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良)住的舒心,住的平安,這是平常人對於居住環境的基本要求。可是怎麼在最少的人力成本下,打造最安全最智能的舒心社區,真正做實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呢?杭州市餘杭區公安分局星橋派出所,向科技要警力,探索技防新舉措,並創新推出出租房「旅館式+星級式」管理模式,探索未來社區警務新模型,全力夯實社會治安基層基礎。
模式創新:
「旅館式+星級化」 出租房管理有新招
星橋街道總面積17.62平方公裡,全街道實有人口14萬餘人,其中戶籍人口4萬餘人,人戶分離近1萬人,登記在冊流動人口近9萬人,外來人口眾多,給基層治理帶來更大的壓力。為了更好進行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星橋街道、星橋派出所踐行「以房管人」的理念,創新推進「旅館式+星級化」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12個出租房「旅館總臺」,其中7個一級旅館總臺、5個二級旅館總臺,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打造居住出租房「旅館式+星級化」管理3.0版的工作目標,不斷提升出租房綜合管理水平,破解社會治理難題。
「旅館式+星級化」管理項目的落地和推進,是「以房管人」理念的生動實踐,吸引了廣大流動人口留在星橋、紮根星橋,不僅解決了廣大流動人口的就業問題,實際上還增加了房東的經濟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星橋提升經濟發展活力,也為各地出租房管理工作提供了「星橋實踐」,、「旅館式」出租房管理已成為星橋的「名片」和「品牌」。
科技強警:
回遷安置小區打造智能樣板
今年以來,星橋派出所在星橋街道的支持下,以網際網路、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成果的集成運用為手段,抓住「城市大腦」建設的有利時機,以湯家社區錦繡二期回遷安置房為試點,積極開展了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實踐活動,努力探索未來社區警務新模型。
在此基礎上,大力推廣建設出租房入戶智能門禁系統,通過「進門必刷卡、辦卡必登記」的制度設計,確保了將閒雜人員「拒之門外」,保障住戶安全。
針對社區管理中的消防痛點問題,在小區每個樓道的配電箱加載具有自動監測、自動預警、自動斷電的電流異常監測晶片;針對電動車充電問題,充分利用地下停車場專設停車充電處,並在路面空曠處建設具有煙霧告警、自動斷電的智能充電樁;針對租房火警問題,在每戶出租房的居室和客廳均推廣安裝了智能煙感系統,確保在租房內發生火警時能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告並以電話、簡訊、網絡等多種形式同步傳遞給房東、租客以及相關消防應急人員;針對消防用水安全問題,對每幢樓頂消防水箱的實際水位以及小區各個消火栓的實際水壓等情況,加裝了智能監測晶片,一旦出現水位過低、水壓不足等都將自動遠程預警。
此外,將小區內實有房屋、實有人口、實有單位及其標準地址,逐一予以定位標註,在每幢房屋的單元樓道處、每戶出租房進門口粘貼警務「二維碼」,警務人員在入戶訪查時,僅需用警務通手機掃一掃即可掌握相關情況。同時,居民可以實時拍照上傳該樓或房內的各類安全隱患。在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建設了「智慧安防小區管理平臺」,將視頻監控系統、智能水位水壓監測系統、智能道閘管理系統等信息資源進行了整合匯聚,還研發了小區進出人員、車輛的「一鍵搜索」功能,可及時為兒童、老人的走失提供精準查找服務;同時對居家養老對象、圍產期婦女等群體長時間無活動軌跡的,還開發了「重點關注對象預警」等功能模塊,為社區、網格、物業等開展相關民生服務提供了信息支撐。
改革創新:
源頭化解消防隱患風險
隨著星橋街道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轄區內高層住宅小區日益增多,外來務工人員密集,消防安全隱患日益凸顯,其中電瓶車乘梯上樓、電線私拉亂接充電現象尤為突出,給高層居民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帶來巨大的危害,也成為派出所工作的一大重點、難點。為從源頭上堵截電動自行車上樓充電的火災隱患問題,保障轄區居民居住和生活安全,星橋派出所在星橋街道黨工委大力支持下,利用「黑科技」——「智能電梯阻車系統」裝置,為解決高層住宅消防安全治理「老大難」問題找到了突破口,探索了從「人防」到「技防」治理新模式。為了推進智能電梯阻車系統,星橋街道組團與五雲社區兩委班子召開了多次會議,通過民主議事協商,確立將高層住宅消防安全治理列入「黨建+治理」破難題重要工作來抓。最終,通過安裝智能充電集中充電點、劃定電動車固定停放區域、試點安裝「智能電梯阻車系統」等方式的「疏堵」結合,治理成效顯著,得到了居民及物業的充分好評。
那麼該系統的作用在哪裡呢?首先,在於「阻」,通過識別系統,從源頭制止電瓶車上樓現象的發生,同時,不妨礙幼兒推車、輪椅等的使用。其次,在於「省」,智能技術的使用,直接從保安每日巡樓的「人防」改成了智能雲管理的「技防」,保安可以有更多時間、更好地參與小區其他巡防工作。智能阻車系統的試點使用,就是把科技力量引入到社區安防日常管理體系中,用智慧科技手段解決人力無法解決的問題,達到了期待的效果。
開闢新途徑:
構建矛盾糾紛社會化治理機制
星橋街道還堅持專業化與社會化相融合的理念,努力構建民間糾紛社會化治理機制。一是組建「新勢力」志願者隊伍。挖掘流動人口中的黨員和「熱心腸」人員,參與平安志願活動,既豐富了區域自治形式,也展現了流動人口對星橋第二故鄉的主人翁姿態。通過設立老鄉幫老鄉的「鄉音」調解模式,使調解更具說服力、更具認同感。此外,積極探索「社區+派出所」聯防聯控工作模式,結對組建「百萬義警」隊伍,形成警民聯防,逐步壯大力量,為2022年杭州「亞運」安保工作提前謀劃。二是推進小區物業糾紛自我治理機制建設。以小區降警情、降糾紛的「雙降」為目標,整合物業保安力量,積極探索協同化、標準化物業管理體系,將內部管理、案件防控、矛盾化解及主體責任落實等方面實績納入街道小區物業「月度檢查、季度評比、半年度表彰」工作制度,獎優罰劣,設立紅黑榜,建立物業淘汰機制,充分調動物業管理和保安人員工作積極性。
目前,選擇了黃鶴山居、錦繡公寓等8個小區開展試點工作。下一步,將積極打造智慧物業管理體系,探索創新物業閉環式、全程式監督機制,進一步理順物業管理中街道、社區、物業、業主委員會、業主等各方關係與職責分工,降低小區物業矛盾發生率,提升物業基層矛盾化解率,營造和諧、有序的小區治理環境。三是心理幹預同步跟進。針對多次報警、精神異常且可能鋌而走險的家庭婚姻糾紛,派出所在接處警的同時,邀請社區心理諮詢師同步跟進,開展情緒疏導和心理幹預,有效預防過激行為。