目標,實現的夢想,但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和誘惑,我們該怎麼辦呢?有人覺得,唐僧如果就從了女兒國國王,說不定也能過得瀟灑快樂,但唐僧的目標是去西天取真經呀,他選擇了克制,選擇了困難但努力。
  • 「吃唐僧肉能長生不老」是誰走漏的風聲?丨壹起讀書
    黃風怪說:「我聞得前者有人傳說:三藏法師乃大唐奉旨意取經 的神僧」;後來,因為孫悟空找上門來,黃風怪又抱怨虎先鋒:我教你去巡山,只該拿些山牛、野麁、肥鹿、胡羊,怎麼拿那唐僧來,卻惹他 那徒弟來此鬧吵,怎生區處(第二十回)?可見,大王和先鋒也只是把 唐僧當做尋常的獵物看待,唐僧肉並沒有長生不老的功能。要知道,黃 風怪對此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 金蟬脫竅,孫悟空是這樣弄死唐僧陳玄奘的
    孫悟空不得不搬出第五招,他們西行十四個春秋最夢寐以求的目標成佛來引誘加恐嚇,「這是什麼去處,許你駕風霧?必須從此橋上走過,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罷,實是走不得!」 命都沒了,做佛何用?八戒在佛與命中直接選擇命,說給誰聽?唐僧拜佛心再重,難道會聽不懂八戒的話?這終極恐嚇八戒用要活命不成佛也可直接化解。
  • 難怪他敢在靈山質問如來!
    還記得,沙僧在取經路上說了一句話:他(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就有七十二個頭哩!也就是說,孫悟空的七十二變讓他擁有了七十二條命!砍掉一個頭,本該是死翹翹的了,但突然一下又長出來一個頭,一直能長出七十二個來,這也就破解了一個難題「孫悟空死不了?」
  • 女兒國國王擅自更改通關文牒,唐僧孫悟空見了,為何還連連道謝?
    唐僧奉李世民之命,一路西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求得真經。 而唐僧之所以能安穩到達靈山,是因為他有一個古時護照——通關文牒,但筆者為何要說通關文牒被女兒國國王更改了呢?
  • 解碼西遊之二|須菩提就是唐僧,一點都不神秘
    須菩提是如來這個論點看似站得住腳,但一定就是佛祖本人嗎?難道就不能是靈山上的另一位大佬?如來工作那麼忙,怎麼能抽出那麼多時間,長期坐鎮斜月三星洞?更重要的是,唐僧是如來座下二弟子金蟬子,孫悟空若是如來弟子,那就和他平輩,怎麼能又做他的徒弟呢?這叫亂倫!明代作者是不會這樣寫的。
  • 六耳獼猴明知去靈山必死,為何還要上去?如來一句話洩露真相
    在取經不成的情況下,還非要和孫悟空一起去靈山一辯真假,送了性命。最關鍵的是,六耳獼猴有預知未來的能力,能夠趨避福禍。但六耳卻選擇了一條送命的路,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可能有點深奧,六耳獼猴雖然可以預知未來,但是未發生的事情他卻看不到。他去靈山,便是去創造未來,因為在那樣的未來中,有他想知道的真相!當初,孫悟空被唐僧趕走。說時遲那時快,六耳正好趕到。
  • 豬八戒有一項隱秘技能,一旦成功施展,恐怕靈山又得多個佛了!
    問朋友哈,唐僧團隊西行取經,靠什麼才決定最後在靈山的封賞?毫無疑問,肯定是功勞啦!一分錢一分貨,一分功勞一分榮譽哩!小時便有連環畫,——豬八戒搶功勞,功勞幹啥用?它積攢起來了可以去如來那兒換一桶植物油,一個電飯鍋呢——換來的是靈山的官職。
  • 《西遊記》中劉伯欽是什麼人,他為何送唐僧到兩界山?
    他家住在雙叉嶺和兩界山的交界處,家中有妻子和母親,劉伯欽在山中長大,練就一身好武藝和生存技能,常在山中以打獵為生,山裡的豺狼虎豹見了他都會四散奔逃,恐懼不已。話說觀音大唐顯聖,唐僧領了太宗的旨意,在佛前許願,不遠萬裡,至真至誠的上靈山求取大乘真經,以超度亡魂,度化眾生。
  • 金蟬子轉世為唐僧,他的肉身去哪兒了?
    唐僧的悟性雖然在對佛經的領悟上,比不過有著九竅之心的孫悟空,但相比較同行的豬八戒和沙和尚而言,那當然是非常厲害的,有的事情有的話,孫悟空能夠第一個悟過來,唐僧經過這稍微的點撥,也能瞬間明悟。這也是為何西天取經路上,我們沒有看到唐僧教導孫悟空,反而看到他在向孫悟空虛心的學習或者說請教,當初烏巢祖師傳下的《多心經》,這本經書的來歷神秘莫測,有人說是如來佛的私傳,為的就是將孫悟空心中的魔念具象而出,從而將其消滅。
  • 《西遊記》中唐僧的歷史原型是誰,最終結局如何?
    在西遊記中,唐僧奉李世民之命去西天大雷音寺如來佛祖處取經,一路歷經無數艱難險阻,靠著一片赤誠之心,終於到靈山,取得真經,成就了無上功果,讓後世萬代傳頌。 《西遊記》最後,唐僧不僅取得了真經,還成就了金身正果,如來佛祖封他為旃檀公的佛,位列三十五佛之一,享受人間的供奉。
  • 唐僧存在感最低的徒弟,不是沙僧,而是默默無聞的他!
    西天取經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裡……」 看過動畫版《西遊記》的朋友,對這首片尾曲,肯定特別熟悉。如果問,唐僧一共收了幾個徒弟。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的回答:三個,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 可我想告訴你:錯了,唐僧共有四個徒弟。可能很多人都會納悶,另外一個是誰?白龍馬。可能有人反駁:一條馬,不算數。
  • 《西遊記》裡的唐僧,根本沒有去西天取經
    說來說去的話題都是去西天取經,有人說,水遠山高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有的說路多虎豹,恐怕要九死一生;還有的說,峻岭陡崖根本過不去;也有說,路上有妖魔鬼怪,人再多也不是對手。唐三藏都不回應,只是用手指著自己的心,微微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